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阴阳藏象论之六——肺寒饮病论(下)

在《肺阴阳藏象论之五》,循前文本体论和应象论等思想方法,承继肺体气阳的基础,提出肺寒饮病之论,而肺寒饮病肺外病机的诸多气化之局,以及肺寒饮病与现代医学之论,皆在此篇半壁之中。

肺寒饮病论-下

1.肺外病机的肺寒饮病

医家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不同的结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认为:“肺者,……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认为:“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认为:“肺为阴中之少阴”。有肺中太阴、少阴两种说法,而肺体似本身寄有太阴、少阴之气,是否以此与外来的中焦运化、少阴热化相感,有待进一步研究。

1.1少阴气化相关肺寒饮病

如前文所述,凡不属少阴之寒饮病,常从太明肺卑论治。反之,少阴水藏之病,致水寒上犯,肺气不得肃降,也是常见之局。

从抽象的气数而论,阳明为二阳,少阴为二阴,与肺阳气数相等,皆二之气。“少阴热化,施于阳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故“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

从气而论,气出開之于肺,纳收之于肾,肾为气之根,水之主。从水而论,其本、其根也在于肾,其标、其末在于肺。少阴又为阴枢,可谓清浊治乱之枢。因此可以说,少阴真水之气,为肺中气阳通调水饮之根,肺之根气。若少阴之用不及,则寒水用事,清浊不分,浊阴逆上。后世肺为水之上源,以及丰富肺中痰饮、气逆从肾水论治的理法方药皆从此来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猪苓汤等法,可为纲领。

1.2中焦气化相关肺寒饮病

中焦脾胃运化不和,而至于肺病者,为医家熟知。从气化而论,太阴阳明相表里,太阴在阴为開,阳明在阳为阖,为表里相承之气。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很多治痰方药,多是从脾胃入手,似成常法。

肺中阳明之气卑沉,常从脾胃阳明气雄之。如理中汤、甘草干姜汤之法。今人常任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开肺以通,开以泻肺。肺中阳明之气有余烬,常从脾胃阳明气清之,如枳实栀子豉汤、竹叶石膏汤之法。脾胃阳明风冷,或脾胃阳明感寒,也常致肺中气阳感应,甚至及于荣卫之气,如胃肠型外感,甚至诸湿温之病,概以脾胃法治之,如诸正气散之法。

需要指出的是中焦脾胃运化不利,虚寒者温补,有余者清肃,湿热者清利等,都是如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平常之法,而也如同太阳病气,涉中焦气化的“机转”“变局”也有许多。如寒热互往、上下相并、气湿郁结的柴胡证、痞证、结证等即常见。因其气机郁滞,常使下病而逆上,虚结而现舌苔厚腻之实热舌象,寒病有郁热之象,湿聚而津液不运反有燥象。变证、坏证甚多,皆可涉于肺气而为病,当各从其气化论治。但论其证治,也当查少阳枢机不利之机。否则,若见气逆于咽喉,以为病仅在上;见苔厚腻,仅以为肺中痰湿;见肺热则清泻;见少津而干咳,则润肺止咳;见咳止咳、见痰化痰、见虚补虚、见热清热、见湿利湿等;凡气机郁结不除,则不为正治,攻之或伐其本,补之或增其结,病必不除。诸泻心、陷胸之剂、柴胡诸剂、柴平散、柴胡达原饮、蒿芩清胆汤等皆可随证取法。

1.3肺外病机肺病的气机运行大势

肺气以下行内收为顺,上行外出为逆,是理论上肺气自身气化之理,是在假说没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但“没有其他因素”,谈何容易?以最常见的“咳嗽”为例,中医释为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而痰证无论在何种肺病,皆所常见。无痰之咳,可以认为是气之上逆;但有痰之咳,或因痰之咳,则不仅仅是肺气用事,所谓薪不尽,火不灭,当治其痰。痰从何来,当从何治,不止于肺。有一原则却是颠簸不破的,无论中西医的看法,凡痰证都以排痰为顺,则遣方用药,使气机外出、上达为顺。若合虚证,如兼见肺卑、肺痹、肺之肺气沉陷的病机,又常用升提肺气、升提脾气之方药,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法、补中益气汤法等。总之,痰证气机,以上行外出为顺。而且,涉其他气化时,当顺其藏象之和平调其气,繁复多端,难以一概论之。

