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帝没有给任何天赋,唯一能做到的是不断“舍易求难”

这个女孩时朦,她的母亲曾经评价她,“上帝没有给她任何天赋”。她也说,我能做到的只有努力,和不断地“舍易求难”。

但她做的每一件事,都让人打心眼里佩服:15岁只身前往英国求学;学校令她大失所望,她发了63封邮件,终于站在心仪高中的校长面前说:“请您给我一个位子!”

接着,她又以各科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牛津,22岁拿到高盛总部的offer,在25岁时辞去高薪,回到中国创办双语学校,今年30岁,她再次重新出发...


亲述:时朦,缇纷教育创始人;编辑:cara


世上大多数人跑到一半就不跑了

我今天要讲述的故事主人公绝对不算是一个天才,更称不上学霸,她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用她母亲的话来说,上帝没有给她任何天赋。

这个孩子就是我。

小时候我真的是干啥啥都不行,那个年代有的特长班我几乎都尝试了:报名舞蹈班,发现自己肢体不协调;报名合唱队,老师说你唱不了高音;就连拉小提琴也是母亲逼着学的,经常一边流泪一边练琴,评一个三好学生,居然因为丢铅球不及格而落选了。

有一次,班里的女生谁都不愿意参加学校运动会800米的比赛,我就揽下了这个任务。我毫无体育天赋,一百米冲刺也是勉强及格。但我意外地发现,自己居然能够跑出全年级第一名!没有爆发力,前半程我不占任何优势。到了后半程对手们都跑不动了,慢了下来,我虽然感受到了严重的缺氧,腿也不是我的了,我咬咬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就这样后半程,一个一个赶超对手向终点冲刺。

那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人生不是短跑,它比我们想象的要漫长,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跑到一半就不会再跑了。

只要在这条道路上你坚持得足够久,就一定会有机会获得成功。那么教育这件事也是一样,它绝对不是今日知识,是咱们孩子一辈子的事情,你不必过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世界上大多数人跑到一半就不会再跑了,只要孩子在自我教育的道路上坚持足够久,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要嫁妆,还是要出国留学?

我母亲在那个年代没有机会受到大学本科教育,她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名校梦。你看我表哥叫赵建桥,这是我母亲当时给他取的名字。感谢他当年没有给我取名叫时牛金。在学习和拉琴这两件事情上,她绝不允许我有一丝马虎,把我看得十分紧。

母亲鞭子抽一抽,我才往前跑一跑。这是不是跟大部分的孩子都一样啊?最后我终于如她所愿,考上了当地的省重点中学。那可是一个学霸横行的地方,才初一,同学们就为清北开始竞争了。比起班里天资聪慧还努力的孩子,我知道我再怎么拼,将来也不可能成为高考状元,去获得屈指可数的清北名额。

好在我所就读的省重点是一个外国语学校,特别重视英文的学习,也不乏了解到学长学姐有出国读名校的情况。搞清楚竞争状况后,我问母亲能不能出国读书?

母亲没有直接给我答案。那段时间,她一会儿向我介绍留学生活美好的一面,一会儿又给我看留学生在外打工生活艰辛的纪录片,最后她让我自己做决定。

她说家里就那么多钱,你是希望将来取得一笔嫁妆生活无忧,还是要提前用这笔钱出国读书?嫁妆有什么用呢?小时候的我还不理解那是什么,我想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好,这可是你自己选择的。”我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选择应该是中了母亲的心意,但她很聪明,并没有替我决定她认为更好的选择。

63封邮件,换来一个翻转命运的机会

以至于后来的故事里,每当我遇到困难,我都想起这是我自己挖的坑,咬牙都要自己填上。15岁毕业那年,父母终于将我出国留学提上议事日程,在父母朋友的朋友推荐下,我被送去了一所英格兰中部的寄宿女校。

到校第一个月,我发现学校以培养艺术生见长,整体的学术氛围让我有些失望,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学校。我和监护人沟通是否可以帮助我转学?给我推荐其他的学校。监护人说如果你要转学,我就不监护你了。

我和学校说这里不合适,我希望转学。学校说你提出的太晚了,你需要交下学期的学费。我和学校里几位中国留学生说,他们冷笑着说,你太天真了吧!监护人怎么可能帮你转学,你是不可能转学成功的。

关于能不能转学,我是很天真,我只知道我不能继续在这里读书,父母得知这个状况只能干着急,实在是有心无力,帮不上忙。每天放学后,我第一时间去学校图书馆排队,因为那里有四台全校唯一联网的电脑,大家轮流使用。一天下来,别的小朋友上网都是以休闲娱乐为主。但对我而言,这是我翻转自己命运的机会。

