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苏轼?

(韩愈)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苏轼?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韩愈和苏轼,一个是唐代复兴儒学的急先锋,一个是宋代罕见的文学天才,都是唐宋八大家中光芒耀眼的扛鼎人物。那么为何韩愈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呢?请看唐宋八大家都有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大家中,唐二,宋六。

韩愈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原因有三:

其一:按照朝代顺序,先者为尊,后来居末,韩愈在唐,苏轼在宋,韩愈理应居首。八大家的排列顺序,也是按照这个原则来的。

其二:唐宋八大家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并且韩愈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首倡者,是他举起了古文复兴大旗,朝着诘屈聱牙、不知所云、完全陷入无病呻吟的骈文发起了攻击,力倡古文之风,用轻松活泼、自由洒脱的散文,取代已经病入膏肓的骈文。如果我们阅读古文,就发现最好看的还是先秦散文和汉代早期的散文,贾谊的《过秦论》,韩非子的《五蠹》,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篇篇都是美文,明白易懂。相反,骈文无论是阅读还是创作,门槛都很高,使用不便。韩愈有复兴古文的首功,理应居首。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韩愈以一人之力复兴了即将没落的儒学,扭转了社会不重视老师的坏风气,将教师从末流位置提升到应有的高度。这个大功勋,让韩愈更加无愧于八大家之首。下面我们就详述一下韩愈的复兴儒学和尊师正统的功绩。

荀子说道:“君师者,治之本也。”君王和老师,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荀况将老师的地位拔高到与君王持平,可为至尊之极。

这位大儒又说道:“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老师教育,不学习法度,如果聪明有智慧,则必会成为江洋大盗,因为他不辩善恶;如果这个人很勇猛,必定会成为天下的祸害。比如西晋周处,在没受教育之前,勇力过人,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结果呢,天天仗势欺负乡邻,成了当地仅次于猛虎和蛟龙之外的第三害,最后周处拜大文学家陆机和陆云为师,才成了一代名臣。如果一个人不接受教育,却很有才能,必定让天下大乱,国家遭殃;如果他眼光独特,能洞察一切,必定满嘴奇谈怪论,没有一句说到点子上;如果这个人有辩论天赋,那么必定胡说八道,荒诞不堪。可见,有一位好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实在是太重要了,既不让英才埋没,还可以为国家社会减少祸害。

在古代,合格的教师应该遵循什么标准呢?荀子最先制定了以下标准:“师术有四:尊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当老师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是有威严,能够让学生敬畏,可以为师;过了知命之年或者耳顺之年,又有威信,可以为师;能够诵读和解说所传授的知识,并且不违反礼法,可以为师;懂得细微之处的道理又能讲解清楚,可以为师。

(孔子讲学图)

在春秋时代孔子办学的时候,他和弟子之间的地位比较平等,很少有谈及师道尊严的言论,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很宽松。但是,到了后世,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尊师重道越来越被强化,因此《学记》里说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为何必须让老师居于尊崇的地位呢?因为老师是“道”的化身和代言人,尊重老师,就是尊重“道”,尊重“道”,民众们才能专心求学。

道理都对,但是尊敬老师这件事,做起来其实挺难的。因此,在漫长的古代,一直将“尊师重道”的理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一直持续到了魏晋时期。在魏晋时代,“尊师重道”的思想遭遇到了重大挑战。主要原因是从东汉末年至西晋,经过近百年的战乱,有名的大儒们或者在北方战乱中死于非命,或者在接连而至的瘟疫中丧命。比如魏文帝曹丕曾经给朋友兼谋臣吴质写过一封信,就是流传至今的《魏文帝与吴质书》,信中说道:“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文中的徐、陈、应、刘,指的是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场瘟疫,就让建安七子死了四个,可谓人间惨剧。这些人都是富有才华的儒生,本来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结果都英年早逝。

除了瘟疫之外,多年战争让民众痛苦不堪,在西汉武帝时代被打压的黄老的学说,重新流行起来,魏晋进入了空谈玄学的时代。加上佛教乘机兴起,与黄老学说双面夹击,让儒家的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隋唐两代,虽然仍旧将儒学当作正统学问,但是远远不能与汉代相比。儒学的没落,也影响了尊师重道的传统,使得老师的地位每况愈下。到了中唐时期,竟然发展到人人耻为老师的地步。求学的人,遇见问题不想找老师解惑,因为怕被人耻笑;被请教的人,也将“老师”这个词视为洪水猛兽,生怕玷污了自己的身份,坚决不愿意被称为老师。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儒学距离关门大吉已经不远了。

(韩愈的《师说》,是吹响尊师重教的号角)

在这种危难时刻,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吹响了重振儒学的号角,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韩愈认为,振兴儒学,首先要扭转“人人耻为老师”的社会歪风,所以,他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同时代的柳宗元也是复兴儒学的旗手,写道:“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没有人当老师,修身治国大道到底由谁来传承?

韩愈几乎以一人之力,重新振兴了儒学,同时掀起了古文运动,涤荡了文坛,功莫大焉。让他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名至实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文艺复兴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 而不是苏轼呢
北宋时期古文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唐宋八大家与古文运动
【经典诵读】韩愈:师说
韩愈为什么能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社会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