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锁书籍】中国古锁图谱
微编前话《中国古锁图谱》是国内有史以来对中国明代以前的古锁锁具以实物考据、严谨治学为立意的著作,学术上是一次重大的探索,对中国传统锁具的历代沿袭作了脉络清晰的梳理,图文并茂,对于有志于收藏、了解中华古锁文化的友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序】

锁 ,谁都知晓,谁都使用,谁也离不开。当今世界,锁的表现形态与形式更是丰富多样。它早已经跨出“封缄器”简明概念,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撫今思古,了解见识中华民族先人所用之古锁,尊重这宗退去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不无必要。

认识探索中国古锁的历史实物形态,是一条冷背狭窄之路。必须是以集藏占有各朝各代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实物锁具,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比较研究活动。追朔古籍典著,殊少有古锁图文记录,难于借鉴;考古发掘资料报告,偶有涉锁,亦只少言短句,难明究里;博物馆或有古锁展现,品孤种单,难窥纵观。而民间存藏较多的是明代之后尤其是清代至民国的各类锁具。这些现状对探索元代之前中国古锁的发展演变,对中国古锁的定位断代,对中国古锁的形制特点,对中国古锁蕴涵的文化要素,都必然形成对中国古锁的认知难点。

近年来,有收藏者所撰写的中国古锁图书,融审美与故事性为一体。虽然主要针对和表现的清代及民国锁具,却弥补了中国近代锁具文图资料的缺失,并对中国古锁的沿革和民俗文化给予了有趣的初始描述;有探索者所撰写的有关中国锁具历史文化的论述,虽然所列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实物古锁甚少,却对中国锁具文化史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有益的探讨。

综观中国古锁实物,其与社会发展和人们需要密不可分。首先,它历经了非金属时期的以石为挡,骨栓,木门闩,木销栓,结绳以捆,泥复印封等具有提高安全功效的初始器具及措施,并出现了以骨,牙,石,玉等为材料名“觽”形“匙”的解绳工具。捆闭启开的初始形态逐步演进。由门闩演化而来的木锁的诞生是这一发展时期实践和认知的飞跃。木锁由木壳,销栓为芯,带齿木匙构成,它是最早以落销制栓、匙销栓配合的机械构造,以门为矢, 完成锁闭开启功能的初级“锁”。此类木锁流传几千年,至今仍在一些地区使用。其次,它历经了金属时期终身约束奴隶项脖的铁刑具“鉗”,管制车马器的“键”,多孔制销的锁形器,环状制动锁形饰,金属解绳器等非簧结构但具有锁闭启开功能的初级金属器物。反映了古代人们使用具有锁闭功能的金属器物已从对生活的需求扩展到对生产乃至战争等多方面的需求。然后,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更高级别需求,具有收缩张扩属性的弹性金属片及予之对应收缩弹簧片的钥匙引入了之前的各类锁形器,逐渐予之结合,完成了以铜铁为主要材质的金属锁具。这更是中国古锁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实践认知飞跃。便于锁闭,便于开启的簧匙结构奠定了中国古锁的基本形制,完成了其基本机械功能,形成了闭合开启的完整的“锁”概念。

青铜和铁为主的金属古锁残件及锁形器自东周至秦有所发现。汉代终定簧锁形制,即由锁体,锁梁,锁梁环,锁栓(簧片支撑架),簧片,钥匙等基本要件构成。锁体置备篁栓出入门孔挡板并开有匙孔。簧片和锁栓与锁梁环相结为一体,俗称锁头。锁梁的一端与锁体相结为一体,另一端从锁梁环直出。钥匙经匙孔进入锁体与锁内簧片接触并逐步压缩簧片,直至簧片及锁栓和锁梁环退出锁体及锁梁,此即为锁之开启。反之即为锁之锁闭。

汉字带金字旁的“锁”字,金石文大小篆书 尚未得见。琐为石玉门环。由琐字斜玉旁更为金旁,字以物成,诞生锁字。汉后随之补录于【说文解字】。可见一斑。

中国古锁从定形之初即适应了中式房屋对称双门的需求。以横式直梁为穿,锁以门上铺首双环。自汉至元,中国古锁以直锁梁为主统,是其一大特点。 又据锁闭对象不同,箱柜仓圈大小用度锁亦随异。唐及辽金元各朝亦随用度不同而出现了立式半环梁锁,有鼓形,桶形,瓜棱形等,锁体铁多铜少,半环梁多为铁质。横式直梁锁及立式半环梁锁均为片状夹簧锁芯,自汉始延续至元明清民国各代,这一主流锁芯结构千年未变。此当为中国古锁的又一大特点。

随着时代变迁,横式直梁锁亦产生了造形演进和结构变化。宋唐前,锁梁单露一头为主形;其后至辽金元各朝,出现了举梁锁,含梁锁,锁梁虽直,然梁头或双隐或双露。宋元始,更出现了隐梁于锁体,且锁梁与锁体结构大变的一类锁。此类锁锁梁与锁体分离,而与锁栓簧相结为一体;锁梁环变为锁体的一部分,并与之对称成双环。一改古匙启锁其环动梁不动开法。尤其从明代始,主流古锁启锁变更为梁动梁出锁。这是追求中华古锁对称简约安全性的一次大变革。

