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居文摘”《孔氏宗族 - 世系传承》孟继新

世系传承

孔氏家族自始祖孔子后,经二世祖孔鲤,三世祖孔伋,至战国时,已传到第四代孔白。

△三世祖孔伋像

这时期战争纷繁,列国关系交错,社会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亦呈“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地位。孔子的故乡,被称为“邹鲁之乡”。“邹”借为“陬”,孔子父所封邑。邹鲁之乡是儒学的发祥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孔子后裔们,则秉承家学,恪守祖训,诗礼传家,通习儒术。

汉代,孔子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广泛地尊崇。统治者在认识到孔子价值的同时,也认识到孔子后裔在帮助其统治中所起的作用。于是,孔子的后裔们不断得到荣封、赐爵,并世代相袭,成为定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的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这一时期,帝王们,充分认识到尊孔的重要性,自然也都优礼孔氏后裔。

唐朝灭亡,我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分裂。乱世中的孔子后裔,情况更为不妙,不但爵位难保,而且还遭受了空前的劫难。这一时期是孔族发展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段。

宋朝是一个繁荣的王朝,宋太祖统一中国后,十分注意尊孔重道和提倡儒学。他的这一行动,为整个宋代,乃至金元时期的尊孔崇儒,奠定了个良好的开端。国家的尊孔政策,为孔子后裔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他们冠以“衍圣公”名号。从此以后,孔氏家族便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声势煊赫的大家族了。

四代

孔白,字子上,通习兵书,又善兵法。齐威王两召为相,不受。《孔丛子》记其曾在卫国,又记其“杂所习”,子思因此教育他“学必由圣”,“故夫子之教,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年四十七卒,葬祖墓西北,子一:求。

五代

孔求,字子家,《家语》作“傲”。《史记·孔子世家》记为“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守儒道,有遁世之志。楚王召不赴。年四十五卒,葬祖墓东北,子一:箕。

六代

孔箕,字子京,《家语》作“榼”,《汉书·孔光传》作“子真箕”。字子直。为魏相。年四十六卒,葬祖墓东南,子一:穿。

七代

孔穿,字子高。笃志博学,有王佐之才。齐、赵、魏三国交聘之不仕,皆咨访问道,崇以师礼。在赵国曾与公孙龙在平原君处辩论“白马非马”。平原君称他“理胜于辞”;公孙龙“辞胜于理”,终必受讪。在齐国,曾劝齐王废除车裂酷刑。著儒家书十二篇,名曰《谰言》。年五十一卒,葬祖墓南,子一:谦。

八代

孔谦,《史记》作“慎”,《家语》作“微”,名斌,字子顺。相魏,安釐王封文信君。《孔丛子》记曰:“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乃喟然叹曰: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而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也。尸利素餐,吾罪深矣。”于是以疾辞官。在魏国时曾劝魏王“修仁尚义,崇德敦礼”。出使外国时曾劝赵王与北狄互市,以无用之货取其有用之物而弱敌,并劝赵王、韩王与魏国相结以抗强秦。年五十七卒,子三:孔鲋、孔腾、孔树。孔子八代单传,自九代起,始有兄弟三人。






九代

孔鲋,《家语》云:后名甲,字子鱼。生战国之世,长兵戎间,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秦始皇并天下,李斯议焚书。《孔丛子》记载“陈余谓子鱼曰: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主,其危矣!子鱼曰:顾有可惧者,必或求天下之书焚之。书不是出,则有祸。吾将先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乃与弟孔腾藏《论语》、《尚书》、《孝经》等于祖堂墙壁之中。自隐于嵩山,教弟子百余人。后陈涉起兵,陈余以子鱼荐涉,涉悦,聘往,尊为博士太傅。凡六旬卒于陈,年五十七,著书二十余篇,记祖父与已行事,书名《孔丛子》。

子一:孔随。

孔腾,字子襄,身长九尺六寸,通经博学,汉高帝过鲁,封为奉嗣(祀)君。惠帝时征为博士,迁长沙太傅。年五十七卒,子一:孔忠。

孔树,一作祔,字子文。兄弟自相师授,子一:孔藂。

十代

孔随,字元路,初名育,字元生。子一:孔某。鲋子。

孔忠,字子贞,汉文帝时征为博士,年五十七卒。子二:孔武、孔安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是为孔忠之孙。而《汉书·孔光传》作“忠生武及安国”。后人多采用《汉书》说。

孔藂,字子彦。汉高帝起芒砀后为左司马将军,从韩信破项羽垓下。高帝即位,以功封蓼侯,年五十三卒,谥曰夷。子二:孔臧、孔让。

十一代

孔某,子一:某。

孔武,字子威。汉文帝征为博士,至临淮太守。《汉书·孔光传》曰“武生延年”。子一:孔延年。

孔安国,字子国,明达渊博。少学诗于申培公,受《尚书》于伏生,汉帝时征拜博士,历侍中,为谏议大夫。鲁共王毁孔子宅时,于壁中得古文《尚书》、《论语》、《孝经》等,上知悉,以书还孔氏,仍诏作传。于是,孔安国考论古今文义,作《论语训解》、《尚书·孝经传》,又集《孔子家语》上。自博士迁临淮太守,六年以病免,年六十卒。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从祀文庙,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 年),追封曲阜伯,明嘉靖九年(1503年)改称先儒孔子。子一:孔卬。

△孔安国像

孔臧,字子武。汉文帝时嗣爵蓼侯、迁博士,历位九卿。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为御史大夫,辞。以家承为训。从弟侍中遂拜太常,礼赐如三公。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而卒。子一:孔琳。

孔让,字子仕,一名襄。为孝惠帝博士,迁长沙太傅,年五十七卒。子一:孔员。

十二代

十二代长子的名字失传。

次子孔延年,汉武帝时征为博士,转太傅大将军。《东家杂记》说“转太傅,迁大将军。”《孔氏祖庭广记》说他“博览群书,无所不备。”年七十一卒。葬祖墓北,子一 :孔霸。

孔卬,字子卬。子二 :孔驩、孔衍。

孔琳,嗣蓼侯,历位诸吏。子二 :孔黄、孔茂。

孔员,字季中。

十三代

十三代长子名字失传。

次子孔霸,字次孺,从夏侯胜治《尚书》,汉昭帝征为博士。宣帝时以大中大夫授太子经,迁詹事,出为高密相。元帝即位,以帝师拜太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官给事中,赐宅一区,赐黄金二百斤。孔霸为人谦退,元帝几次想任命他为丞相、御史中丞,他再三上书推辞。孔霸请求奉祀孔子,元帝命以所食邑奉祀,并将其长子孔福户籍迁回鲁国。年七十二卒。策赠列侯,谥曰烈。子四:孔福、孔捷、孔喜、孔光。

孔驩,字子仲,汉拜博士,历位弘农太守,著《公羊·谷梁训诂》。子一:孔立。

孔衍,汉成帝征为博士,无传。

孔黄,嗣蓼侯,历豫州从事,无传。

孔茂,由大司徒封关内侯。子一:孔宜。

十四代

孔吉,字元士。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封为殷绍嘉侯,奉商汤祀,食邑一千六百七十户。进爵为公,地方百里,国为沛。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益户九百三十二。平帝元始四年(4年),封为宋公。子一:何齐。

