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是乌鸦的炸酱面”,鲁迅笔下的英雄末路

前段时间,《中国奇谭》因为口碑爆棚而迅速出圈,其中的故事内核令多少人拍案叫绝,既有传统中国的志怪元素和特殊美学,又融入了当代中国人的情感痛点,令不同的人从中读出了不同的人生感悟和哲学。

其实放眼文学史,早在近一百年前,就有一部类似的作品横空出世——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其中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可谓是鲁迅真正的集大成之作。

在《奔月》这篇小说中,嫦娥奔月竟然是因为不满于每天只有乌鸦炸酱面的生活:

“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

这固然是源自鲁迅先生的奇思妙想,但是其中也颇有寄托,人称“北大醉侠”的孔庆东教授,在新书《重来故鬼:解读鲁迅〈故事新编〉》中就指出,《奔月》塑造的是一个英雄末路的故事。

鲁迅(靳尚谊-布面油彩-中国美术馆藏)

小说不是一开头就写“天上出了十个太阳, 人民渴望大救星,我们出来一个头领”。小说展开的情节是那个英雄的业绩——那一片辉煌——早都黯淡了。

这篇小说写于1926年。1926年,蒋介石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北伐军乘胜前进。鲁迅怎么说?鲁迅看见的是青年在杀青年,鲁迅看见的是革命青年在杀革命青年。1927年初,鲁迅本来到了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到了那儿去,一片血雨腥风,结果他离开了广东。

这是创作的大概背景,这个背景跟鲁迅的“五四”时代是不一样的,不是《呐喊》时候的鲁迅,不是《彷徨》时候的鲁迅;也不是后来20世纪30年代鲁迅明确地站在共产党一面为劳苦大众说话的那个时候。

1926年鲁迅怎么看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英雄指的是谁?这都是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随时可以想的一些问题。

01

英雄落到一个杀鸡用牛刀的境地

小说分几节,第一节是这样开头的:

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

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家将们便接过缰绳和鞭子去。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蹰。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第一段很奇怪,英雄好像是没什么收获回来了,硬着头皮进家。他怕什么呢?没打着就没打着呗,这有什么可怕的呢?好像前边有个可怕的东西。

《奔月》这篇小说一开始出现的是一个委顿的意象。我们不由自主地想,1926年的鲁迅,有什么收获没有?1926年的鲁迅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回家,有类似的这种情绪——这个家也不要简单地对号就是他生活中的那个家,也或许是他面对着他的故友、亲朋等等。

好,我们看大英雄后羿回家了。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使女们都迎出来,给他卸了弓箭,解下网兜。他仿佛觉得她们都在苦笑。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慢慢回过头来,似理不理的向他看了一眼,没有答应。

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至少已有一年多。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

“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哎呀,这是英雄出场说的话。这个英雄啊,本来做了大的贡献,人们应该感谢他。可是英雄就因为做了大的奉献,如果以后不能天天维持,仿佛都对不起大家,这好像是社会的常态。我们这些人不是英雄,是俗人,我们能打着乌鸦,家里的人可能就得夸我们:真了不起,居然逮着一乌鸦,多好!可是后羿不行,后羿打着一乌鸦他就对不起人。

所以古人早就教给我们很多的哲学:不要当英雄啊,巧为拙者奴啊,等等。就是你只要能干,你就倒霉,你得到欢呼和感谢只是那一瞬间,以后人生漫漫苦海你永远被安排,有事儿大家就怨你。

那我们想想,后羿打不着比乌鸦更好的动物,嫦娥应该怎么说,有什么反馈呢?嫦娥是什么反应呢?

“哼!”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

“太太,”羿赶紧也站起,跟在后面,低声说,“不过今天倒还好,另外还射了一匹麻雀,可以给你做菜的。女辛!”他大声地叫使女,“你把那一匹麻雀拿过来请太太看!”

野味已经拿到厨房里去了,女辛便跑去挑出来,两手捧着,送在嫦娥的眼前。

“哼!”她瞥了一眼,慢慢地伸手一捏,不高兴地说,“一团糟!不是全都粉碎了么?肉在那里?”

“是的”羿很惶恐“射碎的。我的弓太强,箭头太大了。”

“你不能用小一点的箭头的么?”

