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院里的姥姥们

  

  丰子恺/画

  我是姥姥带大的。我们那个地方有句老话:“小孩跟姥姥,吃得饱长得好。”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居住的大院里有十多位年纪相仿的老人,她们都是为闺女带孩子的。因此,“姥姥们”也就成了这群老人的统称。

  姥姥们身上留着旧时代妇女的印记:花白的头发梳向脑后盘成纂儿;斜襟盘纽的黑青色上衣,宽大的裤腿角用黑色的绑腿带扎起,缠足的小脚套着手工缝制的鞋袜;清一色的文盲,只有姓氏没有名字,还要把夫姓摆在前面,譬如本姓钱、夫姓赵,户口簿上登记的即为赵钱氏。她们脸上留着艰苦岁月刻下的皱纹,眼神里透着温良慈祥,口音虽不相同,但对孩子们的称谓却是一样的,只是在“宝宝”前面加上家长的姓氏,诸如“孙家宝宝”“李家宝宝”。平日里,大人们要上班,大孩子要上学,姥姥们带着一群学龄前儿童即成了院子里的主角。春日融融的院墙边,夏日遮阳的槐荫下,摆着几只针线笸箩,姥姥们锥扎绳勒纳着鞋底、飞针走线缝补衣裳,孩子们围在周遭游戏玩耍,俨然一幅妪孺同乐的画面。

  我姥姥家住山东曲阜城里陋巷街,虽说是“城里人”,却是租种“孔府”土地的佃农。据说,解放前居住在曲阜城里的人家,大多是受孔家奴役的佃户,平日里辛勤耕作,收获时交完租子所剩粮食仅够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孔府”把佃户分成若干类,有“修缮户”“打杂户”“轿杠户”“净街户”,甚至还有专做扫把的“笤帚户”,办理白事的“哭丧户”,我姥姥家被划为搭建彩门编扎花圈的“花棚户”,逢到“孔府”祭祀节庆,就要提供无偿劳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曲阜城里的穷苦百姓,一边经受着“衍圣公”的剥削压迫,一边又被“孔孟之道”所教化,即使目不识丁,也能知晓些许圣人轶事,口口相传。我姥姥脑子里自然有许多故事,诸如“孔融让梨”“孟母择邻”等轶闻趣事都能娓娓道来。

  每天活动的开场戏就是听姥姥讲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颜回辞金”。说的是颜回家贫,但好学不倦,有同学心生嫉妒,向孔子诬告颜回手脚不干净偷东西。孔子用手帕包了一块金子,并写上“天赐颜子一锭金”,放在颜回的课桌上。穷困的颜回毫不动心,写下了“外财不发命穷人”的回答,将金子交给了老师。每讲到此,她神情庄重地说:“做人要有骨气,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李家姥姥名叫李任氏,她的拿手好戏是教唱歌和编童谣。她的家乡是胶东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她参加过妇救会,给八路军缝军装、做军鞋,学会了很多抗日歌曲。在她教唱的歌曲中,记得最清的是《战斗英雄任常伦》:“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十九岁参加了八路军。打仗像猛虎,冲锋在头阵,完成任务坚决又认真,为人民牺牲了也甘心……”每当唱起这首歌,她的眼里总是噙着泪水。原来她的弟弟十七岁时跟着任常伦上了前线,在一次阻击日本鬼子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徐家姥姥名叫徐王氏,是本地人,平时在城里女儿家照看孩子,农忙时回到郊区农村的家帮忙耕种收割,姥姥们称她是两头忙。每当她回乡的时候,我们都盼着她早点回来,因为可以带来在城里吃不到的好东西,如新麦穗、“玉黍黍”(玉米)。

  杨家姥姥名叫杨吴氏,她的老家在河北吴桥,那里是杂技魔术之乡。她从小也跟着家人学了几手小把戏,还会做一些魔术小道具,姥姥们都叫她“巧手杨”。她用不同颜色的碎布缝成小衣服,在泥球上用水彩颜料画出脸形,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布袋木偶,我们每人挑选一个角色,按照她编定的情节,就可以演一出打妖精的游戏。

  白云苍狗有时尽,岁月变迁诉不完。大院是那个时代城里人普遍的居住方式,姥姥们是大院里一群平凡的人。可就是在这普通的大院里,我们却度过了不一样的童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的断想
大义张姥姥:舍弃亲生儿子,救下主家孩子,结下延续千年的恩亲
家孙外孙在老人眼里一样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起来看看
孔府的"世代恩亲"张姥姥
古代奇闻趣事八条,真是涨知识了
回忆吉林往事:通天街、牛马行的家和五十年代的幼稚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