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座昌平地标被拆除 仿佛昌平城的灵魂也就此消失·下


1971年9月至11月,100多名工人奋战2个月,那一年,具有513年历史的谯楼从昌平人民的视野中消失了……

——题记





昌平南环大桥


如果问大家昌平县城现在的地标是什么,或许有人回答是南环大桥,亦或者是李自成环岛、二中对面的大钟楼、昌平体育馆等等,那么如果记忆君要问大家几百年前的昌平县城里,又是何物堪当咱们大昌平的地标呢?

记忆君心目中的答案只有两个字,鼓楼!

说起鼓楼来大家肯定不陌生,北京城什刹海旁边就有钟楼鼓楼各一,那是北京城的钟鼓楼,其实在古代很多城池都有自己的钟鼓楼,一般位于中轴线或者是城池的中心位置。所谓钟鼓楼,它最基础的作用就是报时,古代的时候讲究暮鼓晨钟,也就是晚上敲鼓、早晨敲钟,他就是一个城池的公共报时工具。



北京鼓楼旧照


话说回来,咱们昌平这座鼓楼他究竟是何样子,又身在何方呢?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咱们昌平的这座鼓楼许多年前就已经被拆除,想要看到原物已经是没有可能了……

但细心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其实在今天的昌平城区里,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和鼓楼相关的内容,譬如鼓楼东街、鼓楼西街、鼓楼南街、鼓楼北街,还有昌平保利影剧院对面的旧时的鼓楼商场。

对滴,这些地名、商场名称的由来就源于咱们昌平这座已经消失的鼓楼,他的位置正是鼓楼东街、鼓楼西街、鼓楼南街、鼓楼北街相交的那个点上,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注意?



电影平原游击队(1955年上映)中的

昌平鼓楼实景

虽然昌平的鼓楼已经消失了几十年,但他的故事依然被很多上了岁数的老昌平人所熟知,在这些老昌平人的心中,昌平鼓楼不仅仅是昌平县城的地标,更像是昌平县城的灵魂所在。

好的,记忆君接着上一篇关于昌平鼓楼的文章继续聊,这座鼓楼建好后的几百年中他又受到了怎样的待遇?他最终为何会被拆除?且听记忆君一一道来。


本篇文章转自【昌平报】、【京郊日报】、【昌平掌故】,部分图片转自【昌平档案馆】,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老昌平人记忆里的鼓楼

依旧未曾走远


现代版昌平鼓楼


郭汉文介绍,解放后鼓楼西北角建起了昌平供销社门市部、新华书店;鼓楼南路西建有肉食部、水果冷饮部、烟酒糖茶部等;原来北街是没有路的;1964年鼓楼西街铺沥青马路,相继又修了鼓楼北街;1965年,鼓楼的四面大街都修通了,并都铺设了沥青马路,代替了多年坑坑洼洼的土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感觉特别高大上。



昌平鼓楼南街


昌平文史爱好者马德清回忆道,解放初期,昌平镇的人市就在鼓楼南街下面。所谓人市,其实就是现在的劳务市场,但那时的老百姓就称其为人市。

那时,上人市的劳动力,不论家住远近,务必在太阳冒红之前,赶到鼓楼下面等候。上人市的劳动力,几乎全是成年男子,偶尔也有女的,还有上不起学的半大小子。

光顾人市的雇主,大多数是三关一镇的菜农,所谓三关一镇就是东关、西关、南关和昌平镇,以及附近种大田的粮农。

钟鼓楼下的人市起源于何年,眼下很难说清,人们只记得在1955年下半年的农业合作化高潮时,农民都加入了合作社,钟鼓楼下的人市也就随之销声匿迹了。



昌平鼓楼坎坷命运

民国偷梁换柱·文革拆除消失


昌平县城永安城南门匾额


巍峨的谯楼落成之后,永安城内有了新的地理标志,同时也成为城内的商业和新闻中心,主要街道由此向四方辐射,较大的店铺都集中在谯楼四周,每有重大事件官府皆在谯楼及三个城门张贴布告。

在谯楼存世的513年间,只是在明朝得到过较好的养护,曾于明万历年间进行过修葺,此后的300余年间,任凭风吹日晒、雨打雹砸,至民国初期已残破不堪,时常有残瓦腐木被风吹落,威胁着行人的安全。