孔福,汉成帝时嗣关内侯,年六十三卒。葬祖墓北,子二:孔房、孔某。

孔捷,诸曹校尉,与两弟皆随父徙家长安,子一:孔永。

孔喜,诸曹校尉,无传。

孔光,字子夏,年二十为谏议大夫。汉成帝召为博士,奉使称旨为尚书,明习汉制,转仆射尚书,令典枢机十余年。徙光禄勋,永始二年(前15年)为御史大夫,绥和二年(前7年)拜丞相,封博山侯。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复起用,历位至丞相。二年更官制,改大司徒。平帝立,徙太傅。元始元年(1年)进太师,称疾辞位,赐灵寿杖。五年薨,年七十,谥曰:简烈。子一:孔放。

孔立,字子立。善诗书,少游京师,与刘歆友善,以诗书教于阙里,生徒数百人。子一:孔元。

孔宣,汉宣帝时以蓼侯藂元孙诏复其家,无传。

十五代

孔何齐,嗣宋公。子一:孔安。

孔房,汉哀帝时嗣关内侯。子一:孔均。

孔某,子一:孔尚。

孔永,官中郎将,汉平帝元始五年(5 年)与刘歆等治明堂,封宁乡侯。

王莽篡汉为大司马,子二:孔奋、孔奇。

孔放,嗣博山侯,官侍郎。子一:孔寿。

孔元,字子元,为校书郎。子一:孔建。

十六代

孔安,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封殷绍嘉公。十三年复封宋公,为汉宾,位在三公之上,子孙失名。魏初降爵为侯,晋初罢封。宋侯诏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后无考。

孔均,本名莽,字长平。为避王莽讳改为均,字子平。孔均敦笃好学,恬淡有才。嗣封关内侯,征拜尚书郎。平帝元始元年(1年),改封褒成侯,食邑二千户。五年,王莽篡汉,降爵为子,八十一卒。子一:孔志。

孔尚,巨鹿太守。子二:孔方、孔畴。

孔奋,字君鱼,王莽大乱时避地河西,依大将军窦融。融以为辟议曹椽。四年,吏民感泣,走送百里,拜武都丞。后讨陇西寇,下诏褒奖,进为太守,封关内侯。子一:孔嘉。

孔奇,字子异,从兄避地河西,好儒术,不乐仕,著书三十卷,早殁,失传。

孔寿,汉居摄元年(6 年),追录为太师,封寿合意侯,失传。

孔建,字子建,劝仕不从,终于家。子一:孔仁。

十七代

孔志,字道甫。汉光武帝时为大司马,建武十四年(38 年),由密令封褒成侯,食邑二千户。卒谥曰元成。子三:孔损、孔澍、孔恢。

孔方,字广平,豫章从事。无传。

孔畴,字元矩,陈国相。子一:孔贤。

孔嘉,字山甫,城门校尉,著《左氏说》。子一:孔和。

孔仁,为议郎博士,迁南海太守。子一:孔丰。

十八代

孔损,字君益。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嗣褒成侯。和帝永元四年(92年),徙封褒亭侯。子二:孔曜、孔旭。

孔澍,字君德。汉和帝永元间封为鲁从事。子一:孔麟廉。

孔恢,字圣文。汉桓帝永寿中封为孔庙百石卒史。子二:孔訢、孔誧。

孔贤,子三:孔宙、孔翊、孔彪。

孔和,守鲁相文学椽。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用前鲁相乙瑛言置百石卒史一人,选补百石卒史,守庙掌礼器。子二:孔术、孔扶。

孔丰,字子丰。明帝明辟司空府,章帝时为御史,拜黄门侍郎,典东观事。子一:孔僖。



世系传承(二)

十九代

孔曜,字君曜。汉安帝延光三年(124年),嗣褒亭侯,年六十四卒。子三:孔完、孔赞、孔文。

孔旭,字延寿。鲁相史。子二:孔进、孔遵。

孔麟廉,子一:孔承。

孔廉,字定伯,鲁户曹掾。子一:孔纲。

孔誧,字促助,鲁相史。无传。

孔宙,字季将,治严氏春秋,举孝廉,除郎中、都昌长,迁元城令、太山都尉。桓帝延熹六年卒(163年),年六十一卒。葬祖墓东北,墓碑今在“汉魏碑刻陈列馆”。子五:孔晨、孔谦、孔褒、孔融、孔昱。

△孔宙碑

孔翊,字元世,举孝廉,为御史,拜尚书。无传。

孔彪,字元上。宗系碑名“震”。举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转治书侍御史,出为博陵太守,迁下邳相、河东太守。建宁四年(171年)卒。博陵故吏门生为立墓碑,今亦存“汉魏碑刻陈列馆”中。子一:孔义。

孔术,字子祐,鲁相史。子三:孔浮、孔淮、孔洸。

孔扶,字仲渊,征拜博士。后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由太常拜司空,为弘农太守,无传。

孔僖,字仲和。章帝时拜兰台令史,元和二年(85年)三月,帝东巡,幸阙里祀孔子,会孔氏年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赐酒及钱帛,僖陈谢答对,遂拜僖为郎中,从还京师,令校书东观,授临晋令。九月卒。葬于临晋。子二:孔长彦、孔季彦。

二十代

孔完,袭封褒亭侯。无传。曹魏时以弟孔赞之子孔羡绍封。

孔赞,字元宾,守庙百石卒史。子一:孔羡。

孔文,官大鸿胪。

孔进,字幼达。子一:孔畅。

孔遵,字公孙。子二:孔颖、孔芝。

孔承,字伯序,鲁督邮掾。无传。

孔纲,为鲁掾。无传。

孔晨,字伯时,河南尹。无传。

孔谦,字德让,鲁相史。无传。

孔褒,字文礼,举孝廉,辟豫州从事。因张俭讼事,褒、融、母一门争死,世代称颂。今墓碑存“汉魏碑刻陈列馆”。子一:孔蕃。

孔融,字文举,为侍御史。初为北海相,领青州敕史。立学校显儒术,荐举贤良。献帝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陷青州,献帝征孔融为将,迁少府,拜大中大夫。因陈谏,曹操恶其异己,诬以不法杀之,年五十六。妻子并遇害。著书二十五篇,无传。

△孔融

孔昱,字元世。汉灵帝以公东征拜议郎,补洛阳令。无传。

孔义,字无隽。魏谏议大夫。子三:孔毓、孔恂、孔郁。

孔浮,桓帝延熹间为鲁督邮掾。无传。

孔淮,鲁功曹吏,无传。

孔洸,字演光,无传。

孔长彦,父殁时年十二,弟季彦年十岁,并从西洛姚进义受学。家有遗书,十余年间会徒百人。无传。

孔季彦,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河南雨雹大如斗,伤禾稼,帝自责求有学之士,下邳长孙子逸荐季彦于帝。帝召见于德阳殿,季彦陈说此皆阴乘阳之征也。今贵臣专权,母后党炽,宜致此异。帝恶之,退曰:吾岂容媚势臣而欺天子。遂归。后子逸相鲁,举季彦为孝廉不就。年四十九,延光三年卒(124年)。子一:孔猛。

二十一代

孔羡,字子余,仕魏为议郎。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以褒亭侯,诏封为宗圣侯,食邑百户,卒。葬祖墓南。子一:孔震。

