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巴蛇不仅可吞象,也曾衔夜明珠助大禹,死后积骨成巴陵!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心,可能你脑海里头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这个词了“巴蛇吞象”,用以表示人心贪婪无度。实际上这个词语正是出于古籍《山海经》中,巴蛇,是一条来自巴地的巨蛇,但是它却与神话中的诸多人物都曾产生过交集,比如伏羲、后羿以及大禹。
(一)伏羲与巴人
我们从《左传》中知道,在西周王朝的时候,巴国依然存在,它如同楚、邓、芮、燕等诸侯封国一样,承认周王的统治权威,并接受周王朝的政治控。所谓巴国的出现,应该是来源于周初的分封。
而在古籍《山海经》中,则清楚地记载了有关巴国的位置以及巴人的来源,所谓巴人的始祖极有可能是太皞。但还有一个问题,在先秦文献中,太皞是太皞,伏羲是伏羲,二者之间并不混同。
如果认定太皞是伏羲的话,那么这个处于西南的巴国就极有可能是“生于雷泽,长于成纪”的伏羲,其部分远族后裔向西南迁徙的结果,所以,这里的巴国就未必是来自西周王朝的姬姓后裔。
(二)巴蛇与修蛇
那么,巴人的“巴”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正如《说文·巴部》对于“巴”字的解释:“巴,虫也,或曰食象它,象形”,巴字的本义就是虫,而释巴为食象蛇(它即蛇)乃是有关巴义的另一种看法。
在《山海经》中描述的巴蛇可能正是“巴”字的形象化地表达。此蛇吞食大象之后,历经三年才将其骨吐出,如果有君子食用了巴蛇的肉,就能够避免心腹疾病。至于,这种蛇长什么样子?有着两种不同说法。
一种是《海内南经》中青黄赤黑四色斑斓的模样,另一种则是黑色蛇身、青色蛇头的样子,而在《海内经》也采用了后者“黑蛇、青首”的观点。
所以从这些记载来看,巴蛇除了食象还真的没有什么作奸犯科、或者吃人的恶习,反倒是人吃了它的肉有莫大好处,但有意思的是在之后的《淮南子》中,它不仅换了个叫做“修蛇”名字,还被后羿当作是六大恶兽之一,被诛杀在了洞庭湖畔!
所谓“修蛇”按字面意思理解,修即是长,修蛇就是长蛇,那么它有多长?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十分好奇:“有蛇吞象,阙大何如?”郭璞认为“说者云长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所以千寻就是八千尺。想想也是,也只有这么大、这么长的蛇才值得羿出手,那么巴蛇吞食一头大象自然也是不在话下了。
而修蛇在被羿诛杀之后,这么长的身躯自然不好处理,所以它巨大的骨头堆积成陵,这就是如今“巴陵”的由来,这件趣闻记载于六朝宋人庾仲雍的《江记》之中:
同样的记载还可见于宋人范志明《岳阳风土记》,提到了在当地的确有巴蛇冢和巴蛇庙,还有与之对应的,所谓“象骨山”和“象骨港”
很明显,这些后来的民间风俗见闻可能都是从《山海经》以及《淮南子》中“巴蛇吞象”的神话故事衍生出来的,但也恰恰说明了巴人与巴蛇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甚至有可能巴人最初的图腾,便是这种勇猛巨大、能吞大象的蛇神形象。
(三)黑蛇与大禹
除了“修蛇”,文献中还有一条疑似是“巴蛇”的存在,在大禹治水时,一条十丈长的“黑蛇”出现在大禹身旁,衔着一颗夜明珠为大禹指路,然后便在一间石室里见到了一个身上长满蛇鳞的人,大禹还与之交谈良久。
不少人认为,这个故事中那个蛇鳞之人可能正是伏羲了,毕竟在传说中伏羲正是“人首蛇身”,而且以《山海经》的说法来看,巴人也正是太皞伏羲氏的后裔,而这条“黑蛇”可能正是伏羲的属从,也就是“巴蛇”了。
知道今天,我们依旧在袭用“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俗语,但是很多人却并不清楚这其中所包含的散布于历史长河中,有关于“巴蛇吞象”这个神话意象背后的曲折故事,但神话的生命力却一直并未就此断绝,反而历久弥新引人遐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骨文里的岳阳》:巴蛇吞象并不是传说
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巴”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山海经》之当代揭秘
【鸡公石.阆苑仙葩】阆中古城与巴国兴衰
巴是一种可怕的大蟒蛇,据说可以吞下大象。《说文解字》: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巴人,是我国...
中国人自称华夏民族,那么华夏的含义和来源究竟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