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人和猫的关系中,极权主义是不可能发生的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夏佑至提供

作者:三辉图书

按语/编辑:艾珊珊

转自:三辉图书(ID:sanhuibooks)

我司有一只猫叫建国,是办公室里人缘最好的员工。编辑部里的编辑也几乎人人爱猫,所以过年期间安排了让建国和各位编辑家的猫挨个给大家贺岁,从留言的情况看它们也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猫呢?作家和摄影师夏佑至写过两篇关于猫的文章,他虽然在文章中声称自己没有真正喜欢过任何小动物,却拍了很多猫的照片。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文章中得到部分解释。

你喜欢猫吗?为什么喜欢猫?不妨留言告诉我们。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猫的小文章:

我不喜欢猫,祖父却养过许多猫。其中有一只,只接受他喂食。如果发现喂食的人不是他,这只猫会绝食抗议。时间最长可达数天之久。有一年,祖父去伯父家小住,等他回来时,猫已经奄奄一息。他来了,猫躺在桌子上,眼睛定定地看他良久。疲惫好像突然涌来,它细微地叫了一声,把头转过去,缩在前爪下面。那一刻的场景,真是非常悲伤。
被老人养得久了,猫的眼神是洞察的,不动声色地微微眯着。猫喜欢钻到小孩的床上睡觉,我也不去打它们。听着猫悠长安然的咕咕噜噜的呼噜,我常常产生幻想。
猫喜欢和狗打架。我家的小猫和小狗是青梅竹马的,小时候相安无事,长大后一样要打架,争食,争人的宠爱。凡是这一切争夺的时刻,猫总是占上风。晚上睡在同一个窝里,猫也要偎在狗的前爪下,缩成一团。我父母常常拿这条狗的忠厚开玩笑。在所有的关系中,只要是有感情投入的关系,猫总归要占上风。和人也是这样,你不可以不理它,它却常常不理你。它要和你玩,你一定要陪着它。等到你要和它玩,它却不耐烦。你把它从睡梦中叫醒了,它还是懒得理你。碰上顽皮的孩子一再拨弄,它突然跳起来,发出凶狠的呜呜声。那种姿态很让人心寒。

大多数猫在我家养到寿终正寝。最终的结局,有的安详,有的悲伤,有的凄惶。曾经有一只猫死于难产。我母亲哭了一场,从此不愿意再养母猫了。我听了,心里也很为这只猫难过。在猫平时出没的地方转了一圈,我想,母亲的决定是对的。
它们小的时候,为了把它们养得驯服,我钻进大团的荆棘丛去找它们,被刺得遍体鳞伤。祖父欢天喜地地抱着失而复得的猫,一路安抚它们。我只能望着身上的伤口,一路走一路哭着跟祖父回家。我很恨这些猫。但这样的仇恨总不能够持久。猫让我变得对人有善意,有耐心。
说起来,我没有真正喜欢过任何一种小动物。对我来说,喂养是一种非常累的关系。有时候我会想,人到底能不能负担起这样的责任。我现在住的小区里,一些独居的老人家中都养着猫。我常常装着不经意的样子,偷窥这些老人的生活。他们步履蹒跚,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都陷坐在沙发里。猫半张半闭着眼,蹲在他们旁边。有时候,这些猫听到我的脚步,就跳到老式的防盗铁门口,张望一眼。我想,这些老人并没有喂养着猫,相反,猫在喂养着这些老人。

养宠物的动机很多。有时候,人与宠物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投射,或者人际交往无能时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应该有人去做关于老年男人养猫的人类学研究,也许还应该做一个中年男人养狗的人类学研究。

人类学以解释社会现象为己任,目的并不是追求趣味,但和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相比,人类学往往显得比较有趣,因为细节较多。人类学著作花了大量笔墨描述场景和过程,比如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写到的库拉圈,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对巴厘岛寡妇自焚和斗鸡习俗的描述,读来引人入胜,如同一流的游记,还有一些真正的游记,像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这些如今都是人类学学科史上的里程碑。说它们是里程碑,是指没有这些著作,就无法回答“什么是人类学”这种问题。但好像还没有一本书把人类的性别、年龄以及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与他们和宠物的关系联系起来考虑。想一想这些,真是很有趣的事。