孔畅,灵帝建宁中为鲁五官掾。无传。

孔颖,字子夏,无传。

孔芝,字德英,为文学博士,无传。

孔蕃,字安世,无传。

孔毓,晋征南军司马。子一:孔衍。

孔恂,字士信,晋平东将军卫尉。无传。

孔郁,冀州剌史。子二:孔扬、孔潛。

孔猛,从学于王肃,无传。

二十二代

孔震,字伯起,袭封宗圣侯。晋武帝太始三年(267年),改奉奉圣亭侯,拜太常卿,黄门寺郎。年七十五卒。子一:孔嶷。

孔衍,字舒元,年十二通诗书,举异行,避地江东,晋元帝封为安东将军。时引为参军,专掌记室。帝即位,补中书郎,领太子中,大兴三年(320年)卒,年五十三岁。著书百余万言。子一:孔启。

孔杨,字景苏,苏杨博亭侯,因家于此。子一:孔节。

孔潜,字景微,太子少傅。汉末避地居会稽,为吴侍中。子一:孔竺。

二十三代

孔嶷,字成功,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袭封奉圣亭侯,年五十七卒。葬祖墓北。子一:孔抚。

孔启,晋卢陵太守。子一:孔惔。

孔节,字无信。子一:孔旻。

孔竺,字元慎,晋豫章太守。子三:孔恬、孔冲、孔奕。

二十四代

孔抚,举孝廉,辟太尉掾,拜豫章太守,袭封奉圣亭侯。子一:孔懿。

孔惔,宋尚书祠部郎。子一:孔粲。

孔旻,子一:孔纪。

孔恬,字公默,吴侍中选曹尚书,晋湘东太守。子一:孔愉。

孔冲,吴尚书令,晋丹阳太守。子一:孔侃。

孔奕,明察过人,为全椒令,有惠政。子二:孔伦、孔群。

二十五代

孔懿,袭封奉圣亭侯,兼从事中郎,年六十一卒,葬祖墓西。子一:孔鲜。

孔粲,以秘监。子三:孔淳之、孔默之、孔隐之。

孔纪,字元纲。子一:孔源。

孔愉,字敬康,居会稽。年十一孤,养于祖母,以孝闻。晋愍帝建兴初,应召为丞相掾,以讨华轶功封余不亭侯,累官司徒长史、侍中、太常尚书左仆射、徙镇军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为会稽内史。在郡营山阴湖田为宅,遂弃官居之。年七十五卒,赠车骑将军,谥曰贞。子四:孔訚、孔汪、孔国、孔祗。

孔侃,大司农。子一:孔坦。

孔伦,字敬序,晋黄门侍郎。注《仪礼》一卷。子一:孔严。

孔群,字敬林,历位御史中丞。子一:孔某。






二十六代

孔鲜,字鲜之。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袭封奉圣亭侯,改崇圣侯。子一:孔乘。

孔淳之,字彦深,居会稽剡县,至太尉参军。元嘉初复征为散骑常侍,携家迁于虞县。子一:孔尚。

孔默之,注《谷梁春秋》。宋文帝元嘉间为广州剌史。子一:熙先。

孔隐之,宋文帝元嘉八年(431 年)继奉圣亭侯,无传。

孔源,字绍夷。子一:孔基。

孔訚,字顺言,嗣余不亭侯,历建安太守、散骑常侍。子二:孔晋、孔靖。

孔汪,字德泽,晋孝武时拜侍中,假节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平越中郎将。子一:孔俟。

孔国,字安国,以儒学显官至尚书左仆射,卒赠光禄大夫。子一:孔某。

孔祗,字承祖,会稽功曹内史,无传。

孔坦,字君平,晋成帝咸和初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侍中,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卒年五十一,赠光禄勋,谥曰简。子一:孔混。

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迁尚书左右丞。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年五十卒。子三:孔道民、孔福民、孔静民。

孔某,子二:孔沉、孔道隆。

二十七代

孔乘,字敬山,后魏孝文帝时举孝廉,延兴三年(473年)封崇圣大夫。子二:孔灵珍、孔景进。

孔尚,无传。

孔熙先,为员外散骑侍郎,无传。

孔基,字立本。子一:孔祥。

孔晋,尚书令。子一:孔幼。

孔靖,字季恭,举孝廉,与宋武帝友善,累迁吴兴太守,加尚书左仆射,义熙十一年(415年)为太尉军咨祭酒,从武帝平关洛,拜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辞归。武帝受禅,加开府仪同三司。子五:山士、山民、灵符、灵运、道穰。

孔俟,江夏太守。子一:孔祐。

孔某,子一:孔景伟。

孔混,嗣晋陵男。子一:孔某。

孔道民,宣城内史,无传。

孔福民,太子洗马,无传。

孔静民,散骑常侍。兄弟三人,俱为孙恩所害,无传。

孔沉,字德度,辟丞相司徒掾,琅琊王文学。子一:孔廞。

孔道隆,位至侍中。子一:灵产。

二十八代

孔灵珍,秘书郎,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封崇圣侯。子二:文泰、文僖。

孔景进,鲁集曹掾。子二:白鸟、伏承。

孔祥,字子瑞。子一:灵黾。

孔幼,宋尚书左丞,无传。

孔山士,历侍中会稽太守,无传。

孔山民,新兴太守,无传。

孔灵符,丹阳尹,迁会稽太守,加豫章王抚军长史,明帝即位,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子二:孔湛之、孔深之。

孔灵运,著作郎。子一:琇之。

孔道穰,驾部郎,无传。

孔祐,隐于四明山,宋明帝太始中辟郡主簿。子一:孔道微。

孔景伟,齐散骑常侍。子一:孔滔。

孔某,子一:孔遥之。

孔廞,吴兴太守,累迁廷尉光禄大夫,有文集十一卷。子二:孔琳之、孔璩之。

孔灵运,累迁光禄大夫。子一:孔珪之。

二十九代

孔文泰,袭封崇圣侯,年五十八卒,葬祖墓南。子一:孔渠。

孔文僖,无传。

孔白鸟,东魏鲁郡丞,无传。

孔伏承,无传。

孔灵黾,后魏国子博士。子一:孔硕。

孔湛之,父被祸时,与弟同赐死于都,无传。

孔深之,一名渊之,尚书比部郎,无传。

孔琇之,齐武帝时举孝廉,为吴令。迁尚书左丞,左户部尚书廷尉卿,出为临海太守。隆昌元年(494年),迁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令。子一:孔臻。

孔道微,字志业。隐居南山,终身不仕。子一:孔总。

孔滔,梁海盐令。子一:孔岱。

孔遥之,宋水部郎,尚书左丞。子一:孔佩。

孔琳之,字彦琳,善隶草书。桓元辅政,又为西向祭酒,累迁尚书左丞。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为御史中丞,年五十五卒,赠太常,著文集十卷。子一:孔士邈。

孔琚之,扬州从事,无传。

孔珪之,一名稚珪,字得章,举秀才,齐高帝为骠骑参军,历尚书左御史中丞,都官尚书散骑常侍,年五十五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无传。

三十代

孔渠,袭封崇圣侯。子一:孔长孙。

孔硕,后魏治书侍御史,南台丞。子一:孔安。

孔臻,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子二:孔幼孙、孔虔孙。

孔总,吴兴令,景陵王侍郎,无传。

孔岱,子一:孔范。

孔佩,齐通直郎,庐陵王记室参军、散骑常侍。子二:孔休源、孔晔。

孔士邈,扬州治中从事。子二:孔觊、孔道存。

世系传承(三)

