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封旧事---三教九流
userphoto

2022.05.20 北京

关注

三教九流,付保军绘画

三教者,即儒教、道教和佛教。九流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封建社会又将其细分为上、中、下九流,体现的是所谓卑尊有序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我们应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之。

三教堂与三槐堂。开封城东曹门外路北有一条胡同,叫曹门关北后街,中段路东有一院落名曰三教堂,北屋三间,为清代建筑,内供奉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尊塑像,这种将“儒释道”创始人奉为一体的庙宇,似不多见。但陕西蓝田水陆庵明代壁塑也有三人并排而坐的造像。它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宰相张居正为发挥宗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提出,释迦、孔子、老子同为至圣的主张,也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见证。确实,概括地说,孔子讲正气,老子讲清气,释家讲和气。正反邪,清反浊,和反戾。烦躁、愤怒和忧伤都是催人衰老的暗器。人生下来早晚要死掉,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正一点,更清一点,更和一点呢!

据明李濂《汴京遗迹志》、清周城《宋东京考》记载,这一地址原为宋代大政治家王祜、王旦的故宅---三槐堂。王祜,原籍大名莘县,为宋太祖重要谋臣之一。当时符彦卿为魏州节度使,有人向太祖告密说他“谋叛”,太祖派王祜去处理此事,给以“便宜行事”的大权,并许以完成使命后任宰相之职。但王祜去后经调查无此事,回复太祖“愿以家百口担保”,并劝戒太祖道: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长,愿陛下以为戒。太祖怒其语直,且不按旨意办事,遂将王祜贬官。自然王祜也当不成宰相了。同僚谈及此事,王祜笑道:某不做,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乃手植三槐于庭院。后来他的二儿子王旦,果然做了宋真宗的宰相,并且政绩卓著,曾拒绝契丹、西夏钱粟之请,不怀私心,荐人多厚重之士。虽然屡遭寇准批评,仍被推荐继任宰相。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应王旦之子王素之邀,写了一篇《三槐堂铭并叙》记载此事,这就是“三槐堂”的由来。

三槐王氏自王祜始落籍开封,子孙多显宦。后虽有当官死于外地者,仍归葬开封。现边村一带有王氏墓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尚存石人石马等物。北宋灭亡时,三槐王氏奔走四方,三槐堂故宅遭毁,但槐树犹存,直到清末民初。清同治年间,有人在此遗址上建了儒释道合一的“三教堂”。三槐王氏流落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欧美等地亦有其后裔。他们念念不忘先祖的遗风,建议在此处修一碑亭并重植三槐,镌刻苏轼《三槐堂铭》,并立碑“三槐堂遗址”,以利于海内外王氏族人寻根问祖。

田进士宅第。乐观街位于开封市区东部,街东头原临近惠济河岸(今内环东路),西接草市街,原名老官街。乐观街田家乃祥符望族,一门出三个进士的事在开封流传很广。田家第一个科考得中进士的叫田我霖,字少坪,号雨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人,于同治十年(1871年)得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及山东道、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在他之后,他的侄儿田怡于光绪三年(1877年)、田恂于光绪九年(1883年)相继考中进士。田怡得第后,曾任内阁中书,外放一任知县后,以湖北补用知府致仕;田恂则历任山东省夏津、定陶、昌乐、寿光、茌平五县六任知县,颇有政声。兄弟二人皆卒于民国时期。田家三进士及第之后,田氏家族在乐观街大兴土木,盖了不少大门楼宅院。据说田氏家族最兴旺时,乐观街大半条街都是田氏家族的产业。其中建筑和雕饰最讲究的一座院落是老门牌12号(由东头路北排起)及其偏院13号那两座院,原是三进士之一田恂家的产业,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售与时任河南省政府建设厅厅长的张钫。截至解放前,乐观街路北从东头往西数,一排还有好几座大门楼院,并且都大致完好,不论其归属于谁,一开始都是田家宅第。

