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生意与坏生意
/辰哥

在投资以及创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行业赛道了,一个优秀的赛道能够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前景一般的赛道只能让你事倍功半,往往有很大概率会费力不讨好。

巴菲特也曾说过,要辨别并拥抱“好生意”,拒绝“坏生意”。

那什么才是巴菲特口中的“坏生意”呢?

其实所谓的坏生意并不一定是那种一看就各方面都不太行的生意,主要讲的是某些看似不错,有很大空间和故事可讲,但对行业未来细致研究分析下来反而痛点重重的生意。

为了能够让大家对好生意与坏生意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我们通过案例分析一个还算比较火的赛道看看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说起这个赛道,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连王思聪也参与过讨论。

他当时的原话是,“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没错,今天要分析的赛道就是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

2011年5月由阿里巴巴投资的街电应运而生,看准了在现代社会中大家对于手机的依赖,开始在各大商圈、店铺投放共享充电宝,也算是符合当时“共享经济”热潮的一个领域。

所谓“共享经济”本身就是非常残酷的,共享充电宝走上共享单车当年的老路,最疯狂的时候在40天时间做了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先后涌入,融资金额累计达12亿元。

经历了各路资本出击“百团大战”、“烧钱”争夺市场、尾部企业接连倒闭之后,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市场格局渐趋清晰,直到今年“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2020年“三电一兽”(街电、搜电、小电、怪兽充电)营收上已经占据了市场83.1%的份额,怪兽充电以34.4%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行业格局基本奠定。

2021年4月1日,怪兽充电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同一日,街电和搜电正式合并,份额反超怪兽充电成为行业第一;小电传出要赴港上市,美团宣布正式重金入局……

行业头部愈发集中,格局愈发清晰,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在隐秘的角落危机正在发酵。


首先这个行业的企业对于上游议价能力十分糟糕。

共享充电宝势必要投放在人流量密集的地区,比如说饭店、夜总会、酒店、景区、商场等地,但是人流量始终在上游的手中,对于他们来讲选择与哪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合作都是可以的,最终一定会落在一个“利”字上。

比如说从怪兽充电提交的招股书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怪兽充电实现营收28.094亿元较19年增长38.9%,但净利润却从19年的1.66亿元下滑至20年的7540万元。

背后的原因就是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进驻热门商圈的销售费用大幅增长,入场费和佣金在内的费用大约占设备收入的50%至70%。

再比如说2020年3月美团成立共享充电宝事业部,商家只需提供场所,不用缴纳任何押金就能获得美团充电宝60%的收入分成,同时消费者每使用一次,美团点评上商家的真实点击量就会增加一次。

可想而知,对于行业企业来说,这是多么糟糕的议价能力。
 

其次这个行业的客户粘性特别弱。

绝大多数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将自己定位为“消费型互联网科技”企业。

对于一家消费型企业来讲,客户粘性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标准,最简单的就是在复购率这点。

你会发现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的客户基本上没有啥复购的欲望,你控制不了人家手机什么时候没电,也控制不了人家什么时间要在哪,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啥时候客户手机正好没电了,他产生这个需求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就近找一个共享充电宝。

什么样的充电宝其实都差别不大,人家只是希望在“正好有需求”的时候“就近”充一会儿就好了。

于此延伸的就是这个行业没有品牌效应。

在极其相似的标准化透明机制中,客户对于细微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总是很懒的,他不会特意找美团充电宝,也不会主动找怪兽充电宝,只要就近有一个能用的就行了。

没有品牌优势就没有对下游的议价权。
 

再次这个行业缺失网络效应。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网络效应是它们能够持续传播不断壮大的利器。

以淘宝为例,越多的顾客就会吸引越多的商家,而越多的商家也会反过来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实现平台用户指数级的爆发。

但是这个效应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并不明显,因为它没啥品牌优势,而且还是一次性买卖,同时有充电需求的太少了,扫一个充电宝两个人一起用也可以,顾客很难给平台带来新客户。

也就说这个行业的客户不会主动扩张,需要一个个积累……
 

最后这个行业变现困难,天花板太低。

资本最终一定会回到利益上,播种完毕能够完成“收割”才是资本最关心的话题。

你会发现共享充电宝想要收割流量也是很难的一件事儿。

目前共享充电宝在一二线城市已经铺满,21年最新的四家企业几乎垄断整个市场,没有蓝海可以开阔的增量空间,剩下的就是红海中的互相厮杀,行业趋于饱和。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讲,想要变现只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给客户涨价,像是最近热议的西湖景区10元/小时,普通商场涨至3~4元/小时被抱怨连连,很多人都表示再也不用它家的充电宝了,对于一家议价能力很弱的企业来讲得罪消费者并不是一件合适的生意。

那么它只能寻求化流量为广告的突破。

但并不是所有的流量都有转化为利润的价值。

核心的问题,对于一个有手机没电比较着急的人,他扫码拿充电宝停留了几秒钟,他的心里只有手机没电了这一件事儿,他不会想到我要买点啥。

这个行业客户群体太庞大,无法画像,也就导致了广告离客户太远了,很难产生精准营销。

就像15年左右快递柜刚刚兴起,大家都觉得这东西好,可以投放不少广告。

实际上快递柜并没有成为很优秀的广告投放点,因为它离客户太远了,“流量”与“商业价值”很多时候并不是正比例的。

最终你会发现这个行业的盈利空间是极其有限的,未来增速势必不会太高。

怪兽充电在美股的走势也反映了这点。
 


总结一下,作为刚火没几年的赛道,它的逻辑其实和滴滴有点像,都是行业壁垒极低,客户粘性不强,上游议价能力不高,下游也形不成体系,变现之路遥遥无期。

滴滴好的一点就是人家已经实现将近90%的市场纯垄断,靠着绝对垄断至少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进而产生了品牌优势,不过你看看滴滴也是连年亏损很不好过就明白这个更惨更没啥技术壁垒的行业会怎么样了。

残酷竞争中赚了个辛苦钱。

不能转化为又深又宽持续贡献盈利的护城河。

并不是在我们投资考虑范围的“好生意”。
 
(PS:通过一篇详细的行业分析希望能够让你对“坏生意”有更清晰的认知,觉得有帮助的话点个“在看”和“星标”支持一下吧,也可以加入星球我们寻找更多的“好生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享充电宝的生意,不香了?
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优秀商业模式铸就消费场景变现基石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涨价涨不停?
共享充电宝:涨价、上市、合并,“剩”者该如何破局?
怪兽充电财报亮眼,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未减少
杀不死的共享充电宝:一个“怪兽”远远不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