“我没有小的。自从我射封豕长蛇……。”

“这是封豕长蛇么?”她说着,一面回转头去对着女辛道,“放一碗汤罢!”便又退回房里去了。

一匹小麻雀,何曾入过英雄的眼?今天竟然还要给拿来减轻一点儿自己的罪责,说今天不都是乌鸦,竟然还有别的菜,还是射碎了的麻雀。

古书上记载后羿弓法高强,射杀了无数的封豕长蛇,那是大动物,大的野猪。八百斤的野猪等于上万个半两的小麻雀,用射野猪的箭头竟然射了麻雀,当然这也说明他箭法厉害,射野猪容易,大啊,射麻雀,竟然能射到,用那么大的箭头射那么小的麻雀,说明那个箭比麻雀还沉,当然要射碎。

我们可以看到后羿的惶恐包含着他自己对自己就不满。如果这个太太能够包容他,能够安慰他,能够理解他,不一定就能减轻他内心的惶恐,因为事实在这里摆着,并不因为嫦娥的态度。现在英雄就落到一个杀鸡用牛刀的境地。

只有羿呆呆地留在堂屋里,靠壁坐下,听着厨房里柴草爆炸的声音。他回忆当年的封豕是多么大,远远望去就像一坐小土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还有长蛇,也可以做羹喝……。

羿怀念英雄岁月。但是你越英雄,英雄的岁月就越短,持续得越短。就像很多将军到了和平年代,想象当年战场上作战的英雄情况,越是和平年代,越想象当年那个激烈的战况。可是在当年,你想不到要保留这个情况,恨不能战争早点结束。

鲁迅给《而已集》设计的封面

到二更时,她似乎和气一些了,默坐在床沿上喝水。羿就坐在旁边的木榻上,手摩着脱毛的旧豹皮。

“唉,”他和蔼地说,“这西山的文豹,还是我们结婚以前射得的,那时多么好看,全体黄金光。”他于是回想当年的食物,熊是只吃四个掌,驼留峰,其余的就都赏给使女和家将们。后来大动物射完了,就吃野猪兔山鸡;射法又高强,要多少有多少。“唉,”他不觉叹息,“我的箭法真太巧妙了,竟射得遍地精光。那时谁料到只剩下乌鸦做菜……。”

这个看上去很滑稽,但又分明代表了一切英雄的道理。英雄要干了不起的事嘛,了不起的事是有数的,干完就完了,所以越干越心虚,最后走向末路。

你这个箭法太巧妙了,无敌了,最后就必须习惯于吃乌鸦炸酱面。这里把英雄岁月,以及对英雄岁月的缅怀,写得历历在目。

“……想起来,真不知道将来怎么过日子。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但是我第一先得替你打算,……所以我决计明天再走得远一点……”

这一段话很重要。英雄是可以脱离出去的,英雄如果不考虑这个世界,不考虑人际关系,英雄有退路,英雄是有办法的。

英雄怎么会活不下去呢?神话里早都告诉我们,神话里说是西王母给了药,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道士给的药,反正有一个金丹,吃了之后可以飞升。

吃了之后后羿是可以走的,那你为什么早不走呢?为什么活在这么势利这么冷漠的人间呢?他是要为她打算,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他是为别人而活的,至少是为爱人活的。“替你打算”,既然为她打算呢,他就先忍着,所以他准备明天走得再远一点儿,再碰碰运气。

02

英雄半路上被叛变的徒弟劫道

我们再往下看第二节,讲的是第二天后羿去更远的地方寻食物发生的事情。

但再前行了十多步,他即刻心花怒放了,远远地望见一间土屋外面的平地上,的确停着一匹飞禽,一步一啄,像是很大的鸽子。他慌忙拈弓搭箭,引满弦,将手一放,那箭便流星般出去了。

这是无须迟疑的,向来有发必中;他只要策马跟着箭路飞跑前去,便可以拾得猎物。谁知道他将要临近,却已有一个老婆子捧着带箭的大鸽子,大声嚷着,正对着他的马头抢过来。

“你是谁哪?怎么把我家的顶好的黑母鸡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这么闲哪?……”

