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诗人谢冕——从洪子诚编选《爱简》说起

阅读培文

洪子诚与谢冕二位教授是我们这个文学小世界里的一对出了名的好CP,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其实,这二位老师的性格和做学问的方式差别很大,但这一点丝毫也不妨碍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既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雅,也有关键时刻拔刀相助的情意。谢老师开阔盛大外向,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洪老师内向拘谨敏感,甘作凤尾,有时递刀有时补刀。自1958底或者59年初结识至今,已经过去了60多个年头,学生时代他们一起编写了《新诗发展概况》,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们又一起创建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一起建构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并且在新诗研究上各领风骚。半个多世纪来,他们既是亲密的学术伙伴,也缔结了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

北京同城交友群,单身男女速配,喜欢就聊
广告

谢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洪老师1956级。虽然洪老师仅比谢老师低一级,却比谢老师小了整整7岁(谢老师出生于1932年,洪老师出生于1939年);从年轻时的照片和相关叙述来看,这位来自广东揭阳的洪同学有些羞涩,不如参加过革命队伍的谢排长有领袖气象(谢老师17岁参军,被编入野战军28军83师文艺工作队,“我的职务介乎士兵与干部之间,直至离队,我的最高级别是副排级”。),对他们的关系和彼此的差别,洪老师在《“知情人”说谢冕》中有过描述:

展开剩余91%

80年代以来,我和谢冕同在一个教研室,我们的教学、研究,又都和新诗有关,所以来往也多起来了。85年前后,他为研究生和进修教师开设《当代诗歌导读》和《当代诗歌群落研究》的讨论课,都要我去参加,我从这里面中学习到许多东西。93年从日本回来后,又参加他主持的“批评家周末”的活动,他并让我加入他和孟繁华主持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著作编写。他说,本来他是要写1956年这一本的,“我让给你了”,并给这本书起了书名:“1956:百花时代”。在和他的交往中,我常意识到在学识、历史感、艺术感受力和判断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上,与他分明的差距。我知道有些东西是很难学到的,但毕竟也受到某些影响。

今年是谢老师90华诞,从去年开始,洪老师就一再督促我们写文章为谢老师颂寿。看我们一副不得要领的样子,他有点恨铁不成钢。终于,大师兄老孟(孟繁华)出手为《中国当代文学评论》(2022年1期)组了谢冕评论专辑,其中有洪老师细密绵长的文章《“知情人”说谢冕》。显然,洪老师意犹未尽,觉得这篇文章还没有完全表达出谢冕的意义、价值和感情,故在2022年春节期间争得中文系的支持,酝酿谢冕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正月初五,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大张旗鼓地开了筹备会。还没等我们“年轻人”(也年过半百,比起洪老师年轻)行动,他老人家就已经跟多位专家打招呼了(美国的奚密,日本的岩佐,福建的孙绍振等),洪老师的执行力让我们汗颜。其中既有他一贯的认真负责的品格,也凸显出他对谢老师的深情厚谊,还有他对谢老师意义的新发现。作为“知情人”和“亲密战友”,洪老师这次终于站在了“谢冕研究的前列”!

原定于4月9日举行的“谢冕学术思想暨中国新诗研究国际研讨会”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与会专家名单、会议论文、手册齐头并进,会场、酒店所有的细节也都搞好了。出人意料的是,谢老师2月16日跑步摔倒,骨折住院。换骨手术顺利,住院期间他在病房里写下三篇文章,一篇是为老同学沈仁康的书写的序言《好诗天然万古新》,一篇是《换骨记》,一篇就是这次会议的发言稿。谢老师对自己答应的事情都认真对待,不管多么艰难,这是他的人生态度。记得3月17日我接他出院回家,安顿好后第一件事他就谈4月9日会议以及他的发言,他说坚决不坐轮椅不用拐杖,希望自己能站着发言。当时,疫情已起,后来风声越来越紧,我们感觉到了现实的困难,但谁也不愿意说出延期的事,毕竟什么都准备好了。谢老师不好说延期,他不太知道外面的状况,觉得大家都在为他忙活,他不好意思让大家失望;系里也不好说延期,谢老师出院后还坚持准备会议发言;关键时刻,还是洪老师站出来发声,那时离会议召开不到半个月了。洪老师平日给人的印象不是一个很果敢和有决断力的先生,但是在对谢老师的事上他却很独断。谢天谢地,我们及时停下了准备会议的步伐,从现在上海疫情封锁来看,线下会议根本开不成,延期是理性的选择。

