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夫妻心理期望与现实矛盾

夫妻心理期望与现实矛盾

    无论男女,在准备结婚和建立小家庭的时候,心理上都会有所期望,对未来的家庭生活进行构想和提出一些要求,内容包括对配偶的角色、气质、脾气、能力、作风等的要求,对夫妻关系以及家庭其他亲属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家庭布置、气氛及经济状况的要求等。期望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对情况或该事物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的主观设想或估计。心理期望与现实状况往往会不相吻合,总是高于现实状况可能达到的高度,这也是正常的和普遍的。关键在于,当现实状况不如心理期望所设想的那样完满的时候,进行心理调节使之正视现实状况,从而重新获得正常的生活心态是必要的。如果心理上仍然陷于以前所设想的期望之中,就会导致对现实这也不满,那也不满,从而导致夫妻关系的矛盾,甚至恶化。

    生活没有谜底

    对婚姻的期望就好像给生活设置一个谜底,如果期望符合现实条件,则这个谜底比较容易得到答案;如果期望值过高,与现实条件不相符合,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得出答案,则心理上就容易厌倦、失望,丧失对婚姻生活的信心,导致对婚姻的不满。
    小陈和丈夫结婚三年了。三年来,她对婚姻生活越来越感到失望,生活的现实状况与当初期望偏离得越来越远。
    她和丈夫小孟是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他们学的都是中文,都具备比较好的文学修养,志趣相投,感情融洽。毕业之前经常谈论未来的生活前景,希望找一份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工作,对经济收入不企望太高,只要能够维持小康水平的家庭生活就满足了,小孟颇有文学创作才能,小陈经常鼓励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在文学创作圈子里有好几位关系不错的朋友,他们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功,在全国也小有名气。朋友家庭的那份文化气息,那份恬静、那份高雅,那份在商品大潮冲击下仍然简淡如风的生活令小陈心往神驰。她相信,只要小孟执着于文学创作,他们未来的家庭也会像这些朋友们的家庭一样高雅、宁静,充满文化气息。轰轰烈烈的经济大潮和金钱至上主义并没有对她的生活观念产生多大的冲击和吸引力。

    1991年毕业后,他们分配到省会城市的同一所重点中学任教,同年十月一日结婚,组成了一个小家庭,婚后的家庭虽谈不上摆设布置得多么高档和豪华,但由于双方父母的支持,夫妻两人的工资也不算太低,经济上总算过得去。两小间套房虽然不宽敞,倒也温馨宁静。小孟在小陈的督促和帮助下,结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其中两篇还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小陈自己也时常发表一些诗作,虽然反响不大,但总觉得很有意义,精神上也感到愉快和充实。爱好文学的朋友们时常来往交流,给小家庭也带来了不少新鲜感和谈不完的文学话题。 但是,结婚两年后,情况就逐渐起了变化。首先是住房问题,随着房改措施的颁布,国家不再无偿分配住房,而是采取集资建房的方法。面对这一情况,小陈倒还沉得住气,心想,现有的两间套房住着倒也不错,等工作几年有了足够的存款再购买一套集资房,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可丈夫小孟就不这样想了。他认为两个人的工资过日子还可以,除此之外还要存款购房子,少说也得花上七到十年时间。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时间概念,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再说,现在有能耐的人都下海赚钱去了,我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学毕业生就不相信智商会比别人低,干吗每月熬时间守着这四百多一点的工资呢,人总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可是另一方面,文学毕竟是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又是自己已经追求了多年的事业。况且妻子希望自己一边在学校工作,一边进行文学创作,目前的生活格局不正是在大学谈恋爱的时候所倾心和追求的吗?想想这些年来,文学给自己的生活和两个人的家庭所带来的酸甜苦辣,对夫妻双方感情上的充实和精神上的满足,这一切都令自己对文学难以割舍。

   谜在心中

    就在小孟内心矛盾委决不下的时候,省内一家商报在全省范围内招聘记者。小陈反对小孟应聘。小孟一开始也只想试试看。没想到果然中选了,面对商报发来的聘书,小孟无论如何也不愿在学校继续呆下去了。小陈仍然希望丈夫能够回心转意,劝来劝去,结果小孟答应先试着干一段时间,看看到底怎么样,要是小陈继续反对的话,他可以无条件地退回到学校来,继续过现在的日子。
    小陈伤感地看着丈夫在学校办完了调动手续,周围的老师对小陈的反应不理解的居多,都认为小孟有才能,运气好。

