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默子说——中风病
中风病

中风,又叫做“卒中”,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扑而仅以偏瘫不遂为主证的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脑卒中(脑梗塞或脑出血)。

古代将中风由浅及深分为四个层次:

·偏枯:指半身不遂,一侧肢体偏瘫、不能随意运动。言不变、智不乱,病在分腠之间。

·风痱:肢体痿废不用,四肢不收(肢体运动不协调、不随意),身无痛,病情轻者尚有知觉,智乱不甚;病情重者猝然不能说话,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脑病变如脑梗塞、小脑出血及脑干的病变。

·风懿:又叫“风癔”,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见喉中有阻塞感,甚则噫噫有声,舌强不能言,属于风中脏腑,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大面积脑梗塞、或大量脑出血等脑卒中重证。

·风痹:属于“痹症”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


中风最佳治疗时间:

·第一时间是一小时以内,要放血治疗;

·第二时间是24小时内服药;

·第三时间是7天内服药;

·第四时间是28天内服药;

·超过一个月的,都有后遗症;

中风治疗法则:病不好,治疗就不间断!

中风,要有明显的肢体功能的障碍,用六纲理论说,要有表证存在。这个表证,或是外邪侵入造成的,或是内伤病情转化出表证的,因为四肢百骸是属于表的,往往和六纲的中风证有直接关系。治疗上,要以表证为重点!

总决清代名医魏之秀在《续名医类案》:“凡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此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壅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和,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

续命汤类的方子,主药基本相近,大致可分为五类:

·辛温祛风寒药:桂枝 麻黄 附子 干姜 防风 防己 独活

·活血化瘀药:川芎 当归 芍药

·补气益津药:人参 白术 甘草

·寒凉清热药:石膏 黄芩 葛根

·祛痰化饮药:杏仁 茯苓 荆沥 细辛

续命汤系列方子基本上以麻黄汤、桂枝汤合方来疏散风邪,主药也是麻黄和桂枝,突出中风的治疗以表证为关键。

一、续命方剂条文

1.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 本条区分中风和痹症

2.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本条言面瘫,为风寒伤局部。面瘫之人,两侧的寸脉有强弱之分,有的病侧脉强,有的反而是弱,没有绝对。

·“浮则为虚”、“脉络空虚”指正气虚。(脉浮,重按空虚,乃为血虚)

3.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舌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络脉:特指皮肤表面的血管。

·“邪中于经,即重不胜”:经,为经络;身体沉重不听使唤,此特指半身不遂。

·“腑”:指阳明;“脏”:指三阴;(痰饮上涌,痰涎多,舌不能运用自如)

4. 《古今录验》大续命汤方  治中风痱,身体不知自收 ,口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背痛,不得转侧。

麻黄(六两) 石膏(四两) 桂心(二两) 甘草 川芎 干姜 黄芩 当归(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黄,再沸掠去上沫,后下煮药,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犹能自觉者,勿熟眠;可卧厚覆,小汗出已渐减衣,勿复大覆,可熟眠矣。前服不汗者,后复一升,汗后稍稍,五合一服,安稳乃服,勿顿服也。汗出则愈,勿复服。饮食如常无禁忌,勿见风,并治上气咳逆。若面目大肿,但得卧,服之大善。

·在大续命汤基础上,加了甘草,减了干姜、川芎、杏仁的量,所以药力比大续命汤缓,比仲景续命汤急。

·病机为营卫郁闭,络虚邪滞;治则开泄表闭,透达营卫,祛风通络

·抢救中风,要根据病情轻重来调整药量,在量上下功夫,比如在续命汤家族10个方子都是按量大小来排序的

·服用法则:不要见风这个要谨记;饮食宜清淡,多喝粥,喝羊汤或吃羊肉。

·可以用鲜竹沥代替荆沥。

·麻黄治心源性哮喘要水煎祛沫。

5. 西洲续命汤  治五脏偏枯贼风。并治肉极虚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麻黄 生姜(各三两) 当归 石膏(各二两) 川芎 桂枝 甘草 黄芩 防风 芍药(各一两) 杏仁(四十枚)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去上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渣,分四服,日再。(《千金方》)

