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们的写作课》:是文育,更是美育


《大师们的写作课》:是文育,更是美育

文 | 牧棠

讲文学写作,好为人师者不在少数,满堂自家言。舒明月却不同,拉来“大师们”作客,少说也有三四十位。大师之语,各有门派,仿若华山论剑,扯到一起,不“打架”是不可能的。鲁迅和冯唐?汪曾祺和安妮宝贝?阿城和郭敬明?

可是,到了舒明月的客厅,大师也得噤声,听凭这位女主人的安排。

《大师们的写作课》,落到写作教育的实处,更准确说,是文学教育的实处:文本。空谈误事,实干兴业,一个字——读!文学世界,钻石切面,绚烂里藏着镜子般的迷宫,不留神就坠入深潭。为了廓清大家的认识,不迷路,打小学起,语文老师们就提溜着学生耳朵,拿着一横一竖的教材往文学里框:框出来三角形,这叫“中心思想”;框出来正方形,这叫“修辞手法”……看山必须是山,看水一定得是水,中国人的文学灵魂,一出生就被密密麻麻的术语们闷住了、套牢了、缠死了。犹如条件反射,一见着书里有“太阳”,必是当空艳照,草长莺飞,各处细胞都努力凑出一曲赞歌,全身都跟着鼓掌,唯独心里一片死水,静寂无波。

《大师们的写作课》舒明月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纵是万花丛中过,此景此象也无助于焚灰一般的心灵。究其原因,是“标准答案”限制了我们的呼吸。

赏花,大观园就在那儿。至于是由东向西,还是由南到北,石路或山径,任君挑选。初见文学,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一架直奔主山的高铁,而是一位牵马细语的领路人。文竹看得,重菊看得,冷草、野石、荒溪,包括后院两棵奇怪的枣树,都看得。这才好。

扶上马,走一程。再看一遍曾经囫囵谒见的文学大观园,最好是另寻它处,换个角度。重峦叠嶂,成岭成峰,每人心底感觉不同,写出来当然就各有各的妙处。都知道,曹雪芹写贾府,偏偏不是随着轿子迎进正门,而是借刘姥姥一双腿,走了侧门,四两拨千斤。门开得好,路上风景别样,这也是舒明月的苦心。

首章,“内容篇”便如大观园的花草石水般徐徐展在眼前。《大师们的写作课》,没有以苦大仇深的国恨家怨开篇,却别有灵心地将“颜色”放在卷首。写作,先着眼具体而微的,再迤逦深去,不迟。舒明月极毒辣地将“颜色”镇在纸前,教的正是这样一件小事:看。要想一语万古愁,先得练就一双好眼神,看凡人不注意的,更要见旁的作家难见的,这才能成独一份。什么最难见?最难写?还不就是颜色吗!所谓“灰绿红蓝”的尴尬,正是形容词的尴尬。世情海海,形容词不够,所以难。古今中外,大师们无不承认:写作,最要避免的就是形容词的泛滥。舒明月寥寥数言,道破迷局:鲁迅擅点染,张爱玲惯撒金,刘鹗则是飞红泼白,讲究色块组合……写颜色,原来关键不是色的参差,而是写的深浅。看待世界的方式变了,视角转换,难题自然也就瓦解了。

整个“内容篇”便在这种乱花迷眼又鳞栉序然的“马背风光”中流光溢彩地旋放开。一会儿是蓝色桔梗花田,一会儿是韭菜花、小酱萝卜、泡米饭的香菇蒂,一会儿是掐夹竹桃的少年,一会儿是腰直背阔的空军帅小伙,一会儿竟直赴巫山,讲那“珍美的小桔子”似的云雨事去了。真可谓满园春色,曳影成澜!就这么庸身凡胎地读着,一双俗眼,一根肉舌,两只木耳,竟真渐渐地发颤了、入道了,开化了,第一次见得大千文学竟如此好看,如此了不得,更重要的是写作——生平竟头回如此冲动地要试一试笔去!

