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人不光爱闯关东,一百年前还闯了欧洲,娶走三千法国姑娘

1916年,英法等国从中国招收14万名华工,用以从事非战斗性劳务,事实上,他们也经常出现在战场周边,死亡率非常高。威海卫,是最大的华工招募地,山东人,是华工最主要组成人群。

“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与子女,天性恩情,亲与故、乡党与宾朋,却如何,外国做工……”这是当时流传于威海卫的一首华工出洋歌。

出发前,要经过士兵一般严格的体检和训练,以便承受繁重的工作任务。这是劳工集结在青岛港,准备上船出发。

运送中国劳工的火车,停靠站台时不许他们走出车厢。

“正月里梅花开迎接新春,闻听说大英国来招工人,修铁路保马路整理房舍,绝不派战斗事扛炮当军”一位劳工在日记里这样写到。这是轮船停靠在新西兰某港口。

英国陆军部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华工都能熟练地工作,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安在华人聚居的巴黎13区感谢一战华工为法国做出的贡献,他说:“14万华工中的每一个都阻止了法国走上灭亡之路”。

华工队伍行走在比利时的小城镇,每当他们见到异国他乡的农田,他们的脸上总是露出羡慕的笑容。那是他们在山东老家最稀缺的资源,也是他们最眷恋的珍宝。

“他们身体强壮,背负一二百斤的物资显得非常轻松。”一位英国军官这样评价华工。在德国人的飞机来袭时,英国军官总听到华工在躲藏时嘴里嘟囔着“Sanima!Sani mama!”(注:我怀疑这是一句国骂)

来自归国华工们的回忆,法国人对他们还比较友好宽容,但英国佬对他们却很严苛,打骂是家常便饭,叫他们“Chink”(中国佬,侮辱性称呼)

过中国新年时,这些山东汉子忍不住了,在法国大街上跑起了旱船,扭起了秧歌,这一刻,每人都忘记了这是在残酷的战争时期的异国土地。

作为山东人,吃饱了饭,不练练武耍上两下,似乎对不起身体的余力。

战争结束后,法国西北部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840余座华工墓碑,每座都面朝中国,山东老家。

有3万多人以死亡的方式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原野里,也有很多人在残酷的战争里,疯了。

当时的法国报纸称,至少有三四千名法国女郎希望嫁给这帮山东汉子,于是就有了第一代中法跨国婚姻。法国报纸千方百计给法国女郎泼冷水,中国山东的农村并不是她们想象中那样的田园风光。

华工们与法国女郎的后裔现在遍布法国各个地区和城市,诠释着中法友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年前,14万华工为一战做了这些事,却被世界忽视了
龙潜欧洲:被历史忽视的14万华工
100年后 这14万中国人终于被欧洲人想起
一战15万华工:被鲁迅称为目不识丁,却在巴黎和会为中国赢得2席
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参加法国总统阅兵仪式 将参加在法中国劳工追思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间的沉默悲歌:欧洲华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