三十一代

孔长孙,袭封崇圣侯,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改封恭圣侯,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进封邹国公,年六十四卒,葬祖墓西北。子二:孔英悊、孔嗣悊。

孔安,北齐青州法曹参军,赠青州别驾金乡郡公。子一:孔颖达。

孔幼孙,定远、枝江二县主簿,迁无锡令。子一:孔鱼。

孔虔孙,梁太学博士,兼全部都令史,无传。

孔范,字法言,居会稽,陈宣帝太建中,为江夏王长史,后都官尚书,隋灭陈,投诸边裔,无传。

孔休源,字庆绪,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年)举秀才,后为梁中书舍人、尚书左丞,终金紫光禄大夫、宣惠将军、扬州剌史,年六十四卒,谥曰贞,有文集十五卷。子二:孔云童、孔宗范。

孔晔,中书侍郎,无传。

孔觊,字思远,举秀才,补主簿,宋孝武帝时,安陆王后军长史、江夏内史,历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兰台令史,明帝即位,召为太子詹事,迁浔阳王右军长史。子一:孔长公。

孔道存,代兄为江夏内史,迁南海太守,历黄门吏部侍郎,为晋安王侍中,无传。

三十二代

孔英悊,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改封奉圣侯,早卒,无传。

孔嗣悊,隋文帝科授泾州司兵参军,迁太子中事舍人,吴郡主簿,封邹国公。炀帝大业四年(608年)诏为绍圣侯,年七十卒,葬祖墓西,子一:德伦。

孔颖达,字冲达,一作仲远,八岁日诵千言,及长,明《左氏春秋》、《王氏易》、《郑氏诗书礼记》,兼善算历,居家以教授为务。隋大业初,授河南内郡博士,征赴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遇乱避地卫水,生徒日众,居地名孔贤庄。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秦王文学馆学士,后为国子博士。太宗贞观初,封为曲阜县“男”,转给事中,贞观六年(632年)除国子司,迁太子右庶子,与魏徽撰《隋史》,加散骑常侍,又修定《五礼》,成书进爵为“子”,赐物三百段,以侍讲东宫又赐黄金一斤,拜国子祭酒,又受诏撰定《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图形凌烟阁,卒赠太常卿,葬昭陵,有《文集》五卷,子三:孔志元、孔无约、孔志亮。

△孔颖达像

△《春秋左传注疏》

孔奂,字休文,齐时举秀才,梁议曹郎,陈初为太子中庶子、晋陵太守,文帝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宣帝太建六年(574年)累官吏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文集》十五卷,《弹文》四卷。子三:孔绍安、孔绍新、孔绍忠。

孔云童,扬州别驾。无传。

孔宗范,为陈中书黄门侍郎,尚书都官郎。子一:孔伯鲁。

孔长公,无传。

三十三代

孔德伦,字大经,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褒圣侯,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朝会位同三品,因辽海兵变,山东寇乱,诏居中土,袭封为宁陵阙里,年七十一卒,葬宁陵县东北楮堌村,子二:孔崇基、孔子叹。

孔志玄,唐国子司业,因父陪葬昭陵,留长安扫墓,子一:孔惠元。

孔志约,唐礼部郎中,子一:孔琮。

孔志亮,子一:孔圭。

孔绍安,隋大业末为监察御史,唐高祖拜内史舍人,迁秘监,诏撰《梁史》未完而卒。子三:孔尔、孔桢、孔构。

孔绍新,无传。

孔绍忠,字少扬,陈太子洗马,鄱阳王东曹掾,无传。

孔伯鲁,一名鱼,陈散骑常侍。子一:德绍。

三十四代

孔崇基,中宗嗣圣二年(685年)袭封褒圣侯,神龙元年(705年)授朝散大夫,年五十六卒,葬宁陵父墓东,子一:孔璲之。

孔子叹,年七十九卒,附葬父墓东。子一:孔贤。

孔惠元,国子司业,子一:孔立言。

孔琮,洪州都督,子一:孔春言。

孔圭,子一:孔务本。

孔尔,无传。

孔桢,进士,历监察御史,苏州为长史,迁绛州剌史,封武昌县“子”。子一:孔季诩。

孔构,一作柟,赠薄州剌史。子二:孔若思、孔仲思。

孔德绍,隋秘书省正,景城县丞,后为建德中书侍郎,因故被杀。子一:孔昌寓。

三十五代

孔璲之,字藏晖,唐明皇开元五年(717年),袭封褒圣侯,授国子四门博士,邠王府文学蔡州长史。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进封文宣公,兖州长史,迁都木使者,年六十四卒,葬宁陵祖墓南。子一:孔萱。

孔贤,字元享,登进士第,历太子中舍,深州剌史,政绩著闻,赐白金十斤,衡水庄一区,叙修宁陵林庙,祭田五十亩,年五十九卒。子三:孔蕴、孔蒙、孔蓄。

孔立言,祠部郎中。子一:孔宗圣,落居河北献县南柯营。

孔春言,黄州剌史,无传。

孔务本,沧州东光令,子一:孔如珪。

孔季诩,字季和,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为秘书郎,寓居华亭。

孔若思,历库部郎中,迁礼部侍郎,后为卫州剌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梁郡公。子一:孔至。

孔仲思,一作若仲,历迁给事中,无传。
孔昌寓,字广成,唐太宗贞观中,为膳部中。子一:孔舜。





三十六代

孔萱,袭封文宣公,兼兖州、泗水令,年五十八卒,葬宁陵祖墓东。子一:孔齐卿。

孔如珪,海州司户参军,赠尚书工部侍郎,子二:孔岑父、孔巢父。

孔至,字惟微,历著作郎,流寓河南鲁山县。子一:孔望东。

三十七代

孔齐卿,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袭封文宣公,除青州司兵参军,迁兖州司马,会淄青节度使罹难,归葬宁陵。子三:孔惟晊、孔惟昉、孔惟时。

孔岑父,秘书省著作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葬于河南武县。子六:孔载、孔戣、孔戡、孔戢、孔戵、孔威。

孔巢父,字弱翁,与李白、韩准等六人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永王璘辟为从事,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迁河南观察使,归州剌史、谏议大夫,晋王为荆襄都元帅,署行军司马。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权行在给事中,加陕华招讨使,进御史大夫。兴元元年(784年)奉诏宣慰魏博,遇难被害,赠尚书左仆射。子一:孔瑛,落居湖南平江浏阳。

三十八代

孔惟晊,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授兖州参军,袭封文宣公,年六十五卒,葬祖墓东。子一:孔策。

孔惟昉,一名文整,授兖州参军,无传。

孔惟时,一名文瑾,授兖州都督,功曹参军,家宁陵奉祀事。子二:克宽、克贡。

孔载,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擢进士第,无传。

孔戣,字君严,德宗时进士第,郑滑节度使,入为殿中侍御使,转尚书郎,元和初迁谏议大人,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迁尚书左丞,迁大理卿。十二年(817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穆宗立,召为吏部侍郎,长庆元年(821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迁正议大夫尚书左丞,以礼部尚书致仕终身,年七十四卒,赠兵部尚书。子四:孔温质、孔温孺、孔温宪、孔温裕。

孔戡,字君胜,德宗时登进士第,自金吾衙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节度使,授卫尉丞,分司东都,卒年五十七,赠朝散大夫,从葬广武原。子一:孔温资。

