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帝城托孤,刘备是真心还是假意?罗贯中:我写的太完美了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之举历来为人所争议。当时因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刘备为此气愤异常,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劝阻,举全国之力进攻东吴,在彝陵之战中惨败而归。刘备接连遭遇关羽、张飞遇害以及彝陵之战失败等一系列重大挫折之后,于白帝城病故。病危之际,刘备对诸葛亮有“ 心腹之言”:“ 君才十倍曹巫,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遂有白帝城托孤之说。
这一托不论当时刘备怎么想的,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是在后世却吵翻了天。明朝人李蛰评论道:“ 只此一语,便得孔明之魄,玄德真奸雄哉!” 清人毛宗岗评论说:“ 或问先主令孔明自取之,为真语乎?为假话乎?曰:以为真则是真,以为假则亦假也。知其必不敢、必不忍,而故令之闻此言,则其辅太子之心愈不得不切矣。”
这些言论也在不经意之间引导着众人思考方向,将刘备想成一个奸雄,甚至于还出现了一些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光借不还。刘备卖草鞋—人软货不硬。刘备摔阿斗—笼络人心。刘备摔儿子—收买人心。刘备摔阿斗—做给人看。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白帝城托孤—试探人心。刘备白帝城托孤—试探别人的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负面言论?只因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刘备刻画的太完美了。
刘备真实想法无从考证,但是通过其种种作为或可揣摩其心中所想,按书中描写的刘备处处体现了他的仁厚爱民、礼贤下士、尚情重义等性格特征,在礼贤下士、尚情重义方面尤为突出。因此,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自然是情真意切的,不会有半点怀疑虚假之心。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刘备的仁,一方面是诸葛亮的忠,还有就是作者罗贯中塑造的人物太完美。
仁君刘备
《三国演义》作为一本文学著作,一本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罗贯中将刘备描写成为为百姓可殚精竭虑,为事业可鞠躬尽瘁,为兄弟可两肋插刀的完美救世仁君形象。刘备人川时,对庞统说:“ 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濡,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刘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赵子龙单骑救主”之后,赵云双手将阿斗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刘备甚为器重的赵云舍生忘死地把阿斗救出,刘备摔孩子并非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刘备是为了“ 收买人心”,而是应该看作刘备的爱将之心胜于爱子。
此外,刘备临终时引用古人所言:“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熹解释说:“ 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鸟因为怕死而发出凄凉悲哀的叫声;人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所以能说出真诚的话。刘备对诸葛亮的“ 心腹之言”也颇符合一个人临终时的心理状态。白帝城托孤,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并被视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佳话。这是不应该被误解的。
诸恶葛亮的忠心
长期以来,人们把诸葛亮当成智慧的化身,这种体验无疑是跟《三国演义》的深人人心有莫大关系。诸葛亮初出茅庐即为刘备提出“ 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火烧博望坡”、“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 空城计”等战例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出神入化的智谋。
《三国演义》中,以智谋著称者比比皆是,曹操、司马璐、周瑜、吕蒙等都堪称多智多谋者。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们就不免显得相形见细了,毛宗岗称诸葛亮为《三国演义》“ 三绝”中的“ 智绝”。其实,诸葛亮更是一个“ 忠” 的楷模,他所忠诚者谁? 刘备,刘禅,蜀汉政权。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力撑危局。《出师表》一文,既体现了他对后主的殷切期望,更多地表达了他对刘备以及蜀汉政权的忠心。诸葛亮六出祁山,在第四次伐魏时,形势大好,不料后主刘禅听信谗言,将他召回。
诸葛亮说:“ 吾如不回,必有俊臣在侧!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当“ 建功”与“ 忠诚”发生矛盾时,诸葛亮毅然放弃千载难逢的建功良机,而坚持了矢志不渝的忠诚,并且没有为自己找所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类的借口。如此忠心与汉室,刘备是不可能怀疑他的,所以临终托孤之言实际是信任的交付。而这也是作者罗贯中倾力塑造一个忠心为主,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形象。
人物太完美
除了刘备的仁爱,诸葛亮的忠诚这两方面使我们判定白帝城托孤不应有偏解外,还有另一方面原因:由于作者将人物塑造得太过完美,导致人们怀疑是否刘备真的这么“真”。毕竟《三国演义》深刻反映了三个政治、军事集团的尖锐斗争,一个个政治、军事骗局,一幅幅勾心斗角的场面,令人眼花缭乱。
而这里老奸巨滑的阴谋家数不胜数,曹操即是被毛宗岗称为“ 奸绝”的极端典型。独霸江南一隅的孙权亦同样阴险狡诈,而这个时候出现了刘备这样一个情深义重,仁政爱民的好人物形象,自然难免让人怀疑是否有意为之?如果将刘备也想成是奸雄、伪君子形象,那么就可以与当时的情形完美呼应上了,所以太完美也是让人产生偏见的原因之一。
鲁迅所言,“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是在批评《三国演义》塑造人物上的缺点,即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但是要注意是“似”,而不是“ 是”。换言之,《三国演义》描写刘备的“ 长厚”,不是“ 真伪” 而是“ 似伪” 。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刘备的原因,而是罗贯中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完美形象所造成的,总结来说按照罗贯中的想法展现的书里面,刘备和诸葛亮就是我们看到那个样子,但是似乎与时代有点格格不入,所以产生了一些嫌隙,但作者也未曾想到这些,人物太完美却起到了反效果,但是按书中描写,刘备是不会试探诸葛亮的。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论三国演义之“白帝城托孤”》《刘备在白帝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三国演义》后三十回读起来索然无味?明白这几点你就懂了
刘备白帝城托孤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是阴谋吗?
《三国演义》中看似“忠义”刘备,其实也有另类奸雄称帝路
京剧人物背后的故事:听君一戏话(3)刘备: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意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向诸葛亮交代三件事,包括要他杀掉此人_【今日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