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张富清传》丨白烨:藏功名于心间 寓伟大于平凡(留言有赠书)

编者按

近日,钟法权《张富清传》喜获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张富清传》是陕西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创作项目。2020年11月1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陕西省作家协会承办的长篇报告文学《张富清传》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创作意义、文本特征、语言风格、情节构造等多个角度对《张富清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本期,“文學陝軍”邀您共读白烨评论《藏功名于心间 寓伟大于平凡》及钟法权《张富清传》节选,同时邀您留言,赢取《张富清传》签名书。


白 烨



藏功名于心间 寓伟大于平凡


从纪实性的传记写作来看,钟法权的《张富清传》思想性与文学性自然糅合,纪实性与可读性相互兼顾,是近期在人物传记写作领域里出现的一部值得关注的力作。张富清是个英雄人物,又是个平凡人物,两者水乳交融,使得这个人物在时代楷模的群英谱里显得比较特别。他的个性与特色就在于:藏功名于心间,寓伟大于平凡。

我注意到,张富清是老八路359旅的一员,这个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创造了很多传奇。虽然之后转为的一个师,但依然在我们的社会现实中生发着新的故事,产生着它的影响,张富清作为这个部队的优秀代表,给我们续写了这个英雄部队的新传奇。

我从文学角度简谈两点看法。一是突破限制的写作。钟法权写作这部作品,有很多条件限制。首先部队系统作家没有自由创作的时间,其次张富清本人不愿意多谈自己。但钟法权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许多实地踏访与外围采访,包括他的战友、同事、家人等等,有了比较充分的素材,这些素材经过张富清的认定,确定真实可靠之后,再连缀起来,绵延成片。采访功夫做足之后,他用一种真实而朴素的方式,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表述,所以整部作品偏于同事、家人、邻居、群众的旁说别叙,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人物本身,反倒使作品更为真实和真切,更为符合只埋头干事,不求闻达的张富清的实情,而张富清其人其性也在这种描述之中,渐渐清晰与鲜活起来,从形象到个性,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给人们的印象越来越清晰,感受越来越深刻。

二是超越事象的追寻。张富清的可贵与伟大,既在于他在解放战争的严酷战斗中冲锋陷阵,屡屡建功,更在于他的居功不自傲,深藏功名60年。作者既细写了张富清的深藏不露,以一个普通复转军人的身份从事最为艰苦的基层工作,而且几次关键时刻的选择,都是哪里艰苦到哪里,不讲价钱,毫无怨言。作者一直在追寻张富清这样做的理由所在,最终挖掘出他对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反复学习与深刻理解,把“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终极信仰与自觉追求,由此也形成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与操守。概括起来说,就是不露功名,不说难处,不改初心,不变本色。这“四个不”把他写活了也写透了,由此也在平凡中显现出他的伟大来。

《张富清传》还告诉人们,只在不露功名的意义上看待张富清,是远远不够的,他是一个多方面的楷模。他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场英雄,他是到哪里就给哪里带去温暖的基层干部;是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们自立更生的家长,是克己奉公、尽忠职守、勤勤恳恳的共产党员。所以他是战士的楷模,退伍军人的楷模,基层干部的楷模,共产党人的楷模,因而是时代精神的楷模。因此,钟法权的这部作品,以文学纪实见长,又超越了文学范畴,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现实性,乃至政治性、励志性等多重价值。

原刊于《文艺报》

《张富清传》/钟法权著

 连心路 

1977年,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秋后,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卯洞公社党委吹响了攻坚克难的号角,集中力量打响了修通高洞公路的大会战。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张富清天天吃住在管理区和生产队里,与群众并肩战斗在工地。那时没有专业包工队,没有挖掘机,没有矿石机,没有碎石机,完全靠义务投工、人工作业的土办法修公路。由于地势险要,百分之八十的路要靠开山炸石开路,其中最难的一段路处于鸡爪山的悬崖峭壁中,必须从绝壁上凿出一条路来。

按照先前的安排,高洞民兵连专门挑选了六个胆子大的民兵骨干组成突击小组。一个姓侯的扁脸小伙与一个姓代的圆脸小伙为第一组,他们先在崖壁上打出炮眼,放响第一炮,凿出立足之地后,其余两组跟进,分别朝东、西两头凿进。

