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威海街道名称古今谈

威海街道名称古今谈
 

丛培威

 

威海早先是个海边村庄。1403年(明永乐元年)始建威海卫城。六里十八步城墙围起的城池里,人口繁衍,房舍增加,逐步形成一些街道:南门到北门的大街称为直街,东门到西门的大街称为横街。大“十”字隔开的区域里,分布着一些小的街巷。这是威海城市街道的肇始。到清康熙年间,西北村有西街、庵前巷、陈家井巷、汪家巷、阮家巷、阮家前巷。东北村有东街、马家巷、后王家巷、前王家巷。西南村有城隍庙前巷、王镇抚巷、董家巷、丁家巷。东南村有戚家巷、陶家巷、周千户巷、河沟巷、猪市胡同。计21条街巷,这些街巷,或以当时居住的大户旺族的姓氏命名,或以所处的位置命名,或以其他相关的特点命名,通俗易懂,好找好记。

后来城市发展,特别是英国租借威海卫后,城外发展较快,仅商埠区就筑主要道路14条,威海的街道总数达122条。19317月,威海卫收回的第二年,重新进行了一次街道命名。城里的南北直街改称统一路,东西横街改称维新路,巷子则有了以姓氏命名的傅、吕、王、郭、卢、杨、孟、李、董、苗、吴、陶、赵、周、姚、蒋家巷多条,和具有其它特点的西山巷、仓坊巷、蛤蟆湾巷、日裕巷、堂子巷、火神庙前(巷)、当铺巷、牌坊巷、瓦房巷(又称戚家巷)、东城根巷、南城根巷,及用褒义词语命名的荣德巷、同人巷。城外则有医院路和以褒义词语命名的增华巷、文华巷、明德巷、安平巷、三民巷、重光路、和平路、新大路、大中巷,以及湖南街、安徽街、青岛街、潍县街等一大批以外地的省份或城市名命名的街道,还有一条以在《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上代表英方签字的人的名字命名的路──蓝普森路。这次命名的街道,除城里基本保持了以姓氏、位置和其他特点为自然特色的名称,具有客观写实的本色外,卫城外则主要以抽象的外地地名和褒义词语作为街道名。

1949年以后,威海陆续对个别街道名称进行了调整。一是改名,将维新路改为和平路,东城根巷改为东城街,牌坊巷改名新中巷,同人巷写成同仁巷,绥平巷改称绥平街,安平巷更名安平街,迪化街改称文艺街,长安街更名为健康街,北沟村改称北沟街,联合里更名建立村,后称建立街,蓝普森路更名为海滨路。二是合并,将两条以上小的街巷合并为一条。将仓坊巷、王家巷合称仓坊王家巷,简称仓王巷;北城根巷并入荣德巷;孟家巷、李家巷合称孟家巷;董家巷、苗家巷、吴家巷统称新联巷;王宅巷、蛤蟆湾巷两巷合并称王宅巷;日裕巷、堂子巷统称裕堂巷;瓦房巷、姚家巷、蒋家巷统称民主巷;蒋家巷一部分并入周家巷;增华巷、文华巷统称增华巷;医院路、开封街、太原街、广州街、福州街、大成巷(后称育华路)统称医院路;济南街、明德巷统称济南街;安平巷、振兴巷、烟台巷、荣成巷、文登巷、泰安街、中和巷、民治巷合并为安平巷、文登街、泰安街;三民巷将五权巷并入,更名为新民巷;天津街、重庆巷统称重庆街;南城根巷、重光路合为南城街;和平路、新大路合称新大路;栖霞街、清华里、绥远街、青云巷、吉祥里合并为栖霞街、绥远街、建平街;沈阳街、延平巷、文明巷并入纪念路;杭州街、武昌街统称杭州街。

19697月,受“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威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街道改名,政治口号之类的街道名称泛滥。城里除了新联巷、新中巷、民主巷三条巷子外,其余21条街巷全部改了名(其中裕堂巷和小陶家巷合并,称陶家巷)。城外也仅青岛街、济南街、湖南街、新民巷、上海街、潍县街、外蒙巷、治安巷、内蒙巷、杭州街、南昌街11条街巷保留了原名,其余23条街道全都改了名,改名的街道占威海当时街道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所改的街道,一是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和首都命名的,如韶山路、井冈山路、安源街、遵义街、延安街、北京路;二是以当时流行的政治词语命名的,如东方红路、东风路、红星巷、红旗巷、红卫街、卫东街、向东街、反帝路、反修路、兴无巷、灭资巷;三是以一些褒义词语命名的,如和平路、光明街、前进街、胜利巷;四是以出名的先进单位命名的,如大庆路、大寨街。大规模地改名,给人民生活和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麻烦。