为什么说“也看大观园”呢?所谓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自不可取。而《大师们的写作课》妙就妙在,舒明月的散文手笔,亦是一绝。好比观鱼赏花之暇,略一低头,见这驭马之人,骨骼惊奇,举手投足间,已经不凡:动词灵动,“在《金锁记》里随意扫扫”;品评见血,“因为敏锐,乃得以洞察本质,因为勇猛,才敢于对抗庸见,因为慈悲,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怀有责任感”;抒情自然,“精刮算计地努力活下去……我开始琢磨怎么能让自己馋一点儿”。读这本小书,从不觉得在上课,倒像听一个老朋友叙旧、打岔,甚至吐槽,不经意间斜出的两句话,或让人猛地精神抖擞,或像画纸边缘的小河虾,趣味盎然。

任性,不看大观园,走马,也是好的。

从序言开始,“大师们的写作课”已经在舒明月的客厅开讲了。迅哥儿院子里的两棵枣树,正如在文本中的作用那样,也让舒明月的读者放缓了目光,细细咂摸。赏景还不够,从大观园里看出宇宙洪荒,习得技法,才是关键。

如果说,“内容篇”是精心构造的八方漫游图,是视觉享受,那“技能篇”就是一曲各章交织的交响,是纯粹思与辨的盛宴。

写作,为何难讲,究其根源,是无所依凭。不像理工科算式,一板一眼,推算清晰,写作的功夫全凭一具“仙体”,察常人所不察,所以行非常之事。这也是阅读的力量,读透了,风过有痕,悠然见山,仿佛老中医,一搭脉就知道病痛缘法,有的放矢。在这一章,舒明月将她海量的阅读经验最大化地浓缩,拈花般穿点了十一处穴位,着着要害。

首节不讲别的,先讲标点,老练的人就知道:这是老师父了。标点是什么?节奏。无论何种文学体裁,写成字的,通常属于时间艺术,不同于绘画,是线性的。在广义下的“文章”中,节奏就是音乐的行与止。先学节奏,好比说话有了重音,不用花里胡哨的技巧,文字就好看了一大半。

正是由于“技能篇”所讲的相对抽象,“不可言传”,仿佛音符,整部篇章就跌宕着一种节奏,有了音乐的效果。“标点”起势,到讲推敲奇语的“造语”、勾天连地的“比喻”,直到浓得化不开的“血书”,调子愈发穿林入云,又在适宜的“节制”中低下来,轻轻结尾于“收束”。

“技能篇”是实打实的干货,将具体文本节选出来,正相当于中文系传统课堂苦求而不得的“文本细读法”。舒明月的好,在于眼睛毒辣之外,还多了一份细腻:

其实,令我恍然忆起《伤逝》的,不仅仅是《黄金》剧中有关饥馑与寒冷的这些场景本身,而是一种奇特的张力,一种以琐碎的真实来洞穿宏大的幻象的过程。《伤逝》所洞穿的,是娜拉出走后女性得解放天地任遨游的幻象,是自由恋爱后夫妇皆欢愉白头能到老的幻象。而《黄金时代》所洞穿的,则是当前盛行于白领年轻人中的民国想象,叶公好龙式的拒斥真实的心理。如今的我们,用泛审美的眼光看待历史,以文艺范的姿态活出人生。

阅读,在文本之内,又在文本之外。《大师们的写作课》是文育,更是美育。这不是一本木匠实用手册,更像是无字之书,打开,见云天,见山野,见流水。

各路“大师”幽魂在历史洪荒中飘忽而过,明月于万里取一,为君留风。无论读者背景如何,必能为这份纤之又纤的写作功传有一种“一对一关门弟子”的极大满足感。

基本“够格儿”的写作书,到这一步,也就该写后记了。可《大师们的写作课》还多绕了一手。打通任督二脉,宾客散尽,独照月影,舒明月似乎知道我们的心思,打开棋盘,烧柴煮酒:不着急走,再聊一会儿。

放眼望去,文学书架上,除了指导类的书籍,最多的就是“谈”。谈创作、谈人生、谈社会——艺术包容的范围太大,借谈艺,一股脑将乌糟糟的思想宣泄出去,并不成熟的文青们,最容易受这类三脚猫功夫的蛊惑。