如今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有乐观街47号(老门牌11号)一座宅院了。这原是一座三进四合院,是进士田恂的宅第,而这仅剩的一座院子也并不完整。目前尚存有门楼一座,临街南屋和过厅北屋,门楼及房屋上的部分砖雕、木雕饰件已经失落;东西厢房也已全部改建,已非旧日模样。第二进院是整个庭院的中心,是住户的正宅,其东西厢房,整个框架墙体尚存,只是原来的前屋檐部分已被住户用砖砌齐,以扩大室内空间。唯一保存完好的是正厅北屋三大间(面阔10米),该房从外观看为一层平房,但它在构建时采用了加大进深(含前廊在内进深11米)和加檩以及棚架的办法,使其成为几近正方形的两层楼房,其构思之精巧实不多见,这种实实在在的清代建筑物完好保留下来,在开封尚未发现第二例。

开封城的乞丐。冯王祥主持豫政期间,曾于开封南关督建平民、和平二村,将棚居、露宿车站及演武厅一带之难民、乞丐予以收容安置;将西门里的救苦庙改为贫民收容所,以养生活无着的孤残老幼。一些社会慈善团体也曾助以赈济。此固不失为中华民族之淳厚遗风,亦冯氏为政之善举。然只理其“标”,不及其“本”,亦无异于杯水车薪,扬汤止沸。

乞丐,俗称“讨饭化子”、“叫化子”,开封习称“要饭的”,行名称“穷教行”,江湖上称“杆上的”。又名“灰窝”,意谓衣着褴缕,满面尘垢,“灰毛老鼠”似的,兼有倒霉之意。

穷教行,古时称为“丐帮”,位列“三大帮”之一。三大帮者,即:有钱的财主为一帮,抢钱的绿林为一帮,再就是乞讨残羹冷饭的丐帮了。大凡行教帮会,都尊奉某种偶像,也即所谓“敬神”。所敬者,或本行创始人及其传人,即所谓“始祖”、“宗师”或沾恩“贵人”,或“先贤”、“哲圣”等等。如说书的敬丘处机,唱戏的敬唐明皇,泥木绳石业敬鲁班,理发的敬罗祖,盲人敬三皇等等。

乞丐行敬的是“范丹”,尊称为“范丹老祖”。为释其原委,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途中,困于陈蔡。在师徒一行粮断炊无,生命攸关的当口,得知当地有一乞丐头儿名“范丹”者,尚有余粮。于是,孔老夫子便命其得意门生颜回前往求借。范叟闻得是孔子遣人借粮,便存心考较一二。遂对颜回说道:粮食是有,但有两句话请教。答对了,粮尽可满足,否则只有免开尊口了。颜回自持才高,实亦借粮心切,遂言愿代师对答。范问:天上啥多啥少?颜答:天上星多日月少。又问:尘世间啥喜欢啥恼?再答:娶媳妇喜欢死人恼。范笑了笑说:你回去问问你老师,看是否全答对了,然后再说借粮之事。颜回碰了个钉子,只得空手回来复命,孔子听颜回学罢,起而言道:怪不得他不借粮给你,原是第二句你没答对。你将,“娶媳妇喜欢死人恼”改为“借钱喜欢还账恼”就对了。再去,保险借得粮来。孔子高见果然奏效。粮食借来了,但只不过几斤,在一个小布袋里盛着。可就是倒之不尽,用之不竭,边走边吃,一路回到鲁国,一小布袋米还剩有三成。“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危难已过,便命弟子衔命还粮。然尽倾仓廪之粟,小布袋才装个八成,尚欠二成。孔子只好亲访范丹,面陈衷曲,几经折衡,终成妥协,即所欠之粮,由孔夫子的弟子们续还;范则派自己门徒上门去讨。原则虽定,范提出尚有两个具体问题待决,一是,以夫子弟子满天下,素不相识,何从讨要?孔子说:那好办,凡门头有字的、墙上有画的、家有经书的,尽是孔门弟子,讨之无错。随即反问:你的门徒为何等样人?范答:凡衣着褴缕,蓬首垢面者,皆范氏门下。范丹的最后一问是:诗书门第,多所蓄犬,性咬生(人),对乞丐尤恶,该如何办?孔子愠而答曰:狗咬拿棍敲。此所以为乞丐常持打狗棒,故又称“杆上的”之来由也。

