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证寻找夏朝之旅 记录尘封已久的西北科考

徐旭生的日记本(图片均由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提供)

徐旭生

《斯文·赫定小传》手稿

数卷手稿、信件和日记,还有几本泛黄的著作,日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收到了一批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徐旭生的遗物。为了充实即将开馆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让世人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徐旭生的儿子徐桂伦将这批遗物郑重捐出。

二里头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徐旭生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学者?他对我国考古学有怎样的贡献?记者将带您一同那段尘封往事。

缘起

夏商周“三代”是传说?他不认可这个观点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

“中原地区的彩陶文化可能是西方传播来的。”——这是仰韶遗址发现者、瑞典人安特生的推断。

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瓜分、军阀混战的局面,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落后让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当时,有一批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及夏、商、西周三代根本不是可信的历史,而只是一种传说或神话。

1928年,随着安阳殷墟的发现,大量甲骨文和商代文物出土。著名学者王国维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史记·殷本纪》中关于商代帝王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

商被证实了,那么夏在哪里?学界一直被困扰,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60年前徐旭生的那次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徐旭生,原名徐炳昶,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曾经留学法国,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北大后不久,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下设“三室一会”,徐旭生是考古学会12名成员之一。1927年,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合作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对西北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徐旭生担任中方团长。

这次科考让徐旭生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认为中华民族的起源与世界各民族一样,是复杂的、合成的、多元的或者说非单一的,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录传播历史是各民族早期的共同特点,其中一定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根据《国语》中“伊洛竭而夏亡”这样一句话,徐旭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寻找

依靠史料选定范围,找到二里头遗址充满机缘

仅凭史籍中只言片语去寻找3000多年前的遗址本就是大海捞针,找到二里头遗址的过程更富有戏剧性。

1959年,已经70多岁的徐旭生带着助手开始踏勘嵩山山麓和伊洛平原。他们首先来到登封、禹县一带,几个月的时间里虽有一些收获,却没有重大发现。随后,他们准备前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当时中国社科院尚未成立,考古研究所属中国科学院领导)设在洛阳的工作站开展下一步工作,当徐旭生走到当时的偃师县时,他停下了脚步。

按照徐旭生日记中的说法,他本来对偃师没有抱太大期望,但史籍指出这里曾是商代的第一个王都——西亳,这让他产生了兴趣。“此前调查颇怀疑西亳的说法……对于地点指得很清楚,所以想此次顺路调查它是否确实。”徐旭生这样记叙道。

当年5月的一天,徐旭生一行来到了偃师寻找西亳遗址。他们从高庄村出发,向西走了一二十里,一直没有见到古代陶片;来到洛河南岸,陶片渐渐多了起来;随后到了二里头村饮水休息,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考古发现就此到来。

在二里头村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当年徐旭生在田野中进行寻找,一名村民以为徐旭生丢了什么东西,就上前询问。徐旭生说:“丢了一件大东西,是几千年的一座城,我是搞考古调查的,想在这里看看有没有古代留下的陶片什么的。”这名农民听后一下就明白了,带他到村东的一片田野中去查看,大量的陶片让徐旭生感到震撼。

虽然具体情境难以考证,但他对这次发现的兴奋是可以肯定的。经过初步判断,这些陶片早于商代、晚于龙山文化,和历史上记载的夏代重合。

发现二里头遗址之后,年事已高的徐旭生返回北京,写成了影响深远的《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这年秋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试掘二里头遗址,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的赵芝荃被安排主持发掘工作,成为二里头考古队首任队长。在此之后,一系列重大发现开始出现在世人眼前,中华文明的源头逐渐清晰起来。

延伸

黄沙漫漫的西北科考,让他正式走上考古道路

在此次捐赠给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这批珍贵遗物中,有一件东西十分独特,乍看起来它与二里头遗址并无关系,但其实它见证了一段辉煌而孤绝的旅程。这段旅程让徐旭生真正走上了考古的道路,也才有了后面二里头的故事,这件遗物就是《斯文·赫定小传》的手稿。

时间回到1926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受委托准备对中国西北部进行科考。说起斯文·赫定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老师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就是第一次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在此次科考活动最初的协议中,有两条内容引起中国学术团体激烈反对:一条是只容中国二人参加,负责与政府接洽;另一条是将来采集的文物,先运到瑞典研究,等中国有相当机关再为送还。经过一系列磋商,最终协议确定为考察团设中外两名团长,所得文物由中方保管。

1927年考察团正式出发,徐旭生担任中方团长,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次科考活动竟然前后历时8年时间。

西伯利亚的寒风席卷戈壁,孤星残月、篝火独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徐旭生、斯文·赫定及其他科考队员间似乎建立了不一样的情谊。徐旭生广博的学识、正直的为人、坚韧的品格使团员们折服,在考察团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徐旭生毅然带队前进。徐旭生也对斯文·赫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次考察显然不是以攫取文物为出发点,斯文·赫定也多次公开表示不会和文物贩子做交易。

风沙阻挡不住蹒跚的脚步,战乱终止不了求知的欲望,西北科考取得了傲人的成果:交河故城、居延汉简、白云鄂博大铁矿、袁氏三台龙……这些日后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赫赫有名的词汇,都源于此。这次科考也改变了徐旭生的研究方向,从哲学转为考古学和历史学,这也才有了日后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故事。

“徐先生对于二里头遗址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博物馆将在陈展中单独辟出一个区域,对他西北科考、发现二里头遗址等成果进行介绍,纪念他的巨大贡献。”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原之地、夏商之都:斟鄩与它的发现者——徐旭生
李旻:信而有征—中国考古学思想史上的徐旭生
永陵丨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帝王陵传奇(贰):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马衡: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
社科院考古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率团出访印度
信而有征:中国考古学思想史上的徐旭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