一边翻字典,一边查阅BBC教育栏目,从头开始了解英国教育体系,查询泰晤士报的排名。我把排名前50的学校情况都了解了个遍,可惜那个时候已经过了申请季。我依然抱着希望想试一试,用蹩脚的英文写了一篇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自我推荐信,发给了50个学校的校长。

为了把自己卖出去,我号称自己是一个来自中国刻苦努力的好学生。就这样我每天放学,充满期待地跑到图书馆查看邮箱,却没想到等来的是一封封拒信:学位已满,欢迎你明年申请。

我好难受,伤心啊……幸好还有母亲的短信鼓励和来自英国同学的温暖,我快速走出了阴霾,调整了心态,明确了自己必须要离开这里的信念。

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盯着排名前50的学校呢?我继续发邮件。第60封,61封,62封,63封。终于有个学校愿意面试我。我那个激动啊!就连这个学校在如此偏僻的一个英格兰北方农村,我都不管不顾了!背上小书包,在几位中国同胞的冷嘲热讽中,踏上了我的征途。

两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梅斯旦对全校同学说:

两年前有个瘦小的身影来到我面前对我说,求你给我一个位置吧,请相信我,这一定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这个女孩的决心超越了我对她的所有想象,她为自己设定了很高的目标,并且在达到目标之前绝不停歇,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击倒她,我相信她会走得很远,她让我对中国学生刮目相看!

没错,这两年我格外珍惜自己发了63封邮件之后获得的机会。对于那些嘲笑我的人,最好的回应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

上新学校的第一年我住在寄宿家庭里,要帮忙看孩子洗碗打扫卫生,寄人篱下受的委屈,吃的苦,可不比在女校少。英国的小假期尤其多,每逢这时候寄宿家庭希望我给予他们家庭的空间,我便成为了无家可归的孩子。

幸好在学校我非常受欢迎,同学们得知我的困难后,商量着轮流把我接回家住。我是那个镇上唯一吃过百家饭的孩子。高考前夕为了维持好的状态,我不想再离寄人篱下,我不得不下课去镇上找房子,第一次尝试一个人生活。

复习高考的那段日子,自己要洗衣做饭,病了腿摔断了,要自己照顾自己。万里之外的父母什么都帮不上忙,我是那时候自己唯一的依靠,有限的生活费,只允许我租小镇商铺的阁楼,走在上面会吱嘎吱嘎叫的那种。

马路对面就是一家很受欢迎的孟加拉国餐馆,每到周末,宾客满堂。在餐厅里端盘子观察小镇百态,同时赚取生活费,还解决一顿晚餐,是我周末的一大休闲项目。

学业上我则遇到了一位非常棒的物理老师,他是牛津物理学的博士,在课堂上经常超越大纲范围,讲神秘的暗物质中微子和宇宙大统一理论。在对上帝的最终设计指手画脚一番,我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

牛津、高盛给我带来的影响

在备战牛津考试的前夕,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反复练习,过程实在是辛苦又乏味。我有过短暂的松懈。记得那段时间和母亲交流,她并没有批评我,只是问我:你是选择艰苦这几个月,开心几年?还是开心几个月,后悔很多年?

我立刻又卯足了劲儿,有幸在牛津这个地方度过你的青春,一辈子都不会后悔。这是一座美丽的中世纪古城,到处都是科学家哲学家政治领袖的足迹,这里曾是他们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地方。牛津和剑桥都是学院制的,学院是很多不同系的同学一起生活的集体。我们系有系的集体,也有学院这个集体,这是因为两所大学十分强调,将一大群好学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生活的重要性。

当许多好学求知欲强富有同理心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所以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十分看重孩子的自觉性。在学业上,大学主张少管他们,但是必须教会他们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商业的信用,是非的判断力,与各种人打交道的经验,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虽然我总强调英雄不问出处,一个人毕业的大学和成功没有太强的相关性,但为什么我还是会鼓励我的学生们有机会去冲一下名校。在我自己的经验里,与优秀的人同行,你自然会有紧迫感,会看到自己更多的不足,因此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大一开始思考择业问题时,为自己设立高盛这个目标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懦弱,不够自信,设立这个目标是我给自己发出的挑战。尽管高盛不乏一些负面新闻,但它仍然是当时所有职业导览中被誉为最理想的雇主,没有之一。

演讲中,高盛提到自己的业务额以10亿美元为单位,但对人才的选拔却是以个人为单位,精心地逐一地挑选。高盛做过统计,投行部录取比例低于3%,比哈佛斯坦福的录取比例还低,万里挑一。

