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教学查房】儿童Rasmussen脑炎

文章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5,22(11): 800-803

作者:王新华 周渊峰 张林妹 赵瑞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5岁,因'反复右侧肢体抽搐3年余'入院。患儿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节律性抽动,下肢为主,每次持续2~3 min后自行缓解,每天发作10~20次,过程中不伴意识障碍、面色发绀等,当地医院就诊后诊断癫痫,  先后予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口服,现予丙戊酸钠40 mg/(kg·d),奥卡西平35 mg/(kg·d),左乙拉西坦30 mg/(kg·d), 患儿仍有频繁抽搐,发作形式同前。 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门诊拟'癫痫'收入院。发病以来,无长期发热史,发作间歇期患儿精神反应可,认知反应较正常同龄儿差,睡眠可,胃纳一般,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否认水痘、麻疹、风疹、肝炎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激素等重要药物长期使用史;否认反复感染和肝肾等疾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G1P1,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3 400 g,生后母乳喂养至12个月,按时添加辅食,现为普食;生后3个月抬头,6个月独坐,13个月独走;按时按序预防接种,发病后停止;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否认癫痫家族史,父母身体健康,否认近亲结婚。

入院查体:T 36.5 ℃,R 22次/min,P 90次/min,BP 97/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尚可,反应一般,皮肤弹性可,无出血点,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及肿大。颈软,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左侧上下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正常存在,浅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踝阵挛阴性。

辅助检查:外院头颅MRI示左侧额叶异常信号。

入院诊断:癫痫(部分性发作)

目前治疗:继续抗癫痫药物口服;观察抽搐发作情况;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主治医师 患儿病史特点:(1)5岁男孩, 出生史无特殊,病程3年余,目前存在认知落后;(2)癫痫发作,发作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发突止的、反复刻板的、不自主的肢体抽搐,发作间歇期精神反应如常;(3)查体右侧肢体轻度偏瘫。患儿诊断考虑癫痫。病因分析,需考虑如下疾病:(1)Rasmussen脑炎:患儿发作始终为一侧肢体抽搐,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故为部分性发作,且药物难治,结合患儿存在认知障碍、右侧肢体轻偏瘫、外院头颅MRI提示左侧额叶异常信号等,故病因考虑Rasmussen脑炎可能性大,可进一步行脑电图、PET等明确诊断。(2)颅内占位:患儿长期一侧肢体抽搐,药物难以控制,外院头颅MRI提示脑内局部异常信号,可在入院后再次评估头颅MRI以明确有无颅内占位性病变。(3)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临床以相继出现偏侧惊厥、偏瘫及癫痫发作为特点,若不发生癫痫则称为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是一种惊厥发作导致的后遗症表现,长时间的惊厥可引起继发性脑损伤,从而导致偏瘫及以后癫痫的发生。

目前诊疗计划:继续口服抗癫痫药物,根据体重调整药物剂量;观察发作情况;完善脑电图检查,随访头颅MRI及PET等检查。必要时可给予免疫治疗。

第二次查房

主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7天。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入院后仍有右侧肢体抽搐。入院后头颅增强MRI:左侧大脑半球容积缩小(图1);MRA提示左侧大脑中后动脉分支血管减少(图2);PET示:左侧大脑皮质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较右侧大脑减低(图3)。IQ<45; 视频脑电图提示异常儿童脑电图:醒睡双侧持续不对称,左侧慢,旁中线区著,左侧睡眠波少于右侧,且波幅低,清醒安静闭眼时右侧枕区8 Hz左右α节律,左侧枕区6~7 Hz低-中波幅θ节律,可见8 Hz α波;醒睡左侧多量多灶尖波、尖慢波和棘慢波发放,中央-颞区著,睡眠增多;醒睡监测到20余次左侧后头部或旁中线区起始的部分性发作或电发作(图4、图5、图6)。

图1 术前头颅MRI影像示左侧大脑半球萎缩

图2 术前头颅MRA影像

图3 PET影像示左侧大脑皮质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较右侧大脑减低

图4 术前视频脑电图(清醒背景)

图5 术前视频脑电图(发作间期放电)