张富清

当天早晨,一连阴了几天的天空终于放晴,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山寨。人们都说,老天开眼,如此好的天气是开山放炮的好日子。突击小组的六名成员携带炸药、雷管、钢钎、铁锤、绳子等工具,从后山翻到了鸡爪山山顶的一棵大松树下。这棵松树有近百年的树龄了,树身粗壮,需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顶如华盖。它之所以存活如此长久,就在于它长在鸡爪崖的山顶上。从松树下再往前走十步就是悬崖峭壁,面对让人眼晕的万丈深渊,六名队员无不心生畏惧,一个个打起了退堂鼓。小侯与小代也不由得几乎忘记了第一个下崖、第一个在绝壁上打炮眼、第一个填充炸药、第一个点火放炮的承诺,坐在树下相互打起了嘴仗。

张富清对在鸡爪山崖壁上放响第一炮的困难早就有所预料,当天清晨,突击小组从后山出发前,他还专门做了动员并提了要求。送走突击小组,与高洞管理区领导商量安排完当天的工作后,张富清便踩着突击小组的脚步来到了崖边。果不其然,六名队员正相互推诿。

面对年轻人的畏难情绪,张富清没有表示不满,更没有训斥,而是对他们流露出来的胆怯和担心给予了深深的理解。当年自己第一次当突击队员炸碉堡时,心里也害怕过,手也颤抖过,腿也发软过,但有了第一次炸碉堡的经历后,就不再恐惧,碉堡炸得越多,胆子越大,经验越丰富。

小伙子们看着身穿一身破旧蓝色中山服、头戴鸭舌帽、脚穿解放鞋的张富清,一个个不好意思地埋下了头。张富清心想,与其动员别人干,还不如自己先示范。于是,他微笑着对小侯说:“小侯,把你腰上的绳子解下来,我下去。”

小侯熟悉张富清,知道他的年龄与自己的父亲一样大,更知道这条高洞公路是他提议修建的,为修这条路张主任费了不少心思,从项目论证到现场测绘,从施工组织到人员调配,他是全程参与。眼下,开山炸石,遇到了险难,他不顾年岁大,要亲自出马。小侯一时不好意思地愣在了那儿,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刚才还吵吵嚷嚷像聒噪的蝉一样的小伙子们也都不再吭声,现场一下安静了下来。小代站起来不无担忧地说:“这么陡的崖壁,下去绳子磨断了怎么办?爬不上来怎么办?摔死了怎么办?”

张富清一听说“摔死了怎么办”,心头似猛地被人用锤子狠敲了一下,随着“咯噔”一声,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壶梯山炸碉堡的情景。

当时天已放亮,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突击队员在连长的指挥下,一连炸毁了挡在路上的几个碉堡,不承想在部队最后发起总攻冲锋,快要接近壶梯山山顶时,敌人一个暗堡的伪装砖头被推开,射击孔露出黑洞洞的枪口,紧接着嗒嗒嗒的机枪扫射声响了起来,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落下,冲在最前头的官兵顿时倒下了一大片。营长显然急了眼,高声吼道:“张富清,带着你的突击队把他妈的端掉!”张富清向后一挥手,六名突击队员跟随着他迂回着朝暗堡冲去。在距离敌人暗堡100多米的时候,他们卧在了一个土坎下。他命令第一组出击,三名突击队员像离弦的箭,快速接近暗堡。不幸的是冲在最前面的两个人瞬间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倒地,剩下的一个战士将捆在一起的手榴弹塞进了射击孔,却被敌人推了出来。手榴弹没有炸毁敌人的碉堡,却把那名战士炸得血肉横飞。顿时,眼前的天空一片猩红血雨,张富清的脸上溅了不少血点,他甚至感受到了那血的温度。此情此景,让张富清五内俱焚,报仇雪恨的愤怒趋使他冲了上去。他贴着地面爬行,子弹从头顶嗖嗖嗖地飞过。在接近敌人的暗堡时,他才弯腰站了起来,沉着地拉响手榴弹后,他没有立即将手榴弹从射击孔投进去,而是稍稍停了一两秒,然后迅速塞进射击孔,随后一个鹞子翻滚跳开。拉响的手榴弹因为已经在他手里停留了一两秒,所以敌人根本来不及用手去推,捆在一起的六颗手榴弹顿时爆炸,随着一声巨响,暗堡被揭了顶。

