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次日25万单!美团打车凶猛开启全国扩张之路...

“ 超级平台的品牌效益和网络效益是巨大的。消费者的单位时间消耗在一个APP里面的时间多了,就没有时间去其他的APP了。所以,两个超级平台竞争的核心就是,用户的参与度,也就是DAU(日活)乘以时长。这也是为什么美团点评什么都做,因为这样才能让用户养成习惯,所有服务需求在一个平台被全部满足。一旦被别人就撕掉一块市场,就有可能被慢慢超越。

《中国企业家》杂志大才女-丽莎写过一篇采访今日资本徐新的文章,里面的这段话让我一直记忆犹新...

-- 被填满、被包围的感觉


前日(3月21日)凌晨于杭州夜观天象,掐指一算:美团打车在南京已经做了一年多了。

问了下圈里的朋友,据说日订单量也突破十万单,抽佣比例好像也没怎么涨...

按理说这个成绩在南京这种城市应该算很不错了(市占率估摸应该在20%左右),很诧异为什么一直没开新城?

去年底的时候,有个“用户报名”的活动,我在北京报了名后一直等、一直等,据说是准入(三证)的问题,迟迟没上线,看来美团还是比较遵纪守法、讲政治的。

其实线下的工作已经做的很充分了,光北京一地大概齐超过300家租赁公司都签约进了代理商体系,主要就是做运力的拉新和日常运营的工作(拉存量众包司机的工作难度不大)...

3月21日早上起来,赶去西溪那边见个约好了的朋友。6公里的路程提前30分钟出门本来时间正好,但没曾想将近20分钟才叫到拼车(必然迟到了

);

车费也很高!在路上并不堵车的情况下,收了车费26元,合一公里4块多,曾几何时印象中经济的拼车竟然这么不经济了?

我这一单是循环拼,至少三组乘客;司机只能拿到里程和时长的费用(用行话说“不论拉几组人,只能拿到一份儿钱”)这种拼车单,公司的毛利保守算也超过50%;平台这么赚钱,但体验却是极度不匹配...

坐在车上,我就在想为啥杭州的运力现在这么紧张?随手翻着朋友圈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么一条:

还有,

各种各样的原因吧,导致目标用户们还是很期待的...

这个很多人翘首以盼的、滴滴出行的强劲对手 -“美团打车”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欲深入分析美团打车,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业务逻辑:

  1.  场景触发 - 美团去年下半年调整了内部的组织架构,分成了到店、到家、旅行、出行这四个基于LBS的事业集群。打车这个业务除了与到家(主要是外卖)外,与到店(团购、体验式消费...)、旅行(飞机、高铁、酒店)都有极高的相关性。

    试想我们若用美团预订了饭店、飞机、高铁或是酒店,时间临近APP提醒并自动推送出行服务过来,只要是价格合理基本上就用了。这就省去了再打开其它软件输入地址并确认的这个动作,虽然这个过程也就1-2分钟,但追求效率的人绝对会很在意的。

    地址(约饭、入住...)链接特别适合在微信内部转发,点开后即可享受全套服务,非常省事儿。

  2. 事半功倍 - 打车业务里面有两个关键的要素-用户和运力。美团做打车获取用户是很轻松的(老用户转化);获取运力是成功的关键(履约能力、服务体验)。集中火力拿下优质、足量的运力,这个业务就成功了...

    整个互联网行业几乎已经不存在“流量红利”,依靠简单粗暴的业务动作就能够大量获得增长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所以美团的逻辑是不能浪费宝贵的用户端的流量,虽然早期磕运力需要烧很多钱,但只烧一半的钱拿下一个极有潜力的垂直领域的市场,从战略高点来看绝对是值得的。


二、行业大势:

  1. 促进竞争 - 我们来看下几个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

    偏重于商务出行的专车市场,现在的选择性还是蛮多的~ 滴滴、神州、首汽、曹操、易到都还算比较活跃;

    出租车市场除了滴滴外,嘀嗒拼车和摩拜也有涉足;

    单量最大的快车、拼车细分市场基本上就是滴滴一家独大...

    大概普通用户对于行业竞争都是期待的,即便是后来者不能完全颠覆垄断者,但也能一众用户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2. 提升体验 - 与很多人聊,大家基本都会抱怨:

    滴滴自从打完了优步之战完成“统一”后,服务体验属实下降了很多(主要体现为两点: 1.运力紧张,2.比较贵)。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运力会如此紧张? 为什么以前优步在的时候感觉要好很多? 