中国古锁锁芯簧片的多寡及在锁体内分布的位置决定着其锁栓和钥匙孔的位置及形态,同时决定着钥匙头的造型。与之相应的锁体形制也产生了不少变化。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十国,铸造与手工结合的青铜锁具锁头部分或曲或直,或有瑞兽头,或为蝉翼,或是神爪,或显鱼飒尾,等等。西夏辽金还出现了造形优美的龙凤之锁。寓意吉祥,预示平安。锁体或方或元或六边或八面,且置阴阳线捆,或三线四捆,或三线三捆,或为竹节,似传结绳系物之遗风。以致明清时期民间称之直梁虾尾锁牛尾锁等铜铁锁具尚可见锁体缠捆之迹。同其他金属艺术品相同,唐代锁具是中国古锁发展的高峰期。除以青铜为主及铁质铸锁外,银质锁具及其各类鎏金锁嶄花戳图锁展现了大唐盛世风范。唐以后,锁体造形及工艺逐步简化。至宋元时期,锁体基本已为素面。

中国古锁的钥匙造形与锁匹配,颇具匠心。钥匙一般分为两段,入锁段或扁或元或方,匙头处开叉开口隆起,或对称或相异,以入锁孔衔簧为要;手柄段浑圆或方扁便握,尾部有环便于系绳练携带。钥匙启锁的主流开法是从右至左顺推,由此形成了锁阳面及锁背面的区别。其它,也有倒拉,底开之法。

铜铁钥匙的工艺造形也颇有意味。整把钥匙或直或曲,或起花或鎏金,匙尾除环外,亦有变异作动物状等,尤其是辽代曲颈鹅匙,巧妙收尾成环。

明代以前, 中国古锁大多出自土坑或墓葬,亦有出自河道滩涂等水坑,传世品绝少。铜鎏金,银鎏金,银质等古锁不可避免锈蚀,而铜铁钥锁里外则锈蚀严重,已基本不能开启。锁与匙同处同时出土又能匹配的则不多。更多出土的是孤锁或单匙,且锁出多,匙少并难于与锁匹配。即便如此,其锈迹斑驳具有独特形状且古意盎然并洋溢着中华民族古典之美的中华古锁匙,仍然是探索其发展演变不可多得不可或缺的珍贵标本。

横式夹簧锁是中国古锁的主流品,以它为本演化出的寓意锁异形锁仿生锁等类别古锁,突显了锁艺匠人们感受运用中国民俗寓意文化的才智。汉代至唐宋间,出现了瑞兽首玄武龟伏占锁头象腿锁体朱雀梁尾等寓意锁;出现了盒式方体乳钉周列突显庄严的三国东吴锁,四方十字四梁青铜纵横锁等异形锁堪称中华古锁之奇。鱼形,犬形,猴形等仿生形象渐次入锁,各类鱼形锁取其不闭目,预示警醒;各类犬形锁取其忠诚守备,看家护院;各类猴形锁取其精灵动巧,不屈不饶。

汉代后,墓葬陪葬品中除实用锁具外,还出现了特意简化的冥锁锁形饰,大多小于实用锁。其外形如锁,成片状,无簧芯,不需匙。这是中国锁具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华民族墓葬习俗的演进。

古代金属刑具是束缚奴隶或犯人的工具,从固定式项脖鉗到脚镣手铐以至于木枷铜铁枷等刑具,一旦与锁结合,就未分离,统称刑具锁。锁闭开启功能在刑具上的运用,极大地改善并加强了对其对象的有效管理。

元代前打制铸造中国古锁的机构,无论官办还是民间家庭作坊,将作坊铭文于锁的极少,从宋元时期为数有限的古锁上发现有以姓氏留刻的纪号。其余已难考证。但透过各类造型各异的古锁,仍然能揣摩到古代匠人们彰显的聪慧才智。他们不仅是驾驭金银铜铁的高手,也是古锁形象设计并完成机械构造的“工程师”。为安全计,为方便计,为审美计,匠心独运,将中国簧锁匙钥配合到极致。当然,后世匠人临摹仿制前朝古锁或臆造异品古锁亦有偶现,须祥察细断。

从历史纵向比较各朝代之锁,相异之处显见;横向以博物馆仅藏并明确记载有出土地点和时期的古锁作为对象比对,相同之处可见;参考古代其他出土金属器物的审美风格,制式特征,包浆锈迹,地域特点等因素,判断同时期古锁的类似要素,大体也能区分其时代属性。占有更多古锁实物则便于比较比对,并由此鉴别推论它的发展演变。

从【中国古锁图谱】所载元代之前各品类中国古锁珍贵实物标本分析,可窥视到中国锁文化灿烂的历史。

【中国古锁图谱】首次将四位收藏者的古锁藏品筛选整理集于一册,这对于见识了解,收藏爱好,欣赏鉴别,引用参考,探索研究中国古锁提供了较为全面丰富的图片资料;为发掘研究借鉴中国锁文化奠定了实在基础;填补了中国古锁图书及在世界锁具史文献中的缺失。

虽集藏有年,却识之肤浅。聊以为序,言锁简谈。缪误之处,恭请指点。

锁为机关,锁以制安;锁化文辞,锁以大千。

文/周汉春

2014年6月于锦官城之西【千锁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锁,精致古朴,大有文化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山西民俗专题陈列
古锁:一道被尘封了的风景。
古代花样百出的锁具,展现工匠智慧与创意
解析铜锁收藏市场
锁的分类和结构 - 李新新的日志 - 淘江湖 - 淘宝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