乞丐行,也兴拜师收徒。不过比另外一些行帮要简单些。没有具拜师贴子、契约一类的繁文缛节。但须有同行二人引进,亦即是介绍。这两位介绍人,行语称“文武先生”,老师称“当家的”,徒弟行名皆称“二”,如姓张就叫张二,姓李就叫李二,……重姓者,依拜先后或年龄大小,于“二”之上加以“大”或“小”呼之。行拜师礼时,老师、壶客,文武先生必须到场以外,同行诸人也要尽可能参加。拜仪也是拈香、磕头。先拜“范老祖”,再拜老师,毕,聚而吃喝一顿,镆是大伙讨要来的,拣好的吃(面白块大者),再兑钱弄几样菜,打点酒,就是一次“美餐”了。司仪向老师敬酒,必须由壶客充任之,“壶客”,类似“总管”或“二当家”的角色,别人不得替越,以示郑重。

乞丐行的拜师收徒,没有期限,如“学徒X年期满出师”这一条规定,啥时候徒弟自己也收了徒弟,师父给买口锅,另起炉灶,就算是出师了。要饭“本领”是跟着师父上街讨要过程中,留神观察,模仿,潜移默化而来。既无口授,更无文传。

凡拜师入行的乞丐,每天讨来的东西,都要悉数交“分”馍放大篮,钱交老师。一般是住家户给馍,买卖店铺给钱。讨得一星半点,也殊不易。一个偌大生意店铺,往往连一分钱也不肯给。原因是乞丐太多,一天到晚川流不息,积少成多也就不是小数了。更何况那时的经商,全是为了自己生财,钱都像在肋巴骨上串着,断无轻易割而舍之之理。日伪统治时期,伪开封商会会长宋玉亭竟为此兴造了一种“假钱”,为一半截中指大小的铁片,上有,“二厘五”字样。乞丐讨要后,再兑换成钱,就是说要够四家才共得一分钱。而伪商会会长,却从中“提成”,而发了不义之财。

钱讨之不易,为数自亦不多。老师收管,平时也不敢轻易动用。只在因雨雪不能上街讨要时,拿出来以救燃眉之急,十冬腊月尚有衣不蔽体者,到徐府街估衣行买件旧衣,遇到治病,可就难上加难了。他们“师徒如父子”的观念很深,一行如“一家”,师父如“家长”,这个家也就着实不好当了。

“穷教行”是乞丐行的总称,其中分许多门类,或者说是“流派”。在开封就有响丐、拉破头、喊街、蛇丐及诗丐之分。其中蛇丐不多,诗丐更少,以响丐为多,其次是喊街拉破头的。

蛇丐。以弄蛇为其丐讨手段,随身带有大小蛇数条,择人稠有适合的空地之处为场所,用粉笔或石灰于地上划以直径丈余园圈,群众围而观之。弄者或以大蛇盘颈、绕臂,或以小蛇鼻入口出,惊险迭出,至于有不敢卒睹者。弄罢即开始向观众讨钱。蛇丐有单要的,也有同打拳卖艺、变戏法者临时搭帮合作的。有的蛇丐本身对拳脚、戏法,也会个三招两式以广招徕。

诗丐。以诗文为乞讨手段。或于公娱隙地或于住户宅门、墙垣、题写“吉祥”诗词一首,或谜语一则,即静侯施舍。遇有不给不理时,亦快快而去,决不开口讨要。故诗丐又称之为“哑丐”或“文丐”。