    美团早期推出的8%低佣金的策略必然会让滴滴投入更多的资源(资金+政策)稳住并唤醒+召回更多司机来应对,那用户就有福音了。即便是价格降不下来,响应变快也是体验的提升。

  3. 做大大盘 - 任何一个行业能快速发展,都要至少有一双旗鼓相当的对手:

    网购 有 阿里对京东;

    支付 有 蚂蚁对微信;

    外卖 有 美团对饿了么 ...

    互联网出行行业,在中国的渗透率也就在10%左右,仍旧有巨大的空间!

    这样的行业是不可能现在就形成垄断的局面的,以前国家没有相关法规,16年《网约车新政》颁布后,很多国字号、大资本纷纷入局(首汽约车、吉利汽车旗下曹操专车)

    美团布局打车业务,看来并不是为了等合法性而蓄谋已久的,应该是在充分论证可行性并单试点打磨了一年后才全面推向市场。这样的对手很审慎、很聪明,应该能带动所有行业参与者更快、更好地创新和发展。


三、竞争立场:

极为博学的兴哥曾阐述过他对竞争一词的理解,实为精彩:

  1. 同向为“竞”,比如游泳、赛跑;

  2. 相向为“争”,比如足球、拳击;

    但,足球和拳击也有不同:

    1. 足球是夺标式的“争” - 通过团队的配合达成目标(球入门),力争做的比对手更好(多)、更精彩。

      精彩的球赛必须是你来我往的攻防大战,只有旗鼓相当的对手才能联袂奉献一场经典的比赛。

    2. 拳击是击倒式的“争” - 一横一竖,赢的站着、输的倒下。连续的、残暴的KO才有可能成为经典(最成功的拳手泰森、“嘴炮”都属于此类)

    兴哥认为:“美团从事的行业是竞为主,即使争也是足球式竞争,不是拳击式竞争。美团点评的目的是把球踢进对方的门框里去,并不是为了把对方铲倒,中间一些过人、铲球、假动作的行为可以理解...”

    说起出行行业的竞争,不可避免想到老东家滴滴,我的理解,美团和滴滴在出行这件事情上中期的目标还是不一样的(可能有偏颇):

    滴滴的目标 ~ “全球化成功”、“无人驾驶技术攻坚研发”、“由出行延展至汽车行业全链条”...

    美团的目标 ~ “应用内全业务场景连接”、“20%细分市场”、“由团购延展至全品类本地生活服务”...

    同样卓越且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两个公司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奇妙相遇就好像是两个公转轨道不同恒星系,在浩瀚的宇宙中来了一次短暂的交汇,必然碰擦出绚烂、耀眼的光芒。


昨天(3月22日),美团打车在上海第一天的成绩单被秀了出来,挺亮眼睛:

这个数量挺可观,差不多拿下了当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占(小目标一天达成?),当然也不是说立刻就要上天,还要冷静的看待。我分析美团打车能拿下这个数据有几个因素:

1、尝鲜 - 有开城补贴,很多用户可打可不打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了;

2、转化 - 积压已久的某种情绪,需要得到释放(这个我就不展开谈,跟很多人私下聊都有共鸣)

3、挖潜 - 几轮宣传攻势,挖出潜力市场(这个在四五线城市效果可能明显,上海应该没多少)

上线一段时间后,用户必然会回到比对体验和性价比的阶段(一如一年半前,对比滴滴和优步)。美团打车的挑战应该在那个阶段,毕竟刚进入市场,强大的霸主也断断续续地挖了些护城河,要想保住份额必须保持住运力的稳定。

当然产品的多样化(比如上线拼车)也必然对拿新份额有些帮助。。。


美团打车已经迈出全国性扩张的关键性一步,

滴滴出行如何应对?

我们拭目以待 

 ......





作者:王耀弘(Old Si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死磕美团!抖音拒绝放弃外卖,第二批试点城市要来了?
即时配送行业乱象 闪飞侠聚合突围迎战万亿赛道
补贴战还没开始,美团打车就停火了
健身房的竞争,已经是教练人才的竞争
滴滴进退两难,聚合平台乘势扩张,网约车市场能否打开新窗口?
顺丰偷袭外卖「珍珠港」,为何要和美团、阿里打响「运力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