猫值得多说几句。作为宠物,它们能和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有些养猫的人抱怨这种关系还不够紧密,理由是狗更温顺,更乐于服从人类的指令。但服从并不是亲密的必要条件。叛逆期的孩子会找一切机会顶撞父母,当他们成年了,就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仍然是世界上最紧密的关系。

对猫的偏见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存在许多迷惑不解的地方。距离并不妨碍社会关系的演化,反而会让社会演化变得更加复杂。文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个体、家庭、族群和国家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距离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关系,是社会能够维系的根本原因。有一个例子能从反面证明这一点。为了达成对社会的控制,极权主义政府无一例外地要求个体无条件服从指令,并把对国家的服从置于所有社会关系之上。这摧毁了多样和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模式,让人们无所适从,陷入麻木或极度不安的境地。

在人和猫的关系中,极权主义是不可能发生的。狗很容易和人类建立起特定的互动模式,直到分担人类的某些工作,但猫几乎不听任何指令。尽管它能够识别指令的含义,但通常拒绝服从。无论是习性还是情感,猫都和人类保持着遥远的距离。因此,出于寻求慰藉去养猫,往往导致进退两难的境地。猫的生活习惯与公寓建筑格格不入,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有些猫出走后还会回来,有些反复出走,只是把公寓作为多个栖息地中的一个,还有一些一去不回,就此成为流浪猫,留给人类短暂却巨大的感情创伤。

生活在野外的猫或城市里的流浪猫,会结成松散的群体共同生活,在繁殖期为获得交配权而争斗。据说它们也有领地意识,因此可能会发展出临时的等级关系。但生活在一个大致相同的区域里的猫,并没有明确的血缘或亲缘关系。猫没有固定配偶,小猫很快就会离开母亲。还没有断奶,它们就开始频频外出探寻世界,到某一天就自然而然地不再回来。就在这时候,人类介入了它们的生活。

我生活的小区里,猫过着一种介于野生和宠物之间的生活。平常,它们在花园的灌木丛或小树林里出没,因为穿越广场、道路和草坪等看上去很傻的行为进行激烈的打斗。打斗和获取食物并没有关系,因为有人定期在固定的地方投食。一到投食时间,猫会提前出现在投食地点,它们因此形成了进食群体。这些群体是如何构成的?猫群之间和群体内部关系,对我来说是个谜。

定期喂猫的大多是中老年女性,有一些体型佝偻,显示出曾经营养不良或从事过繁重体力劳动的迹象。这和整天无所事事、食物充足的猫群懒洋洋的体态形成了鲜明对比。投食的人来去匆匆,同时为好几个猫群投食。除了投食这件事本身,她们和猫群或猫群中那些惹人喜爱的个体,并没有发展出更亲密的关系。我一直在猜想她们投食的动机:对猫的喜爱,更广泛的同情心,还是宗教信仰的内在要求?不管是哪种动机,我相信,投食使她们和猫群形成了某种互惠关系。这种关系不存在人类与宠物那种一对一的、难以解脱的义务,因此只能决定于一种更高和更抽象的人性需求。给猫群投食所得到的回报是不确定的,某种程度上必须通过想象和自我肯定来填补。在这种关系里,猫就像一个节拍器,人通过适应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种关系更能彰显人性和人性的复杂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在垃圾填埋场进出了 9 个月,写了一本书
当看见主人亲热的时候,猫在想什么
UC头条:不吃猫狗肉和喜欢不喜欢狗没有关系(风采3)
养过猫的人都不想养狗了?5个很现实,猫咪还能抓老鼠 2022-11-12 11:22 猫狗一直是宠物界最炙手可热的宠物。它们在人类社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人会有猫狗陪伴。 不过,萌宠圈里也有一个争议话题:“你养猫
为什么人们喜欢养宠物?养宠物有哪些好处?
《乡土中国》导读课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