喊街丐。俗称呼之为“叫街的”。以闹市,通衢要道和庙会,集市为主要乞讨场所。不论春夏秋冬,皆上体亦裸,或仅以破麻袋片覆背而坦胸。手拿一半截砖,或坐或跪于地,嘶声施腔呼讨。每呼喊一句或数句,即以半截砖或旧鞋底当胸一击。胸部常厚肿而隐现血迹。以其声状惨极,兼有闹市人多之利,乞讨效果又为他种乞丐所不及,光馍票一晌就要到数十个(每个半斤)。馍票可对换成钱,也可换成馍而后卖钱。所以这种乞丐的生活方式,也与别丐不同。每要过之后,即洗脸更衣,和常人一样上街吃喝玩耍。

拉头丐,俗称为“拉破头的”。行语称“红教行”。因其以刀拉头而溅血,血,红色也,故谓之“红教行”。又据历史小说家言,宋代曾有个全国丐帮之“帮主”,姓洪名七,绰号“九指神丐”,尊称“洪七公”者,身怀绝技,名震武林。红是洪的谐音,刀与武相连,拉头丐称“红教行”,是否暗合此义,尚未可知。这种乞丐的特征是,头经常剃得精光,不论春夏秋冬,讨要时皆光头赤臂,一手拿刀(类旧式剃刀),一手拿把子。把子,长约四、五寸。用高梁穗杆(开封俗称为格当)以绳或牛皮筋绑缚而成。但穗杆必须是二十八根,取二十八宿之意。状恶,性粗野。每到一家,先喊一声“要饭的来啦!”或“傻子来啦!”接着就是“给不给?不给可拉(La)啦!”“乃一手挟刀置于头盖,一手拿把子照挟刀处,自上而下击之,一阵连击之后,主家还不给不理,遂最后“猛击”一下,而头破血出矣。其实,“关子”全在挟刀之手,并非把子所击之力。刀非实握,而是以姆、食、中三指夹紧刃部,刃锋微下出,且又以无名指于中指和头皮之间垫托之,刀把则从虎口穿出向上斜翘,把子所击之落点,均着于刀把,故毫无实际作用。最后一下“猛击”,仍是虑招。节骨眼在于把子看似猛击的同时,夹刀之手无名指稍外移,微露之刃锋乃着头皮,随手一带,已头破血流,顺手一忽拉,则满脸皆血矣!这些动作瞬间完成,不露破绽,且伤深不过半个小米,恰到好处。其自非朝夕之功。其实,主家碰上这种乞丐上门讨要,避之惟恐不及,故而一到即给。所以真正把头拉破的事,也很少发生。

三教九流,付保军绘画

响丐。为开封诸丐之上乘,固其以响器为丐讨辅助手段,故名之日“响丐”。名目繁多不及细载。开封常见的主要有“鼻拥子”,“吹竹筒”,“香骨板”和“莲花落”几宗。“鼻拥子”。用洗净,刮薄的鸡淬泡,卷一小铁板,讨要时塞于鼻孔,以鼻发音哼吟出各种戏曲小调,类似唢呐功用。但只用鼻而不用口。“吹竹筒”。行语叫“寸子”或“管子”。用咀吹之,发出嘟嘟之声,音犷声沉,大而厌听,进街口一声吼鸣,满街皆闻,人未到而声先至,主家不禁早作施舍准备。所以其走街串巷之快,为别丐所不及。自然讨要的也多些。“香骨板”。俗称之为“敲牛胯骨的”,行语谓之“哈拉巴”。香骨,即牛后大腿骨。上扁下园,如半扇面形,下端为自然手柄,末稍系以红绿色绸条,于上端扁平而中心骨楞上两侧各打二个不透眼,再以细铜丝缠一筷子般粗细小木棍,成弹簧状,上系一小铜铃,并饰以五彩丝穗,然后镶牢于骨眼内,方为齐全。香骨板,以两块为一付,共系有八铃。乞讨时,两手各执一块。开口前,先摇一阵香骨板以为“警醒”,然后口号诵顺口溜,类似数来宝或唸喜歌。每到起承转折处,即以两板相敲击三下,发出卡卡卡的骨板撞击声,夹带哗啦啦的铜铃声,继之在余音缭绕中接诵下“文”,此三击既起“过门”作用,兼有“擂鼓三通”以壮声色之意。最后以“紧三下,慢三下,不紧不慢又七下”连击十三下告终,讲究快慢适当,节奏分明,收尾紧凑,即最后一下击过,立即两板相合,以手扪之,余音未发,嘎然而止,离去时,将板夹于肋下,或装入叉褡内。由于语言诙谐,响器奇特,颇能引人注目,博人一笑。

