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声专栏 | 陈垣:一代史家的闲来之笔

陈垣先生耗费心力之作,以上罗列不免挂一漏百。关于其史学成就,史界早有“史学二陈”之谓,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另一陈即江西修水的陈寅恪先生。陈垣生长南粤,寅恪终老南粤,询为岭南学术史无上之荣光。

陈寅恪先生对陈垣史学有个总评价:“近二十年来,国人内感民族文化之衰颓,外受世界思潮之激荡,其论史之作,渐能脱清代经师之旧染,有以合今日史学之真谛,而新会陈援庵先生之书,尤为中外学人所推服。盖先生之精思博识,吾国学者,自钱晓征以来,未之有也。”

将陈垣评为清代儒宗钱大昕以来第一人,并推许其史学契合新史学,评价可谓高也。建国初期,毛泽东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与陈垣同席,他向客人称赞道:“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见过照片上的陈垣先生,一副慈眉善目、憨厚朴实的仁者模样。或许有这样的恩师,才成就了将来的启功。当年堂堂大学校长如何遇见尚无文凭的一介书生,启功先生晚年对恩师有一段回忆,说起当年他经祖父门生傅增湘先生介绍去辅仁拜见陈先生的情形:我初见时不免有些害怕,但援庵先生开口便说“我的叔父与你的祖父是同年翰林,我们还是世交呢?”启功闻言,拘谨之态顿消。

陈垣与启功

接下来启功在辅仁附中教书,不久却因无学历即遭解聘,陈垣先生又伸出援手,安排其去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陈垣不但看重启功的才气,也十分注意引导他走上真正的学术之路。

启功一直记得陈先生在北平沦陷时期对他说过得一句话:“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的民族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关键的时候,一个关键的人物说了一句至为关键的话了。

陈垣在观赏字画

陈垣青年时代思想激进、热心世务。他出生药材商家庭,早年学医,然很快发现医学不能挽救颓败国事而另生择意。二十四岁时即与高剑父等人在广州筹办《时事画报》,并以此为阵地撰写了大量反清政论文章。

1911年,陈垣参与创办《震旦日报》并主编副刊《鸡鸣录》,取《诗经》之“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意,以“大我”为笔名发表了大量时论短评。民国成立后,陈垣以革命报人身份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曾任过北洋政府教育次长,但他终弃政治。

时北洋政府总理梁士诒曾诗赠云:“销磨一代英雄尽,故纸堆中问死生”,对其选择深感惋惜。

陈垣在书房

时陈垣家居近天主教堂,经该教堂一法国神父介绍,前往上海拜访时中国天主教领袖人物,“复旦公学”创办人马相伯,是为其与天主接触之肇端,亦为其日后主持教会大学之因缘。后其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期间,有机会苦读馆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惊喜之余对其不录基督教书籍颇感遗憾,并发愿著中国基督教史,以补《四库》之阙,是故其学术早期以西方宗教入华史之钩沉抉微为重,尤以“古教四考”及《元西域人华化考》蜚声中外史界,一举奠定其史学地位。蔡元培称《元西域人华化考》为“石破天惊”之作。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曾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唯王国维与陈垣先生两人。”

陈垣先生雅好书画鉴藏,对明六家之一吴历及其作品尤倾心力。吴历,字渔山,江苏常熟人,以画名重海内,世称“四王吴恽”,尤善山水,宗法黄公望、又深得王时敏之传,独树一帜。他写出《吴渔山年谱》《吴历考》《墨井道人传校释》,挖掘考据决不亚内行高手,也不乏其独特见解。在他的客厅、书房总挂些名人字画,或古代名迹拓片。客厅案头或沙发前的小桌上,也总有些字画卷册或书籍,这些常常都是宾主谈话的话题,也是陈垣对后学的教材资料。

陈垣家藏书画甚富,尤好董其昌、钱大昕、戴震、全祖望、沈曾植等明清学人手稿以及岭南乡贤名家陈献章、陈澧等字迹,后在辅仁大学公开展览,并印有目录。他也常提及收藏字画的惊喜感受,如致其子陈约札云:“余近日收钱竹汀(大昕)、王西庄(鸣盛)二先生字不少。钱精隶书,王写《圣教序》,钱、王并能画。余近得王先生花鸟一幅,精绝,真佩前人之精力绝伦也。”

抗战八年,陈垣身藏北平,闭户著述,写成《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通鉴胡注表微》等﹐抒志民族大义,激励爱国抗敌。陈先生对清代著名学人全祖望之学术十分推崇,在给长子陈乐素家书中即云:“朱竹垞(彝尊)、全谢山(祖望)、钱竹汀(大昕)三家集,不可不一看,此近代学术之泉源也。”他笺注全祖望《鲒埼亭集》,弘扬明末遗民爱国情操,以砥砺国人斗志。抗战胜利那年底,忽有人携来全祖望字条,他爱不忍释,以高价得之,后致友人信中云:“亦所谓还心愿也。”

