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弃疾最出名的一首词,豪迈无比,人人能背,结尾让人恸哭不止

宋词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高峰,相比于唐诗来说都不算逊色。在众多宋朝词人之中,豪放派诗人辛弃疾算是比较另类的。他不仅下马能填词,上马更是能杀敌。可惜处于委曲求全的南宋,一生都没有能够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只留下一首又一首的辛词,让我们对他的英雄往事和豪情壮志唏嘘不已。

辛弃疾的豪放与苏东坡的不同,苏轼的更多是从景出发,构建宏大瑰丽的篇章,激发人与环境的共鸣。辛弃疾则是从谈古论今开始,叙述平生之志,将历史和现实的错综复杂相互激荡碰撞,撩拨着读者的心弦。比如这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相信这首词,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它入选过中学课本之中,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首词,即使是对诗词没有多大兴趣的人,也会被其中跳动的韵律,恢弘的场景所吸引,就如同清朝文人陈廷焯在《云韶集》中点评的:

字字跳掷而出,‘沙场’五字,起一片秋声,沉雄悲壮,凌轹千古。

这首词之所以将沙场的景象描写得如此细致入微,让人过目不忘,实在是有原因的。当年的辛弃疾,虽然出身在早已被金人占领的山东济南,但他在内心更倾向于同族同文的南宋,并且参与了耿京的抗金起义。当辛弃疾南下联络宋朝返回后,发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部众要么逃散,要么被张安国收编。

辛弃疾没有慌神,他召集了五十多人,出其不意攻入敌营,俘虏了手握数万大军的张安国。不仅如此,他还劝降了一万多人,带着他们,押着张安国一路投奔了南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一个奇迹。

然而,南宋朝政被投降派所把持,宋高宗更是著名的苟且求安的皇帝。辛弃疾奔波呐喊二十余年,始终没有人认可他出战的主张。后来他与陈亮相识,两人都是豪迈之士,议论纵横,气味相投。这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他与陈亮的唱和之作,同甫即陈亮的字。

这首词妙就妙在在结构上打破了常规,前九句是一个意思,在最后一句中却话锋一转,另起一意,让人大感意外。前面写得越是慷慨激昂,越是酣畅淋漓,后面一句则越是让人感怀。

第一、二句就是成对出现,军营中的将军,深夜却无心睡眠,还点上灯光,抽出宝剑,看了又看。此处只可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第二句一下子变得豪迈起来,天已破晓,帐外号角连营,将军一跃而起,要将昨日所思所梦统统变为现实。

第三、四句用偶句的方式,描写了令人神往不已的军旅生活。战士们欢欣鼓舞的吃着烤肉,听着战歌,就是为了明日沙场杀敌,报效祖国。此处没有半点征人的凄凉之感,有的只是为国为民的豪情。

第六、七句则是大气磅礴,在区区12个字中,展现出将士飞奔入场,敌人抱头鼠窜,战场无往而不胜的局面。战争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君王的忧愁消除了,而战士们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然而,在前九句中的壮怀激烈,都被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而无情击碎了。就是这个转折,让前面的一切都如同镜花水月,又如同从巅峰跌落到谷底。虽有凌云志,奈何没有能施展的舞台,只能一天天虚耗自己的青春,糟践悄悄流逝的光阴。到此,历代的读者无一不扼腕长叹,痛哭流涕。

尽管在后世以词人而闻名,辛弃疾的理想却是成为一名捐躯保国,能够“马革裹尸还”的战士。时代击穿了他的理想,正如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所说:

无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辛弃疾的“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封神之作,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最后5个字神来之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纵横沙场,指点江山 谁能想到他也会写闺怨词
辛弃疾
陈亮的一个误会,促使辛弃疾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传世名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