多亏会议延期,我们才有了这部横空出世的诗集——《爱简》。

《爱简》

谢冕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出版

我们大家都停了下来,洪老师也更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谢冕了。在此期间,他又特地为会议写了文章《谢冕四题》,给了上海罗岗主编的《现代中文学刊》(预计2022年6期)。估计还有点意犹未尽,觉得对谢老师还需要更好的研究和理解,尤其是对谢老师在特殊时期六七十年代的心态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理解,洪老师常说谢冕对很多重要历史问题都避而不谈。在这段时间里,洪老师重新翻看了《谢冕编年文集》。这部文集出版于2012年,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其中收集了谢老师早前许多尚未发表过的作品,包括诗歌和散文(日记除外)。洪老师重新阅读12卷《谢冕编年文集》,好像在重新发现谢冕。以前他以为谢老师以抒情见长,在重读时则发现了谢冕出色的叙述力。比如斋堂川的笔记体散文。洪老师说:“我的困惑,有一段时间曾归结为他的记忆、叙述长于整体、概括性抒情,而弱于对具体细节的把握、捕捉。在读到他最近的散文,特别是读到他60年代在北京郊区斋堂和湖北江陵写的农村笔记,明白这是我的误判。”

既然具有如此捕捉细节和出色叙述能力的谢冕对自己所遭遇的很少表述,洪老师认为“许多事情他的沉默,并非无意识,看来是深思之后的选择”。作为“知情人”的洪老师一直对谢老师看起来外向坦率的性格中内在隐藏的另一面感到困惑,“谢冕的性格中也有'封闭’的另一面;这一点认识他的人也不是都了解。他的生活经历的某些部分,思想情感的某些窗户,对他人是关闭的;你很难窥探到里面的奥秘。尤其是在几次大的事件中谢冕的选择需要重新认识”:

“文革”期间成为“反党小集团”成员受到多次批斗,批判会上他紧抿嘴唇,既不表示“认罪”也不做任何解释。多年来我曾试图了解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他当年的想法,也都没有实现。1983年“清污”运动受到批判、攻击,他当时如何应对?他从来不说。运动过去,朦胧诗得到认可,对批判、攻击他的那些人也从不提起。他生命中的许多重要部分对我们来说是空白的。

重新阅读《谢冕编年文集》中收录的谢冕诗歌,洪老师寻到了部分答案。诗歌作为一种特殊文学方式,保留了最直接的个人信息:个人独白、独语、情绪、心态。洪老师用了一个月时间,从谢冕写作的400首诗歌里编选出了这部诗集——《爱简》。

《谢冕编年文集(全12卷)》

谢冕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出版

如此深挚老友,竟然有如此惊喜“发现”,可以想象洪老师内心深处经历了多么大的震动。这些诗都没有在别处发表过,像抽屉文学一样被深深地藏在时间的细缝里,后来被刘福春等编到《谢冕编年文集》里,十年后被他的“亲密战友”和最好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专家洪老师重新发现和理解,这真是令人惊异又温暖的诗歌故事。

说实话,当时(一个月前的2022年3月)我看到洪老师发来完整的书稿《爱简》时,我被惊呆住了。

首先是书名:爱简,洪老师说用了谢老师一首诗的名字,带着点浪漫情调和唯美色彩的书名,像情书的名字,裹挟着暧昧味道,洪老师要搞什么事?

搞的太真挚了,要命呀!

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完整精心的书稿,连开本设计方案都给了,在这里请允许我向洪老师致敬,这简直是作者投稿最高级教科书(请允许在此一字不落地引用,心悦诚服地表示我的无限敬意):

谢冕诗集《爱简》的编选建议

一,开本、版式仿照《觅食记》。也由谢冕题写书名。封面底色为浅蓝色或淡紫色,这是作者喜爱的颜色(见本诗集的诗)。封面不署编选者名字,编选者名字只出现在里页和版权页。

二,建议采用一到两幅照片:谢冕与陈素琰60年代在八达岭和颐和园的合影。照片已收在《谢冕编年文集》第2卷中。照片颜色可略“做旧”,增加历史感。

三,扉页题词采用本诗集的诗:

我愿意拭你的枕边泪

赠给你几片欢乐的云彩

我愿你健康地笑着,活着

永远有真的欢乐

直到那一天蓝天里胜利的礼炮轰鸣

祖国的天空日月争辉,礼花盛开

旗浪,歌潮

人民在前进,人民举起了花的海

(谢冕,1969)