孔戢,字方举,为校书郎,迁展中侍御史,历湖南观察使,入为散骑常侍,诏兼御史大夫,卒赠工部尚书。子二:孔温业、孔温谅。

孔戵,无传。

孔威,无传。

孔克符,隐居嵩山,无传。

孔克让,无传。

孔述睿,唐代宗时以太常博士,征转国子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德宗时为谏议大夫,改秘书少监,年七十一卒,赠工部尚书。子一:孔敏行。

三十九代

孔策,字元勋,温泉尉改曲阜尉,少府监主簿,国子监丞,迁尚书博士,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袭封文宣公,年五十七卒,葬祖墓西南。子三:孔振、孔拯、孔郁。

孔温质,四门博士。子四:孔绚、孔纶、孔纁、孔织。

孔温孺,宪宗时登进士第,终华阴县丞。子三:孔纬、孔绛、孔缄。

孔温宪,一名遵宪,进士。子二:孔绎、孔纯落居湖南桂东县。

孔温裕,进士,咸通八年(867年)以尚书左丞为太平军节度使,郓曹等州观察使,封鲁国公。子二:孔纻、孔续。

孔温资,进士,官至太子少傅。子一:孔炅。

孔温业,字逊志,进士,迁礼部员外郎。子一:孔晦。

孔温谅,进士,为左拾遗。子一:孔绩。

孔敏行,字至之,宪宗元和五年(810年)进士第一名,补阙起居郎、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年四十九卒,无传。

四十代

孔振,字国文,咸通四年(863年)进士第一人,秘书省核校书郎,历兖州观察判官、监察御史,补水部员外郎,袭封文宣公,年七十四卒,葬祖墓北。子一:孔昭俭。

孔拯,字宏济,唐中和三年(883年)进士,历侍中,无传。

孔郁,字宏周,太子舍人,历侍郎。子一:孔述。

孔绚,字延休,进士,唐僖宗乾符三年(877年)为丹阳令,因家定居。子二:昌贤、昌盛。

孔纶,字司言,与兄同榜进士,历殿中侍御史、户部郎中,无传。

孔纁,字徽夫,咸通十四年(873年)进士,无传。

孔织,子一:孔邈。

孔纬,字化文,进士,迁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改太常卿,以改刑部尚书,判户部事,改太子少保,迁御史大夫,进兵部侍郎,改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领诸道盐铁转运使,迁尚书左仆射,兼京畿营田使,昭宗即位,晋司空,兼国子祭酒,加司徒,封鲁国公,进兼太保公,病笃还京,卒赠太尉。子一:孔昌弼。

孔绛,字受文,无传。

孔缄,子二:孔昌广、孔昌鹏。

孔纻,字特卿,进士,无传。

孔续,字引修,曲阜令。子一:孔遘。

孔炅,《唐史》作“照”、《宋史》作“廻”,字济美,进士,终莱州剌史。子一:孔昌庶。

孔晦,字文为,历吏部侍郎。子一:孔昌序。

孔绩,进士,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授吉州军事推官,因黄巢乱未北归,就家临江新淦。子六:孔昌明、孔昌朋、孔昌逊、孔昌谦、孔昌祥、孔仲良。

世系传承(四)
四十一代

孔昭俭,南陵尉广文馆博士、兖州司马、转秘书郎,袭封文宣公,兼曲阜令,年六十卒,葬祖墓西。子一:孔光嗣。

孔述,字彰圣。子一:孔桧。

孔貌,字准之,进士,终谏议大夫,无传。

孔昌弼,字佐化,进士,终散骑常侍,避朱温之乱,因家于岭南。子四:孔枬、孔荃、孔葆、孔麟。

孔昌广,无传。

孔昌鹏,无传。

孔遘,沧州乾符令,赠兵部员外郎。子一:孔枬。

孔昌庶,字几圣,进士,虞部郎中,因家河南洛阳县。子一:孔庄。

孔昌序,字昭举,进士,散骑常侍,无传。

四十二代

孔光嗣,齐郎出身,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授泗水令,为陵庙主,遭时乱失世爵。初,宋元嘉间,鲁郡民孔景等五户为圣庙洒扫役,梁乾化中,景孙孔末乘时乱之机,冒圣裔,私通乱民,杀灭曲阜孔氏既尽,惟公在泗水县,又往弑焉。卒,年四十二岁,葬祖墓西北。子一:孔仁玉。

孔桧,字圣植,遭五季之乱,迁家温州之平阳。子三:孔演、孔湙、孔泗。

孔枬,字士云,为庐江令(后无考)。

孔庄,字文愿,太常少卿。子一 :孔承恭。授秘书省正,安丰二县主簿,摄节度推官,迁大理寺丞、库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太常少卿,为登州县尉。后无考。

四十三代

孔仁玉,字温如,梁太祖乾化二年(912年)五月二十九是生。父被杀时,仁玉才九个月,母张氏抱归外祖家隐居,幸免于难。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鲁人告于官府,说孔末非圣人后裔,光嗣有子仁玉育于外家,今十九岁矣。官报于朝,乃罪杀孔末,以仁玉主先圣祀,授曲阜主簿。三年(932年),进龚邱令,袭封文宣公。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年),调曲阜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幸曲阜谒林庙,召对赐五品服,复授曲阜令,兼监察御史,年四十五卒,赠兵部尚书,葬祖墓东北。后世以孔氏几绝,四十三代在曲阜的只存仁玉一人幸免于难,奉为孔氏中兴祖,附祀孔庙,夫人裴氏附葬,继配李氏封陇西郡夫人,葬祖墓西南。子四:孔宜、孔宪、孔冕、孔勖。

△孔仁玉像
四十四代

孔宜,字不疑,举进士,诏为曲阜主簿,后任县令,调黄州军推官。太宗即位,进司农丞,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迁殿中丞。雍熙三年(986年)诏督军饷,溺巨马河卒,年四十六。子三:孔延世、孔延泽、孔延渥。

孔宪,字执道,历尚书工部员外郎,河东转运使。子一:孔延之。

孔冕,字世文,安州应城主簿,迁兖州参军。子一:孔延龄。

孔勖,字自牧,进士,殿中丞,通判广州。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曲阜为仙源县,召为太常博士,知仙源县事。六年(1034年)迁太常卿,提举仙源景灵宫太极观,累迁秘书工部侍郎,加上柱国,封会稽县开国伯,年八十九卒,赠吏部尚书,葬祖墓西北。子五:孔道辅、孔良辅、孔彦辅、孔延济、孔延范。

四十五代

孔延世,字茂先,授曲阜主簿,福州闽县令,调徐州长葛令,诏知仙源县,袭封文宣公。咸平三年(1000年)敕本路转运使,年三十八卒,葬祖墓西南。子一:孔圣佑。

孔延渥,隰州清化县令。无传。

孔延之,进士。子二:孔宗简、孔宗亮。

孔延龄,子一:孔宗旦。

孔道辅,先名延鲁,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授宁州军事推官。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郡人以为神,率官属往拜,道辅公直前以笏击碎其首,众皆惊服。九年迁大理事丞,以宗子圣佑仙源县奉祀,迁太常博士,除左司谏龙图阁侍制,加上轻车都尉,封鲁郡开国侯。明道二年(1033年)改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知太州,徙兖州。居三年,进给事中,为龙图阁直学士,复拜御史中丞。宝元三年(1040年)因张士逊所忌,出知郓州,至韦城病卒,年五十四岁,葬祖墓西南,赠尚书工部侍郎,累赠司空太尉,又从祀孟子庙。妻尚氏封金郡夫人,又封邹国夫人。子二:孔舜亮、孔宗翰。

