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iPad如何偷走我们的大脑

 iPad如何偷走我们的大脑

作者:Andy Greenberg  发布于:2010-06-06  

 

作家尼古拉斯·卡尔谈互联网:它正在夺走我们的思考能力。

数字时代向来认同“连线=智能”这个等式。给手机加上电邮和网络功能,它就变成了智能手机。为电气设施连上传感器网络,便得到了媒体热炒的“智能电网”。为学校引进电脑和宽带,产出的则是“智能儿童”。

但我们的思想呢?尼古拉斯·卡尔(Nicolas Carr)认为,对连接的痴迷会付出代价。在他的新书《浅水区:互联网对我们的大脑有何作用》(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中,卡尔称互联网是分神之物。他写道,在我们上推特或看博文时,互联网便在扼杀我们的思想,但其作用不止于此。互联网可能会重组我们的大脑,破坏我们的注意力范围,用对精神快餐的狂热搜索来代替对信息的思考式消化。《浅水区》还重新讨论了马绍·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即信息”论点——我们用于分享思想的科技,会不可避免地塑造我们的思考模式。

卡尔的著作将于本月晚些时候面世。对于那些兴高采烈地宣称印刷时代已告衰亡的网络顾问和新媒体领域教授们,此书势必将引来他们的怨艾。不过,卡尔将有力的科学证据和野史轶闻荟萃于书中,表明但凡新媒介引入,皆会改变大脑的工作方式——从古腾堡的印刷机到李·德福雷斯特的三极管均不例外,而史上最能改变思维的科技,恐怕非互联网莫属。

《福布斯》与卡尔就他的观点进行了探讨:因特网用户正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iPadKindle等设备的兴起对这种转变有何意义,以及他对奥巴马总统近期攻击此类设备的辩解。

 《福布斯》:科技常被视为智慧的良性循环,每个新理念都有助于创造下一个新理念。但您却提出,互联网损害了我们集中精神、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是否真的不那么聪明了?

 我们确实看到,新技术的涌现速度已是今非昔比。但我觉得,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在智力或社会层面的思考具有了深度。

在《浅水区》中,我观察了一种在过去受到珍视的思维模式,在体验生活、体验世界方面,它堪称是一种更富于思考、思想更加深刻的方式。正因有了那些不同的思考方式,我才对将我们的聪明程度等同于科技创新的涌现心生警惕。

那么,或许是我们的创新更加繁多,但我们的思考更加浅薄?

是的。人脑十分灵活,思维方式多种多样。

纵观历史,一些思考的方式受到了重视,另一些则不为人所青睐。我认为,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使用的那些思考方式,正如书籍在旧时代的作用一样。

正如您所提到的那样,收音机、电视乃至书籍在发明之日起,便有人说它们会愚化我们的思想,但我们并未遭受思想上的崩溃。向互联网的转变是否有所不同?或者说,上述那些媒体确实也改变了我们的大脑,只是我们未曾意识到?

我认为,收音机、电视机、电话机都改变了我们的大脑。但互联网的影响更加深刻、更加宽广。互联网意味着,一切形式的信息(包括文本在内)都被放置于网上,诸多提示、更新和娱乐信息同时涌现,犹如万箭齐发。

如果你单看我们的上网时间——或是更广义的,呆在各种屏幕前的时间——你会认为,没有哪个媒介会如此占用我们的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并没有脱离电视。坐在屏幕前获取信息的时间已是今非昔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下去。

互联网的交互性如何?

 科学家告诉我们,大脑喜欢大量的刺激,而不在乎刺激是攸关重要之大事,还是鸡毛蒜皮之小事。互联网并未违反我们意愿,我们也乐于分神,但相比于过去的媒体(如书页),互联网对我们的认知欲毫无限制。

书刊过去常常说:“你现在所知道的就是这些。”如今我们将之重新定义为“缺点”而非“特点”。但书刊的优点是,它鼓励集中思想、聚精会神,在我看来这对思考的深度来说是绝对重要的。

您对目前计算机业向平板电脑转变的趋势有何看法?iPad是否加速了您笔下的思维变革,使得我们更加分神?

 我认为它的影响和任何其他联网设备相似,无论是PC还是智能手机。它意味着,在我们清醒的时候,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份额越来越大。

出版商希望iPad能恰如其反,成为一种劝导人们重拾长篇阅读习惯的途径。

我倒是希望能这样。但在专心、长篇的阅读向冲浪和浏览零碎信息的转变中,iPad和其他新型电脑无法在根本上改变这种大趋势。一旦将电脑联网,你便创造出一个善于分散和打扰我们注意力的多功能系统。

如果观察iPad走向的话,我们会发现苹果公司将引入多任务系统。目前的趋势,无外乎鼓励这种注意力分散的网络使用方式,跳来跳去,同时做很多件事,而不是专注于一件事上。

在书中,连Kindle都被您描述为分散注意力的设备,即便它的设计宗旨是专注的长篇阅读。

有明显的迹象显示,书籍的形式已开始在联网载体中发生变化,Kindle也不例外。内容聚合、链接以及上网功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分神因素。

今年晚些时候,亚马逊将为Kindle开设应用软件商店。在竞争的推动下,这些东西将无一例外地走向多功能和多任务。有些人仍然会静静坐下来看Kindle,将其他功能拒之门外,但这些设备的总体趋势仍然是更多分散,更少集中。

您对Twitter有何看法?

Twitter体现着互联网从“纸张”向“信息流”的转变。在后者中,信息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

分享信息、交流新事物,Twitter的确吸引人。但在另一方面,它进一步鼓励了肤浅、分散的思考,就个人而言,我希望能一直避开Twitter

如果您的书是一本自助书籍,那么对于如何重拾深度思考和集中精力的能力,您有何建议?

 抵消互联网影响的唯一方法是减少花在上面的时间。你必须静坐下来,花上很久来练习聚精会神地思考。

这说起来容易,但在工作、社会生活和教育中,你恐怕要每时每刻地处于联网状态。大量的社会压力使得我们一直挂在网上,但除了归真返璞,别无选择。

有没有“折衷”的联网方法呢?

从每五分钟检查一次新邮件改成每一小时检查一次,坚决抵抗每四秒钟查收邮件的诱惑。关掉那些发送提示的应用程序,比如RSS阅读器、Twitter客户端或Facebook更新。这一切都会打断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浅薄。

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我们内心其实是渴望连网的。于是,关闭这些东西着实困难,需要严格的自律,甚至是与基本的社交相隔绝。

那么,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来看,我们如何避免变得头脑简单?

我不敢确定能做到这一点。转变是大势所趋。电脑日渐融入教育,父母为几岁的小孩购置带有无限量短信套餐的手机,这些无不暗示着我们将选择放弃那些更具深度的思考模式。

我们不只是失去了容纳这些思考模式的能力,我们还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它们是可舍弃的。如果我们不把这视为问题,那么将永无解决之日。

奥巴马总统近期在汉普顿大学发表演讲时将iPadiPodXboxPlaystation称为“分神”和“消遣”的玩物,您对此有何看法?

我认为这是完全合理的。每个人都急着对长篇演讲中的寥寥数语大肆批评,这让我很是惊讶。他们把奥巴马称为老古董和反科技分子,而不愿承认我们应当反思。他们的反应,很能说明我们对待思考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书抢先读:互联网毁了我们的大脑?
被高估了的电子书
新书推荐:浅薄 -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互联网让大脑“变残”? - 互联网,专注 -TechWeb News
读书你可经历千种人生,不读书你只能娱乐至死
《浅薄》一书的阅读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