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想社会和三大原则(三)
userphoto

2018.01.08

关注

《人性兽性各走半边——智者们的幸福路》系列之四十二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东西方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可以看到,无论世俗还是宗教的描写,剥去外表的装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快乐,无忧无虑。另外,就是公平,有爱心,互相关怀,当然在伊斯兰教的天堂里,对女人稍显不公平,不过鉴于伊斯兰教创立者默罕默德的经历,也可以理解。在宗教理想社会的描写中,或者是不用吃喝,或者是食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长生不老是个常见现象。我们知道,缺什么就会想要什么。宗教本来就是要安慰人的,尘世间没有的东西肯定要在信仰的天堂中出现,不然信了你连个美梦都没有,哪里会有信众!

生存问题,是人类每天要遇到的问题,生命的短暂和食物的匮乏让人类去宗教的想象中寻找安慰我们好理解,那快乐,爱心,互相关怀,公平为什么也成了无论世俗还是宗教,西方还是东方的理想社会的重要话题呢?而且无一例外抱怨现实社会冷酷,没有爱心,没有公平公正。至于这些现实稀缺的东西到底有没有存在过,世俗和宗教当然各执一词。世俗的说远古时代存在公平正义,爱心,互相关怀,宗教说只有在天堂或极乐世界才有这些。

宗教我这里就不评判了,因为那是信仰,不用分析。我只分析世俗关于远古时代是否存在一个公平正义,充满爱心,互相帮助的理想社会。

无论是赫西俄德还是孔子,他们在描述理想社会的时候自己都处在文明时期,也就是说国家已经成立,而且国与国之间打得一塌糊涂,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到失望。他们描述的理想社会一定是在此之前,也就是国家形态出来之前,要不然孔子不会说“城郭沟池以为固”是个小康社会,是个次理想的社会。

从前面几章的描述当中,我们知道,在国家形态出现之前是部落联盟,部落,而不论部落联盟还是部落,其基础生活单位都是氏族。氏族都是由有近亲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一般人数在十几到三十人之间,都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的关系,最多三代人。在原始状态下生活的人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与其他类人猿差不多。

那么,氏族生活与文明时代生活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平等。从1958年开始,英国考古学家AlanHall, James Mellrt, David French (现今他们的继任者是Ian Hodder)等就在土耳其东南部的Çatalhöyük发掘一个距今9400年,房屋数达到2000座,至今被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村庄遗址。在这个村庄里,考古学家们发现,尽管有些房子比另一些房子大一些,装饰画也要精美一些,但没有贫民区。通过对遗址里发现的尸骨研究,考古家们还发现原居民的营养来源及水平都相同,而且没有任何暴力死亡的痕迹。考古学家据此判断,村庄里不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男女地位也是平等的,暴力事件很少。残留的壁画也显示男人主要在打猎,照顾农田的主力是女人们(链接:www.catalhoyuk.com, 《The Leopard's Tale: Revealing the Mysteries of Çatalhöyük》)

2016年我在南京博物院参观时,看到以下展示及说明。

       中外考古发现都证明,在新石器中期以前,人类之间是非常平等的,包括男女之间。想想这也是自然的事。人类因为奔跑速度不快,牙齿,手脚也不锐利,要想在竞争残酷的自然界中生存下来,只有靠团队的合作,靠智力取胜。所以,一个族群或氏族内部必须是平等的。如果食物不能够在氏族内部按需要分配,下一次打猎过程中个别成员怠工,整个狩猎行动就会失败;如果歧视妇女,不但后代的安全成问题,食品来源占很大比重的植物采集就要受影响,可以说,人类自身的能力决定人类在原始生活中必须平等,否则,整个族群不能够生存下来。如果人类像狮群那样凭力气分配食物,人类也不可能维系那么长的母系社会。而且,因为人类生存很需要智慧,所以有经验的长者会得到尊重,往往成为头领。这种现象在存活比较长的动物中基本是常态,比如大象基本也是年长的母象是家族头领。人类的女性生存时间也比男性长,聪明的老祖母成为氏族核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二,自愿。同样,因为人需要团队合作,即使有分工,也一定是基于能力和自愿服从的基础上,即所谓心服口服。男人在狩猎中需要合作,女人在照顾孩子,采集可食植物的时候更需要合作分工,因为那时的女人不是在哺乳期就是在怀孕当中,没有团队的合作根本就忙不过来。女人比男人更能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比男人更好感觉别人的情绪也是因为那时的女人们比男人更长时间生活在山洞中,在黑暗,狭小的空间,更需要用心去体会别人的情绪,照顾他人的想法。又因为采集也就是在周围转转,不会像男人那样长途奔跑,所以女人也不需要很好的方向感,只需要记住哪朵花开在哪棵树上,等果实成熟摘来就是。

第三,互助。平等也好,自愿也好,都是建立在互助的基础上的,因为不这样,大家都活不下去。人之所以成为社会性动物,就是因为个体生存能力都不强,都需要另外人的帮助。如果人像老虎那样能干,早就各自高飞,各奔东西,根本不需要什么平等、自愿这些劳心劳肺的原则了。

人类以氏族生活方式生活了几百万年(如果追溯到类人猿是上千万年),一直为吃饱肚子而奔波,除了兽皮棍棒石头之外没有什么剩余,加上大家都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东西基本都是公用,所以又被称为氏族公社。至于氏族公社内部的性关系,学术界语焉不详。但从各个民族的原始神话故事(包括《圣经》故事)来看,父亲和女儿,母亲与儿子,兄弟姐妹之间通婚生孩子的事应该不是偶发事件,只是后来人员交流广泛以后,加上认识到近亲通婚的害处,这类事件才逐渐减少,但在氏族公社内部,共妻共夫现象肯定是普遍现象。到现在世界一些地方还存在这类婚姻。比如我在2012年拍摄《西边有海》就采访过几个兄弟娶一个老婆的藏族家庭,几个姐妹同时嫁一个男人的事在藏族现在还有,陕北老爸叔叔都叫大大,摩梭族的走婚全中国人民都知道,这些都是当年氏族公社的痕迹。当然现在你去泸沽湖畔去寻外遇,爬进窗子后,十有八九碰到的是要收钱的妹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1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让中国人学到什么?
《保卫世俗人道主义》前言
世俗化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及其影响
童恩正:中国古代的巫
《世界宗教源流史》原始宗教之三: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