图6 术前视频脑电图(发作期)

主任医师 患儿为5岁儿童,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抽搐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抗癫痫药物难治,起病后存在智力障碍,抽搐侧肢体存在轻度偏瘫表现,头颅MRI提示一侧大脑半球萎缩,视频脑电图提示一侧持续性慢波,伴痫样放电,故诊断考虑Rasmussen脑炎。

Rasmussen脑炎又称Rasmussen's综合征,首先由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的Rasmussen教授于1958年报道[1],是一种罕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多起源于儿童期,常累及一侧大脑半球。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及逐步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偏盲、智力减退等[2]。

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3]。(1)前驱期:非特异性表现,抽搐发作不频繁,轻度偏瘫。偏瘫持续时间平均7.1个月(数月至8.1年)。有1/3的患儿不经过前驱期直接进入急性期。(2)急性期:特点是频繁的癫痫发作,常常发生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伴进行性的偏瘫、偏盲和认知功能障碍。急性期平均持续时间为8个月。(3)后遗症期:以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点,仍有持续性癫痫发作,随病情进展可有精神症状和智力减退,渐进性的精神神经心理损害,大脑半球进行性萎缩。

2005年Bien等[4]提出Rasmussen脑炎的诊断标准分为A、B两部分。A部分(3条同时具备):(1)局灶性癫痫(有或无持续性局灶性癫痫)和一侧皮质损害;(2)脑电图示一侧脑半球慢波伴或不伴痫样放电;(3)MRI示一侧半球灶性皮质萎缩伴至少下列之一:灰质或白质T2/FLAIR高信号,同侧尾状核头高信号或萎缩。B部分(具备其中2条):(1)持续性局灶性癫痫或进行性一侧皮质损害;(2)MRI示进行性一侧半球灶性萎缩;(3)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脑组织T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浸润,如果脑组织中出现较多的巨噬细胞、B细胞或浆细胞或病毒包涵体则可排除Rasmussen脑炎。如果具备A部分3项指标或B部分2项指标,即可诊断为Rasmussen脑炎。

Rasmussen脑炎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和发作频率,保护其运动和认知功能,改善远期预后。治疗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免疫调节及手术治疗。Rasmussen脑炎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往往是药物难治性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保护患儿不发生严重的癫痫状态,但药物治疗无法达到完全无发作状态,所以抗癫痫药物剂量应个体化选择,综合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包括激素冲击、免疫球蛋白、α-干扰素、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硫唑嘌呤、激素冲击序贯他克莫司治疗等[5,6];其他如迷走神经刺激术、经颅磁刺激等也有被应用于Rasmussen脑炎癫痫控制的研究中[7,8],但总体上,大部分Rasmussen脑炎患儿的癫痫都是耐药性癫痫。手术治疗:大脑半球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研究显示,Rasmussen脑炎患儿不一定出现智力减退,但是出现智力减退的患儿中,智力减退与对侧半球的发作间期孤立性癫痫样放电相关。因此,尽管智力减退不是必然的,但是脑电图上出现对侧半球异常放电是智力减退的危险因素,下一步即应讨论是否进行手术。而且,研究发现,进行大脑半球切除术的Rasmussen脑炎患儿,由于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缩短,认知有所改善[9],大部分研究显示,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稳定[10,11]。所以,一旦诊断Rasmussen脑炎,应考虑早期手术以改善认知预后,Rasmussen脑炎的治疗方案见图7[7]。

图7 Rasmussen脑炎治疗方案

治疗结局:患儿入院后完善术前评估,予行左侧大脑半球切除术(改良离断)(图8),术后抗癫痫药物继续口服,目前术后20 d,无癫痫发作,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

图8 术后头颅CT影像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Rasmussen综合征1例分析
Rasmussen 脑炎及文献复习
难治性部分性癫痫 Rasmussen脑炎--王本国
Neurology病例:未经治疗的Rasmussen综合征的长期结果
大脑半球全切除治疗Rasmussen脑炎后的难治性癫痫
Rasmussen综合征 癫痫 低血糖脑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 横纹肌溶解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