高盛的文化价值观令我向往,但这样的竞争形势让我心生恐惧。至于我是如何一步步克服自己的恐惧,在没毕业之前拿到高盛的聘书,我今天就不重点介绍了。我反倒是更想和大家谈谈,牛津和高盛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每天都是晨曦微露的时候,穿越伦敦的市中心,与这个城市的幕后工作者相遇。这是我毕业后在高盛两年工作的常态。

不论工作曾经多辛苦,我都感谢高盛给了我自己最好的职场初体验。在那里工作最大的挑战是,你身边的每一个同事都追求卓越。他们拿出任何一份工作文稿,甚至是文件夹的分类、文件名的命名,都有非常高的标准。你时刻都要面临被放在一起衡量的压力,我至今都牢记高盛教会我的职业素养。

那么再来说说牛津的收获吧。这其实也是美国精英教育的精髓。英美精英大学教育的核心目的都是培养带动社会前行的人,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不断的为建造一个公平文明进步的社会而奋斗。

牛津剑桥早期是一个半教会性质的学校,这是当时服务于社会最重要的方式。虽然今天不需要去传教了,但是服务于社会的精髓仍保留至今,也影响着一代代牛津剑桥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辞去高薪返乡去办学。我觉得回家乡办学是最能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参与社会服务的一种方式,你享受了更优越的社会资源,那你必然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每当面临选择,我就挑难的路走

很多人问我,为何会选择辞去高薪工作而去创办国际学校?每次的选择和改变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还是性格使然?

不知道这跟性格是不是有很大的关系,似乎每次有不同的机会摆在我面前,一个轻松有保障,一个有挑战需要探索,我潜意识里总会选择那个有挑战的机会,轻松的反而让我觉得不踏实,难一点的反而让我觉得有保障。

好像我认识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种舍易求难的本能,但是挑选更难的路走,不代表毫无判断,冒很大的风险去做完全不靠谱的事情。

比如辞职返乡办学,首先之前的工作让我对办学这件事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我很清楚我要去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另外两位主要的创始人比我年长十岁,在教育行业里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其次我和他们都一起工作过,我认可他们的人品和价值观。虽然这件事情当时有很多人不建议我这么做,但是他们的顾虑我都考虑到了,而且打消了。

我知道最坏的打算是什么,我能够承担起的后果。如果失败了,大不了回去金融行业再找份工作嘛。我倒是觉得可能失败过了,回去找工作会更让你有优势。

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规划道路可以用五个等级来描述,大多数人可能会停留在第五个等级,就是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第四个等级呢稍微有些挑战,你能够带领团队一起去完成各有挑战的任务。第三个等级,我可能就处在第三个等级上,是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第二个等级和第一个等级就很少有人能超越了。第二个等级是你能够设计出别人设计不出来的产品,并且获得市场上的成功。而第一个等级几乎很少能够达到,例如乔布斯和马云。

第一个工作机会,我选择的是能让我接触很多行业的工作,并且能在这个工作里学习很多解决问题的套路;第二个创业机会则让我锚定了一个领域。创办学校让我有机会去真实地感知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建立了一个对具体行业的微观手感。

办学第五年了,学校成熟了,30岁我重新出发,这是因为在办学的过去五年中,发现有实实在在的家长需求没有被满足。

打个比方,在公立学校里面,学生培优补差可以去好未来学而思。出国考托福可以去新东方,但是已经在国际化学校双语学校的家长,或是在公立学校里即将考虑出国的家长,他们并不能找到一个可以满足他们学科辅导的地方。那是因为好的国际课程老师太少了,就连国际学校都缺少好的国际课程老师。

所以今年我把国际课程的第一代名师和牛剑的毕业生召集在一起,成立了缇纷教育,在海外这条赛道上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辅导。

我相信创业是一定要去解决实实在在需求的。缇纷刚刚创立九个月,已经帮助到了200多个孩子,并且获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家长说我们不像一个机构,我们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学校。今年我们还有三位高中生拿到了牛津的面试,还有剑桥的面试,刚刚辅导完他们的面试,我也祝愿他们成功。

30岁,我又一次重新出发,就像我之前选择留学,选择换学校,选择冲刺牛津,选择去高盛,再选择返乡创业一样。我不知道哪一条路是更好的,同样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是那件更难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结果。

所以当两个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请选择更难的机会。我坚信在人生路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庭教育的错误模式二 :好伙伴模式
教育最大的悲剧,就是抹杀了孩子的未来合理性
美国大学生毕业前必做的七件事
一张“职业等级图”火了,戏看三教九流,教师真实地位令人心酸
从北京到澳洲到牛津,陪孩子一路走来我明白了什么
孩子学了三年英语还没激发兴趣?国际学校盛行的“英语分级阅读”你必须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