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兰州出发3h!历史悠久,不仅是五国古都,还曾做过西夏辅郡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如果到一个城市旅行,一定要去这座城市的博物馆逛一逛,也只有通过博物馆才能快速的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和底蕴,因此这次来到武威,武威市博物馆便成了我这次旅途中必去的一个打卡点。

其实对于雄鹰而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武威了,但是确实是第一次参观武威市博物馆。原因呢,自然是上一次来武威的时候,博物馆搬迁了,现如今新博物馆位于凉州区姑臧路上。

做为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绿洲,曾经的丝路重镇、五凉故都、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毫无疑问,武威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所以,武威市博物馆是整个甘肃省的第二大历史博物馆,该馆馆藏文物多达46111件,其中国宝级文物2件,一级文物166件,二级文物268件,三级文物574件,真可谓是规模庞大的。

步入新馆,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新馆中深厚的底蕴,雄鹰与朋友们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路深入,才慢慢的了解了这座新馆的脉络,原来新馆共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分别为基本历史陈列厅、专题展厅、临时展厅及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等等部分。

由于新馆的部分陈列展厅还没有完全开放,如今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参观的是该馆的基本陈列《武威历史文物展览》。这部分是以“河西都会、天马故乡”为主题,分为序厅、文明华彩、大汉扬威、五凉古都、盛唐通邑、大夏辅郡、蒙元故路、明清凉州七个单元,以时间轴为脉络,向我们讲述了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新馆中陈列的“马踏飞燕”复制件,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铜器,1969年出土于武威市区的雷台墓中,真品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中。

据讲解员讲解,马踏飞燕的原主人是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所有。从外观来看,这匹宝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在一只正在疾驰的飞燕之上,而这只飞燕也非常惊讶,居然还回头观看,显得惟妙惟肖。虽然武威新博的这件文物只是复制品,但是作为马踏飞燕的出土地,在这里看到这件文物,让人还是很深刻的感触。

除了以马踏飞燕为代表的汉唐文物以外,新馆中还有西夏碑、木缘塔、木板画、金碗为代表的西夏文物。西夏是两宋时期存在的一个王朝,曾经是与辽宋三足鼎立的存在,但是有关于西夏的文物却非常罕见,所以这次能够在武威市博看到,雄鹰还真是很惊讶的。

在和西夏有关的诸多文物中,雄鹰认为西夏碑是最值得一提的存在。西夏碑又叫做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

据历史记载,该碑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原置于武威大云寺。元朝灭西夏以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由当时武威学者张澍发现,这块石碑才得以重见天日,而在张澍发现西夏碑这件经历中,还有着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说,清嘉庆九年,张澍回到武威老家修养,有一天和朋友到大云寺游览,在寺内无意中发现一座被砖封闭几百年的古亭。他感到很好奇,就问寺里的僧人为什么封闭这座古亭。

寺里的僧人告诉他,传说这个古亭不能打开,否则将会给凉州带来灾难。但是张澍不相信这些谣言,三番五次来到寺中,最终说服了僧人,并强行让友人帮他打开了碑亭,最终才发现了这件稀世珍宝——西夏碑。

走在武威市博,参观着一件又一件悠久的文物,对武威这座城市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

【作者简介】 真主雄鹰,独立撰稿人、职业旅行者、微博签约自媒体。原基层大学生村官,因为诗和远方的召唤,而辞职旅行中……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文庙及西夏博物馆
武威:五凉之都大夏辅郡
甘肃这座适合避暑的小城,夏日平均气温20度,古迹众多游客还不多
这里出土了马踏飞燕,更曾是河西走廊最大的都会 | 到站请下车
珍品文物元青花正式在武威展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