    今宵酒醒何处

    小孟到了商报工作,由于文字功底扎实,工作能力强,不久总编就让他一个人独立负责编辑一个版面,同时兼任记者,虽然工作很紧张很累,但收入颇为可观,单就他拉来的广告费提成,每个月就有四五千块,八百多元的工资反倒成了零头。小孟计划着三年就可以买一套像样的住房了,家里也可以很好地布置一下。
    自从丈夫到商报工作,小陈觉得生活一下子被抽空了。丈夫总是忙忙碌碌的,有时候半个月连影子都见不到,即使回家一趟也是满身酒气,只要开口说话都与钱有关,仿佛离了钱就无话可说,就连夫妻间的性生活也匆匆忙忙,这边一完,那边倒头便睡。丈夫自从到商报工作便不再谈论有关文学的话题了,更没有写出一点东西来。爱好文学的朋友渐渐来得少了,来了也没什么话说,最后,除了小陈的两个文友之外,便都不来了。文友没有了,丈夫的酒友却越来越多,大多是厂长、经理、企业广告科长之流。每次来的时候还呼朋引伴,三杯酒一喝便猜拳行令,大呼小叫。还有个别不讲究的,一边啃着鸡腿,一边搓着臭脚丫子。
    小陈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心里的感受和丈夫谈谈。
    小陈:你的这帮朋友每次来的时候,我都感到头痛。我并不一概反对吃点喝点,只是每次都大呼小叫的,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让人看了心烦。
    小孟:其实他们也不是我的什么朋友,只不过我干这行总是要和这些人打交道的,业务上的往来和文学圈子里的交往不同,他们大都是我这个版面的广告客户,我和他们来往也是出于应酬,为了生活,有些事情我们还是需要看得开,忍耐一点,其中有些人颇能帮忙办事。
    小陈:我不认为我们一定要选择非与这些人交往不可的生活方式。虽然多点经济收入,物质生活宽裕一点,但是让人觉得活得烦躁,活得挺累的,还不如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两个人在一起看点书,多写些东西,精神上也踏实一点。免得像无根的浮萍在水面上漂来漂去的随波逐流。
    小孟:你说的这些我也反复地想过。或许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不能两全其美、我知道你不习惯嘈杂的生活,喜欢宁静的日子,希望继续走文学创作的路子。但我们不得不现实一点,如果饭都吃不上了,恐怕也不会有心情去写东西。
    小陈:我们并不存在吃不上饭的问题。
    小孟:这只是程度上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
    当别人以另外一种态度进行生活,我们如果还固守不变,心理平衡难免不被打破。
    小陈:我们的生活只能靠我们自己去体验。对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在心理上感受到充实,宁静甚至自豪与幸福。我们就没有必要强迫自己根据别人的生活样式对它加以改变。我觉得你到商报工作以后,我并没有因为你多赚钱而感到充实和高兴。相反,你除了赚一些钱之外,也并没有体会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心理上的满足。整天忙忙碌碌,仿佛我们只是为钱活着。有时候我都觉得心里发虚,你整天东颠西跑,酒场不断,连夫妻在一起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了,更不用说精神交流了。如果生活就是这样的话,结婚还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为了生活方便起见,建立男女二人经济共同体罢了。
    小孟:我本来就够累的了。你说的这些容我再想一想,暂时不要忙于做结论,等我把最近的一段工作忙完,我们再商量好吗?
    小陈看着丈夫对自己的话多少有些触动,心里觉得很高兴,
但时隔不到三日,小孟依然故我,家里业务上的朋友喝酒时猜拳行令大呼小叫的声音不断。小陈觉得生活与当初设想的模式偏离得越来越远了。丈夫时常外出,有时整宿不归家。小陈默想:小孟呀,小孟,又不知道你今宵酒醒何处了?

