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椎病一针治疗的22种方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老年肩、冻结肩,多以轻度扭挫伤、过劳、风寒侵袭为其诱因。以50岁上下的人为多见。临床特点为患肢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活动受限。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又称为'肩凝症'、'漏肩风'。 


治法(一)

【取穴】

肩髃透极泉穴。肩髃在肩部,臂外展,当肩峰下力凹陷处。见图58.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刺法】

(1)医者摸到肩髃后,用双手指压手法固定穴位,先施用轻刺激手法,垂直刺入0.6-1寸深,待病人感到产生酸重感,稍停微息,再用重刺激手法向极泉方向垂直刺入3-4寸深,以针尖即将达于极泉穴为止。然后施以'烧山火'手法,不断捻转,使病人的针感从上臂透过肘关节,一直传导至手指。其进针深度及刺激轻重均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次施手法1一2分钟即可,均不留针。一般1-2次即愈。

(2)用28号4寸长毫针迅速刺人肩尽髃穴,针尖稍向前,捻转进针通过关节囊至极泉穴,另以28号3寸毫针刺入肩前达关节囊内,轮流大幅度提插捻转两针,使针感向肢端放射,留针20分钟。配合松解粘连手法。

【来源】

江西中医药,(3):35-36,1986. 


治法(二) 

【取穴】

条口透承山穴。条口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见图12.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刺法】

右肩病取左侧穴,进针2.5-3寸,得气后,令患者活动患侧肩臂,每5-10分钟得气1次。留针30分钟,施平补平得法。

【来源】

陕西中医,(10):46,1986. 


治法(三) 

【取穴】

肩峰正中痛,针交叉的髀关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见图37。

肩峰偏后侧痛,针交叉的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见图62。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肩峰内侧痛,针股内侧交叉的对应点。

【刺法】

虚寒证用烧山火法,实热用透天凉法,不虚不实用平补平泻法。

【来源】

陕西中医,(6): 40,1982.


治法(四) 

【取穴】

中渚。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的掌骨间,液门后1寸,握拳取穴。见图71.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刺法】

(1)用鲜姜5片擦患部至局部发红止。快速进针,针尖向腕部斜刺0.5-1.5寸,待得气后,持续运针,用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肩关节,每次I0一15分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2)取左侧中渚穴,施以烧山火法,热感沿手臂上行至肩,渐感患侧有烧热样感觉,即觉肩部舒适。3次后臂可上举,5次痛消,8次活动如常。

【来源】

陕西中医,(1):33,1985. 


治法(五) 

【取穴】

扶突穴。在颈外侧都、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见图11.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刺法】

取扶突穴,用1寸长28号毫针,针尖向颈椎直刺5分左右,有触电感经肩至手即可出针,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治疔1-30次后,观察结果。

【来源】

云南中医杂志,(5):33,1985. 


治法(六) 

【取穴】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见图32.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刺法】

用拇指指瞍由轻到重进行揉按,一般先局部痛点,后远端反应点,每点指压揉按5-10分钟。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1):17,1986.  


治法(七)

【取穴】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见图83.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刺法】

先刺健侧天宗穴,提插捻转,重泻,继循经取患侧天宗行温针,重灸3壮。留针30分钟。

【来源】

中医杂志,(6):21,1988, 


治法(八) 

【取穴】

下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见图12.

【刺法】

用捻转泻法进针1.5寸左右,留针10-15分钟,同时让患者活动患肩。对漏肩风患者同时配合按摩,隔日1次,5次为1疗程,最多2个疗程。 

【来源】

中国针灸,(4): 10,1986. 


治法(九) 

【取穴】

液门透中渚。在手背部,当第四、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71. 

【刺法】

选28号1.5寸长的毫针,由患侧液门穴进针,沿皮下软组织透中渚穴,进针1寸许,待患者有明显酸、胀、麻,重得气感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同时让患者慢慢由小到大活动颈部,每次捻针20-60秒,留针15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运针1次。1日1次,重症1日2次。 

【来源】

中国针灸,(2):43,1988.  


治法(十) 

【取穴】

攒竹。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见图31.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刺法】

取双侧攒竹穴,以短垒针迅速刺人皮下,针尖稍向下80°斜刺0.5寸,当出现明显酸胀感时,即缓缓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做肩部、背部前伸后屈、侧弯活动,逐渐加大幅度。若痛连腰骶部,可将针退至皮下向印堂穴透刺,或加刺后溪穴;若痛连锁加刺对侧悬钟穴。

【来源】

江西中医药,(3):37-38,1985. 


治法(十一) 

【取穴】

疼痛点在肩前内侧的,取鱼际穴(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疼痛点在房外侧的,取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痛点在肩外侧偏后方的取中渚;痛点在肩后侧的取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后的远侧专横纹头赤白肉际)。

【刺法】

根据疼痛部位所属经络,循经取穴,用泻法行针1一2分钟,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留针15分钟,每日1次,一般1一3次即可痊愈。 

【来源】

笔者用此法治疗肩周炎百余例,获速效。 


治法(十二) 

【取穴】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见图54.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刺法】

双侧阳陵泉以快速捻转法刺人,在得气后,施以泻法,留针30分钟,每间隔5分钟行针1次。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切勿用力过猛。 

【来源】

中国针灸,(4):36 1982 


治法(十三) 

【取穴】

中平穴。位于足三里穴下1寸,上巨虚穴上2寸处取穴。

【操作】

采用3-5寸28号毫针,行直刺法,大幅度地用力提插捻转,以泻为主。待针感具有向上、向下传导得气为宜。同时令病人活动患肢,做上举、外展、内旋等功能锻炼。对于急性期因疼痛引起的功能障碍,没有形成严重粘连,针刺后很快疼痛消失,功能正常可不留针。对后期粘连引起的功能障碍,可留针20-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7次为1疗程。选择穴位原则是左肩痛针右侧穴位,右肩痛针左侧穴位,双侧痛针双侧穴位。

【来源】

中医药学报,(6):25,1988.


