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只有十二万军队的清朝能最终消灭拥兵百万的明朝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在中文互联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以下的疑问:
“为什么拥兵百万的明朝居然被清朝给消灭了?!”
“为什么只有十二万八旗军队的清朝能统一天下?”
“可恶啊,明朝百万军队都在干什么!”
当然,我非常理解许多网友对于清朝时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被西方欺辱的不满,以及这种不满所带来的对于清朝的愤慨。
但是,基于历史研究立场,我还是想说明朝所谓拥有上百万军队只是“账面军队”,实际军队人数要远远少于这个数字,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真比较明清双方可以上阵杀敌的军队,那么很可能清军人数反而远远高于明朝军队。
首先,我们来看明朝真有百万大军吗?
至少在明朝中后期,这个“百万大军”只存在于明朝兵部的花名册上,从没有真正存在于现实之中。
徐光启与利玛窦
明末大科学家,同时也是大政治家的徐光启曾奉命巡视通州、昌平一带卫所驻军,结果他发现原本应该有10600士兵的卫所实际在册士兵只有6837人,而这6000多人里真正通过训练可以上阵杀敌的只有1、200人,另外还有2000人可以勉强列队撑门面。
“略能荷戈者,不过二千。并入可充厮养者,不过四千。求其真堪教练成为精锐者,不过一二百人而巳。”——《皇编经世文编·徐光启廵历巳周实陈事势兵情疏》
明朝军队在明末的溃败还不仅仅体现在军队人数缺额上,还体现在武器装备上。
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时就曾吐槽明朝军队装备太烂,敌人一射一个准。
“今我之盔甲,外面新表可观,内里铁叶,一片数个眼,锈烂惟存铁形,还是好的,其空落如筛子一般,敌射可透,刀砍可破,是盔甲也不如他。”——《练兵实纪》
当然,这个问题一直到崇祯末年都没能解决。
崇祯皇帝召见吴三桂父亲吴襄时,吴襄坦白说自己关宁军定额八万人,但实际只有三万人,而这三万人里真正可以与清军对战的只有三千人。
“臣按册兵力八万。核其实三万余人,非几粮食不足以养一兵,此各边通弊,不自关门始……若三万人皆战士,成功何待今日?臣兵不过三千人可用耳。”——《绥寇纪略补遗》。
那么,按照徐光启奏折和吴襄奏报而言,明朝所谓的百万大军,至少要打4折甚至2折,也就是40—20万人才是明末真正可以出动作战的军人人数。
电视剧里的吴三桂
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明朝精锐军队的民族成分。
这一点,我觉得比“账面百万大军”更让人绝望,因为早在明朝嘉靖后期,明朝最精锐的“九边”边军里最精锐的士兵都是归附的少数民族士兵。
以萨尔浒之战明军主将杜松部为例,杜松统帅的延绥镇被认为是明朝边军里最精锐的军队,可是延绥镇真正核心武力是一千多人少数民族战士。
“榆林武卒素稱雄於諸鎮,然衝鋒破敵大抵皆恃夷丁;夷丁在正兵一營不過四五百人,其餘左右標營各將每將不過二三十人。——《皇明经世文编卷之四百四十七》
明代史料里的“夷丁”多数是指的从草原投奔明朝边军的蒙古降人。
萨尔浒之战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即使萨尔浒之战杜松没有遇到糟糕天气,他所部1000出头蒙古士兵能打得过努尔哈赤手下25000女真士兵吗?