    夫妻心理错位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心理错位的现象很普遍,小陈和丈夫之间的心理错位现象便是典型。一般地来说,导致夫妻心理错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当现实生活与心理期望发生矛盾的时候,其中一方从现实出发,放弃原来的心理期望而转向追求现实;而另一方则认为原来的心理期望更符合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期望。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关系到对家庭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夫妻心理错位的现象就会产生。
    小陈认为,只要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就应该注重对于精神满足的追求。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希望丈夫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行文学创作,尽管不一定因此获得较多的经济收入,但家庭生活会充满文化气息,生活也会变得安静而从容。夫妻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精神交流。偏重于对生活质量的内在的心理体验,认为只要物质生活能够保证精神追求所必需的条件就行了,担心过多的经济考虑会削弱或取代心理期望的价值观,导致心理不平衡。在朋友的选择上,希望与精神上联系密切的人相交往。反对为了经济原因而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往来。小陈的心理期望与她的个性气质以及生活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现实生活中很有代表性。她有自己的幸福观,理想化色彩较浓,但并不一定是不顾现实的幻想。当心理期望与现实生活发生矛盾的时候,她的心理倾向于坚持理想的价值。
    与妻子的生活观念不同,小孟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影响,修正甚至放弃原来的心理期望。为了经济上更宽裕,住房更宽敞,家庭摆设赶上别人的家庭,就必须在现实中采取行动。当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都以经济标准为主的时候,小孟便不愿意再过一种平淡甚至清贫的生活。精神追求已经不再能够保持他的心理平衡了。尽管他不一定能够与因为经济原因考虑而交往的人志趣相投,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他认为这是必要的社会性应酬,是出于生活操作的需要。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有时候精神生活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却是值得的。

    双星相照

    夫妻心理错位的结果是双方对于对方的行为感到不满。小陈可能会认为丈夫不应该放弃学校的工作调往商报。认为丈夫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对于夫妻生活来说得不偿失。她还可能进一步从自己对夫妻生活的设想出发,否定丈夫的选择与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家庭生活是有意义的。她在心理上体验不到丈夫的生活方式给夫妻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因为她对生活的追求本来就偏重于精神方面而不是物质享受。
    而她的丈夫小孟则不然,认为现实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对原先的心理期望进行调整是必要的。认为人不能仅仅追求精神生活,特别对于家庭来说,增加经济收入,改变经济状况已经成为夫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家庭生活的主要目标。在此前提下,精神方面受到一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不应该用这方面的损失抵消从事经济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给家庭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则是丈夫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标志。
    夫妻之间的这种心理错位必然会导致夫妻生活的矛盾。由于对从事什么样事业,以及对这种事业的评价标准不同,就会造成双方之间相互无法理解,感情上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往往丈夫在他所说的事业上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在夫妻感情上却陷入了分裂的危险。因为妻子有可能并不觉得她很需要丈夫的这种成功,或者说妻子不仅需要丈夫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功,更多地需要丈夫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在夫妻感情上具备更重要的精神交流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夫妻之间的心理错位往往是现代家庭破裂的最主要原因。妻子会认为丈夫变了,对自己的感情和精神关怀少了,甚至怀疑丈夫整天在外面东颠西跑、保不准会受到别的女人的诱惑而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丈夫会认为妻子越来越不理解自己,不但不能给自己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反而给自己在事业上的进一步成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他的事业不但得不到妻子的承认,反而使妻子越来越不满意,于是心理上也难以平衡,觉得失去了精神寄托。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夫妻之间的心理错位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调整,矛盾就会越加突出,以至于双方都感到不满意和痛苦。一方,或双方有可能会寻求婚姻之外的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因此,夫妻之间的心理错位是第三者插足的前奏曲和最根本的内在原因,也是婚姻分裂的深层心理原因。所谓夫妻感情不和只不过是夫妻之间心理错位的结果罢了。
    因此,无论是正常的夫妻,还是处于矛盾之中的夫妻,都应该警惕夫妻之间的心理错位现象。一旦发现夫妻之间对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理解在原则上发生背离,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加强夫妻之间的感愉避免夫妻感情和夫妻关系恶化,防止家庭悲剧的发生。
    当夫妻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双方都应该保持冷静,各自想一想,矛盾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是不是由于夫妻之间的心理错位导致的?要弄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而对方又是怎么想的?
    小陈和丈夫之间的矛盾就在于对生活态度上相背离。对生活到底应该怎样的间题理解上有不一致的地方。小陈和丈夫各执一端。一方面都认为自己所持的生活标准是正确的,并且相互的生活态度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事实上是否一定如此呢?双方都没有深思。如果对于对方的生活态度和选择持理解的态度,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夫妻双方在心理上都可以接受的生活支撑点和感情支撑点,夫妻之间的心理错位现象就可以得到调节和纠正,消除夫妻之间的矛盾。
    例如,小陈可以先弄清楚丈夫为什么打破两人恋爱时对婚姻生活模式的期望和设想,放弃文学创作,调出学校到商报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经济收入上。
    人人对未来的生活都有设想,这种设想总是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个人的性格、幸福观念等密切相关,并且根据这种设想对未来的生活进行设计,对眼下的行动进行选择。因为人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符合自己心意的生活方式。
    但是现实总是变化的,设想的与现实完全吻合,一毫不差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人不仅应该具备设想的能力,还应该具备心理调节能力。当现实生活与自己的设想不一致的时候,心理调节能力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现实生活的变化。但这种调节不是没有标准的调节,不是随波逐流和随风倒,它又与自己的生活理想联系在一起。进行多大程度的心理调节,使我们既不彻底违背自己的生活观和幸福观,又能够增强对现实的适应能力,是解决夫妻之间心理错位的基本原则。