“莲花落”。系乞丐讨要唱的一种曲词。故俗称以此见长的乞丐为“打莲花落的”。被视为诸丐中之“佼佼”者。非脑敏、口利者难以为之。其响器为两挂竹板,一为二块,一为五块,前者较大,后者较小,每块上端钻以洞眼,各以牛皮筋穿系之。故又称“七块板”。也有用四块的。即两手各执两块。讨要时边唱边打,互为烘托,也颇发人兴趣。汴地莲花落多为七言句。逢六言句,必中间略顿,听来仍似七言。间有七言以上或复句的,也均能合辙。由于内容广泛,针对性强,故而在一般人看来,纯属见景生情,出口成曲,也就是说当场现编。其实大谬不然,有不少好的莲花落,不仅语言生动,想象力丰富,带有深厚的地方特色。溶夸张于诙谐之中。而且具有广泛的知识性。决非临时现编所能做到的,而是平时下了功夫,“肚”内有啥,才能做到逢啥说啥。

进街口,首先必唱:“一进宝街把头抬,一街两巷好买卖。”只两句,即把一道街买卖店铺包揽无遗,一个“好”字,表示一礼敬百家,都有了。接着即挨门讨要,针对各行各业不同特点,唱以切题的内容,这就是所谓“逢啥唱啥”了。

对杂货铺:

正行走,抬头看,眼前就是杂货店。

杂货店,杂货行,走过苏州飘过洋。

海参海带出海外,陈州出的黄花菜。

黄花菜,不用刀,做着离不了花胡椒。

小小胡椒圆又圆,飘洋过海到河南。

小小花椒麻又麻,出在东北山垓垃。

胡椒卖的贵,走一道关口报一道税。

不错不错真不错,掌柜的报税我见过。

长的香,短的炮,不长不短是黄表。

大红袍,小红袍,初一、十五它先到。

大火鞭,小火鞭,逢年过节它占先。

黑糖香,白糖甜,谁要买糖来找咱。

东街大嫂有了喜,来买咱的江大米。

生意好,生意旺,光卖现钱不赊帐。

生意好,样样全,掌柜不在乎那几个钱。

赏了钱,我道谢,再到下边把盘缠借。

对馍铺:

拜罢他,再拜你,看看掌柜的好生意。

走就走,挪就挪,掌柜卖的好蒸馍。

漠又,面又硬,买主看看都高兴。

蒸的卷子四方方,一个一个摆桌上。

你这蒸馍园又园,名闻南北二京十三省,

卖五湖四海钱。

光卖蒸馍还不算,余外还带机器面。

面条均,轧的细,买回吃了心如意。

你这面条真正美,一斤干面四两水。

面条好,秤公平,买主吃了都传名。

唱的掌柜高了兴,顺手拿钱给我送。

对景文洲丝帕庄:

正行走,摊上过,景文洲的好手帕。

轻易不到汴京城,景文洲果然好兴隆。

有包头,配着鬈,网子织的好又全。

不是傻子把你夸,你是第一大批发。

作者孙玉亮,网名汴人梅轩,作品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封的乞丐有哪些类型?
老照片:旧社会的乞丐是真乞丐
请不要再做'微信乞丐'了,很丢人!
请不要再做'微.信乞丐'了,很丢人!
《笑林广记》笑话“戒狗肉”,在残酷的社会里还要保持善良吗?
乞丐无粮,懒惰而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