陈垣收藏全祖望墨迹

对于写字,陈垣先生自然更不会放过。他认为“书法在中国为艺术之一,以其为象形文字,而又有篆、隶、楷、草各体之不同,数千年来,遂蔚为艺术史上一大观”。他在《艺舟双辑与人海》一文曾云:“孔子平日所雅言的,就是教学生写字。俗话说得好,字乃文之衣冠,又说先敬罗衣后敬人,可知一文到手,字先入眼,字好是最要紧的。”

写字成了陈垣先生研究学问之余事,此等笔墨消遣也令他乐此不疲。其实在那个年代的学者中,即使不曾在临池学书上下过功夫,也对书写之风雅未能忘怀,这应是读书人与文化传统难以割舍的缘分。

诚如著名学者邓之诚致其信札云:“蒙书扇,乃真有元明人风味,远非时下书家所能梦见,不胜狂喜。容见面再谢。”先生故后,其老友汪宗衍将所藏陈垣手书,自1933年始,历时40余年,精选出30余通论学函札,影印成册,名《陈援庵先生论学手简》,香港于今书屋刊行。

陈垣先生认为书体中行书“最有用”“最美”,其字以行书为主,用笔结体主要取法米芾和董其昌,但字结体似老米但用笔无凌厉险劲之感,这显然是取法董字及文人风气的影响。其书作也有《圣教序》之妍美和《书谱》之古秀,则是“二王”书法的高雅韵致。先生书法同他的学术一样,没有师承,全靠悟性和自学。

他是一代史学名家、饱学之士,还常常研读把玩收藏的名人墨迹和学人手札,心摹手追,久而久之,形成学者书法所特有的谨严、清新和雅逸的风格。诚《宣和书谱》所云:“大抵饱学宗儒,下笔处无一点俗气而暗合书法,兹胸次使然也。”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陈垣先生塑像

以学养、修为、胸次见字,先生之字自是不落俗套,不同凡响的。陈垣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我有幸庋藏其书法册页,是他在精美的南京十竹斋花笺上款款写下的晋宋诗词,感怀书慨,透着清冽而邈远的文人趣味。书毕谓此纸甚合小字,想必乃先生颇为得意之作也。先生书迹娟秀,飘逸生动,颇得宋人意趣。

点画信手拈来,却疏朗有致。虽然字迹稠密,但字字揖让顾盼、和谐共生,让人感觉更加亲切、自然。布局精当,拉开行距却没有稀疏之感,排兵布阵之势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反而没有冗余之感。书作章法布局整洁、匀净,用笔娴熟、细腻,书写流畅,提按有致,不经意间流露出自然、温润的文雅之气,还有阅尽沧桑后的禅悦之趣。

人书俱老,字人相谐,有几许可爱与天真,有几分执着与倔强。那归于平淡的倔强,引而不发,欲说还休,却又老而弥坚,透出圆融通透的淡然和豁达。赏读弥久,字与诗句相谐而生氤氲却清丽,平淡而从容的清欢之境,则更令人回味。

陈垣题签启功丛稿

启功谈及先生书法:“老师写信都用花笺纸,一笔似米芾又似董其昌的小行书,永远那么匀称,绝不潦草。看来每下笔时,都提防着人家收藏装裱。”“老师在名人字画上写题跋,看去潇洒自然,毫不矜持费力,原来也一一精打细算,行款位置,都要恰当合适。给人写扇面,好写自己作的小条笔记,我就求写过两次,都写的小考证。写到最后,不多不少,加上年月款识、印章,真是天衣无缝。

后来得知是先数好扇骨的行格,在算好文词的字数,哪行长,哪行短。看去一气呵成,谁知曾费如此匠心呢?”先生书写从容淡定背后的严谨、周密、细致,一如“老吏断狱”,是其学术研究一贯作风,从来一丝不苟,真是字如其人!

陈垣书法 (摄影|程世达)

林语堂先生曾云,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在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艺术被世人所欣赏的当下,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而如陈垣先生这般从容书写,其间的文雅、隽永,学者之字所特有的书卷之气,则让我们得到另一种久违的享受,这就是文人书法特有的魅力吧!

来源:闽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启功临怀素《自叙帖》
启功先生的书法墨迹
纪念 | 但开风气亦为师——纪念陈垣先生逝世45周年
启功师父陈垣书法墨迹欣赏
启功老师陈垣书法墨迹欣赏
启功先生小楷《启功论书绝句百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