·“五脏”:病邪入里;(脑,在辩证上,多属于厥阴、阳明)

·“肉极”:是脏腑辩证“五劳六极七伤”名词;脾主肌肉,脾虚过度,肌肉羸瘦至极的意思。六经辨证为阳明热而伤津液营血,肉无所养而羸瘦。

·服法:一天一夜,分四次服用。

·内有阳明热,火热要外达,要上攻。身体津血不足,而表有风邪袭入,则要更加发热汗出,肉无所养,就要四肢拘急筋挛,是痉证的表现。“如鼠走”为风邪走窜。津血不足,肌肉无养,则麻木不仁,故此为太阳阳明合病的中风证。方子亦很平和,因势利导,开泻而破除血瘀痰凝,同时兼顾降逆清里热。

6. 小续命汤方一  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麻黄 防己 人参 黄芩 桂心 白芍 甘草 川芎 杏仁(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附子(一枚) 生姜(五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三合,四剂必佳。

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差。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

加减: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7. 小续命汤方二  治中风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失便,利此,此与大续命汤同,偏宜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

麻黄 桂枝 甘草(各二两) 生姜(五两) 人参 川芎 白术 附子 防己 芍药 黄芩(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8. 小续命汤方三  治风历年岁,或歌,或哭,大笑言语无所不及,宜服小续命汤。

麻黄(三两) 人参 桂枝 白术(各二两) 芍药 甘草 防己 川芎 黄芩 当归(各一两)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

·汪昂《医方集解》:“小续命汤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歪斜,语言謇涩,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可以看出,小续命汤不仅能治疗中风,而且可以治疗痹症。

·(医案)魏之琇《续名医类案》:“陈良甫治一妇人,先自两足踝骨痛不可忍,次日流上于膝,一二日流于髀骨,甚至流于肩,肩流于肘,肘流于后溪。或如锤煅,或如虫啮,痛不可忍,昼静夜剧,服诸药无效。陈诊之,六脉紧,曰:此真历节证也,非解散之药不能愈,但用小续命汤一剂而效。”

9. 大续命汤方一  治肝疠风猝然喑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中风喑哑,昏迷不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猝然喑哑,五脏偏枯贼风;妇人产后中风。中风肥盛,多痰多渴,肢体不遂。风中五脏,舌纵难言。

麻黄(八两) 石膏(四两) 桂心 干姜 川芎(各二两) 当归 黄芩(各一两) 杏仁(七十枚) 荆沥(一升) 《千金翼》有甘草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两沸,掠去沫,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渣,有下荆沥煮数沸,分四服,能言。未差后服小续命汤,旧无荆沥,今增之,效如神。

10. 大续命汤方二  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

独活 麻黄(各三两) 川芎 防风 当归 葛根 生姜 桂心 茯苓 附子 细辛 甘草(各一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服得病便自大汗者减麻黄,不汗者依方。

上气者,加吴茱萸二两、厚朴一两。干呕者,倍加附子一两。哕者,加橘皮二两。若胸中吸吸少气者,加大枣十二枚。心下惊悸者,加茯苓一两。若热者,可除生姜加葛根。处得风未须加减,但且作三剂,停四五日,以后更候。视病虚实平论之行汤。行针依穴灸之。

11. 大续命汤方三  治与前大续命汤同,宜产妇及老小等方。

麻黄 川芎(各三两) 干姜 石膏 人参 当归 桂心 甘草(各一两)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名续命汤,范汪同云,是张仲景方,本欠两味。

12. 大续命散  八风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起止颠倒,或卧苦惊如堕状,盗汗,临事不起。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者恐怖,鬼来收摄,或与鬼神交通,悲愁哭泣,忽忽欲走。

麻黄 乌头 防风 桂枝 甘草 蜀椒 杏仁 石膏 人参 芍药 当归 竹茹(千金翼方作川芎) 黄芩 茯苓 干姜(各一两)

