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年董必武次子去世,曾两次被囚

2016年的7月,董必武的长女董良翚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弟弟董良翮的事情,尤其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弟弟两次被捕入狱的事。

因为这事儿,不管是当时,还是在后来,有很长一段的时间,家人也好,外面的人也罢,都不清楚董良翮入狱的原因是什么,也从来没有人给过口头说明,或出示过书面文件。只知道他无故入狱,又莫名出狱。

董良翚在被问到此事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后缓缓道出了一个在大家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原因。

当年董老病重时,有一次和女儿聊起往事,当谈到董良翮这个次子,在那个时期两次入狱的原因时,一滴浑浊的泪水,悄悄划过布满皱纹的眼尾:他是为我坐的牢啊!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成为别人手中的“刀”

开国元勋董必武董老爷子一生有三个子女——长子董良羽、长女董良翚、幼子董良翮。

董必武对长子长女都非常严格,弄得俩孩子都有点怕他,唯独对董良翮这个幼子有所不同。

董良翮出生于1945年,那时的董必武已近60岁的高龄,对这个“老来子”特别偏爱。

董必武早年是个秀才,爱读书,后来参加革命后,又一直担任比较重要、保密性高的工作,所以“书房”一直是董家“闲人勿进”的重地。尤其是学龄前、破坏力超强的孩子,董爸董妈耳提面命,不许孩子进入书房,比如董良翮的哥哥和姐姐。

但这个规定,到董良翮这儿就被破了例。他被赋予了能自由进出父亲书房的“通行证”,他可以在父亲的书房随意翻腾,把父亲的印章、镇纸、眼镜盒之类的,拿来当玩具玩,哪怕玩坏了,只要董良翮一个无辜的小眼神,濒临发火生气的父亲立马泄火消气。

有时玩累了,还能直接睡在书房里,因为工作晚归的父亲,会把他轻轻地抱回房间。

而且,只要父亲在家不工作的时候,已经会走路的董良翮,就好像又回到了学走路之前,整天被父亲抱来抱去。

这些,相对于他的哥哥姐姐来说,简直就是“来自父亲的宠溺”啊。为此小小的董良翮,没少收到来自哥哥姐姐们羡慕的小眼神。

后来哥哥姐姐都相继离开了家,只有董良翮基本是一直待在父亲身边长大的,直到开始“上山下乡”。

上学后的董良翮,因为顽皮贪玩,成绩一直不是很好。父亲再生气也不会当面喝斥、训话,只是让其姐姐代为管教,这无形之中,又是给小儿子开了一道后门。

对于董老爷子专宠小儿子的事儿,革命队伍里很多人都知道,曾是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也不例外。

1966年5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动乱年代。这期间,林彪等人走上了与共产党相反的道路,违背了革命的初衷。同时,还把矛头指向了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身上。

董必武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之一,是当年“红船会议”13个人中,除了毛主席之外唯一坚持到底的老革命家。

曾经在知命之年,靠着一根拐杖,徒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还曾因为一块烧饼,就为新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银行,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更为新中国建立的司法制度。

对于这位一位功臣,想要抓到他的小辫子,主动上门找茬,只能是事半功半,还可能得不偿失。要想达到目的,只能让他自乱阵脚,主动跳出来 。

那时候,林彪也好,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小团体也罢,整人的龌龊手段是层出不穷,而且还能做到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搞倒对方。

有用武力殴打的,有在吃食上做文章的,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言语侮辱的。而他们想到的,能对付董必武的办法,就是精神折磨,从他身边至亲的人下手,让他不堪折磨,自动跳出来。而这个人选,就是董秘武从小疼爱到大的次子:董良翮。

两次无故入狱

1966年的下半年开始,中央举办了一个活动,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进行革命文化交流,当时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次机会,把北京城的秩序搞得是一团乱。

他们派人去各地煽风点火,尤其是那些高举“破四旧”的学生们,唯恐天下不乱,北京火车站被这帮人搞得是乌烟瘴气,危险事件是一触即发。

为了维护秩序,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成立了一个“西城纠察队”,里面的成员主要以当时北京四中的学生为主。四中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高干子弟学校,董必武的小儿子董良翮就是四中的学生,他在“西纠”里担任“二把手”的职务。

这原本是一个用来维持秩序的队伍,但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当成了“反革命”的存在,千万百计地找茬,要找出这个队伍的幕后指使者。

1967年1月初的一个凌晨,位于中南海的一处小院,在伸手不见五指、寒风呼啸的黑夜里沉睡着。

“嘀铃铃……嘀铃铃……”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董良翮。迷迷糊糊地接起电话,还没来得及问对方是谁,电话那边就已经表明了身份,称自己是公安局的。

在确认接电话的人就是董良翮后,让他带上牙刷、毛巾之类的生活日用品到公安局投案。

至于投的是什么案,刚从梦中惊醒的董良翮在电话里也不敢问,对于公安局的传唤,更是不敢有所怠慢,连夜收拾好衣物用品就赶到公安局。

电话里不敢问原因,当面就更不敢问了。就这样,21岁的董良翮稀里糊涂地开启了他的第一次狱中生活。

当时一起被关的有不少人,大多都是参加过“西城纠察队”的,男男女女加起来大概有两三百人的样子,十来个人一起地被关在号子里。

看到这场面,就算董良翮再懵懂无知,也能大概猜到他为什么会被半夜三更地提来这儿了。“西纠”只不过是个导火索,那些人真正想要的,是他们这些学生背后的人。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有了预兆了。

那时候,他父母在广州休养,有一天接到了中央发给他们的文件,文件里说他们的小儿子董良翮犯了事,最好到公安局去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把两老急得,连夜打电话给女儿董良翚,让她务必陪着弟弟一起去,看看酉生(董良翮的小名)到底犯了什么事。

