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杨周康乐的退休生活:招待一顿午饭 结缘各国朋友

在曹杨新村街道周康乐老伯的家中,珍藏着两本影集,封面上写着“来自餐桌上的各国朋友”。这是他接待过的外国友人专门制作并寄给他留念的。打从收到这两本册子起,他把一次次“饭桌结缘”的珍贵照片收录进去。近17年来,由街道组织,每周招待一到两批外国游客在自己家吃一顿午饭,这已经成了他退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少客人还成了周老伯长期交往的朋友。



图说:周老伯和各国朋友。受访者供图

改变退休生活

2000年,已经退休的周老伯搬到曹杨。一年后,担任曹杨街道办公室主任的老同学找上门来,介绍街道新组织了十几家接待外宾的居民家庭,问他们家愿不愿意加入。周老伯欣然应允。于是,同年11月,家里就来了第一批客人——美国快乐集团旅游团游客。

1953年,曹杨新村成为上海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居民住宅区,街道设有专门机构接待外宾。“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的名头也吸引了不少外宾前来参观,至今已接待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万人次的首脑、政要、名人和旅游团队。外宾主要由旅行社带团过来,通过客人口口相传,渐渐地,“做一天曹杨新村的居民”这个活动名气在国外就越来越响。

到周老伯家中的访客通常8人一批,基本上是已经退休的外国游客。每次的菜单,事先周老伯都会和街道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商定。摆开圆台面,一般上8个冷盆4个热炒外加点心、水果,每次街道补贴给周老伯两三百元。夫妻俩一起买菜,爱人烧菜,自己端菜当服务员。客人们走后,经常给周老伯回信说爱吃他家的菜。周老伯细想了一下,客人们最喜欢吃的是番茄沙司炒花生。馄饨在他家也很受欢迎,因为是主人客人一起包,对外宾来说也是难得的经历。周老伯还不忘推销蛋炒饭,他总对客人们说:“这是中国人的特色菜,来了一定要吃!”

接待外宾,并不只是款待一顿饭,带客人们出外观光及席间闲聊也是外宾们体验民情的一部分。这可难不倒周老伯。退休前,他是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的高级讲师。在接待外宾时,一找到共同话题,他便和客人侃侃而谈。就这样,一个月接待5-6次,2009年接待人数最多,前后接待了91批。客人中有来自美洲的、欧洲的、非洲的,东南亚的也不少。

周老伯说,如果没有接待外宾,自己可能就像大多数退休职工那样终日闲在家,可是看到来家里的那些外国人乐呵呵地对待退休生活,那种向往快乐的情绪深深感染了自己。“有的客人还是推着轮椅来的呢,他们可以把退休后的日子过得这么精彩,我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他说,通过交流,他了解到各国的历史、地理、人文,这也是很大的收获。

增进中外交流

周老伯说,在客人面前,自己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中国,要体现中国人的气概。客人们问的最多的是居民生活的变化。周老伯摆出事实从容作答:先说住房,年轻时,成家有了孩子,单位分房11平方米多,挤了五口人,如今,同样是五口人,买了120平米的居室,自己在曹杨一村还有一套房子出租;说收入,大学毕业时月工资58.5元,买一辆自行车154元,得搭上三个月工资不吃不喝,到2016年时每月退休工资已有6000多元,300元的自行车可以买20辆;再看文化水平,家里算上自己一共五个兄弟姐妹,不乏文盲和低学历者,只有自己是大学生,到了儿子这一辈,有4个大学生,再到孙辈,几乎每家都有研究生,而且是在国外求学、毕业的。“你说,现在和过去能比吗?”讲到这里,客人们每每发出啧啧赞叹声。

外国朋友也很愿意给周老伯展示自己国家的风情。周老伯家的冰箱上,贴着各国标志性景点或建筑物的冰箱贴,是客人们随手送他的纪念品。不少人走后,隔段时间也会寄给他明信片、风景照,底下还端端正正地注明了景点的名称和特点。