他卧倒的壕沟离暗堡太近了,强烈的冲击震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般。当他满身泥土、摇摇晃晃站起来时,我军的队伍正潮水般冲向山顶。刚才被他炸毁的暗堡,是敌人在通往壶梯山山峰途中修建的最后一个暗堡,炸掉了它也就清除了通向胜利的最后一个障碍。正因这最后一个碉堡被清除,壶梯山战斗才得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也因此荣立军一等功。

回想起那惨烈的一幕,他咬咬牙,对面前的小伙子们说:“你们看我的,我先下去。”

张富清

这一年张富清53岁,他的身子虽然不如当年在战场上那般敏捷壮实,可是他的气魄依然保持着当年在战场上当突击队员时那种不服输、不怕死的狠劲,面对眼前的危险,他勇敢地冲了上去。他再一次不容商量地命令小侯说:“你把绳子解下来给我。”

小侯一时愣在了那儿,发蒙似的看着张主任伸过来的手和坚定的目光,只好解下系在腰间的比大拇指还要粗的绳子,交到了张富清的手中。张富清对小代说:“我看你平常胆子蛮大的。我先下,你跟上。打炮眼必须两个人,一个握钢钎,一个抡铁锤,没人合作不行,你和我一组。”

乌鸦嘎嘎地从崖前飞过,一朵朵洁白的云彩仿佛悬挂在鸡爪山的山顶上。悬崖下站满了围观施工的人。张富清泰然自若地走到悬崖边,其余几个小伙子坐在地上,脚蹬石头,手里紧紧抓住系在他腰上的绳子。他对几个放绳的小伙说,“不要紧张,一点一点慢慢放。”说完他双手扒住崖壁,转身下去。这次他腰里别的不是手榴弹而是一把锤子,不是去炸碉堡而是来炸崖壁修路。他双脚撑在崖壁上,双手抓牢绳子,随着绳子的延伸,他一荡一晃地像壁虎一样下到了半中腰,找一条石缝,用手扒牢,寻一块凸出的石壁站稳脚,待小代下来,两人就开始在绝壁中打炮眼。随着铁锤敲打钢钎的响声,随着钢钎撞击岩石的火花飞溅,钢钎一点一点地打进山体,第一个炮眼打完了。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然后是装填炸药,放置雷管,用半干半湿的土堵实炮眼。点导火索是开山炸石的最后一关,小代害怕地摇着头。张富清说,那第一炮我来点火示范,你先上去。张富清点燃导火索后,吹响了口哨,上面用力拉,他双脚用力蹬岩缝,双手抓绳向上攀登。三根导火索刺刺作响,吐出的烟雾笼罩了整个山崖,笼罩了像蜘蛛侠一样向上攀爬的张富清。

随着轰轰轰三声巨响,一时之间地动山摇、碎石飞溅。随着一阵烟雾散去,崖壁上留下了比雨伞小不了多少的凹洞。

小伙子们欢呼雀跃,齐声夸赞张主任了不得!他们不知道,此时张富清的耳朵里正在轰鸣。这是他在壶梯山战斗中炸毁最后一个碉堡时因离得太近而留下的耳鸣后遗症。

小代一脸敬佩地问张富清是不是当过工程兵,为什么胆子那么大,一点也不害怕危险,不怕掉到山崖下。张富清笑着没有接话。他从来不给人讲自己当兵的经历,不讲自己的光荣历史,更不讲那些被自己封存了的战功。好一会儿,他才对小伙子们说:“这下你们敢下了吧!”

小侯显然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慷慨激昂地说:“有您做示范,现在我们不怕了!”张富清微笑着给围在身边的小伙子们讲了下山攀壁的动作,讲了抡锤打炮眼的要领,讲了导火索留多长、离多远再点火的规则和经验。待小伙子们都听明白了,他像指挥打仗一样,右手一挥说:“那就看你们的了。”

