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山南坞三月三:民俗祭祀留乡愁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2015-04-27 14:35

  徐聪琳余静轲文/摄

朗诵《杨氏家规》的小朋友正准备上台表演。
巡游队伍

  小朋友们正在学习杨氏太极拳。

  4月21日,适逢“三月三”,以“传承民族文化,留住古村乡愁”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在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拉开了帷幕。无论是载歌载舞的民俗表演,还是大气磅礴的巡游,抑或庄严肃穆的杨氏后裔祭祖,文化与乡愁始终萦绕于南坞清新的空气中,以最淳朴原始的姿态牵动来客的情思。

  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趟过了近800年的历史长河,“八角井”“乌焦鱼”的故事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村中的一脉两井、一山两溪、一宗两祠、一寺两塔,尽显大自然千万年的风水玄机。近年来,南坞村更是被列入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单之中。

  品读不尽的民俗文化

  舞台上,江山市婺剧研究院的演员们已经摆开架势。六段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相连的舞剧曲牌体表现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粗犷豪放的吹管乐和打击乐,还有细腻婉转的拉弦、弹拨乐。一曲《花头台》自始至终充满着浓郁香醇的江南乡土气息,宛如社戏开场,勾起人们的回忆,令人尽醉其中。

  而在舞台一侧,身着儒服的孩子煞是引人注目。过一会儿,他们便要上台诵读《杨氏家规》了。这18个孩子都来自江山市茅坂小学,年龄最小的才读三年级。“平时在学校,孩子们就常常接触《杨氏家规》。这次上台展示,大家都很兴奋。”带队老师杨日清细致地为孩子们整理衣冠,做登台前的最后准备。

  在质朴的《迎宾礼》、村歌表演,以及闹腾的舞蹈《金狮呈祥》过后,这群孩子终于站到台上,手持竹简卷轴,在呦呦鹿鸣声中,朗声道:“敬祖宗,子孙与祖宗一气也……”摇头晃脑,憨态可掬。孩子们从“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吟诵到“勤职业”“崇节俭”。一篇长长的《杨氏家规》,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伴随着童稚声声,涤荡着在场所有人的内心。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随后的杨氏太极拳令人真正感受到何谓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台上的表演者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台下也有人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江山市民王先生一边比划动作一边说:“简化太极拳、对练、太极剑,杨氏太极拳有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融于血液的家乡情怀

  随着民俗文化展演接近尾声,巡游队伍正式映入众人眼帘。在吉时的唱喝声中,10多名身着传统华服的杨氏后裔缓缓抬起香炉、扛起祖先遗像、拉起“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彩旗,沿着古老的街巷开始巡游。

  他们身后,是整整齐齐的方阵队伍。蓝衣方阵里的村民,高举着大红灯笼;穿着花裳的腰鼓队,精神抖擞;村干部衣着整洁,踏着正步,高喊“保护古村”口号……

  “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合家欢乐,巡游表达的都是对美好的祈愿。”有人一路跟随着巡游队伍,从南坞外祠走过檐牙高啄的大宗祠门口,顺着青石板道,路过沧桑静默的八角井……这场巡游似乎能像绵延的记忆一般,一直走下去。

  悠远的号角声传出了大宗祠,告知来往众人杨氏后裔祭祖即将开始。杨氏后裔23代孙杨荷生站在队伍最前端,神情肃穆。修冠、整衣、束带后,杨荷生与其他后裔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跪拜、酹酒等流程。颂读祭文、焚祝文后,一众人轮流接过香饼。整个祭祀始终保持着庄严的气氛。 “每年祭祀都是一样的步骤,但我们都不会有一丁点马虎。”杨荷生在一旁静候着杨氏分支进行祭拜,“这是对祖先的追怀,尽一份哀思,也是对子孙的教育。”杨荷生相信,南坞的杨氏后裔在一场场祭祖中成长,印刻在记忆中的场景将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伴随他们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山:南坞“三月三” 留住古村乡愁
杨氏家规十禁
霞张《庄氏家规》
杨氏宗谱所记载的杨家家训家规家风
《杨氏祖训、家规》
杨氏太极拳85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