洪老师太懂谢老师了,明白他喜欢的颜色(浅蓝色或者淡紫色)和品味,在设计中我们完全按照洪老师的指示图来设计《爱简》,用淡紫色,二月兰的紫,会唱歌的鸢尾花的紫,戴望舒《雨巷》里丁香花一样姑娘的紫。

接着是洪老师的“编选说明”,这是理解洪老师编选谢老师诗歌的“钥匙”。他为什么要编选,他怎么看待作为诗人的谢冕,或者说谢冕作为诗人的价值是什么?这也是我们出版《爱简》的意义。

洪老师的“编选说明”不过一千多字,却字字珠玑,既有对谢老师诗歌的整体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史(洪老师用了“精神化石”)的特殊价值。洪老师把谢老师的诗歌作为他的“精神自传”——“由于这些作品呈现的是当年写作的原貌,没有进行修改,以符合另一历史时间的思想情感规范,掺入另一时间的体验。因此,具有一种难得的'精神化石’的价值。”

以下几个历史事件和关节点对于理解谢冕和他的《爱简》很重要:

1969年,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谢冕和中文系严家炎、曹先擢等几位教师,无端被诬陷为“反动小集团”,受到隔离审查和反复批斗。

1970年1月到3月,北大“五七干校”组织部分教师赴井冈山老区学习、改造思想,中文系有冯钟云、谢冕等。当时陈素琰在河南信阳的“五七干校”劳动。

在鲤鱼洲“五七干校”,谢冕被分配担任耕牛饲养员。“天涯无际的风雨,狂暴地侵凌着我”,指1970年3月之后的清查所谓的“五一六反革命集团”运动中,被人诬告为“集团”成员,受到批判审查。

1971年9月11日,北大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解散,谢冕回到北京,而陈素琰仍在河南信阳干校。

《爱简》中的大部分诗歌写于鲤鱼洲,这个时期谢老师写了两个形态的诗,一是“秘密写作”,就是洪老师选编出来的没有发表的诗,也有一部分“被安排的写作”,比如当时在鲤鱼洲引起轰动、在小分队成员中传阅得到认同和表扬的《扁担谣》。在陈平原主编的《鲤鱼洲纪事》里谢冕有一篇《关于鲤鱼洲的信》,可以看出谢老师后来心态的变化:

后来我十分厌恶自己的这种“虚假”的写作和这种“被安排”的“讲用”。

……

到了近年,看法始有改变,认为从置身于当时的情景看,我的这种包含了真情的“虚假”,被压抑的宣泄,以及今天我的这种“羞于见人”的对自己的“厌恶”,是最真实的!要是再加上我的那些不准备发表的、写在小本上的“秘密写作”,两项比照,那就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当代知识分子内心复杂性的极好注释了。

虽然谢老师写了400多首诗歌,《爱简》只选了1968年到1972年“文革”期间的作品。“这是谢冕写得最好的诗。有坦率、真诚,浓烈的'真诗’的素质,显示了作者捕捉、熔铸山川、草木、民俗、历史文化以构造意象的想象力和抒情能力。”作为诗歌研究大家的洪老师很肯定地理解谢冕的诗歌,具有“真诗”的素质——坦率、真诚、浓烈。“真诗”非常真实地保留了谢冕当时的情绪状态:当第一声礼炮在天安门上空轰鸣/宣告一个新时代的诞生/那一个夜晚/我穿着不合身的草深色军衣/手举普罗米修士点燃的火炬/迎接古国数千年沉睡的黎明。这是谢冕17岁奔向革命的形象写照,他在1968年除夕夜至1969元旦凌晨四点开始构思的《告别》,非常丰富地把他内心的挣扎/犹豫/决绝/分裂/呈现出来,写作的时间很重要,夜不能寐呀!

我们这些跟随谢老师多年的学生很少听到谢老师说这段历史,他基本闭口不谈,在《谢冕编年文集》第十二卷最后的“谢冕学术纪事”里也没有提过此事。当然,此事或与学术无关,但又与学术人物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我们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是活生生的人,经历和遭遇会成为我们学术研究的底色。我现在理解了谢老师当初编选《谢冕编年文集》的决绝态度了:只改一个字,不改一个字!

坦白地说,第一次看到《爱简》时我并没有理解到位,甚至有些惶惑,洪老师费了一个月编选的《爱简》怎么出版好呢?