治法(十四) 

【取穴】

手三里。取穴见治法(六)。

【操作】

取患侧手三里,注射前先揉按,寻找准确的压痛点后,常规消毒,直刺行针,待得气后缓慢推人安痛定注射剂1-2毫升,此时患者局部酸、胀、麻感觉加重。每日1次,3日后改为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来源】

中西医结合杂志,(6):350,1990. 


治法(十五)

【取穴】

顶额前斜线(前神聪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中1/3段,见图84.

【操作】

取顶额前斜线中1/3,患单肩者针对侧,双肩者针双侧。用28-32号1.5寸的不锈钢毫针,在施术部位进针约1寸,针尖方向根据思肩痛部位,在前者向阴面,在后者向阳面,手法用抽气法运针,以患部疼痛立即消失或减轻为得气,每隔10一30分钟运针1次,留针1小时以上,隔日1次,10改为1疗程。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3):116,1987. 


治法(十六)

【取穴】

手三里。取穴见治法(六)。

【操作】

取病变对侧穴位,针刺得气后,嘱其活动肩部,继之用强刺激泻法,并加强活动,留针40分钟,其间行针5次。

【来源】

中国针灸,(6): 35,1995. 


治法(十七) 

【取穴】

肺俞。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见图3.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操作】

取患侧肺俞穴,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取一枚颗粒型皮内针,沿皮下将针刺入皮内,深度以针身2/3为宜,继用一小块胶布固定针柄。3天换1次,5次为1疗程。

【来源】

中国针灸,(3) :172,1997. 


治法(十八) 

【取穴】

肩髃。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就是肩髃。见图58.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操作】

用穴位注射疗法,所用药物是2%普鲁卡因4毫升,维生素B12 500微克1毫升,当归、骨宁注射液各2毫升。取肩髃常规消毒,进针后使针感放射到指尖,将上述混合药物缓慢推入。药液推入1-5分钟左右患肢感无力,并有麻胀感,疼痛即可减轻,活动较前自如。隔日1次,3次为1疗程。

【来源】

针灸,(2):18,1991. 


治法(十九) 

【取穴】

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取穴。见图54.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操作】

病人取坐位,将患侧阴陵泉穴处常规消毒,以2.0寸毫针直刺,快速进针至1.5寸,用提插泻法,使麻脸感迅速传至足底,得气后令患者最大限度活动肩关节,同时术者不停地提插泻法1分钟,然后留针15分钟。每1次,10次为1疗程。

【来源】

中国针灸,(4):30,1993.  


治法(二十)

【取穴】

肩周炎辨证属手太阴经病者取太渊(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见图5);

穴位不清楚?双击图片查看。

属手阳明经病者取三间(在示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取穴,见图10);

属手太阳经病者取后溪(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见图59);

属手少阳经病考取中渚(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的掌骨间,当液门后1寸,见闻71)。

【操作】

采用'巨刺'法治疗,以1.0-1.5寸毫针刺健侧穴位、进针0.5-1.0寸,得气后行捻转手法,同时嘱患者上下前后活动患吱,留针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来源】

参见治法(十九)。


治法(二十一) 

【取穴】

颈中大。在天鼎穴向外斜下1寸的位置,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其深部为臂丛神经。

【操作】

患者取直立位,头仰向健侧,充分暴露穴位并常规消毒,用32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后,徐徐进针至1.0寸左右,然后针尖朝向大椎穴方向,施以雀啄手法,寻找电击样针感,针感麻至指尖为宜,不留针。

【来源】

参见治法(十九)。


治法(二十二) 

【取穴】

陵下穴。在阳陵泉直下2寸凹陷中压痛点处取穴。

【操作】

取患肩同侧穴位,双肩同病取双穴。穴位常规消毒后,左手示中二指紧压穴位两旁,右手拇食二指持针(30号2寸毫针),用注射式进针法快速刺入皮肤,再令中指尖按压在穴旁,与左手示中二指配合的同时,右手将针进至应刺深度,经提插捻转得气后,施单向捻转,然后将针提动,并有沉紧两重类似滞针之感。此时左手离去,在右手捻针不易动而又拔之不出,针感以患者能忍受的情况下,行左转滞针为补,右转滞针为泻,补泻交替使用。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采用弹拨、震颤等手法,使针感向患肩传导。出针时将针体向相反方向捻转,待松动后即可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来源】

中国针灸,(4);31,1993.


古方辑录

(1)手三里《席弘赋》云:'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

(2)肺俞《针灸大成·杨氏医案》云:'灸肺俞则痰气可清,而手臂能举矣。'

(3)天宗《针灸甲乙经》云:'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4)阳池《针灸甲乙经》云:'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

(5)肩靜《针灸甲乙经》云:'肩重不举,臂痛,肩膠主之。'


本文摘自于《一针灵》第二版【梁立武】,仅供学习者参考,实际以临床为准,文中处方医责由使用者自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坐骨神经痛一针治疗的15种方法
呃逆一针治疗的28种方法
肩关节周围炎
【一针灵】腹 痛
针灸拔罐减肥的具体方法
乡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