2.肺寒饮病方药论治举隅

古奥晦涩的寒邪气化理论,是基于事物的本质和其间的联系,从浅层次看,可以认为是在讲寒邪的不同变化形式。无论寒邪致病理论所述无形之寒气、有形之水饮,乃至太阳之气纷繁复杂的证候变化,都是寒邪的不同化生形式,虽应象万千,本质在于太阳寒水之气。即“咳喘者,是水气并阳明也”(《素问·示从容论第七十六》);“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金匮要略》)。相关证候和方药在《伤寒论·太阳病篇》和《金匮要略》关于痰饮水湿的篇章条文中有诸多论述,加上后世医家的发展,都可以作为肺病从寒饮论治的参照。

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可主表寒未尽之咳;甘草干姜汤以温“肺中冷”,主肺弱内寒;小青龙汤治无形水气之咳,所主心下寒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十枣汤泻有形水饮之咳,主咳家脉弦有水;苓桂术甘汤、肾气丸温药和之,主短气有微饮;苓甘五味姜辛汤治支饮之咳,主咳满冲冒;真武汤治水寒下陷之咳,主咳而自下利;猪苓汤、五苓散治水热上逆之咳,主咳而呕渴心烦;柴胡汤、四逆散主太阳之邪机转不利,满逆之咳。

此外,简单的从藏象气化理论推想,即可得出一些用药之法。如肺合皮毛,则常以皮毛之药补肺,如补肺阿胶汤、猪肤汤等。再如,肺寒饮病者,以咸寒气为病,而当用甘淡温化之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原则指导下的苓桂术甘、五苓、猪苓等诸剂,皆合于此。肺寒饮病者,以咸寒气为病,食咸则加重;但同时,咸能软坚,也能软顽痰,于是海浮石、青礞石、旋覆花、白僵蚕、海藻等味,皆为良药。“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少阳焦苦、厥阴酸涩入咽喉,咽喉病用药当苦、当酸,于是桔梗、浙贝之苦,乌梅、青果之酸可用。再如,肺能肃降寒水太阳之气,则一方面有提壶揭盖之法,小水不利,可开肺以清肃之;另一方面,若肺中太阳寒热气化,则可从利水气之药取法,比如芦根、白茅根、薏苡、冬瓜、泽漆、车前、芫花、石韦、虎杖等诸药。

3.肺寒饮病理论与现代病种

3.1从肺寒饮病论治的中医内科学诸肺病

中医内科学所见“咳嗽”“喘证”“哮病”等诸多肺病,以症状为病名和认识核心,而“咳”“”“上气”“短气”“不得息”等常与“水饮”病机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经方学术中,几乎是凡论“喘咳”则不离“水饮”。具有标志和核心意义的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诸多论述:“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又比如“膈间支饮,其人喘满。”“支饮不得息。”“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久咳数岁……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等等。与“水”的关系有以下论述:“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心下有水气……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咳家其脉弦,为有水。”“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先贤所说“水饮”的病机指抽象的水气、饮邪,也包括具体的水饮。“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3.2肺胀论

中医内科学之“肺胀”,常引用《内经》《伤寒》《金匮》的条文作为理论的源头。但所创“肺胀”提法,大意是久咳、久哮、久喘等病迁延,肺体用俱损,乃及于脾肾,虚满不能敛降。无论是今人之“肺胀”、仲师之“肺胀”、黄帝之肺胀,还是西人所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略作COPD),都是相互间“素不相能”的概念。《灵枢·胀论第三十五》讲“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其病因是“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论病位:“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病位在“脏腑之外”,而胀皮肤,故名胀,不是今人所说肺胀病位初在肺、继而脾肾、后及心。论治法,《内经》讲“无问虚实,工在疾泻。”岂有藏气久虚而敢“疾泻”者?《内经》肺胀其实是因肺而胀,可能并非肺体之胀,就如《内经》肺痿,是因肺而足痿,这是《内经》中常见的对疾病命名和病机分析的方式。至于《灵枢·经脉第十》中所讲“肺胀满”“缺盆中痛”、甚则臂厥,乃是经脉主病,更是与内科肺胀相去更远。

仲师经方学术所论“肺胀”全文如下:“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而“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不难看出,其实原文本旨“肺胀证”的“理法方药”核心在于“水饮”,与其说是“肺胀”,不如说是“水饮”。而“胀”是对诸多症状的一种整体高度的概括。但《金匮要略》之肺胀又与《内经》的“脏腑之外”的实证肺胀有别,与今人的肺胀、COPD或者肺心病等明显属虚、属久病者也有所不同。