羿的心不觉跳了一跳,赶紧勒住马。“阿呀!鸡么?我只道是一只鹁鸪。”他惶恐地说。

“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

“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

大家算一下鲁迅到1926年多大岁数?这个数字不是乱编的,一会儿我们要介绍另外一个跟这个作品有关的人,叫高长虹,是现代史上很著名的人,曾经是鲁迅的学生,但是后来跟鲁迅发生了很激烈的冲突。

他在一篇攻击鲁迅的文章中就说,鲁迅才四十五岁就自称老人是一种思想上的堕落。鲁迅的作品中到处都是梗,有些已经被学者找出来了,还有一些学者尚未找出来。这儿有四十五岁的一个梗,他凭什么就正好四十五岁呢?在这里就看到鲁迅写的羿,其中有自己的身影在里面,写的是自己。自己一件事被老太太抓住了,老太太就开始攻击他的岁数。

“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

“我就是夷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

“夷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

“有些人是一听就知道的。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

平时英雄都不应该吹牛的,他现在为了解脱眼前这个困难,得讲自己是谁,只好把自己当年的事情说一说——尧爷的时候,那个伟大时代你没听说过吗?我还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说到里面还有点谦虚,还不是完全吹牛,把自己的英雄业绩说一部分,希望启发对方能够想起来,但是他没有想到一个结果:

“哈哈,骗子!那是逢蒙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

他没想到老太太知道这个事,但知道的跟他知道的不一样,老太太说尧爷的时候,确实有英雄射死过封豕长蛇,但那不是你,是逢蒙老爷。逢蒙是后羿的徒弟,正是后羿培养的文学青年,是他的研究生,但是现在老百姓不知道他是谁,知道逢蒙老爷,可见这个舆论早已经控制在别人手里。

英雄要面对一个舆论的问题,老百姓早都被舆论所控制,老百姓天天等着双十一“剁手”,哪知道谁射死了封豕长蛇啊。她听说的故事是逢蒙和别人。

但是老太太还比较宽容,想得很周密,说也许那帮人里边有你,你是跟着逢蒙老爷混事儿的吧?滥竽充数的也许有你,但是你不能说是你自己射死的啊,你这样说就好不知羞了。我们想一下,这不是现在的网上论战吗?现在网上论战经常是这样,我们不知道情况,不知道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逢蒙,谁是后羿。

“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过近几年时常到我那里来走走,我并没有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

“说诳。近来常有人说,我一月就听到四五回。”

近几年高长虹确实经常到鲁迅那里走走,鲁迅倒没有跟高长虹合伙,是鲁迅领导高长虹和其他一些青年做了很多文化事业,这是史实。但是在逢蒙说来却倒过来了,是他去领导,领导别人。

后羿知道跟老太太说不清楚这些事情,便转而跟她协商母鸡的赔偿事宜,之后便带着射死的母鸡回家。

下面是不是写高高兴兴地回家喝鸡汤,夫妻和好了?按照鲁迅的手段,下面一定还有事——后羿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射杀他的逢蒙:

那时快,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羿的咽喉飞过来。也许是瞄准差了一点了,却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马也就站住。

逢蒙见羿已死,便慢慢地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胜利的白干。

刚在定睛看时,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后羿给他展示了一个绝门武功,叫金刚铁板桥的功夫,敌人一箭射过来,他在马上向后一仰,然后一张嘴咬住了箭。鲁迅用在这里,真是神妙无比。因为他一方面把两个人对打写得很精彩,同时有象征意义,是说你的功夫是从我这儿偷来的,我真正的办法你还没有学到。

所以原来在鲁迅的生存中他的很多痛苦,除了少年丧父、家道中落、兄弟失和、婚姻不幸,还有徒弟叛变。他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不幸。这个徒弟叛变呢,幸亏这个徒弟是“小玩艺儿”,是偷去的拳头。所以鲁迅嘲笑他,你的功夫还不行。

高长虹比鲁迅小十七岁,差不多是学生辈的,1924年到1929年是他最火的时候。他在太原再到北京上海等几个地方,组织了一场狂飙运动。他成立了狂飙社,是狂飙社的主要成员,然后他和另外的社员——几个青年拜鲁迅为师,在鲁迅指导下活动。

