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偷走了我的睡眠?之<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1、医学指南是一类规范性指导意见,其推荐意见是针对特定临床问题进行广泛医疗实践后总结的,所涉及的临床实践是来自多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经验总结,因此《指南》理应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以下是《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发布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节选。


2、失眠的定义与诊断: 1) 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 2)失眠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也可以表述为睡眠后存在未恢复感)。 3)影响日间功能。 是否影响日间功能成为失眠定义的核心要素,日间功能恢复是失眠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3、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即失眠持续时间 > 1个月(或 4 周)。

4、失眠评价量化指标: 1)睡眠潜伏期(SL)延长,入睡时间 > 30 分钟。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为 2 次或凌晨早醒。 3) 睡眠质量下降。 4)总睡眠时间(TST)缩短,通常少于 6 小时。 5)同时伴日间功能障碍。

5、失眠治疗的认知疗法:睡眠作为人类的基本生理功能与个体发育、生存息息相关,良好的作息与睡眠更是维持个体健康的基本条件。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不仅是治疗失眠的基础手段,亦是预防失眠的有效方法。


6、《指南》结合国内临床治疗失眠的实际用药情况,补充说明的问题如下: 1)国内失眠药物的治疗误区:绝大多数处方药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速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有许多失眠患者基于自己对失眠治疗学的认识,排斥处方药,自行治疗失眠。或利用一些具有潜在药物功能的物质,如酒精、含褪黑素成分的保健品;或通过非处方方式获取含有催眠成分的药物(如感冒药);或自行选择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其中酒精不能用于治疗失眠,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也不能代替药物;含有催眠成分的非处方药用于治疗失眠属无适应证不合理用药。上述这些行为均会干扰后期规范的临床治疗,严重的还会对失眠者自身带来危害,需要临床医师进行指导与纠正。 


2)中医药治疗失眠缺少符合现代循证医学模式的数据资料,出于安全考量,不推荐患者自行选择中药治疗失眠。

3)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选择: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确实可以改善失眠症状,但是因为其潜在的药物依赖倾向使其被列为精神药品管理范畴,临床处方时会受到限制。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扎来普隆及其衍生物,药物不良反应较小,临床处方时受限制小,使用较为安全。

4)《指南》推荐以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但合并焦虑症的失眠患者在服用传统苯二氮卓类药物时,因其较强的抗焦虑作用而发挥综合治疗作用明显优于新型药物。

5)间歇用药和按需用药是基于安全和依从性方面考虑提出的服药方式,特别适用于慢性失眠患者。该模式是,患者选用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接受治疗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按需)每周选择 3~7 晚睡前服用,这样仍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6)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均存在药物依赖风险,临床医师在处方时需坚持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在满足临床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疗程。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在长期治疗的观察中较为安全,可以作为治疗慢性失眠的长期用药首选方案。

7)褪黑素类药物:治疗失眠的效果尚不确定,不推荐用于治疗失眠。


7、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众多,其中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具有较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应优先考虑。其他一些方法,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等目前均缺乏令人信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因此不推荐在医疗机构开展。生物反馈技术用于治疗失眠已有数十年,治疗失眠的结果因人而异,不能作为高级别的治疗方式推荐,仅能作为一种可替代的方式供临床医师在治疗慢性失眠时进行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睡个好觉!从《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谈如何对付失眠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小小安眠药也有大学问
【指南速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
陆林教授:中国失眠障碍防治指南解读
抗抑郁药在失眠伴心理疾病时使用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