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得意门生颜回的后裔,在江西省铅山,那个并不遥远的山村

曾见一位旅行作者写过“余源村,有一栋大房子,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走进老屋,雕梁画栋,挑檐歇顶,大屋有五进,共有13个厅堂,大屋大厅中堂上写有复圣堂。每一进有天井,大堂通走廊,走廊连厢房,左右对称,形成屋中屋,天外天的大院。这大屋,主人肯定不是一般家族!...”

余源村位于铅山县葛仙山镇(原港东乡)西北部的一个山里,离原港东乡集镇有十几公里山路。小编在此十多年前因工作上的事到过这里,那次不知是因跋山涉岭让胃口大开的原因还是因为山里的生态确实好,在当地老乡家的中饭吃得特别香。当时注意到了这栋老旧却仍不失威严的大宅,远没有现在这么破败;心想,这曾是哪一位显达的旧居呢?有大宅门的地方就有历史故事和传奇,虽知道这里为颜姓族居之地,却怎样也没有和千年前的颜回关联上。

不错,这里住的是孔子最得意门生颜回的后裔!据颜氏族谱记载,这栋大屋聚居颜氏族人,最多时居住过300多人。颜回的后裔,于北宋末年避战乱从山东曲阜迁至此地,繁衍生息。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宁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颜回为人谦逊好学,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孔子夸赞颜回:"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颜回随师周游列国时,其子颜歆已五岁,他还是孔子的弟子。

孔子还说:"我自从有了颜回,在他的影响下,弟子更加亲密团结"。但由于颜回用脑过度,二十九岁时,头发全白,不幸在四十岁病死。颜回死后,历代统治者都为他封官晋爵,唐朝赠封他为兖公,宋朝封他为兖国公,元朝封他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又尊为复圣颜子。

颜回忠厚内向、聪敏过人、虚心好学、言行一致,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身居茅屋陋巷,用竹筒子当碗盛饭,用瓢喝水,但他人穷志不穷,安于其乐,他是孔子得意的高材弟子,少孔子三十岁,勤奋好学,孔子说他能"闻一知十"。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

而今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天井上的青苔肆意蔓延。雕栏玉砌终敌不过岁月的磨损,白发也已不知换了几世朱颜,但惟有先祖的家训与家风应该还在族谱!

想起很久前听过的一个关于这里的故事:1960年代中期,阶级运动也不可避免的席卷了这个小山村。一个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已嫁给同族贫下中农的一个“地主婆”)被众人拉着跪在冰天雪地的泥地上,批斗着仍觉不过瘾的积极分子还用十二月的冷水往她身上浇泼...没有刻骨的仇恨,而是人的狭隘与恶意一旦以某个正义之名得到偾张,就会肆无忌惮到疯狂直至丧失人性。

颜回若知他的后代某日会如此“相煎太急”,一定会痛心吧?

山里风景如画,连芳草都在野蛮生长,好时代万物蓬勃葱茏。老宅门见证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与苦难,却眼见就要被时代遗弃。颜回的的后世们不甘于蜗居在这闭塞的山坳,开宗拓族到五湖四海,但这又何妨?无论在哪儿只要记得是颜回的后世就好,记得那家训和家风就好。

烟尘古道最后都会荒没;大宅门终究如“王谢堂前燕”,住入寻常百姓家。生而为人,就做这个世间虔诚的过客吧,把慈悲与美好留存,如颜回一样,用最让人赞颂的品德,泽披后世。

谨以此文,敬献故人,愿不同世界,皆生欢喜!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输入标题膜拜!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QQ空间
【孔门】颜回:乐道安贫,贤哉回也(下)
颜回: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为之痛哭涕零
孔子之后,一儒八分!各执一词,乱之伊始!
从颜回到颜真卿,颜氏家族人才辈出的秘诀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