他甚至会收到一些特殊的纪念品。有一位来自休斯敦的女客人来做客,无意间聊起体育。周老伯是1960年上海市第二届运动会男子体操全能冠军、男子单杠冠军,退休了也是体坛铁粉。话匣子开了,两人从足球聊到篮球,周老伯提到姚明正在休斯敦火箭队,没想到客人回去后便寄来姚明的11号球衣、球帽给周老伯留念。

在接待一位南非客人时,周老伯提到曼德拉,表示对他的景仰。没想到客人留下一张印有曼德拉头像的20南非兰特的纸币。这张纸币一直收在餐桌台面下。

对周老伯来说,最珍贵的纪念品是一个黑色的空军一号纪念包。这是一位美国女客人临走时送给周老伯的。她通过翻译转告他,自己的丈夫正是空军一号的机长。

一般总是周老伯一家请吃饭,不过也有例外。有一天他听到有人敲门,一看门外站着个美国人,没带翻译。他赶紧四下询问,找到自己的外孙女,她是当时接待这位客人的翻译。外孙女回忆,这位客人来时正赶上春节,年初四周老伯带他到外孙女家吃饭,还陪他逛城隍庙,过了个中国年。当时,客人说过3个月还会来的。他果然没有爽约。当晚他还自备了调料,到周老伯家为他们做了一顿西餐。

礼尚往来。周老伯接待过日本香川县议员志村忠昭。2006年4月,因为日本香川县多度津町和上海普陀区缔结了友好关系,周老伯有机会参加回访团,到香川县参观3天,感受了一番当地的民风。接待他们的正是志村忠昭。

结下深厚友谊

到曹杨新村来的几十人旅游团往往只有一个翻译,到周老伯家来的人一般不自带翻译,于是他干脆找孙辈来做翻译,就当让他们练习英语了。有一次,约了外甥的女儿小朱来帮忙,下了课时间来不及,特地打的过来。接待的旅游团里有一对美国夫妇,当场送了小朱一本英文原版书,说读了如果有问题可以联系他们。从此他们在网上交往开了,过年还互寄贺卡和礼物。后来,小朱考上美国纽约的大学读研,那对美国夫妇特地关照她早点去。他们开了3小时车到纽约机场,接她到自己家住了一星期,还对周围邻居介绍,这是“我们的中国小孩”,给她买生活用品。研究生毕业时,小朱特地请这对美国夫妇来参加家长会,她觉得自己在当地没有亲人,请他们作为家长出席再合适不过了。这段珍贵的往事,周老伯至今津津乐道。

他说,最受感动的是和一对日本夫妻结下的深厚友谊。两口子有一定的中文基础,2009年第一次来周老伯家,也是为了学汉语。双方沟通起来没什么语言障碍,相谈甚欢。接待期间,正赶上周老伯的侄女结婚,他拉上这对日本客人一起参加,感受一下中式婚礼。友谊的种子就这么种下了。2010年,两口子专程来上海看世博会,约周老伯同行。大热天周老伯陪同他们兜了两次意大利馆,令他们感激不已。两年多后,当夫妻俩在和周老伯聊天中得知当时一同接待他们住宿的江先生中风发作瘫痪在床时,住过江先生家的女客人还专程来看望他,特地折了一千只纸鹤带来,祈愿他健康长寿。2016年4月,周老伯告诉这对日本夫妇自己的孙子要去大阪参加足球比赛,夫妻俩特地问明时间地点,当天果真到场为他加油。现在周老伯和这对夫妇已是“很熟的朋友”了。

从访客到挚友,竟然只因一顿饭而结缘。周老伯感叹,这么多年积累的友谊,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民晚报记者 张家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餐饮企业经典服务案例分析
曹杨新村60年:光荣与梦想 05-新闻视点·要闻-解放日报
邓小平退休后闭门谢客,1991年最后一次接见外宾,提出三个要求
老北京饭馆里的堂头儿们--周家望
洒桌礼仪--吃菜
毛主席曾怒批国宴:吃了的还没扔掉的多,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足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