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评论真题:如何理解元好问所言:“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说:
心画心声总失真
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
争信安仁拜路尘?”
请联系文学史上有关现象进行分析。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首创以诗论诗以来,以诗论诗就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一种独特的形式。之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继武,后来的王士禛、袁枚、赵翼、谢启昆都有此类佳作,当代学者袁行霈先生也曾有《论诗绝句一百首》。后来的诗人评点前代诗歌和诗人,属于内行人说内行话。诗歌类的评论,这就是一个大的题库。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道题答题思路如下:
一、指出元好问在此诗中所指的安仁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男作家潘岳,翻译一下这首诗,继而指出这首诗的主题是“为文与为人”心口不一的问题。
二、心口不一的作家是有的,在“仕与隐”的问题上,很多隐士往往难耐得住心中对功名的渴望。潘岳的闲居赋如此,孟浩然的山水诗亦如此。更何况还有很多道貌岸然的伪道学呢?在儒林外史中那些儒林丑态比比皆是。但有的心口不一却是心理上的补偿。将军笔下不一定都是金戈铁马,还有思乡柔情。文人笔下不一定都是风花雪月,倒有可能是塞外边关。
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作家也有很多。豪迈之风、旷达之风、幽怨之气、婉约之态,往往与作家个人的气质有关系,再深挖一层,和作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状态相关。
四、作家的作品同时是作家的心灵史,通过很多作家早期、中期、晚期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其心理的变化。
五、所以不一定非要下结论说潘岳就是个虚伪的人,最起码在写作此赋的时间内,有过隐士的情怀,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发生了改变。
根据以上思路框架,大家自己练笔,欢迎留言讨论。

小钱钱的同学,可以私信发文指导修改。

欢迎大家关注公益直播: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每周六晚上七点,复习陪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6,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心画心声总失真? 从唐代大诗人孟郊的《赠别崔纯亮》谈起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田英章楷、行书作品欣赏#书法
《文心雕龙》卷36比兴诗解2取类比象用比忘兴习小弃大拟容取心
诗词||组 诗
艺海拾贝:多一点风格 增一些意境——谈作家艺术个性( 周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