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俪也救不了它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380 部 每 日 一 片

这段时间,在大家统一剧荒的时候,有这样一部国产剧,闯入了我们的视线:
它热度不高,口碑一般,唯独收视率高居不下。
开播几天,就刷新了三年内国产剧的收视新纪录——
《安家》
这部剧出自编剧六六之手。
11年前她凭借一部《蜗居》在同类型的剧本中站稳脚跟。
如今带着新作杀回来,再次跟大家分享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
房子。
不得不说,《安家》选择的这个内核真心不错。
中国人的一辈子都是围绕房子展开的。
甭管你是买房还是租房。
这个话题贯穿在每代人的血液里,有了可以栖身的地方,家才成立。
2017年,出品方耀客传媒买下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版权,想要翻拍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同类型电视剧。
于是他们找到了六六,在一年多的调研后,这部剧投入拍摄。
作为一部翻拍剧,口碑呈现的两极化,让《安家》的认可度受到质疑。
原版豆瓣评分8.3,翻拍版豆瓣评分只有6.2,刚刚及格。
本土化处理的《安家》到底怎么了?
今天V姐就跟大家仔细聊聊——

首先,咱们从演员说起。
孙俪、罗晋、海清、郭涛、王自健主演,再加上韩童生、奚美娟、丁嘉丽等老戏骨助演。
这部剧的卡司阵容相当强。
从目前更新的内容上看,演技鲜少有被诟病的地方。
脱下古装的孙俪,依旧可以撑起一部都市现代剧。
这次不仅自己出演,还带来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饰演儿时的自己。
她在剧中饰演的房似锦店长,因为吃相惊奇,食量惊人稳坐热搜。
一口一杯豆浆、两口一个包子,一顿两人份……比吃播还带劲。
吃播现场
👇