“拓展篇”共七节,像是七杯淡酒。从艺术传承,到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不夸张地说,几乎是勾勒出一个典型中国文青的心路历程。回到序言,舒明月著此书,并不是为了扬名立身(虽然可能已经做到了),更多的,是将自己的“一些东西拿出来分享给他人”。如今,大陆的文学刊物并不少,可也并不算多。有洞见、挺新人、少禁忌的,就更少了,几乎可以说——没有。可是,文学梦曾是结结实实地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燎原了一把。想写的、有才华的人,太多太多了。拿中文系说,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幻想过纵横文坛、闲话诺奖的风光时刻。百般受挫,尝尽冷眼后,抽屉死死锁住,休要再提旧伤。舒明月没有讳言:多年前,自己也是个懵懵懂懂、不怕虎的。如今,是风过水转,她有话对后来者讲一讲。

聊写作,也聊写作者。这七篇小文从宏观的文学流变层面切入,最终又回到写作者自身。才华、梦想、知识、勤奋,四者的融汇,才是“写作课”的最后一节。在这一章,舒明月显得闲散多了,愈发将各处的杂闻偏科取来助谈。说到创作,不光是诺奖作家,大V片语、综艺节目为什么就不能收进写作者的眼底呢?说到文章大业,除了传统纸媒,何处不是我们流浪的天地呢?

心宽了,眼望得远了,人也就结实了,皮了。下笔就不怕。

不要怕。

这七杯酒,略有个统摄的主题,却不受其缚,像是随处取材酿就的。甚至并不必要是酒,是一捧凉白开,但就着星星,也有了弥久的窖味,它无关青梅,尽是一个“文字老饕”的肺腑之言,怎么读,都有味道。

“有那么一类梦想:假如你不去实现它,它就会毁坏你的生活。它会败坏你对于生活的正常热情和执着。写作就是其中的一种。”舒明月用这七篇小文,在无数个北风吹雪的日子里,为各路好汉再壮一壮行。

那入血入髓的才华和激情,那没日没夜的冲动和梦想——带着火与风,任凭它们来吧!

江湖有缘,我们终要再会。

写,从这里开始。

牧棠,原名佘东昊,1997年生,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研究生。作品发表于《青春》《萌芽》等,小说《小指》收录于哥伦比亚大学《Word for Word》文集;曾入围“收获app”首届无界写作大赛,获第十一届台中文学奖等。

京东限时促销中


读懂经典名作 写好爆款文章
48位顶级作家的写作技巧
让写作不再困难

读得透彻,才能写得精妙。
语言泼辣生动、见解独特有趣,不盲从权威,带给你不一般的阅读体验。
——长江学者 何成洲
这本书像个“读书地图”,即使你不想学写作,也可以按这个地图,把自己读书的旅程走得更有滋味。
——作家 张春
在今天的时代,自然天成的个体写作蔚然成风。跟着舒明月,去读出文学写作中的各种微妙以及纯正意趣吧。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潘一禾
好的师父会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带着你细细品味,并指出做出这些好东西的路径。在写作这件事上,舒明月就是这样的师父。
——知乎大V、畅销书作者 采铜
舒明月的文章是那种通吃的。无论你是学院派,还是迷恋通俗作品,都会对她的文字感兴趣。她在知识分享和趣味之间所做到的平衡,是我看见的最好的。
——「ONE·一个」主编 小饭
舒明月的写作是难能可贵的尝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笔力送达的终点,也许正是你那份丰富而敏感,却本以为不可言传的内心。
——知乎知名答主 肥肥猫

《大师们的写作课》采用“串珠体”写法,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如“颜色”“容貌”等),将一流作家的经典片段串联起来,以庖丁解牛般的细致和娴熟,对每一位大师的文本作独到的赏析、精准的点评,并从中总结出无数易于学习模仿的技能点,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全书涉及48位汉语顶级作家,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名篇佳作几乎网罗殆尽,既是“读书地图”,也是“写作宝典”。
稿件初审:周 贝
稿件复审:王 薇
稿件终审:王秋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舒明月《大师们的写作课》,告诉我们了什么
文学大师写作课干货记录 19课时浓缩
三十年,我们没有读懂匡亚明,后果很严重
年终总结不会写?这些大师为你准备了一节写作课,还不赶紧学起来——
怎样才能拥有好文笔
【Day6 10Echo】舒明月——《大师们的写作课》都教了我什么?—文章—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