事实上正如我前面所说,明朝军队,尤其是明朝边军最精锐战士里少数民族战士越来越多,乃至“夷丁”成为精锐代名词并不是发生在崇祯年间,至少从嘉靖朝就开始了。
在明嘉靖朝后期、隆庆一朝、万历前期,做过陕西、延、宁、甘肃总督,山西、宣、大总督的王崇古就认为边军将领把蒙古降人收做家丁使用,已经是普遍现象了。
“各邊納真夷人之降,以充家丁衝戰之用。行之巳久。”——《皇明经世文编卷之四百三一七》
到了万历年间,这种情况已经成了明朝官场半公开的秘密:
“今之号称名将者……不过恃其弓马技艺,蓄养降夷为家丁,勇敢直前耳。”——(明)程开祜,《筹辽硕画》
甚至在中文互联网上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主要也是由蒙古降人组成的。
“关宁铁骑素为敌惮,祖大寿新任提督命成师而出……而所部夷汉丁副将守备如桑昂、那木气七庆及恰台吉等又皆夷种,以夷攻夷无坚不摧。”——崇祯九年《合兵理严驭将疏》
即使在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继任的吴三桂也依然延续了他这个姑父大规模使用蒙古降人的特点,吴三桂版的“关宁铁骑”也依然是蒙古降人。
“吴三桂,字长白,高邮人……部下有精兵四万……夷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明季北略》
不管是早期的杜松也好,还是后期的吴三桂,他们手里精锐战兵数量和徐光启巡视昌平卫所兵后估算的数量相差不大,差不多10:1的样子,徐光启奏折里是说1万多卫所兵,可以上战场的不过2千余人,而这2千余人里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1、2百人。
电视剧的吴三桂
这是明朝末年,明军的实际情况;那么,清军又是什么情况呢?
众所周知,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其实是军民合一的制度,清军在入关前最基层的动员单位是“牛录”。
而按照《满文老档》的说法,在天命八年努尔哈赤出兵之时,曾提出每牛录抽一百甲,其中十人为白摆牙喇,四十人为红摆牙喇。
白摆牙喇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传说中清军最精锐的“白甲兵”,那么红摆牙喇是什么呢?
“统辖绵甲兵之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统辖红巴牙喇之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梅勒额真、固山额真、总额真,尔等应监视军士攻战尽力与否……”——《满文老档》
从这一则天命四年攻开原记载看,所谓的“红摆牙喇”应该就是清军主力,毕竟它的最高统帅是固山额真、总额真。
按照这样记载,我们大致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八旗制度下每逢战事,每牛录出兵人数不等,但是其中40%是“红摆牙喇”,而10%是最精锐的“白摆牙喇”。
八旗军装备
那么根据《清史稿》、《清世祖实录》、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大义觉迷录》以及现代历史学家计算,在一片石大战前八旗在册士兵十五万人左右,按照红摆牙喇和白摆牙喇比例,清军精锐战兵就有6万人,极精锐的白摆牙喇有1万5千人,也就是总计7万5千人是清军入关时主力战兵。
不要认为清军人数少,按照吴襄的说法,三万关宁军真正可以上阵的就三千“夷丁”,而对面清军有六万五千人。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表面上明军是以多打少,可实际上确是以少打多。
而没有家丁级精锐战兵对明军战斗力有多大影响?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萨尔浒之战前明朝紧急启用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总兵官,但是当时李家已经没落,“父兄故部曲已无复存”,李如柏几乎等于空降,他带着徐光启所奏的那种名义上大军进攻清军,结果“大清哨兵二十人见之,登山鸣螺,作大军追击状,如柏军大惊,奔走相蹴死者千余人。”
也就是说没有“家丁”支撑,账面明军就是一群游民,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
而明朝末年,明朝军队最精锐的是边军,而边军里最精锐的是蒙古降人,而真正的蒙古大汗林丹汗直接被清军打残了。
从这个角度说,清朝在当时确实拥有东亚最强大军事集团,而最强的军事集团最终统一天下完全是大概率事件,清朝没能统一才是奇迹。
参考资料:
《皇编经世文编》、《绥寇纪略补遗》、《筹辽硕画》、《清史稿》、《清世祖实录》、《李朝仁祖实录》、《大义觉迷录》、《满文老档》、《明季北略》、《练兵实纪》、《论明代军事家丁制度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论明代军队中家丁的特点与地位》、《明代将帅家丁的兴衰及其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覆灭时,“拥兵百万”的左良玉,为何选择躲猫猫?
牙将
这数十万汉人军队不堪一击:为啥一投降就立刻如狼似虎 所向无敌
只有几万兵马的八旗军队为何可以消灭明朝 四个原因!
一波三折的清缅战争:极盛时期的大清帝国为何折戟缅甸?
崇祯殉国时,拥兵几十万的左良玉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