孔良辅,字师魏,天圣五年(1027年)为仙源县主簿,官到大理寺丞、太子中舍,六十四卒。子二:孔宗寿、孔宗哲。

孔彦辅,字德甫,年十八岁任仙源县主簿,官到国子博士,年六十五卒。子二:孔汉英、孔宗彀。

孔延济,无传。

孔延范,无传。






四十六代

孔圣佑,字福卿,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授太常寺奉礼郎,二十四年大理评事,天禧五年(1021年)袭封文宣公,以光禄寺丞知仙源县,累迁资善大夫、太子中舍,年三十五卒。无子,以从弟宗愿嗣爵。

孔宗愿,字子庄,宋仁宗天圣中,补太庙斋郎,宝元二年(1039年)授国子监主簿,袭封文宣公,知仙源县事。至和二年(1055年)以祠部员外郎改封衍圣公,累迁谏议大夫、尚书比部员外郎,通判潍州,年六十三卒,葬祖墓西南。子四:孔若蒙、孔若虚、孔若愚、孔若拙。

孔宗简,无传。

孔宗亮,太常寺,无传。

孔宗旦,宋辟为邕州司户参军,宋皇祐四年(1052年)侬智高乱破城被害,赠太子中允,无传。

孔舜亮,进士,知仙源县事,位至左中散大夫、上柱国、会稽县开国伯,致仕,特进少师,卒葬祖墓西南。子三:孔若升、孔若谷、孔若古。

孔宗翰,字周翰,进士,知仙源县,迁太常博士,由通判陵州转运判官提点京东。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召为司农少卿,迁洪胪卿,上言封主事者不宜兼领他职,寻进刑部侍郎,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以修宗谱载世。子四:孔恢、孔惇、孔忱、孔恂。

孔宗寿,英宗四年(1067年)为仙源县主簿,绍圣元年(1095年)以右宣德郎知仙源县,迁彰信军节度判官、承议郎。子六:孔若涉、孔若陟、孔若纳、孔若水、孔若晦、孔若时。

孔宗哲,进士,补迪功郎,任乘氏县主簿。大观二年(1108年)为从事郎,历仙源县丞,兖州观察推官。子三:孔若采、孔若惠、孔若冰。

孔汉英,子二:孔若囗、孔若盘。

孔宗彀,字志夫。国子监博士。子七:孔若虚、孔若初、孔若师、孔若钧、孔若符、孔若鼎、孔若冲。

四十七代

孔若蒙,字公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9年)袭封衍圣公,授宣德郎,仙源县主簿。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以宗翰议改封奉圣公,专主祀事,不任他职。子二:孔端友、孔端操。

孔若虚,字公实,湖州归安主簿,元符元年(1099年)授承奉郎,代兄袭封奉圣公,后仍以兄子孔端友袭爵。子四:孔端本、孔端廉、孔端裕、孔端恪。

孔若愚,子四:孔端弼、孔端雅、孔端禀、孔端立。

孔若拙,字公智,进士,金州司理参军。子五:孔端孜、孔端美、孔端常、孔端中、孔端巾。

孔若升,字公渐,元丰元年(1078年)任仙源主簿,五年(1082年)迁新太县令,卒赠朝请大夫。子七:孔端节、孔端夫、孔端臣、孔端直、孔端义、孔端智、孔端悫。

孔若谷,字公应,大观二年(1108年)为文林郎,任仙源县丞,迁徐州户曹参军,历宣教郎,朝散郎,无传。

孔若古,后改名“传”,字世文,元祐四年(1089年)任仙源县主簿,十八年(1101年)改仙源县尉。宋高宗建炎中,同宗子南渡,寓居于衢。绍兴三年(1133年)知邠州,后改抚州,官至中散大夫,著《续白氏六帖》、《文枢要记》、《孔子编年》、《东家杂记》等书,年七十五卒,赠中奉大夫,葬于衢州城北孝弟里。子七:孔端问、孔端已、孔端守、孔端位、孔端植、孔端隐、孔端惟。遂家于衢。

孔恢,字宏之,奉直大夫,子一:孔松。

孔惇,字厚之,朝散大夫。子二:孔潛、孔渊。

孔忱,字诚之,子一:孔勋。

孔恂,字信之,子二:孔镐、孔镗。

孔若涉,字公济,子一:孔端方。

孔若陟,子一:孔端佐。

孔若纳,子一:孔端行。

孔若水,子一:孔端樗。

孔若晦,子一:孔端礼。

孔若时,无传。

孔若采,宣和四年(1122年)补迪功郎,任兴仁府济阴县主簿,无传。

孔若惠,无传。

孔若冰,子三:孔端国、孔端用、孔端懋。

孔若璞,无传。

孔若盘,无传。

孔若鉴,字公瑾,宋迪功郎,仙源县主簿,子二:孔端颐、孔端诚。

孔若初,字公慎,进士,子三:孔端甫、孔端扩、孔端肃。

孔若师,子一:孔端委。

孔若钧,官大理评事,护驾南渡,寓于婺。子三:孔端躬、孔端阐、孔端任。

孔若符,子一:孔端思。

孔若鼎,字器之,寿章令。子二:孔端伟、孔端修。

孔若冲,子一:孔端穆。

四十八代

孔端友,字子交,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授承奉郎,袭封奉圣公,大观间袭封衍圣公。建炎二年(1128年)冬赴扬州陪祀,金人陷兖州,不克归,遂寓于衢州。无子,以弟幼子孔玠为嗣。玠卒,子搢嗣;搢卒,子文远嗣;文远卒,子万春嗣;万春卒,子洙嗣。宋亡,元世祖召赴阙里受封,孔洙上言:世爵宜归曲阜。帝嘉之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遂命为国子祭酒,兼提举浙东儒学事。南宗袭封凡六世而罢。至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 年)授孔洙族弟孔津六世孙孔彦绳为翰林五经博士,奉衢州圣庙祀事。此为孔氏南宗。

△南宗孔庙

孔端操,字子坚,因兄南渡,权主曲阜孔庙祀事。子四:孔瑄、孔璠、孔瑱、孔玠。玠出嗣于南宗。

孔端本,子三:孔珪、孔璋、孔墝。

孔端廉,子一:孔高。

孔端玉,无传。

孔端恪,无传。

孔端弼,无传。

孔端雅,无传。

孔端禀,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主曲阜孔庙祀事。子一:孔珵。

孔端立,字子植,继端操主曲阜庙祀。子一:孔琥。

孔端孜,子一:孔士元。

孔端美,无传。

孔端常,无传。

孔端中,无传。

孔端申,无传。

孔端节,字子奇,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为宣教郎,转京东转运司管勾、中散大人、直秘阁,提举东岳庙,卒赠中奉大夫。子六:孔瓘、孔琛、孔瑀、孔琰、孔玖、孔瓒。