西方医学所言支气管哮喘(Asthma)和COPD都是有很大异质性的疾病,本文仅尝试根据中医的思想方法分析其大略。AsthmaCOPD至为重要的区别在于气道阻塞的可逆性,从整体上说,这种可逆性是否可考虑为风气应象。于是本文将Asthma“相近”病种置于“厥阴论篇”论述。COPD的临床表型研究值得中医学术注意,即“哮喘COPD重叠表型”“频繁加重表型”与“肺气肿-过度充气表型”。“哮喘COPD重叠表型”可以理解为在COPD中最具“哮喘色彩”,也自然可整体上归之于厥阴风木论治;“频繁加重表型”以频繁肺部感染为特点,甚至西医学者建议“对稳定期患者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可能提高细菌耐药的风险”,似偏于太阳寒饮及寒热标本气化乃至“疮证”范畴,可能整体上考虑从肺寒饮病体系论治为宜;“肺气肿-过度充气表型”与“频繁加重表型”相反,通常存在低体重指数(BMI)且FEV1及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也较低,呼吸困难也最严重,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较小,似不在寒饮病范畴。

3.3肺病的一分为二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医学的一些研究进展,尤其是基于临床表现信息的一些分析,可襄助中医证候学思辨。对于很多导致咳嗽的疾病,西医学提出了几种有助于临床的分类方法:肺系疾病可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两类;“咳嗽按性质可分为干咳与湿咳”(以每天痰量>10ml作为湿咳),“干咳主要见于非感染性咳嗽,湿咳则以感染性咳嗽多见,特别是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学者又常“根据临床特征将慢性咳嗽分为激素敏感性咳嗽(包括CVA、EB及AC)、UACS和GERC进行经验治疗”,“有利于减少经验治疗的盲目性,提高经验治疗的成功率”。

于是从整体高度讲,感染性咳嗽、湿咳与非激素敏感性咳嗽,这样一些病种,可从肺寒饮病之寒、饮、水、痰、湿以及太阳气化论治,比如上呼吸道感染(AURTI)、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某些慢性支气管炎(ChB)、某些表型的COPD以及一些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等。而许多非感染性咳嗽、干咳与激素敏感性咳嗽,可从厥阴风木论治,从内外风、痹、等论治,如Asthma、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变异性咳嗽(AC)、某些肺间质病(ILD/DPLD)等。西医之长在于精确,中医之长在于通达。以上这样的标准,如果经中医证候学的转化,完全可以应用于其他肺病的分析。先将肺病一分为二,属气阳者,从气、从阳明及太阳论治;属厥阴者,从内外风、从痹、从论治。保证辨证大方向的正确性,大略分野之后,再精细辨证论治,是为本文所建议的整体性中医思辨的思想方法策略。

《易》曰:“天玄而地黄”。肺之象,如接天莲叶,本于枝木,根于黄泉。下一次,将继续我们解清藏象理论的求索之旅。

作者简介

毕伟博,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医生。致力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的研究和中西医结合诊治。主持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课题“肺间质纤维化证候学特征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近期文章《仲景“和”思想面面观》、《“半表半里”及“枢机”理论的证伪》、《肺间质纤维化卫气营血辨证与呼吸功能评估》、《感染后咳嗽证型分布特点探析》等。出诊专业特长: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的研究和中西医结合诊治。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甲骨文化与中医学(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肆)》,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全书共5章,分别从甲骨文化概述、甲骨文中的医学基础知识、甲骨医学的历史背景、甲骨文中的诊疗方法、甲骨文中的临床各科史料等方面对甲骨医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考证和研究。通过对10万多条甲骨拓片的考释分析,建立了甲骨医学的思想体系和学术框架,并从文化、理论、临床等视角进行综合论述。书中既有单字的考释、卜辞的分析和临床各科疾病的论述,也有病因、病案和诊疗方法的考证与阐述。书后还附有金文与陶文医学史料的考释研究、甲骨医学卜辞的整理与综录、主要甲骨文著录著作及其简称,以及甲骨文文献目录索引。甲骨文中的医学记载比《黄帝内经》早了1000多年,是研究上古医史文献和中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本书读者对象为中医科研人员、中医文化爱好者以及相关有识之士。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公众号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COPD古代中医的治疗方剂
肺阴阳藏象论之八——肺风痹病论
文声: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案例)
每日秘方 | 慢性阻塞性肺病,秋季用中药膏滋养肺
咳喘不得卧
肾亏肺弱痰湿多送你纳气温阳真武汤和化痰降逆苏子降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