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部宗谱改写村庄历史 三门源“千年古村”有实证

邓根林

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古村是龙游商帮的发源地之一,因为村中拥有“叶氏建筑群”,2008年被命名为全国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又因为“叶氏建筑群”中有名闻遐迩的戏曲砖雕,2013年叶氏民居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在民国《龙游县志》《龙游县地名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三门源,以村南山口建有三座山门得名,又名叶家。清末为宣教乡38都3图。主姓叶,南宋咸淳六年(1270)从松阳卯山道坪乡入赘纪氏定居。民国《龙游县志》卷四《氏族考》又载:“三门一族,谓出梦得五世孙文彬,于宋咸淳六年,由松阳卯山道坪乡迁居三门源之黄里坞。”另有翁姓,北宋宣和二年(1120)从寿昌迁入。

三门源古建筑群布局严谨,造型精致,气势宏大。 资料图片

读了以上的文字描述,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翁氏早于叶氏150年来到三门源定居。所以,三门源的建村时间,最早只能从北宋宣和二年(1120)翁氏定居的时间算起,至今仅900年,还未达到“千年古村”的级别,所以媒体一直称三门源为古村落。

最近,笔者在查阅民间收藏的一套“永思堂”《三门叶氏宗谱》时发现,有一篇作于明崇祯二年(1629)的谱序,为严陵外史徐来聘撰写。这一谱序或许可以证明,三门源是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

三门源叶氏经历残唐至南宋,历九世

《三门叶氏宗谱》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晋折冲大将军、苍梧太守曰俭,字巨文,即居括苍松阳卯山道坪乡,其间贤相名臣,鸿儒硕士,昭著旧谱,班班可考,更又何容赘焉……当此之时,兵戈扰乱,逃名避世者有焉,散处四方者有焉。幸乾昱生于唐运隆兴之际,太宗敦本之年,故世代相承,绵绵无间,作谱图者,以乾昱为一世祖,正春秋阕文之意也……达高蹈林泉,不乐仕进,适遭黄巢扰乱江南,故携家隐避于龙邱之宣教乡,纵步游览,历访胜地,见一处山林幽雅,峰峦拥列,邱园广远,访之土人,此三门源里坞也。因而喜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宣在兹乎!即日拓基,筑室而家矣。”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公元878年,北方爆发了黄巢农民起义,战火迅速蔓延各地,以致天下大乱,民众纷纷逃难躲避。叶氏先人名达,平日喜隐居,好远游,不愿为官参政。黄巢兵至浙江南部,攻打福建。叶达为躲避战乱,随即离开家乡括苍松阳卯山道坪乡,逃难至龙邱之宣教乡三门源,看到黄里坞是一处燕窝形的山坳,三面环山,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泉水潺潺,土地平旷。经得当地人同意,遂在黄里坞“即日拓基,筑室而家”,居住下来。

由此可见,三门源叶氏来龙脉络清晰,中间也没有什么残缺的记载。那么,《龙游县地名志》中,“南宋咸淳六年(1270)从松阳卯山道坪乡入赘纪氏定居”的记载,出处来自哪个文献史料?志书中并未提及,无从查证。

不过,徐来聘谱序在文后又有记载:“自后,子孙历残唐李以及南宋,凡九世。无奈人丁渐微,后九世孙复归祖居松阳卯山道坪乡,计立贤绍。后细查宗谱,因而得侍郎公逵之嫡派。逵生元辅,为光禄大夫;元辅生纲,赠少保;纲生义叟,赠太师,封魏国公;义叟生助,赠太师;魏国公助生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中绍兴四年何昌言榜,拜授观文殿大学士。第五世孙讳文彬者,该应继其后焉。即同转至龙邱三门源之里坞,承其家产,接脉流芳,时在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事也。”

以这一记载看叶氏迁徙的路线,完全顺理成章,并非无中生有,但是,该谱序却一直没有提到“入赘纪氏定居”的事实。而是强调三门源叶氏经历残唐至南宋,历九世,“无奈人丁渐微”,担心血脉难续,三门源叶氏才重新回到“祖居松阳卯山道坪乡,计立贤绍”。细查宗谱,笔者认为,“第五世孙讳文彬者”与三门源叶氏是嫡亲血脉。于是,文彬公带着振兴叶氏的重任,才与三门叶氏一起,离开松阳,回到三门源黄里坞,“承其家产,接脉流芳”。由此可见,叶文彬“入赘纪氏定居”记载可能有误。所以,叶氏族人最早到达三门源的时间,应该在晚唐的880年左右,而非南宋宋度宗咸淳六年的1270年。

三门源叶氏“第一始祖”,只是尊称

那么,为什么文彬公不是最早来到三门源的先人,却被三门源《叶氏宗谱》冠为第一世祖呢?徐来聘在谱序里也明确回答了这个疑问:“然今之作谱者,以文彬公为本居之一世祖,是笃亲亲之爱也。”

原来,文彬公虽然不是三门源叶氏的始迁之祖,可他为三门源叶氏的再次发族,从松阳迁居龙游三门源,继承族产,开创家业,为叶氏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三门源叶氏后人为了感谢他,永远铭记他的功绩,所以在编写宗谱的时候,尊称他为三门源叶氏的第一始祖。

因为遭遇特殊变故,黄里坞人口减少,农户外迁,村庄渐渐萎缩。究竟是什么变故,《叶氏宗谱》里没有提及,徐来聘谱序里也没有记载,后人不得而知。但从现在的地理环境看,这里地处山坞,交通不便也许是原因之一。如今,黄里坞仅存的几户农家,其余业已搬迁至三门源“下山脱贫小区”居住。时代变迁,现在的黄里坞,已经看不到一点古迹遗址,随处可见的是大片农田和树林。不过,听村里的老辈人口耳相传,当年黄里坞是一个大村庄,房屋高大气派,人口众多,收获季节,财主家开动十八台风车收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开挖黄里坞水库、开垦荒地或田间劳作的时候,还能经常挖到巨大的青石板,精美的柱础,还有无数断砖残瓦、瓷器碎片等遗物,印证着传说中黄里坞曾经有过的辉煌。

追溯三门源的建村历史,自然得尊重客观事实,从有据可查的文字记载着手。从严陵外史徐来聘撰写《三门叶氏宗谱》序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时,三门源已经有本地人居住,叶氏族人带着家眷,离开叶氏祖居地松阳卯山道坪乡,迁居三门源黄里坞,时间应该是在翁氏迁居三门源(1120年)之前,约公元880年左右的晚唐。据此推算,三门源最早的建村时间距今至少有1140年,实属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

责任编辑:郑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氏宗谱序
《祭江南葉氏始祖望公文》意见征集
走进水亭塘上村:叶岗坞叶氏始祖叶义问
离开松阳了,记录一下跑了山里30多个古村...
寻找可能的古镇 【独家摄影】
【文氏族谱】江右固塘文氏宗谱序——六义堂四房始祖进士文昭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