第二天一早,姐姐就带着弟弟匆匆赶到公安局“投案”。至于投什么案,当事人是一头雾水,毫无头绪。

按照要求,董良翮把自己从这个特殊时期开始到目前为止,所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事无巨细地汇报了一遍,就差把每天的吃喝拉撒交待出来了。

完了之后,正等着宣判呢,却得到了“回家”的指示。本以为是误会一场,但目前看来,就是那些人使得一场心理战术。

在被关了近4个月后,在列宁纪念日那天的晚上,董良翮等人被放了出来。回到家后董良翮见到年迈的老父亲,哽咽地叫了一声“父亲”。

但此时的董老,因为幼子被无故关押一事,备受煎熬,也知道这事与自己脱不了干系。在双重的精神压力下,他的听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原本高大的身影,也佝偻了很多。

经此一事后,原本以为林彪他们能明白“以儿子威胁父亲”这一招是不管用的,以后会有所收敛,谁知他们却变本加厉,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又故技重施。

在1968年的初春季节,22岁的董良翮准备当兵入伍。谁知在一切准备就绪之际,公安局又来一个电话,把董良翮再次关入狱中。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被关入了单人间。除了能听到外面的鸟叫声,和晴天时从那高高的监狱窗口泄下的一点阳光之外,就只有他一个人。

没人说话,更没人和他聊天,就好像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心里的那种绝望、恐惧一点点漫过心脏,直冲大脑,只能通过自残的方式,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才能发泄那濒临崩溃的情绪。

面对儿子的再次入狱,年迈的父亲想阻止,想把儿子从泥沼里拉出来,但只要一想到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的老一辈革命家,那伸出去的手,只能无可奈何地收回。

到这年的年底,董良翮才被释放回家。这时父亲的听力障碍更为严重,如果不用助听器,已经几乎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了。而这次董良翮的入狱原因,也从来没有过定论,更无人出面给过解释或说明。

在父亲的支持下“下乡插队”

1969年,董良翮从学校毕业。那时候正是提倡“上山下乡”的时候,对于这些应届毕业生,国家极少会安排他们就地工作,大多都被直接“下放”。

那时候父亲已经84岁高龄了,长子和长女都不在身边,作为小儿子的董良翮,按照规定,是可以留在北京工作,方便照顾老爷子的。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表示正因为董良翮是国家干部的子女,是革命的后代,更不能搞特殊。

在父亲的坚持下,董良翮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一起来到河北晋县贺家寨生产大队插队落户,这一干就是近10年的时间。

刚开始的时候,对农活不熟悉,经常闹笑话,筛苗的时候,把强壮的筛掉,留下羸弱的,那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为此,董良翮也受了许多的冷言冷语,说他是城里来的大佛,农村这样的小庙容不下他,也有人说像他这样的城里人,到农村不过是摆摆样子罢了。

但董良翮从不放弃,他总是记着临行前,父亲交待他的话,让他在农村好好干,多听老农和队长的话,当一名合格的农民。

不会,那就学到会。他时常向老农请教关于田亩上的一应事情,什么时候耕种,什么时候锄草,什么时候施肥,一点一滴地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

时间一长,董良翮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事通”,春耕夏播、犁地耙地是样样精通,而且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比如连老农民对不愿意干的“沤肥”,要先把猪圈里的猪粪铲起来,堆在一起,让其自然发酵成有机肥,然后再用到庄稼上去。

那味道,简直不可用任何言语来形容,路上遇到过“运猪车”的人都懂。

他还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助村民提高生产技术。那些刚开始看不上他的大哥大姐们,个个都对他竖起了大姆指。

一年多的时间,就入了党,后来还当上了民兵连的指导员,1972年的时候,又被选举为贺家寨的党支部书记。

董良翮在“下乡”时,从不提自己是谁谁谁的儿子,当地百姓只知道他是“城里来的”。后来因为董良翮的表现出色,《人民日报》为他做了一篇专访,文章上也只称他为“革命的后代”。

在北京的父亲听到儿子这么能干,既骄傲又欣慰,非常高兴,整日笑得合不拢嘴,但仍写信告诫儿子,不要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一定要戒骄戒躁,凡事不能浅尝辄止,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1975年父亲病重,多年未回北京的董良翮回京照顾,父子两只在医院里见了一面,董良翮就被父亲“赶”回工作岗位去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擅自离岗。工作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请假,其他人就要受累,还是回去安心工作为好。”董良翮听了父亲的训诫,只能含泪回到晋县。

父亲的以身作则,和谆谆教诲,成了董良翮一生的座右铭。后来他也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和意志,建立了“天信担保有限公司”,帮助很多作为地方经济的中小型企业渡过难关。

在2015年左右,70岁高龄的董良翮被查出患了白血病,虽然一直有积极配合治疗,但病情是时好时坏。在2017年4月11日,72岁的董良翮最终还是走到生命的终点,他带着父亲的希望,走完了那个年代的人所特有的一生。

董良翮兄、姐、弟三人的名字里都带个“羽”,那是他们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带领国家蓬勃发展。

虽然伟人们都一个个远去,但他们那种刻在骨子里的革命信念,定会世代传承下去,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定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期刊-世纪风采-《董必武清正廉洁的故事》——陈立旭

期刊-中国民族博览-《董必武之孙:爷爷教诲我们“世为农人好”》——王向明

环球网-《董必武次子去世“文革”中曾两次被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是豪门恩怨  韩国三星集团那一家的狗血八卦真叫精彩!
这位开国元勋说:在所有领导人中,有一点谁都不如我
董良翮
清朝首位固伦公主:10岁嫁人,与丈夫狂生六胎,康熙刻碑纪念
董必武家书
董槐后裔护塘村俊庸后裔22代宗谱表(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