最险最难的鸡爪山,每天随着铁锤锤打钢钎的撞击,随着钢钎打出一个个炮眼,随着轰隆隆一声声炮响,随着岩石一块块被炸飞,绝壁中的天堑一天天有了路的模样。

开山炸石凿路,需要胆量,需要人力,更需要炸药。七公里的山路,上面按工程量下拨了相应的炸药和雷管。但预算毕竟是纸面作业,他们哪里会想到,从月亮管理区到高洞,十多里的路程,并没有多少土方工程,几乎都要开山炸石。如此一来,炸药消耗量极大,工程才进行到一半,炸药已所剩不多。找县上申请,回复说,进入冬季各公社都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根本没有多余的炸药可以调剂,问张富清他们能不能等到明年秋冬再施工。当时弓已拉满,箭已射出,两千多名民工已经分段进入施工现场,开山修路刚刚进行了一半。古语讲,气可鼓不可泄。民工们干劲正足,只有一鼓作气,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富清对彭书记说:“工程不能停,没有炸药我们可以自己造。”张富清从烟花厂请来师傅,用硝酸铵与锯末合成制作炸药。其间,他亲临现场,对工艺流程和明火管控严格把关,最终土炸药研制成功。他科学调配,把上级下拨的TNT炸药集中用到鸡爪山之类的崖壁开凿上,以确保安全,确保开山进度;而自制的土炸药用来炸开挡路石和相对平缓的小山包。

张富清立功登记表

在1978年早春的一个傍晚,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从鸡爪山崖壁中开凿的公路终于打通,与两头新修的公路成功连接。晚霞的映照下,这条路像一道美丽的彩虹盘绕在鸡爪山的山腰间。

那是热火朝天的岁月,那是让高洞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张富清和几千名社员一同奋战了160多个日日夜夜。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与年轻人一起抡大锤,打炮眼,开山放炮,在崖壁上硬生生地凿出一条路来,圆了高洞山寨两千多土家族、苗族儿女通公路的世代梦想,结束了送公粮、卖烤烟、买肥料只能靠肩挑背驮的历史。

春风骀荡。当高洞山顶上的桃花、杏花、梨花以及满山的野花一齐盛开时,当突突突冒着黑烟的东方红拖拉机装着老百姓需要的化肥、种子、生活用品爬到高洞山顶,再将稻谷、烤烟等土特产装上车运下山时,全村男女老少围着拖拉机跳起了土家族、苗族欢快的舞蹈,男人们痛饮起他们最爱的苞谷烧酒,他们像过节一样庆祝高洞公路竣工通车。

张富清包干高洞的那几年,是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洞发展的鼎盛阶段,最高时烟叶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产量达到30多万斤,其生产经营为公社带来可观的效益。

最关键的是山路通了,老百姓进山出山方便省力了,农产品可以换成零花钱了,家家户户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高洞的路修通了,张富清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常常坐在拐枣树下,望着鸡爪山上的那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回想起崖壁上开山炸石凿路的情景,连他自己都解释不清楚,50多岁的人了,为什么还有那么一腔热情一股冲劲。其实在此之前,他并没有爬过崖壁,也没有在悬崖上打过炮眼。那天也是神奇了,他顺利地下到了半山腰,顺利地放响了头三炮。正是在自己的带头示范下,小伙子们才不再惧怕绳子断了摔进山谷里,不再顾忌点燃导火索后把自己炸飞,崖壁上凿路才得以顺利推进,鸡爪山上修出“天路”不再是梦想。

如今,这条“天路”就在眼前,它在缭绕的云雾中时隐时现,眼前的一切,真真切切,让人浮想联翩。高洞常常云雾缭绕,像人间仙境。当动听的山歌从云雾中飘荡而出,当拖拉机、汽车、摩托车的马达声穿山而过时,张富清的脸上满是陶醉的笑容。

电视剧《功勋:默默无闻张富清》剧照

高洞的天空辽阔而深远,初升的阳光将山村点缀得更加美丽,袅袅升起的炊烟与天空飘浮的白云缠绵到了一起,百鸟齐鸣与男女对唱的山歌声交织在了一起,云雾中的“天路”像一根彩带把党和社员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连心路”。

高洞的山顶上,虽然地势相对平缓,但还是沟壑纵横。依山而建的农家,掩映在万花丛中。清晨的山谷里,伴随着狗吠、牛哞,传来了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吆喝自家男人回家吃早饭的呼唤声。坐在拐枣树下的张富清,也听到了房东戴芳兵叫他吃饭的声音,那声音是亲切的,听着就觉得心里舒坦和温暖。为老百姓造福的成就感与高洞乡亲的认可,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762期: 你是这样的英雄 ——记时代楷模张富清
江西宁都翠微峰图片
龚坚:生命之光(全国获奖散文)
【征文】房海林丨红旗渠上送粮人
梦回茫崖石棉矿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