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岭南早期文化即呈海洋性特征

岭南早期文化即呈海洋性特征

2013年05月08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5月8日第447期 作者:陈洪波 浏览: 16 我要评论 字号:

    【核心提示】从跨地区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岭南在东亚大陆与东南亚地区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互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媒介作用。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研究的焦点,向来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以珠江流域为核心的岭南,一直被忽视。与中原和江淮地区相比,岭南地区在中国早期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岭南早期文化并不“落后”

 

 

    中华文明的主体区域,实际上是由三大流域构成,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岭南,或者说狭义上的华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以降的中华文化发展中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也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即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海洋性”的因素。这正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大陆性文化所缺乏的,也是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和上古时代独放异彩之处。

 


    岭南史前和上古考古学文化之所以没有被视为文明起源的主体,主要是因为在当地没有发现类似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那样辉煌灿烂的物质遗存,故而一向被视为文化落后地区。但应该反思的是,纯粹以高等级的物质遗存作为文明标准的看法存在很大问题。过度辉煌的遗存,不仅仅是文化繁荣的象征,也往往是文化走向衰落的征兆,而某些自身充满活力的文化未必留下类似遗存。

 


    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东夷族的岳石文化。岳石文化至今没有发现高等级的富墓和大型城址,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它是一个足以与夏商抗衡的强大实体,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因为有文献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对岳石文化有所了解,但岭南的早期文化恰恰是文献失记之处。

 


    笔者认为,岭南地区早期文化的“落后性”,可能与岳石文化的情形一样,并非真正的落后,而是反映了对资源环境的一种最佳适应形态。虽然它们没有发展出复杂的礼仪形态、留下辉煌的遗存,但其文化和社会应该也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外部压力,社会发展水平未必像世人想象的那样低。

 


    例如,岭南地区遗留下来的大量石锛,表明当时已经发展出一套十分复杂的造船技术,同时也透露出当时存在发达的航运体系和大范围的贸易活动,社会达到了一定高度的组织水平。考古遗存的匮乏,并不等于社会发展的落后。实际上,史前及上古时期,岭南社会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轨道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一点,由岭南土著社会发展末期西瓯对抗秦军的激烈战争,可以得到旁证。

 


    可能我们还需要一些新的思路来理解像华南新石器文化这样“落后”文化的真正发展程度,不能再局限于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式的文明标准,将物质遗存是否丰富与“文明”画等号。柴尔德将青铜器、文字、大型建筑、城市等物质遗存作为文明的标准,这个观点一直影响到今天。实际上,考古学界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全世界。

 


    当然,在质疑柴尔德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思考出一些新的方法来解读这些“落后”文化的真正内涵。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杰出的工作,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对树皮布打棒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套迥然不同于北方的纺织系统和服饰系统。美国考古学家索尔海姆通过对玉器等遗物的研究,构建起一套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史前贸易系统。目前可以进行的类似工作还非常多,例如通过石锛对造船术的解读,通过大石铲对礼仪制度和稻作农业的解读等。

 

 

 

责任编辑:梁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5000年历史,是因为三星堆和良渚
【中国考古通论】Vol.5 | 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
夏朝在河南,中华五千年实证却在浙江?梁启超神推测被专家证实
岭南及百越:文人心里的蛮荒之地、历代帝王眼中的香饽饽
从四川甘孜稻城皮洛遗址的新发现 看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
专家:黄河流域中华文明探源取得新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