上十五味治下筛,每服方寸匕,以酒送下,一日二次,稍加,以知为度。

13. 续命煮散  治风无轻重,皆主之方。中风,言语蹇塞,四肢痑曳。

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己 甘草 杏仁(各三两) 桂心 附子 茯苓 升麻 细辛 人参 防风(各二两) 石膏(五两) 白术(四两)

上十五味粗下筛,以五方寸匕,纳小绢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绝,慎风冷。

吾尝中风,语言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14. 李可——加味续命煮散  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比大小续命汤更广泛,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某个地方肌肉跳动抽搐,或比较重的麻木,都可以用本方预防。

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己 杏仁 甘草(各三两) 肉桂(紫油桂较好) 附子(生附子较好) 茯苓 升麻 辽细辛 人参 防风(各二两) 生石膏(五两) 白术(四两)——一两15g计算

上药一并打成粉,混匀备用。一天服14g,用两层纱布包。14g药粉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ml左右,一天分四次服,三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可以加倍,24h不要断药。(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急性期,先用三生饮(生南星 生半夏 生川乌,加150g生蜂蜜,加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 麝香0.5g)分次服,把病人救醒后再用这个方子来纠正四肢偏瘫。

二、续命汤药证

1. 麻黄在续命汤中的功能和用法

     麻黄大多用于治疗肢体不用、身体痛、肢节疼痛等表现在表位的症候的,是一个宣通表里、透达内外的良药。不仅主“中风”、“伤寒”(《本经》),通腠宣郁,温经通阳,更能“破癥坚积聚”(《本经》),能“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药性论》),“通九窍,调血脉”(《日华子本草》)。

     ·麻黄在续命汤中的功效:

     ①开风邪(病邪的总称)所致的卫表郁闭,使气机内通外透,以达到气血升降流通正常的作用。

中风时四肢偏瘫不用或疼痛,说明是有表郁的。续命汤取其温通作用时也要求发汗解表宣郁,发汗宜微微发汗,使药效达到外透而内通就行。

     ②温通经络血脉,行血破瘀,去除邪滞。

     由于中风因气虚而导致血瘀痰饮凝结互阻于经脉络道也是个主要矛盾,所以用麻黄的“破癥坚积聚”之功,深入脉络经隧,涤荡痰瘀阻滞,疏通血气,也就是达到现代医学的所谓扩张血管,抗凝血,降血黏,改善微循环,促使侧枝循环再通的作用,对中风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麻黄副作用及使用注意:

      ①不要畏惧西医升压副作用理论,当用则用,用好了还有明显降压作用;

      ②不要大汗淋漓,要微微取汗;

      ③对元阳亏虚较重的病人要慎用,或小量用,或加姜、附同用。

      ④为避免麻黄所致的过汗、心悸、烦躁副作用,煎煮时,一要先煎,二要掠去上沫(18g以上要单包,先煮15分钟后,掠去上沫,再将其他药兑入一起煎煮)

      ⑤服用含有麻黄的方子时,若晚上需要服药,应在7点之前服,避免影响睡眠。但续命类为持续药力,可另当别论。

2. 桂枝在续命汤中的功能

桂枝辛散温通,外行于表,专散肌表风寒;横行四肢,善通经络而利关节,入里温通,可达活血通脉散寒的效能,因桂枝具有温阳化气的功能,故可治疗痰饮;邹澎《本经疏证》:“盖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①益卫和营,补中益气;

②通阳行瘀,通血分瘀塞,使脉络通畅;

·麻黄伍桂枝:一者相须,有通表透里,调和营卫,通阳活血,降逆祛痰化饮之效;二者相佐,桂枝监制麻黄过汗所致心悸、心烦等副作用;(“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此发汗过多亦可指麻黄过汗)

3. 生石膏、黄芩在续命汤中的功效

中风属于脑病,而头脑属于阳明(奇恒之腑之一)、厥阴(阴阳气交汇于汤头脑),故中风多是寒热错杂,故续命汤中石膏、黄芩等寒凉药一者可解阳明热,二者可反佐桂枝、附子、干姜等辛热药伤津之弊端,使全方用药趋于平和协调,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风服汤药,多患虚热翕翕然。”就是说中风多有热证,临床可见患者感到头部、胸部烘热或全身有阵热感。