再来,就是经过打磨与推敲的剧情。
房似锦的出现,拉开了中介与客户的拉锯战。
《安家》的故事发生在竞争压力和房价双高的上海。
房似锦,一个经验丰富、办事靠谱的房产中介。
因为能力出众被领导派到上海市中心的这家中介当店长。
而在她到来前,这个店还有一个店长,名叫徐文昌,人称徐姑姑。
这两人,性别相反、行事相反、宗旨相反,就连受欢迎的程度都相反。
房似锦的生活被工作百分百填满,没有私生活,她的日常不是签合同,就是在带客人去看房的路上。
总之,她就是一个上了发条的赚钱机器。
时常放下狠话:就没有我房似锦卖不掉的房子。
为了开单,她会拼尽全力。
客户的需求、喜好……每套房子的卖点、实用性、可改装程度全都了如指掌。
可即便如此,她也是有底线的。
比如,客户给的回扣一律不收,不该拿的东西一律不碰。
比如,从不偷奸耍滑欺骗消费者。
就是这么一个事业型的女强人,却遇到了让她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
她出任的这家店,业绩差,好几个员工一年了都没开单,每个月只拿保底收入混日子。
之前的徐店长手握业界独门的老洋房销售技能,轻易不开张,一开吃三年。
所以,他佛系又好说话,从不与人争抢,有悖销售理念。
邻居买菜,狗狗可以放在店里,有人来不及取快递也放在店里……
徐店长认为做事先做人,让大家感受到靠谱,生意才会找上门。
可是,在他的带领下,店里的员工个个懒散、不思进取,公司变成了慈善机构,专门“收治”有难处的沦落人。
这两个店长,一个擅长打「人情牌」,软弱没有章法;
另一个,喜欢打「理性牌」,只有交易没有感情。
在他们的带领下,一些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的剧情频频上演。
比如,从《蜗居》“穿越”来的知识分子买房,为了彰显房似锦的业务能力。
这对看了一年、不下几十套房子的夫妻,听完房似锦的介绍,就决定买下。
而且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看房当天,房似锦要求只能女主人一人来看。
嗯?买房是全家的大事,怎么只让一人来看呢?
等到人家两口子都来了,她又想办法支走男主人,愣是不让人上去。
其实本来这样的设定并无不妥,但剧中没有任何解释,让观众疑惑。
比如,炒过去的冷饭,没抓住当今购房问题里的要害。
夫妻为了买房子假离婚后“假戏真做”的现实,早在前几年最是火热。
剧中富二代出身的徐店长,却也走上了这条路,多少有些生硬。
买房不要紧,可是要解释一下为何要走这步来买房吧?
再比如,房似锦装修改造一套房子,只用了几天的时间;
员工指着领导的鼻子大骂;
……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在冷冰冰的剧情里,看到一些想极力引起共鸣的点。
比如,博士都买不起房子,暗指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与夸张的房价不成正比;
开包子铺的夫妻俩,辛苦一辈子为儿子全款买下上海一套房,
可是,购房的时候要不要写上儿媳妇的名字?
比如,只要你把电话留给房屋中介,你的电话将会在未来被催命式轰炸,直到你同意来看房为止;
比如,中介竞争对手间互相挤兑,不仅体现在撬单上,还体现在开门后喊口号的声量里;
还有独居女性的安全问题;
房产中介被物业交保护费的潜规则骚扰;
新人初入职场面临的挫折;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终生的影响;
甚至是,销售岗位被人瞧不起的现状。
既然该有的点都具备,却为何打不动人心呢?
我想是跟细节的处理有关。
还记得从前那部《蜗居》吗?
同样是小人物到大城市打拼,想要买房子实现身份认同的情感经历。
即使过去十年,里面的剧情在今天同样可以站住脚。
是因为剧中那些现实矛盾渗透在最日常、最普遍的地方。
就拿排外这件事说。
《安家》中为了体现上海人的优越,把排外的矛盾藏在一句台词里。
“咱俩才是一家人啊,他是外地人”。
生活中确实会存在这种事情,但并不足以扎透多数人的心。
而《蜗居》把当地人的歧视放在了柴米油盐里。
海萍租住的弄堂,总有中年阿姨排挤她,把她当贼来防,
却看不到自己偷用海萍调味品的事实。

还有人前人后塑造的反差。
如果不是100万的要债电话,你能猜到房似锦有个不堪的家庭吗?
如果不是同事随口一提“房店长看上去不像很有钱”的样子,可能没人注意她下班后租单间是为了省钱。
而《蜗居》中,为了省钱的姐妹俩,会买同一件衣服换着穿;
舍不得吃25块的哈根达斯,只在门口观望;
不好意思让男友花钱,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说自己喜欢吃的口味没了,笑着说冬天吃冰激凌会拉肚子……
别看这些小细节不起眼,但往往最戳观众的心。
也正是这些细节,让我们愿意相信剧中的人物就是你我他。
其实,看过原版《卖房子的女人》的人明白,这部翻拍剧,说是结合本土化,绝大多数的内容还是在搬用原版。
就连很多经典台词,都是一样的。
原版隐藏着日本家里蹲、极简主义、囤货癖等现象,
可《安家》面对的毕竟是中国观众。
要讲中国人关于房子的故事,还得从自身的生活出发。
这些年国内诞生了不少翻拍剧和电影,口碑好的却寥寥无几。
这里面有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假大空、与实际生活的脱轨。

毕竟,用心拍出一部好作品和完成一次拍摄任务是两回事。

你觉得《安家》好看?

或者分享一个跟房子有关的故事

(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跳转至文章)

沙雕中二拯救全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家》,打着「现实主义」洒狗血也不行
翻拍日剧有多难?栽跟头的不止孙俪《安家》,成功的作品只有一部
孙俪新剧《安家》开播,口碑两极分化,编剧六六偷偷致敬《蜗居》
收视口碑两极分化?《安家》到底“烂”在哪儿
《安家》: 润物无声 映射人生百态
职场女性何时“安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