孔端夫,子一:孔璟。

孔端臣,子三:孔谷、孔委、孔琚。

孔端直,无传。

孔端义,字子德,宣和三年(1121年)登进士第,年三十卒。子二:孔珍、孔瑜。

孔端智,无传。

孔端悫,无传。

孔端朝,一名端木,字子工,宣和四年(1122年)太学博士,避兵乱南渡,又授徽州县令。绍兴初年召试馆秘书郎、著作郎、司对员外郎,终朝散郎,知临江军,因家于徽州。

孔松,建炎二年(1128年)之宣教郎、佥书太宁军节度判官。子一:孔班。

孔潜,将仕郎,无传。

孔渊,金天德二年(1150年)为宣教郎,兖州司法参军,子一:孔瓘。

孔壎,宣和五年(1123年)为通直郎,仙源县丞,终承议郎。子一:孔琯。

孔镐,子三:孔琚、孔琙、孔珌。

孔镗,子四:孔琦、孔玘、孔玷、孔瑶。

孔端方,子二:孔琄、孔璔。

孔端佐,从高宗南渡,落居润州。子二:孔端、孔珪。

孔端行,子二:孔瑊、孔琏。

孔端樗,子一:孔璪。

孔端礼,随驾南渡,落居润州。

孔端国,子二:孔莹、孔玭。

孔端用,子二:孔瑞、孔琪。

孔端懋,子一:孔堶。

孔端颐,子二:孔瑭、孔瑺。

孔端诚,无传。

孔端甫,字肃之,金章宗明昌四年(1193年)翰林侍讲,党怀英举公闲居,年德俱高,堪任国子教授,召赴阙里,赐进士第,除将仕郎、翰林学士。子一:孔瑾。

孔端扩,子一:孔粲。

孔端肃,子二:孔珂、孔琢。

孔端委,无传。

孔端修,金章宗时授进义校尉,以年长命为孔庭族长,兼提领监修林庙。子二:孔墹、孔琇。

孔端穆,子二:孔珍、孔琠。

四十九代

孔璠,字文老,后齐阜昌三年授迪功郎,袭封衍圣公,齐废罢封。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复授承奉郎,袭封衍圣公。皇统二年(1148年)卒,年三十八岁,赠荣禄大夫,葬祖墓西南。子三:孔拯、孔摠、孔搏。

孔瑱、孔珪、孔璋、孔墝、孔珵、孔琥。

孔环,金承事郎,祥符县主簿,迁将仕郎,曲阜县主簿。子三:孔掞、孔摿、孔捷。

孔琛,字季玉,宋解元,授寓居浙江奉化县四明山。子一后无考。

孔瑀,字锡老,金皇统二年(1142年)复改仙源县为曲阜,以登仕郎为曲阜主簿。子二:孔换、孔挺。

孔琰、孔玖、孔瓒、孔琯、孔琚、孔琙、孔琏、孔莹、孔玭、孔瑞、孔琪、孔隋、孔瑭、孔常、孔瑾、孔璨、孔瑕、孔璐、孔璘、孔珂、孔琢、孔珦、孔琇、孔珍、孔玷。

五十代

孔拯,字元济,金皇统二年(1142年)七岁授文林郎,袭封衍圣公,年二十六卒,无传。

孔摠,字元会,金大定二年(1162年)授文林郎,继兄袭封衍圣公。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召赴阙,命兼曲阜令,率工增广林庙及尼山殿堂。终奉直大夫,年五十三卒,赠光禄大夫。子二:孔元措、孔元纮。

孔搏、孔括、孔拂、孔掞、孔桧、孔捷、孔换、孔挺、孔掎、孔掖、孔播、孔摭、孔接、孔挥、孔摛、孔持、孔招、孔捆、孔挃、孔掾、孔搷、孔扦、孔桸、孔权、孔格、孔撢、孔抪、孔抖、孔拭、孔挚、孔构、孔扶、孔摅、孔拟、孔据、孔提、孔抱、孔绍庭、孔损、孔抑、孔拓。

孔鼎,字器之,避乱居汴,金末以尚书左丞张祺荐授开封令,元初为济、兖、单三州宣课提领,监修祖庙,权主祀事

世系传承(五)

五十一代

孔元措,字梦得,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年十一岁授文林郎,袭封衍圣公,初阶八品。明年超授中议大夫,仍赐四品。承安二年(1197年)兼曲阜令,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汴趋赴。又丁母忧三年,复遥授东平通判,寻改太常博士。兴定四年(1220年)改行太常寺丞。元光元年(1222年)同知集贤院。哀帝天兴元年(1232年)遥授太定军节度使、兖州观察使,兼行太常少卿。天兴二年(1233年),授光禄大夫太常卿。金亡入元,仍袭封衍圣公。元太宗令其领事兴礼乐,就东平制乐器法服仪物,陈于祖庙,事成乃卒,无子,以弟元綋之孙孔浈嗣爵。

△孔元措撰《孔氏祖庭广记》

孔元纮,安远大将军,武昌节度使判官,年五十九卒。子二:孔之固,孔之升。

孔元恭,孔元衡、孔元直、孔元孝。

孔元用,字俊卿,宗子在汴时,摄庙祀事。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拜授曲阜县尹,权袭封衍圣公。嘉定十七年(1224年)授通直郎,知仙源县事,寻改济州通判,兼京东西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曲阜复入于元,明年从元郡王带孙征李金于益都,又明年卒于城下,年五十三岁。子一:孔之全。

孔元善,孔元长、孔元愈、孔元忠、孔元达、孔元凯、孔元孙、孔元淳、孔元灏、孔元让、孔元石、孔元则、孔元康、孔元顺、孔元恩、孔元楷、孔元凤、孔元量、孔元祚、孔元祗、孔元祐、孔元质。

孔元正,字直卿,赠承事郎同知兖州事。

孔元裕,字益卿,恩州教授、将仕郎、济阳主簿,年老致仕为族长。

孔元敬,字忠卿,元世祖平江南辟为江东宣慰使,改青阳尹,调浙东海右道提刑按察使,历邵武路经历,以承事郎兴化路经历致仕,著《素王世纪》十二卷,年七十一卒。子四:孔之熙、孔之敏、孔之载、孔之谨。

孔元冲。

孔元伸,字信卿,莱、德二州教授,将仕郎,须城主簿。

五十二代

孔之固,孔之昇。

孔之厚,济宁路总管。

孔之全,字工叔,元太祖二十年(1283年)以父从郡王征益都,权袭封衍圣公,兼曲阜尹授承德郎。太宗元年(1295年)加奉训大夫,五年(1298年)太宗命宗子还鲁,充曲阜尹,年五十卒。

孔之纯,孔之纪,孔之将,孔之寿,孔之深。

孔之文,字才叔,权主祀事,提领监修林庙,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

孔之英,孔之荣,孔之孚,孔之选,孔之延,孔之廷,孔之温,孔之某。

孔之柔,字毅甫,济宁路教授、从事郎、翰林国史编修,年七十四卒。子一:孔滋。

孔之著,孔之是,孔之景,孔之云,孔之太,孔之才,孔之忠,孔之绪,孔之可,孔之起,孔之容,孔之进,孔之明,孔之彬,孔之强,孔之祥,孔之宁,孔之安,孔之德,孔之熙,孔之敏,孔之载,孔之谨,孔之刚,孔之善,孔之肃。

孔之严,字雍甫,盘阳路学正,济南路教谕,新太主簿,承事部泗水尹,太安州判等职。

孔之威,字温甫,单父教谕、庙学正、东平路教授、信阳主簿,邹、费二县尹等职。

五十三代

孔浈,字昭度,元宪宗元年继伯祖孔元措袭封衍圣公,凡八年。是事鹰犬,喜较猎,不修祖事,族人以不儒雅攻之,夺爵。

孔浣,字日新,赠中议大夫,太常礼仪司佥上骑都尉,东平郡伯,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鲁郡侯。