    心灵需要淘洗

    小孟认为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金钱的追求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心态,金钱也成了衡量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和个人事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作为丈夫,在中学任教和商报工作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前者虽然能给自己从事文学创作提供较多的时间,但不能给家庭提供较多的经济收入,与社会上追求物质享受的大趋势显得格格不入。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从事文学创作离成名成家还不知道有多远的路要走,即使成了著名作家也不一定能给家庭生活带来多少好处,况且现在作家在人们的心目中也不是多了不起的职业。面对现实,小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选择了与当初心理期望不相同的生活道路,与现实中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与社会心理大趋势是相合拍的。
    小陈应该理解丈夫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小家庭经济上宽裕一些,免得被别人瞧不起,因为毕竟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地带。如果一味地强求丈夫走文学创作的路子,·忍受经济上的清贫,他也会心理不平衡,同样会感受到生活的枯燥和没有意思,这样的生活他会感到很痛苦,小陈如果能够理解丈夫选择去商报上班的心理感受,就不会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生活设想,认为只有自己所设想的生活模式才是唯一正确的和有价值的,就不会把自己的生活理想和丈夫的现实选择截然对立起来,甚至从心理上用自己的生活标准排斥丈夫的生活标准,使丈夫在家庭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双轨并排好行车

    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婚姻生活毕竟关系到两个人的事。强调某种生活标准的时候不应该排斥对方的选择。小陈可以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对丈夫进行引导,可以要求丈夫在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抽一些时间放在家庭上,向丈夫表明想多一点时间呆在一起的愿望,向丈夫提出尽量不要在家里摆酒场的要求,“我不太习惯你带回家的那些客人,他们喝酒的时候猜拳行令大呼小叫,我真的不喜欢这样。我希望家里的生活能安静平稳地进行,他们一来,什么都乱套了。”做丈夫的,对妻子这方面的忠告和要求还是乐于听命的,因为他会觉得妻子的要求合情合理,也会感到妻子对他的关怀,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小孟作为丈夫,自己选择某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照顾妻子的心理体验。并不是所有经济富裕的家庭都是幸福的家庭,对于家庭来说,幸福与否,金钱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妻子有权利对丈夫的重大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因为它关系到两个人的生活和两个人的幸福。妻子也有权利从丈夫那里获得更多的关怀和婚姻生活的乐趣。丈夫除了应该向妻子说明自己做出选择的理由以取得妻子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之外,还应该关注妻子的心理体验。例如:当妻子小陈一时还难以适应家庭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小孟就应该在工作之余多抽一些时间在家里陪陪妻子,不要开口是钱,闭口还是钱,这会让妻子觉得钱在丈夫眼里比她还重要。妻子爱好文学,小孟可以在家里创造出一定的文化氛围,如帮妻子多买点书,自己抽空也看一些有关文学的书籍,和妻子多谈谈心。还可以鼓励妻子多结交一些爱好文学的朋友。请业务上的客人吃饭的事最好在饭店进行,不要随便往家里带,以尊重妻子的意愿。其实这也是婚姻道路上夫妻双方重新认识的过程。
    很多夫妻在恋爱的时候,双方两情相悦,都认为相互情投意合,但结婚以后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严重的还会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双方不善于纠正结婚后在家庭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夫妻心理错位,双方各执一端,都认为对方变了,变得令自己越来越不满意了。心理错位达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夫妻感情不合,日常生活中矛盾容易激化,并且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婚姻破裂在所难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外情无外乎以下几种结局
导致夫妻出轨的9大根源
离婚心理透视
婚姻“十年危机”的四大诱因
对亲人的期望不要过高
人到中年,为什么很多夫妻晚上不再睡一块?听听这三个女人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