昌平县城内的旧房屋顶


1932年,当时的县长张树森出面募捐,重修鼓楼,但由于吏治腐败,全县各界人士的捐款用于工程上的微忽其微,工程承包商也乘机偷梁换柱,中饱私囊。

谯楼的砖石基座只是表面上见了新,所用砖石是从东西南北四座城楼上拆下来的,并将鼓楼上的金丝楠木换成了东北黄松,转手倒卖,发了横财。

重修后的鼓楼保留了城堡式的砖石基座,上面建了5间砖木结构的大殿,当时位于县城内的真武庙(原址位于昌平区医院内,今已无存)已岌岌可危,遂趁鼓楼重修之机,将真武大帝的泥塑神像移入谯楼殿内。当时钟表已较流行,铜壶滴漏遂弃置在鼓楼北面的砖梯旁。



昌平县城内的精美门楼


在鼓楼的东南,西南两隅,各建了一座八尺见方的亭子,小瓦檐,古朴雅致。

东南亭内悬钟,仍是明天顺年间的旧物,重约4000斤,上细下粗,高约2米,底口直径约1米,铸有铭文。

西南亭内架鼓,是将旧鼓油饰一新,新换的羊皮,鼓身长6尺,两端鼓面直径均为3尺。

由于谯楼重新修缮后,只剩下五间大殿,原来楼檐下的四块木匾无处悬挂,就在鼓楼东西北三个门洞上方砌筑了三块汉白玉石匾,鼓楼四面匾额内容如下,南仍为谯楼,东为迎旭,西为乐成,北为拱辰。

新盖的五间大殿中,除了正中大殿实际上成了真武庙外,其余四间被辟为民众教育馆,内置图书报刊,供百姓阅览。



昌平县城内的精美门楼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将谯楼改造成碉堡,成为城中的军事制高点,虎视耽耽地监视着老百姓的一举一动。

1948年秋天,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护他们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在城中及附近村中抓壮丁,给国民党军队补充兵员,为了防止逃跑,就将壮丁关押在鼓楼上。他们的亲人推测此去凶多吉少,都跑到鼓楼下边呼喊着壮丁的名字,期盼再见一面,作最后的诀别,当时,百姓们称鼓楼为望儿楼。

解放后,鼓楼改作昌平县文化馆,成为人们学文化、长知识的娱乐场所。1958年文化馆迁到政府街新址后,鼓楼就成了昌平县农机局(后来的北京汽车转向机厂的前身)的单身宿舍。



昌平县城内的精美门墩


1971年夏末,因鼓楼附近接连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市里拨款14000元,责成昌平镇房管所将鼓楼拆除。同年9月至11月,100多名工人奋战2个月,具有513年历史的谯楼从昌平人民的视野中消失了。

鼓楼上的皮鼓因皮面残破,放入昌平县房管局的仓库里,鼓楼上的铜钟,解放后还被有关部门开大会时用作报时,上世纪60年代,该钟被送交北京古钟博物馆收藏。



石匾与铜钟

尚存人间的昌平鼓楼遗物


斗转星移,目前与昌平鼓楼有关的历史遗物记忆君看到的一共有2件,弥足珍贵。

一件是昌平鼓楼上安放的写有谯楼字样的门额石匾,该石匾为汉白玉石,长约6尺,高2.7尺,上书谯楼两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每个字约2尺见方,没有署名、印章,左边题有大明天顺二年五月日立字样,此石匾目前收藏于昌平博物馆楼下的露天存放处。



昌平博物馆

谯楼石匾原来安放的位置


昌平鼓楼谯楼石匾


昌平鼓楼谯楼石匾年代


另一件是昌平鼓楼上用于报时的铜钟,该铜钟学名叫做守陵官员铸铜钟,钟上有铭文,记录了此钟的铸造时间,以及与铸钟有关的官员名称,如天寿山守备内官监太监武忠、大明正德三年三月初三日吉时造等字样,该钟钟钮部分已损坏,不能悬挂,所谓钟钮就是钟上面用于吊起它的扣,目前该钟收藏于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存放于九亭钟园之内。



大钟寺


报时铜钟原来安放的位置


九亭钟园中的昌平鼓楼铜钟(守陵官员铸铜钟)


昌平鼓楼铜钟(守陵官员铸铜钟)上的文字


昌平鼓楼铜钟(守陵官员铸铜钟)上的文字

昌平鼓楼铜钟(守陵官员铸铜钟)上的文字


昌平鼓楼铜钟(守陵官员铸铜钟)上的残缺钟钮






做昌平记忆粉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座被誉为昌平灵魂的地标建筑 竟因影响交通被拆除·上
【昌平记忆】褪尽铅华话鼓楼
中国·凤阳
袁州谯楼
【阿龙说昌平】昌平有四环,圈出永安城
昌平大钟今安在?寻找当年的亲历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