“文革”结束后,工作重点向经济转移,城区也不断扩大,新的街道命名任务又摆在面前。19817月,威海又集中进行了一次街道改名、命名,为28条街道改了名,取消了19697月改名的北京路、韶山路、东风路、兴无巷、四新巷、灭资巷、红心巷、忠东巷、红卫街、反修路、反帝路、向东街、卫东街等政治色彩太浓的街道名,恢复了统一路、和平路、西山巷、栖霞街、纪念路、安平街等街道名,新命名了西城路、体育路、海港路、同德路、杏花街、塔山西街、塔山东街、河南街、同心路、海城巷、新建巷、环翠巷12条街道。这次街道的改名与命名,对19697月“文革”中所改的街道名字,本有拨乱反正之意,但因“文革”的影响尚未彻底肃清,一些“文革”中改的不恰当的名字至今还没有正过来。如城里西南村、东南村“文革”中改的名字就一个没动,那诸姓聚居,牌坊、当铺、浴池、火神庙并立的景象已从街巷名中抹去,而只存在于耄耋老人的旧梦遗痕中,一般市民和外地来客,只能去翻查历史资料才能寻找得到。

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成立地级威海市以来,威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街道不断出现。其中有许多街道名称起得较好,如西北山路、钦村路、哈大路、山大路、环海路、环山路等。这些道路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自然地理特征,方位感强,好找好记。但也有些尚与老百姓的生活隔着一段距离的。如城里的街巷,名字已改了几十年,但老威海人还是习惯于城里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称呼,习惯称卢家巷子、杨家巷子、陶家巷子,而不习惯称安源街、向阳街、红光巷。又如,1931年,南城墙内命名为南城根巷,城墙外命名为重光路。1955年,南城墙拆除后,两者合为南城街。1959年冬到1960年春,城南河两岸栽上了许多葡萄,河空上架起了铁架子,几里长的河道变成了葡萄长廊,各种葡萄如珍珠似玛瑙挂满葡萄架,蔚为壮观,成了威海的一大风景,名闻遐迩。19697月被改名为解放路,但在威海人的口头上,一直称呼其为葡萄河路或城南河路。后来葡萄河被覆盖更名为世昌大道,这一段历史就从名字上彻底清除了。再如,英国租借威海期间,从东山到金线顶西逐步形成一条贯通城区的大路。收回威海后,东山到南大桥段命名为中山路;南大桥至金线顶西,命名为四栋楼西(路)。日伪统治时期,两路合并改称新威路。1956年,新威路中段(今百货大楼至市农机公司大楼)铺设了水泥路面(后来人们习惯称“洋灰道”),开拓新威路南段(搿伙沟至北竹岛桥)。19697月,四八○九厂至东山段划出,余者更名为东方红路。19817月,北起高角山,南至南竹岛村北,复称新威路;今实验中学至环翠区体育场南端路段划出,命名为海港路。而今天,新威路则是从市政府广场到北竹岛,往南接青岛北路。但在老威海人的口头,依然有“洋灰道”、“中山路”的称呼,特别是境外归来的人,有的就问:中山路怎么没恢复呀?还有,陶家夼,乃离市中心不足十里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曾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先进单位,参观访问者络绎不绝。后来城区扩大,陶家夼成了城中村,而通往陶家夼的唯一一条东西路,被命名为四方路。南竹岛、戚家庄、望岛都是有名的村,而通往这三个村的路分别叫沧口路、即墨路、莱西路。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通老集的路叫齐鲁大道,经过大、小天东村到牛角沟的路叫珠海路,如果命名为陶家夼路、南竹岛路、戚家庄路、望岛路(据闻莱西路已改为望岛路,可贺)和老集路、天东路(或牛角沟路)谁人不知?还有潍坊路,西段是潍坊路的牌子,东段是顺河街的牌子,口头还叫寨田路,究竟叫什么?