后来鲁迅倡导了《莽原》杂志,是莽原社办的,高长虹协助鲁迅编了《莽原》周刊,但是后来他说是鲁迅协助他。这就像刚才那老太太说的话:这是逢蒙老爷他们干的事。

高长虹

说到高长虹与鲁迅这篇小说的关系,就是因为高长虹和鲁迅在思想上、出版问题上、文学创作上有很多冲突,高长虹公开写文章点名道姓地批评鲁迅,鲁迅本来不太在乎,然后另一个人又告诉鲁迅,说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高长虹在追求许广平。他认为许广平被鲁迅给霸占了——因为许广平跟他是年纪差不多的嘛,他们应该谈恋爱,鲁迅老师这太不像话了。鲁迅一听,就觉得必须教训教训他,所以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顺便把很多高长虹的因素都写到逢蒙的身上了。这都是有真凭实据的,逢蒙说的一些话,都在高长虹的文章里可以找到原话——这是鲁迅的拿手好戏。

后羿咬住飞箭的方法,在《太平御览》中引《列子》的说法写的是:“飞卫学射于甘蝇,诸法并善,唯啮法不教。卫密将矢以射蝇,蝇啮得镞矢射卫,卫绕树而走,矢亦绕树而射。”这是有所本的。

鲁迅也许是从这得到了启发,就把武侠中对打的方法用来象征文坛的论争。有些论争是有意义的,真正的思想论争。但只要论争起来,有些人就不讲章法,不讲规矩,人身攻击,甚至政治陷害。像高长虹这也属于人身攻击,对鲁迅而言还没有什么生命的危险。

“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胜者低声说。

“哈哈哈!”他一面大笑,一面站了起来,“又是引经据典。但这些话你只可以哄哄老婆子,本人面前捣什么鬼?俺向来就只是打猎,没有弄过你似的剪径的玩艺儿……。”他说着,又看看网兜里的母鸡,倒并没有压坏,便跨上马,径自走了。

“……你打了丧钟!……”远远地还送来叫骂。

“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

鲁迅在情节里影射高长虹,很多话都来自高长虹本人的文章,但是我们又不要认为这只限于个人恩怨。其实攻击鲁迅的青年人很多,就是受了鲁迅的恩惠、教导,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又反过来攻击鲁迅的人很多,而且其中主要是革命青年,这是最令鲁迅痛心的。

如果你本来就是坏人,无所谓,坏人应该攻击我;本来是革命青年,正义青年,有为青年,后来觉得自己的思想进步了,超越鲁迅了,反过来骂鲁迅。而实际上他们的武功很低,没有把武功学好,这是令鲁迅特别痛心的。

鲁迅的人际关系,鲁迅先生自己生前,就把这些都看透了。鲁迅原来是对青年满怀热情,他相信进化论,相信青年一定比老年好,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后来受了很多打击,发现青年人里很多坏蛋,杀害革命青年的也是革命青年,他的思想有变化了,但是最终鲁迅并没有丧失对青年的热情。他已经知道青年里很多人是不堪的,他是想来想去,还是把自己的爱赋予青年人,只不过他想的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已。

回到小说,英雄后羿为了满足嫦娥的欲望,走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打到野兽,打到老百姓的一只鸡,而路上又遇到背叛他的学生来害他。所以想一想,这不都是当初你逞强当英雄招来的灾祸吗?如果当初不是英雄,今天也没这些麻烦,当初是英雄,今天这些麻烦是不是必然会发生?如果认识到这个必然,他应该就接受,认识不到那就只有痛苦。

03

英雄回家发现妻子已经吃仙药飞升

下面第三节,后羿回到家里,发现嫦娥失踪了,在一番盘问仆人之后终于意识到,她吃了仙药向天上飞升了。

羿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头看着对面壁上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想了些时,才问那呆立在下面的使女们道——

“太太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掌灯时候就不看见了,”女乙说,“可是谁也没见她走出去。”

“你们可见太太吃了那箱里的药没有?”