孔沂、孔潾。

孔治,字世安,继父为曲阜管民长官,后授承事郎、曲阜令。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授奉训大夫,单州防御使。二十九年(1292年)迁奉直大夫,密州知州,元贞元年(1295年)赴阙朝见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给四品印,年七十卒。子一:思诚。

孔澄,字世宁,监修林庙,赠翰林,特制奉议大夫,骁骑尉,曲阜县尹。

孔济,字世美,承事部,曲阜县尹。

孔浦、孔洧、孔淙、孔蒞、孔汜、孔渥、孔溱、孔源、孔演、孔注、孔淑、孔泗、孔浚、孔滨、孔澡、孔溥、孔涓、孔湲、孔洙、孔汶、孔淇、孔湛、孔海、孔瀚、孔沼、孔云、孔洁、孔滋、孔湜、孔瀹、孔法、孔涿、孔沔、孔津、孔汴。

孔浩,字世德,初为渤海教谕,升辽阳教授,迁巨野尹,过麟台谒祖庙有感,呈准留巨奉祀。因台坡低下,屡受水患,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择城南德化乡吉星滩建庙,名为“春秋书院”,后改为“大义书院”,春秋祭祀。碑由五十五代衍圣公孔克坚撰文,济宁学正刘谦书丹,载入巨野县志。

孔淋、孔汾、孔泌、孔渠、孔洤、孔泺、孔濡、孔策、孔沃、孔雩、孔清、孔澜、孔洁、孔漕、孔潝、孔渡、孔洛、孔洵、孔淳、孔涣、孔渚、孔洽、孔泽、孔瀛、孔汭、孔 、孔泳、孔江、孔汎、孔滔、孔洊、孔澈、孔汗、孔漷、孔测、孔渤、孔漳、孔派、孔淦、孔洸、孔溶、孔涿、孔蒞。






五十四代

孔思晦,字明道,元武宗至大中为范阳教谕,改任宁阳教谕,仁宗延祐间授中议大夫,封衍圣公。太定间进嘉议大夫,至顺时改三品银印,新建祖庙周垣,兵灾后重修金丝堂,请圣考为启圣王,重置礼乐书籍,复尼山书院,祭田学田在沛者三千亩,请设“诗乐”、“典籍”、“管勾”等官。孔末乱圣裔几尽,末孙复欲冒孔氏,公斥之,刻“宗支世系碑”,年六十七卒,赠通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加政事护军,追封鲁郡公,谥文肃公,葬祖墓西北。夫人张氏。子一:孔克坚。

孔思进,字立道,孔庙权主祀事。

孔思义,字兴道,监修孔庙提领。

孔思友,字益道,荐为太师府掾官,至汝宁府推官。

孔思古,字志道,葛城教谕,终曹州。景山书院山长。

孔思本,字正道,“子思书院”山长,迁盘阳路教谕。

孔思诚,字致道,曲阜县尹,兼国子监丞,安庆路推官,升知息州,调江南湖北道宪司佥事,以濮州牧致仕。

孔思忠、孔思恭、孔思谦、孔思正、孔思仁、孔思履、孔思循、孔思智、孔思凯、孔思庸、孔思直、孔思元、孔思贤、孔思善、孔思蹈、孔思静、孔思德、孔思敬、孔思顺、孔思从、孔思齐、孔思曾、孔思和、孔思某、孔思瑞、孔思温、孔思逵、孔思遵、孔思遹、孔思逮、孔思迪、孔思永、孔思立、孔思盎、孔思福、孔思盛、孔思富、孔思祖、孔思禄、孔思范。

孔思政,字近道,虞城教谕,赠承事郎、曲阜知县。

孔思常、孔思矩、孔思业、孔思辨、孔思禹、孔思舜、孔思孟、孔思亨、孔思登、孔思化、孔思巽、孔思宗、孔思文、孔思忍、孔思庄、孔思鲁、孔思宜、孔思喜、孔思庆、孔思章、孔思逊、孔思才、孔思迅、孔思通、孔思晋、孔思尔、孔思周、孔思明。

孔思讷,字仁道,元代末期任山西晋宁路学正,改太平县教谕,致仕,归行次阳城,后寄居于此。子孙后迁居河南济源县三河村。

孔思用、孔思宾、孔思则、孔思举、孔思一、孔思中、孔思达、孔思亲、孔思居、孔思高、孔思宣、孔思盛、孔思权、孔思衍、孔思贞。

孔思度,字徽道,监修林庙,权袭封祀事,子二:孔克佐、孔克弼。

五十五代

孔克坚,字璟夫,博精《左氏春秋》,善诗词及乐。至元元年(1335年)授嘉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至元五年(1339年),请修孔庙,帝以山东历日钱之半给其费,以赐楮币二万五千缗。至元六年(1340年)朝议,爵与阶不称,进中奉大夫,易银章。至正十五年(1355年),平章政事达世帖木儿荐其明习礼乐,征同知太常礼仪院使,摄太常卿。冬拜中台治书侍御史。辞归,拜山东道肃政廉访使,复辞归。会山东乱,挈家北行至藁城。丞相贺太平荐为集贤直学士。值毛贵政畿甸,廷议迁都关中。克坚言:天子应与社稷宗庙共存亡,乃止。至正十九年(1359年)迁礼部尚书,知贡举,四方避乱者多聚京师,请设流寓。冬,迁陕西行台侍御史。索思齐及察罕铁木儿,争秦陇,相攻月余,奉元陷。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除国子祭酒,谢病归里,世乱不乐居位,营别墅于曲阜城东南终吉村隐居,此村因衍圣公年老别墅于此,故取名“终吉”,至今五百余年,“终吉”村名未变。后起克坚公为资善大夫、集贤学士及山东廉访使,皆辞职不就任。明洪武元年(1368年),诏入觐,克坚辞以疾。洪武三年(1370 年)春以疾告归,并派使臣问病,诏承传批准归里,赐白金文绮。行至三月二十八是,至下邳新安驿站,薨于舟中,年五十五岁。夫人张氏,合葬于祖墓西北。子九:孔希学、孔希说、孔希范、孔希进、孔希麟、孔希凤、孔希顺、孔希尹、孔希赟。

孔克宽,字栗夫,曲阜教谕,济宁学正。

孔克信,字善夫,尼山书院山长。

孔克钦,字敬夫,荐授曲阜尹。抑强扶弱,境内平静,时值自然灾害,请粟赈灾,创建“洙泗书院”,请设山长训谕生徒,置仓储粟,给赡贫众。年五十四卒,民巷哭祀。

△洙泗书院

孔克伸,字刚夫,为元丰教谕,明初期荐为曲阜县尹。

孔克义,字达夫,河阳教谕,转安陆府知事,改将仕郎、肥城县主簿。

孔克温,字元夫,济宁路教授,高密主簿。

孔克全,字成夫,颜鲁公书院山长,迁淮安路教授。

孔克绍,字勉夫,完州学正,河间路教授,将仕郎、扬子县主簿、无棣县尹、秘书监著作佐郎、大都路提举、翰林国史院待制,朝列大夫致仕。

孔克昌,字耆夫,洙泗书院山长,曲阜县尹。

孔克庄,字严夫,巨野县教授、兖州学正、永平路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八卷
三槐堂王氏世系表(部分)
崔氏源流
历代清官名录(唐宋)
第06部 卷五百八十九
列传第一百九十儒林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