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有名的饭店太多了,为何柳泉居不入列

我小时候家住在西城,年龄稍大些上街玩耍、去学校,也没离开过这一带,所以对附近五行八作、商铺饭馆都谙熟于心。

闭上眼,都能想起大街上西四到新街口东西两侧每一间店铺的模样。这其中,很能勾起我回忆的,是护国寺西口的柳泉居饭庄。上下学一次次从门前走过,它就如同我的邻居般亲切。

柳泉居算不上大饭庄,老北京吃饭的名店太多了。像什么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八大春等,柳泉居都不入列,但它能经几百年而不衰,自有它亲民的原因。

柳泉居是在明朝开业的,距今四百多年了。它最早只是山东人开的一家酒馆儿,只有三间门脸房,因为院落内有一棵大柳树,树旁有一口井,井里的水清透甘甜,用这井里的水酿黄酒,味道特别醇厚,所以就专营黄酒和一些下酒菜。

据说,大奸臣严嵩当年被宠信,干了很多坏事,后嘉靖皇帝将他革职抄家,只给他一个银碗,以乞讨为生。

一日,他走到这个小酒馆门前,闻到扑鼻的酒香,恳请主人赏他一碗酒喝。掌柜的一见银碗,便知他是严嵩,早听说他写一手好字,便说:“给你酒喝可以,你得给我这小店题几个字。”严嵩接过笔略思,写下“柳泉居”几个大字。

时隔不久,他便饿死街头,这“柳泉居”仨字竟成了绝笔,小店也因此扬名京城。故事情节可能有演义,这题字却是真的,此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但柳泉居后来的兴旺延续,不可能取决于一块匾,而取决于它饭菜的味道、平民化的价格和经营的方式。

当时北京的黄酒分为四种:绍兴黄酒、山东黄酒、山西黄酒和北京黄酒。而柳泉居卖的正是北京黄酒。那时北京地区的水,大部分都有苦涩味,只有皇宫里用水,每天由专车从京西玉泉山拉进城。

奇怪的是,柳泉居院里这口井水酿的黄酒,香飘四溢,被食客称为“玉泉佳酿”,成为一个特色。清朝有首诗里写道:“刘伶不知渴相如,豪饮惟求酒满壶。去去且寻谋一醉,城西道有柳泉居”。

随着名声的远播,它的菜品也日益丰富,拿手的招牌菜,也是以适应北京人的口味为主了,逐渐立足西城,经几百年而不败。

由于黄酒的绵软舒适,为文人喜爱,很多雅士与之结缘。如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正红旗下》《四世同堂》都是以此处作为素材。那正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小时候跟随长辈去这里吃饭,但年纪小,对酒菜印象不深。只记得有时上学前大人会嘱咐:“放学到柳泉居买些豆包带回来。”成年后,居住离这里远了,情有所念,足不能至。上世纪90年代,偶从此处路过,见门匾悬挂,思旧之心油然而生。

当时它店铺在路西,进去重温了童年的味道,平房门脸还是不大,美肴依旧,人已半百。今年春天,又专门到此寻找,才发现由于修地铁,它已迁至路东,有三层楼了。据说现在这个地方,基本是四百年前那个小酒馆的原址。

世事沧桑,星移斗转,北京的老字号很多,能幸存下来的,无不是兼承“以德立店,诚信经商”的理念。一个小酒馆的悠久历史、古老的传说,简朴的美味佳肴,不只是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更是北京文化的缩影,也是和我们几代人伴随的情结。

来源:北京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柳泉居——写入老舍《四世同堂》的老字号
河南开封的小酒馆,外地小伙子慕名而来,点了2个菜花了7元贵吗?
老北京谈 水酒茶烟(上)(专辑)
漫谈 | 朋友,看您杯子里的酒,就知道您是北京人!
老北京的酒馆儿,老一辈儿真正的酒人,用酒诠释做人的境界
东台路边上老酒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