“那倒没有见。但她下午要我倒水喝是有的。”

羿急得站了起来,他似乎觉得,自己一个人被留在地上了。

“你们看见有什么向天上飞升的么?”他问。

“哦!”女辛想了一想,大悟似的说,“我点了灯出去的时候,的确看见一个黑影向这边飞去的,但我那时万想不到是太太……。”于是她的脸色苍白了。

英雄忙了一天,有些微的战果,兴冲冲地赶回来汇报,想讨赏,可是呢,人家已经等不及英雄了。有些英雄可以东山再起,还有再辉煌的时候,可惜,人家并不等。

英雄往往是在等待中出现的。有的时候英雄恰好是配合着等待,才能够成就;没有等待,有时候英雄也就没有了。

等待能够成就人。但是可惜,很多人不再愿意等待后羿这样的人。当英雄做了一次英雄事迹之后,看客们往往等待他再来,恨不能在心里起哄: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如果很长时间没有再来,这些人就放弃了。那么后羿最亲爱的人,已经不再等待他。

他忽然愤怒了。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圆睁着眼睛,大声向使女们叱咤道——

“拿我的射日弓来!和三枝箭!”

后羿从头一直到现在脾气这么好,怎么忽然愤怒了呢?前边的脾气好,正是此刻愤怒的衬托,正是一个好的铺垫。他本来不必要脾气那么好,他为什么脾气那么好?就是他知道自己不是英雄,就是想做一个合格的凡人,想做一个合格的丈夫,让人家说他挺好,没有英雄架子。

到现在一切都落空了,所以这个愤怒是非常合乎心理学上的反转的。从愤怒里发杀机,这又是一个心理学上自然的发展。现在后羿从愤怒里发了杀机,忽然就恢复了他原来那个英雄气概,那不得了,拿他当年射太阳的弓来了。

女乙和女庚从堂屋中央取下那强大的弓,拂去尘埃,并三枝长箭都交在他手里。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

由今写昔,我们可以想到当年他射太阳的时候就是这样英姿勃发:身体怎么样,动作怎么样,须发、眼光,全都写到,一个英雄出来了。

使女们发一声喊,大家都看见月亮只一抖,以为要掉下来了,——但却还是安然地悬着,发出和悦的更大的光辉,似乎毫无伤损。

“呔!”羿仰天大喝一声,看了片刻;然而月亮不理他。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

他们都默着,各人看各人的脸。

在他的下人看来,这个英雄也不像个英雄。所以有句格言,“仆人眼中无英雄”。仆人眼中是没有什么英雄的,他看见你都是特别平凡的一面,在平凡的一面中还不如他。

羿懒懒地将射日弓靠在堂门上,走进屋里去。使女们也一齐跟着他。

唉,”羿坐下,叹一口气,“那么,你们的太太就永远一个人快乐了。她竟忍心撇了我独自飞升?莫非看得我老起来了?但她上月还说:并不算老,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

在这里,鲁迅写到羿穷途末路的时候,这几句话其实是鲁迅自己的感叹。新中国成立前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鲁迅四十多岁,说自己是老人,也不算是过分。

那个时候他说自己四十多岁是老人,本来是正常的,可是竟然就被认为是堕落了。鲁迅多次被人骂过“堕落”,所以鲁迅有一个笔名,叫“隋洛文”,就是堕落文人的简称——你们说我堕落了,我给自己起个笔名,叫“隋洛文”,堕落文人。

鲁迅与许广平

人不被理解,人被贴上一个恰好是自己反面的标签,这种悲伤是不容易体会的。幸亏鲁迅后来终于被人认识到,鲁迅其实是真正的革命者,他却很长时间被认为是最大的反革命,是革命的反面。鲁迅在当时还有多少无奈,我们不可能全部知晓,大概能够知道几分之几就不错了。

“这一定不是的。”女乙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女辛说。

“放屁!——不过乌老鸦的炸酱面确也不好吃,难怪她忍不住……。”

“那豹皮褥子脱毛的地方,我去剪一点靠墙的脚上的皮来补一补罢,怪不好看的。”女辛就往房里走。

群众还是要继续过他们普通的日子,群众没有别的想法,不管发生了多大的事情,日常生活还是要过下去的。“时光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还是鲁迅这两句话。英雄只是过客,英雄是历史的过客,英雄还要考虑自己的日子,考虑自己的未来怎么办。那后羿呢?