石膏甘寒,独入阳明,有解肌透表除烦、清热通络之效,在续命汤中主要功能是宣透肌内所受的风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解肌者,其力能达表,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发汗者,言解肌之后,其内蕴之热又可化汗而出也。”

4. 川芎、当归在续命汤中的功能

当归伍川芎,主要增强全方的活血祛瘀、养血通络的作用。

川芎辛香走窜,“主中风入脑”,走而不守,能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以通为用有较强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对于气滞血瘀之证有较好的疗效。

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走,苦泄温通,既能养血又能活血,还兼有行气止痛之效。所以凡属血虚气滞所引起的病证,用之良效。

5. 杏仁、人参、甘草在续命汤中的功效

杏仁在方中主要功能是降逆气而祛痰,《本草备要》言主要功能是“降气行痰”,中风的病人大多喉中有逆气痰涎。杏仁伍麻黄,降气祛痰力增强可以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的哮喘,以咳逆上气不能平卧为特征的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源性哮喘等症)。

甘草、人参主要在于补中益胃,扶正祛邪,以助通脉。

三、《古今录验》续命汤方义

为厥阴病寒热错杂的方子,方中麻黄开泄表郁,疏通脉络,行血破瘀,降逆气,祛痰饮。桂枝透达营卫,解肌祛风,温通血分闭塞。干姜伍杏仁,温中降逆,祛痰化饮,石膏既清解阳明外热,又制约麻黄、桂枝、干姜温躁之性。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当归养血活血通络,川芎行气化瘀祛风。方中诸药温清并用,攻补兼施。共成开泄表闭,透达营卫,祛风清热,温通络脉之剂。

《医门法律》分析这个方子说:“此方则治外感之痹其荣卫者,故以得小汗为贵,然已变越婢之制,而加当归、川芎养血,人参益气矣。其内伤而致荣卫之痹者,于补气血药中,增加散风药为制,更可知矣。”

四、续命汤医案

1. 痿病(周期性瘫痪)

王某某,男33,2010.11.22就诊,主诉为:反复发作性四肢痿软无力3年余,加重两个月。

患者素体虚弱,8年前曾患甲亢,经治疗后痊愈。3年前,因干活后出了一身汗,用井水洗澡后受风夜间便感到全身及四肢痿软无力。第二天去某医院诊治,颅脑CT正常,血钾偏低,其他没什么异常,输了几天液,病情缓解。后来外出打工,又多次发病,几乎每个月发作一次,发作时全身无力,四肢痿软,啥也干不成,有时服用点二氯化钾缓释片,卧床休息,有时去医院或诊所输液,几天后就能缓解。

几天后与亲戚合伙在外地做水果生意,风餐露宿,休息不好,饮食也不规律,发作开始频繁,发作持续一周不能缓解,去某医院诊为周期性瘫痪,住院治疗好转,出院不久又发病。且夜间比较严重。一般夜间10点多发病,腰背酸痛无力,四肢发软,翻身困难,想解小便下不来床,白天可以行走,但行走困难,生活难以自理,两个月来时轻时重,没有间断发作,服用氯化钾等药物,效果也不明显了,非常痛苦。

诊见:神志清楚,精神差,四肢无力,下肢较重,畏冷,困倦,口不苦,口干不欲饮,纳可,二便可,舌淡暗,舌边有瘀斑,舌苔白腻滑,脉沉细滑。

六经辨证:“精神差,四肢无力,腰背酸重,脉沉滑,苔白腻水滑”为太阴病,阳虚不化津液,痰饮内停;“畏冷,困倦,腰背痛,脉细”为少阴表证,营卫郁闭;“口干不欲饮,夜间发病较重,舌淡暗,舌边有瘀斑”为瘀血;四诊合参为太阴少阴合病,间夹证:痰饮、瘀血;方拟续命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桂枝 细辛 当归 党参 石膏 干姜 炙甘草 川芎(各20g) 炮附子30g 黄芩 杏仁(各15g) 七剂,嘱其第一天煎熬两剂药,分为六剂,每四小时温服一剂,24小时内将这两剂服完,每次服药后卧床盖被子保暖,能出一点汗最好,如果有大汗不要盖得太厚,千万不能大汗,千万不能受风。

