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百科】五倍子(156)



  五倍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商品分肚倍与角倍两种。

  别名:文蛤、百虫仓。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或青杨等植物树叶上的干燥虫瘿。前者所生称“角倍”后者所生称“肚倍”。均由五倍子蚜虫寄生而形成。均为野生。

  采集加工:肚倍5~6月采集,角倍8~9月采集。自树上摘下后,用沸水煮,随时搅拌,使其由黄褐色转变成灰色(约3~5分钟),以杀死内部的虫为度,取出,晒干或阴干即得。

  产地:生产于西南、中南地区。此外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山西、陕西等省均有生产。

  形状鉴别:

  (1)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包状,长3~6厘米,直径2~5厘米,壁厚约3毫米。表面灰色或淡棕色。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内壁平滑,内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的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2)角倍。呈棱角形,具数个不规则的角状突起,表面的灰白色滑软的绒毛。壁较薄。其它与肚倍同。

  两种五倍子,均以个大、皮厚、质坚、完整不碎者为佳。习惯认为肚倍优于角倍。

  主要成分:含鞣质50%~80%,陈五倍子鞣酸,其中主要为五-间双没食子酰葡萄糖,另含少量没食子酸、脂肪、树脂。

  药理作用:前人已认识到本品有止血、止汗作用,现代证实其原理为:

  (1)收敛。有效成分为鞣酸,能使皮肤、粘膜和溃疡的组织蛋白凝固。

  (2)止血。促进血液凝固。

  (3)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绿浓杆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其原理为所含鞣质能凝固蛋白,影响细菌的营养和代谢。

  (4)抗病菌。对甲型和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可能为鞣酸。

  (5)抗真菌。对羊毛样小孢子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炮制:敲开,去净杂质。

  性味:酸、平。

  功能:敛肺、止血、敛汗、涩肠,解毒。

  主治:肺虚咳嗽,久泻脱肛、自汗、盗汗、吐衄崩漏;外敷金疮出血,痈疽疮毒,香油调敷治烫伤。

  临床应用:

  (1)用于保护胃肠粘膜,内服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有收敛和镇痛作用,常配煅瓦楞子,白芨、煨诃子、鸡骨香、两面针等,方如五倍子汤,效果较好,有止痛、制酸、收敛等作用。

  (2)用于止血,尤多用于妇科子宫功能性出血或月经过多,来势急猛者。在治疗方剂内加入五倍子,能加强止血作用。血崩后虚脱而汗出不止者,用五倍子既能止血,又能敛汗,常配龙骨、牡蛎等。临床经验表明,对崩漏的治疗,五倍子的止血作用比血余炭好。

  (3)用于治疗脱肛,取其有收敛作用。常用五倍子9g,配黄芪15g,升麻6g,水煎服,配合外用熏洗(五倍子、明矾石各15g,水煎、乘热熏洗20分钟左右)。

  治久痢便血,可配诃子、五倍子、地榆。

  (4)外用方面如治瘢痕疙瘩,可配黑醋、蜈蚣、蜂蜜等制成软膏敷,有一定效果五倍子煎汤外用局部熏洗,对皮炎、疮癣等有一定疗效。

  又用于治疗痈疮,取其有抗菌消炎作用。动物试验证实,五倍子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脓疮有疗效。临床报道用五倍子散外敷治“搭背”“背痈”,疗效较好。

  用量:内服1.5~9g,入丸散剂;或单味研细末,用其他汤药冲服,每次3g。亦可入煎剂。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

  1、如五倍子汤:五倍子4.5g,煅瓦楞子12g,白芨6g,煨诃子6g,鸡骨香12g,鸡内金15g,两面针9g,水煎服。

  2、五倍子散:用五倍子以蜂蜜炙至深黄,研成细粉,取适量用米醋调成软膏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至脓净时为止。

  注:成分:主要含鞣质70%~80%。五倍子粉末,加三氯化铁溶液则显蓝黑色(鞣质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芪五倍子方有哪些功效?黄芪五倍子方有哪些
五倍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五倍子
止泻药 诃子五倍子罂粟壳石榴皮肉豆蔻
酸(涩)味药的主要成分、功能应用及作用
敛肺涩肠药:五倍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