“且慢,”羿说着,想了一想,“那倒不忙。”“我实在饿极了,”“还是赶快去做一盘辣子鸡,”“烙五斤饼来,”“给我吃了好睡觉。明天再去找那道士要一服仙药,吃了追上去罢。”

“女庚,你去吩咐王升,叫他量四升白豆喂马!”

一个很普通的结束语,结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明天还有希望,他说明天要去找道士再去讨一服药,去不去是一回事,能不能讨到是一回事,讨到之后有没有吃了飞升还是一回事。所以实际上它结束在一个日常生活的描述中了。

你看结尾他好像是认命了,但是这个认命不是屈服,而是找到了最合适的一种战斗的方式。所以说鲁迅,你说他是战士,没错,说他是艺术家,也没错,他其实是艺术家和战士合为一体的,他的战斗是艺术的,他的战斗是有危险的,但是他尽量降低这个危险。

他到了上海之后,不断地换笔名,我们今天查到鲁迅的笔名是一百八十多个,这是一个世界纪录。一个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天天换笔名,这过的是什么日子?蒋介石曾经也要杀他,就在他的对面设了特务,观察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发现他确实没有什么革命行动,就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人。最后算了算,杀了他之后的成本,杀了他之后造成的社会影响,所以还不如不杀,表示我们言论自由。所以鲁迅从此以后老是换笔名,去设计后羿以后的生活怎么过。

鲁迅故居(图源-北京鲁迅博物馆)

我们回顾一下鲁迅的《影的告别》:

我不过一个影,

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

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

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

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鲁迅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影,我就是一个影,当一片黑暗的时候,影子是没有的,当一片光明的时候,影子也是没有的,影出现就是有黑暗有光明。所以影要告别你,“你”是谁,有待于研究,你可以想象。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沉没在黑暗里,就是黑暗会吞并我。

鲁迅自动要沉没在黑暗里,他知道黑暗是要吞并我的。那你为什么不跟着光明呢?“光明会使我消失”——光明的时候也没有我。鲁迅的奋斗是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但是他知道新中国到来的时候也没有我,真正光明的时候哪有鲁迅呢?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课堂上还在讲鲁迅,这个世界就不光明。光明的时候没人听鲁迅,全说的是废话。可是你怎么办呢?“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他实际上是彷徨于明暗之间,可是他又很清楚,这很难受,这很痛苦。最后的选择是“不如在黑暗里沉没”。选择来选择去,彷徨来彷徨去,最后还只能在黑暗里沉没。

他留给我们一个彷徨于明暗之间的形象。所以,你可以说《影的告别》这个“影”就是鲁迅,也可以说那个“你”就是鲁迅,这才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命运的一个准确的定位,准确的预测。

回到小说的后羿上来,后羿像鲁迅一样,虽然射落了九个太阳,他也是一个历史中间物。射落的时候是英雄,射落了之后,英雄总要回到寂寞的人间。而回到人间之后,能不能摆平人间的凡事,这是又一轮新的考验。而当太阳也落了,英雄也过去了之后,一代又一代英雄积累下来的神话,留给我们的就是千古苍凉,我把它叫作“白头宫女在,闲坐说乌鸦”。

“闲坐说玄宗”还很有诗意,其实大量的都是在说乌鸦。包括那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读了《奔月》之后留下的就是“乌鸦炸酱面”。老是反复说,又是乌鸦炸酱面,又是乌鸦炸酱面。当然能留下这样一个意象,已经不错了,这说明它是一个千古不朽的小说,当然它的不朽是建立在苍凉的基础上的。

在留言区分享《奔月》给你带来的思考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一本

重来故鬼:解读鲁迅《故事新编》

作者:孔庆东

读懂鲁迅,其实就是读懂我们自己,读懂我们这个国家。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奔月〔1〕
文学界的星爷电影:《故事新编》
历史上的后羿是谁?是否真有其人?
史上最全北京炸酱面趣闻--为什么鲁迅说嫦娥奔月是为了一碗炸酱面?
没读过故事新编,你怎懂鲁迅的可爱
晚安故事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