二诊时,患者说第一天服药后感觉胸中有阵阵发热感,药后卧床出了一些汗,怕大汗将被子盖的稍薄一些。药后感觉有效,现在全身有些力气,夜间可以翻身,仍然怕冷,上方将炮附子加至45g,麻黄 桂枝 细辛各加至30g,继服七剂。

三诊,患者病情基本缓解,已经能干活了,就是还有些乏力上方加黄芪60g,继服七剂。

现在患者已经能到外面做生意了,随访至今没再发作。

辨治心得:此患者属于周期性瘫痪症,属于中医的痿证范畴,病久阳气虚损,又久病入络,络虚邪滞,瘀血和痰饮相互交结,加上发病源于受风,所以营卫郁闭,气机内外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筋骨肌肉失去温煦濡养,废而不用,为中风痱。

病机关键在于阳气亏虚,营卫郁闭气血失于温通而瘀饮阻闭于经络。治宜扶阳开郁,祛风通络,逐瘀化饮,所以主方用《古今录验》续命汤通达营卫,开泄祛风,行气活血。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通络,入阴搜邪化饮,再者就是服药的遗嘱也很重要,不能大汗,不可受风!

三诊重用黄芪,因患者久病气虚较重加强达表温里益气的力量。黄芪为补表固表祛风良药,《本经》说塔能“主大风,癞疾···补虚”,就是说黄芪为血中气药,大量用能上达头脑而降逆气,如治疗中风及后遗症、高血压病的用量就要大。《本经》所说“癞疾”在《千金方》中指的是风毒造成的出现于头面皮表的病证,是一种天行逆气所致的病证,风毒就是风气过盛成毒,一般来说,一种偏气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毒。

2. 中风(脑梗塞)

    候某某,男61,2010.11.23初诊。主诉为:头昏伴左上侧、下肢麻木无力一月余。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药不规范,血压不稳定。

一个月前,突然感到头晕恶心,左侧上、下肢软弱无力,去某医院就诊,做核磁共振提示:1.桥脑新鲜梗塞2.双侧脑室体旁,双侧额顶叶多发腔隙性脑梗塞3.脑白质脱髓鞘4.双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远端不同程度狭窄。诊为脑梗塞、高血压3级。住院治疗半个月,头晕症状好转,肢体麻木无力没有明显改善。麻木较重,因唯恐瘫痪在床,整日忧心忡忡。

诊见:神清,精神萎顿,面色晦暗,头昏沉,左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无汗,口不苦,不渴,口咽干燥,心烦,纳差,眠差,二便调,舌质紫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寸微浮关尺沉细。

六经辨证:“头昏沉,肢体无力,脉沉滑,苔白腻水滑”为太阴病,痰饮内阻上犯;“精神萎顿,脉细”为少阴病,真阳亏虚;“肢体麻木,面色晦暗,舌质紫暗”为气滞血瘀;“口咽干燥,心烦”为阳明微热,津虚热扰。四诊合参辨为厥阴病,兼夹证:郁、痰、饮;方拟西洲续命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麻黄20g(先煮10分钟去沫) 当归 石膏 细辛 生姜(各20g) 川芎 桂枝 炙甘草 黄芩 防风 白芍 杏仁 炮附子(各15g)  七剂,日一剂,白天两次,夜晚两次。

二诊,患者感觉一天比一天好转,胳膊和腿逐渐有力,麻木减轻,感觉比输有效多,口咽干燥也减轻了,仍然有困乏感,上方加炮附子至20g,加黄芪90g,继服七剂。

三诊,患者说上肢麻木消失,下肢麻木明显减轻,肢体已经明显有力,能干轻活,上方加炮附子30g,加黄芪90g,继服七剂。

随访至今,基本痊愈。以前服两种降压药血压也难以正常,现在只服一次降压药,就已正常。

辨治心得:本患者年高久病,正虚阳损,又加上久病入络,易于血瘀痰饮互结,阻滞经络脉道而发为中风。证属阳虚络阻,气郁血滞,津虚热扰。治宜祛风通络,逐瘀化饮,清热降逆。