威海街道名称,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条街道自有了名称才算真正的诞生,也才有了文化的属性,此后这街道发生的一切,全都无形地积淀在这看似只有几个字的名称里。如果说街道名称是一条街道的文化符号,那么这街道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我们今天都讲重视历史文化,但历史文化不是笼统的、空洞的、单一的,它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角落,一个城镇也好,一个村落也好,一条街道也好,往往会浓缩着历史文化的精华。因此,街道名称也是历史的载体,街道名称延伸着历史。街道名称还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又有复杂的情感,它尤其深深地藏在上年纪人的记忆之中。重视它们,研究它们,并在发展、建设中给予特别的对待,是一种历史责任。尊重历史,尊重文化,首先在于珍爱历史的赐予,而不是忽视它们,甚至无所谓地将之丢弃。如果轻率地丢掉它们,就等于割断了历史和人们的情感。

珍爱不只是为了历史,更是为了现实,为了未来。没有历史文化作背景,失去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这样的发展又焉能不显得轻飘而苍白?

这是常识,但现在还没得到所有人的认知。

街道名称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它不仅有历史的文化的意义,更主要的为现在人们的出行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提供便利。老百姓出门办事串亲访友要找到准确的地点,职能部门管理要确定准确的位置,这是街道名称的实际意义。

为了保护和延续历史,为了方便人们生活和城市管理,有必要对我们的街道名称进行一次认真的审视。对那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且不是生僻字、异体字,不带侮辱性、歧视性的街道名称,千万不能改,已经改了,并且依然活在群众口头的,可酌情恢复。对那些与当地历史和自然地理毫无关联、抽象难记、不为老百姓所接受的街道名称,可酌情更改,有的虽然已使用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但相对于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及以后更长的历史,毕竟是短暂的一瞬。“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街道更名应慎之又慎,国外有些地方更改地名甚至要进行议会投票或全民公决,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因为更名关系到社会能否开展正常的交流和交往。

街道是城市的构成元素,文明城市的建设也从街道开始。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将会有很多新街道的出现,如何为这些新的街道起一个好的名字,确实是关系人们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大事。俗话说,儿子好生名难起。起一个好的街道名字也不易。我相信,在已往的街道命名时,主管部门和决策者们都费尽了心思,绞尽了脑汁。但起一个好的街道名称的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尊重当地的特点和历史,尊重民意,尊重专家的意见。好的街道名称应有自己的特点,如北京的胡同、天津的道、济南的经纬路,都有自己的特色。滨州是我省黄河岸边、渤海湾畔的新兴城市,街道大都是新建的,他们把东西与黄河平行的街道取名为黄河一路、黄河二路、黄河三路……南北与渤海岸平行的街道称为渤海一路、渤海二路、渤海三路……既有特色,又好记好找。威海城是在海边村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威海现有的地盘上,存在着大量的村庄、山岭、河流,随着城区的扩大,这些村庄、山岭、河流已经或正在成为城中村、城中山、城中河,这些城中的村、山、河,就是最显著的地理坐标;有的地方历史上还发生过重大的事件。这些,对老百姓来说,说起来就知道方位,我们在起街道名称时何不加以利用?以村、山、河命名城市的街道并不“土”,也不丢人。许多地方在老百姓的口头本来就有名字,后来建成了街道,我们何不考虑利用老百姓中已有的名字呢?地名管理的原则之一是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数年前有报载,国外有一城市修建公园要铺人行通道,建设单位没有主观设计铺修,而是先让人们随意行走,最后根据人们走出的路进行铺修。这种充分尊重民意的作法很值得我们在地名工作中学习借鉴。地名专家因为长期从事这一工作和研究,懂得地名工作的规律,他们的意见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利用外地的城市和名山大川命名街道是许多城市的做法。看到这些名字可使人马上想到城市的繁华和山川的秀美,但一用作街道名,便马上抽象起来,并非上乘,还造成互相类同。褒义词语命名街道,词义很好,缺陷也是抽象难记。不要期望街道名称有多大的政治教化功能。为街道起名且忌对外地的照抄和模仿,有言曰: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街道名称也不以表面的文字华丽为上乘,它不是服装,越华丽越好,更不能因其文字华丽而称其“美不胜收”。

另外,住宅小区、公园、广场、公交站点的命名也与街道命名有共同之处,不过不属于本文议论的范围。

一家之言,写出来,求教于高明。

 

(作者:威海市环翠区人大干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名文化 | 福建石狮老街旧地名:承载着海内外游子的几多乡愁
你是肇东人吗?肇东的街道名称和含义,你都知道吗?
威海这些镇、村要出名了!有你的家乡吗?
明末阮姓人在寺旁建立的村庄,如今演变为威海一处社区
历史的积淀记录—石头村
华县城区街道名称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