也许洪老师看出了延宕和迟疑中的困惑,在给我的微信中说:

秀芹,对不起忍不住再啰嗦几句。谢老师诗集肯定远不如“觅食记”受欢迎,甚至可能赔本,但它很“重要”。编年文集12年出来时,我因准备到台湾交大上课没认真读(其实认真读的大概也不多),這次读這些诗,真的很震撼(不是夸张)。一是我们熟悉的人,其实不一定真正了解。另一是68到72年的這些诗真的很好。特别是作为当代知识分子,学者的精神道路旳角度,是很重要材料。三四十年代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在当代某些关节时间,都经历理想损害甚至破灭,以及理想重建过程,“告別”等诗记录了这一痛苦过程的挣扎,思索,以及理想重建的资源等问题。但谢老师本人可能也意识不到這些诗的价值,多少只看作是曾经的情感遗迹。所以,如果能出版的话,将来可就它组织一些讨论,对话,包括不同代的,如同时代的钱老师,60年代的戴老师等。這既是历史清理,同时也是现实问题。

我简单回复:

洪老师非常理解您的切身感受,更理解您对谢老师作为个人的诗歌而保留和表达的时代信息,这些作为研究资料非常珍贵的!尤其是作为最亲爱的朋友 ,看到这么好的诗歌而没有被认知和评论觉得惋惜,为朋友也为时代。

其实我并没有很好地回应洪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说我对洪老师编选的谢老师写于1968到1972年的诗选《爱简》的特殊研究价值理解的还不够深刻。当然,洪老师对谢老师也有一点“不满”,他认为谢老师自己也没有好好再重新读这部分诗歌,“只看作是曾经的情感遗迹”,而洪老师作为时代的参与者、经历着、旁观者却看到了这些诗歌的重要价值,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道路的素材,在当代某些“关节时间”保留了很真实的信息,特别是“告别”等诗记录了那代怀揣着理想的知识分子所经历的种种损害后痛苦的挣扎、思考和理想重建过程。

3月27日我去看谢老师,问他对《爱简》有什么想法,谢老师说:

洪老师能读出来的,因为我们是同时代人,我经历的环境他都知道,当然我的内心世界他未必知道,但是他觉得我很矛盾,其实,这时是非常艰难的时候。青年时代的理想包括信仰整个动摇了,但是我又不能表达,我只能表达我内心的矛盾,又缠绵又离不开又坚持又要离开这样一个东西:绝望,你们能读懂哪怕一点点,我希望在你的枕边,你有眼泪,擦干你的眼泪,我希望这样,或者说这个春天没有,这个春天夜晚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一切都很寂寞,这种空荡荡的感觉是六十年代中期,65,66,67,我过去不说,别人读得懂读不懂不知道,洪老师读懂了,我在非常痛苦中彻夜不眠写出来的,两个长诗,不是发表的,只是为了抒发内心的一种感觉……我想写说明,后来我想我不要说了,让别人去猜,让洪老师去说。

时代,遭遇,信仰,坚持,痛苦,隐约,欲说还休!

作为写作者和当事人的谢冕,作为研究者和“知情人”的洪子诚,他们对《爱简》的情感和评价是不同的,洪老师更是从当代史的角度来看这些诗歌。

我们期待着《爱简》的出版!

我们期待着一位被自己的光芒万丈的诗歌批评遮蔽的诗人横空出世!

我们更期待《爱简》为中国当代诗歌史提供特殊而丰富的心灵样本!

2022年4月22日下午到昌平北七家海德堡请谢老师题写书名:爱简。此时,谢老师换骨后已经能走几部,站一小会儿,爱简两字他写了两遍,我怕他受不了,让他坐下写,他坚持站着写。另外,还请他为书题一句话,他写下: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情诗

这里说的是

一个欲说还休的年代

主题图书

△ 点击封面,好书购回家

《爱简

现当代文学界领军人洪子诚编选

中国新诗界巨擘谢冕

写给青春的爱情诗

△ 点击封面,好书购回家

《觅食记

一场与美食的精彩人生邂逅

一位九十岁学者的美食告白

洪子诚:谢冕四题——在谢冕学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孟繁华:在《爱简》中发现另一个谢冕

毛尖|保护满嘴流油的生活:谢冕和散文

不轻易言说爱情年代里的爱情告白,这些“真诗”的背后是人生的哲学

欢迎关注 阅读培文

“在看”写作者和当事人,

“在看”研究者和“知情人”

发布于:北京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冕:珍惜今天,为今天干杯
谢冕先生的诗《别看轻自己》
谢氏活法
胡洪侠| 这两人每次重逢,历史都会重现
谢冕:诗歌就该是高贵的
谢冕:把日子过出诗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