一诊主方用西洲续命汤通腠宣郁,行血破瘀,清热生津,降逆化饮。因为有元阳不足,温阳扶正也很重要,所以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既能振奋元阳,又能温经通络,可有效地加强续命汤的益卫和营、祛风通络之力。

一般治疗脑梗塞或脑梗塞后遗症,以及肺心病、慢阻肺咳喘等病症,在应用续命汤时加味方法如下:

·气虚血痹较重时常加大量黄芪;

·阳虚寒饮瘀血凝聚较重的,常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痰涎多的常加大量鲜竹沥口服液兑入药中同服;

·寒饮较重的常合苓桂术甘汤;

3. 中风(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

王某某,女80,2010.12.4初诊,主诉为:阵发性眩晕伴双侧上肢和右下肢走窜乏力一月余。

患者有高血压史20余年。一个月前,在某气血循环仪器销售部免费试用气血循环仪三天后,突发眩晕,伴右侧上肢发麻无力,去某医院做CT检查指示:1.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2.脑萎缩。患者因经济条件不好,不愿住院治疗,口服一些治疗脑梗塞的中成药和西药,疗效不好,每天发作阵发性头晕,双侧上肢和右下肢呈上下走窜的形式麻木难受不适,手指无力,无法自己扣衣扣,系鞋带,很着急痛苦。

诊见:神清,阵发性眩晕,每天十多次发作,每次持续两分钟左右,休息一会儿就缓解,双侧上肢走窜麻木乏力,手指无力,活动不灵活,右下肢麻木沉重,特别是右踩在地上麻木没有知觉。喉中总是吐痰不尽。无汗,口不苦、不干,不渴,纳差,眠差,二便调,唇暗,舌苔白腻,脉沉弦。

六经辨证:“眩晕,肢体无力,喉中痰多,苔白腻,脉沉弦”为太阴病,血不濡养,痰饮上冒;“肢体麻木,唇暗,舌质暗,脉细”为少阴表证,营卫郁闭,气虚血滞;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阴少阴合病,兼夹证:瘀血、痰饮;方拟《千金》小续命汤合泽泻汤化裁:麻黄 甘草 党参 川芎 白术 炮附子 防己 赤芍 黄芩 防风(各15g) 桂枝20g 生姜30g 泽泻45g 四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二诊时,患者说眩晕次数大大减少,双侧上肢麻木无力减轻,手指也逐渐有力气了。药后感觉胸中发热。药已对症,上方将麻黄、黄芩加至20g,继4剂。

三诊时患者已不发作眩晕了,双侧上肢发麻无力明显减轻,现在穿衣已不让人帮助了,已经能自己扣衣扣、系鞋带了,右足才在地上有知觉。上方去泽泻汤,加黄芪60g,又加减服用12剂,诸证基本痊愈,血压也正常了。

    辨治心得:证属营卫郁闭,气虚血滞,痰饮上冒。治宜和营达卫,益气通络,化饮降逆。本患者的眩晕伴偏侧肢体走窜麻木,主要是风邪所为,属于表证,从风邪论治。陆九芝《医林锁语》:“麻木两证,当分气血,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所以用《千金》小续命汤来透表祛风,益气通阳,活血通络。因为有阵发性眩晕,主要考虑是水饮上冒清阳所致,所以合泽泻汤利水消饮,升清阳,降浊阴。二诊感觉胸中发热,将黄芩加量,一是为了清胸中的热,而是黄芩也可以“逐水,下血闭”。加麻黄的量主要是加强全方的开闭透表、活血通络之效,虽然量较大,但方证相应,不仅没有血压升高的副作用,而且由于内通外透,气血升降复常,血压也正常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5
经方补:小续命汤
李寿庆应用小续命汤验案
张学:小续命汤临床运用举隅
续命汤
【临诊碎玉】经方临床实验——续命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