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孩子阳光上进、家长不上火的育儿策略(最终篇)~

策略之五:积极的推动与磨砺

一、接纳和推动缺一不可,推动随时在发生。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两方面因素:自身基因、环境(家长、幼儿园、社会、时代)。现在有种趋势就是过多削弱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认为孩子就是种子,会自己成长。我们一些爱学习的妈妈接受了太多关于爱与接纳方面的理念,结果反而变得不敢管孩子,这样导致矫枉过正,无意中变成放任型家长。我们要努力成为权威型家长,有关爱,有支持,又能提出符合孩子的要求,并监督孩子去做到,做不到时给予帮助。

推动从孩子一出生就发生了,不管我们做不做,都自然存在。孩子会经历寒冷、饥饿,在孩子睡着的时候会被吵醒。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是互动的,我们不需要过于呵护。我们家长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去调整自己的互动方式,否则就总像是一件不合身的衣服,无形中延缓和妨碍了孩子的成长。尤其四岁以后,要对孩子有更多的推动,更高的要求。

理论研究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对儿童发展提出了一个最近发展区理论。

舒适区——不需要外力帮助,自己就能完成

挑战区——在外力的帮助下通过努力能做成

恐慌区——无论怎么努力和帮助都无法做成

我们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都发生在挑战区

研究人员发现,爸爸抱起小婴儿时,婴儿的心跳、血液循环会加快。

养育方式不要过于精细

为什么敏感脆弱焦虑的孩子越来越多?
  1.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家长更敏感焦虑;

  2. 电视电子产品的影响;

  3. 人类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导致远离自然和劳作;

  4. 养育方式的改变,过度保护过度教养,养得太精细,接纳有余推动不足;

  5. 爸爸参与少。

甚至有些孩子换牙需要到医院去换,因为乳牙的磨损不够,自己掉不下来。

总结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过度教养过度保护,不要为孩子屏蔽掉那些自然发生的推动

二、几个训练和要求

对自控力和专注力的训练

对于这一点,重点谈下男孩的教养。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好动的男孩特别淘气,家长对于管还是不管很困惑,常常在两者之间摇摆。我们必须要了解男孩与女孩是有差异的,妈妈对男孩头疼,就是因为我们不是男的,不了解男孩。所以对好动、冲动的男孩,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

对行为规范的要求

在四岁以后就要逐渐告诉他,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且,不能仅仅嘴上说,要用实际的动作让孩子接收到你和他之间的互动。男孩有时对你说的话会没有反应。男孩把整个世界看作他的实验场,做的事情都是在试探边界,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按钮,想看看动一下会发生什么。所以家长要有要求,要去教育。同时也要坚持,这个时间会很长。要有信心,无论他现在有多淘气,只要坚持去做,他会成长为一个很优秀的年轻人。如果家长不管,就错失了让孩子锻炼自控的机会。

对礼貌的要求

我的感受是现在我们对礼貌的要求太低,应该提高一点要求。我们家长自己平时应做出更好的示范。

关于孩子打招呼的问题,现在一些家长不认同,认为这是成人的面子,不应该强求孩子。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我们要采取好的方法。

3岁以下:用他的称呼与对方打招呼,并且鼓励他与对方作真实的交流。

4岁以后:如果做的很糟糕,应该坐下来直接沟通,告诉他礼仪的作用。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礼,并不是如过去批判的那样糟糕。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反过来会对我们的心理状态、思想产生影响。这与儒家强调是相一致的。我们去做了尊重他人的语言和行为,也能促使我们内心更尊重别人。一个孩子,在小区里遇到人,能主动打招呼,能打开交往的局面,这不就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社交技巧的最基本的一点吗?

三、高要求,严格、积极的磨砺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说法,我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他快乐。但是快乐、幸福要细化,否则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要了解什么能带来快乐,不能把快乐简单地视作眼下的舒适、愉悦和满足。快乐更来自于成就感,自我实现,来自于帮助他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及服务于更高的目标。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

学东西,更多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坚持、努力、进步、成就感、自我效能感、责任感。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信念。对于兴趣班、学习技能的问题,我主张,在孩子5岁以后,要选择一样需要孩子去坚持去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做到的事情,一样就行。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我付出努力后,我能进步,我能有收获,产生成就感。让他相信,下次遇到困难时,我有能力去克服,他还会把这个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受益一生。

四、教孩子如何管理——压力、失败

压力管理:压力无所谓好不好,对压力如何解释更重要。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

失败管理:家长不能剥夺孩子失败的机会。

首先是面对失败,可以沮丧难过。然后是总结,找到以后改进的办法。

(参考网课)

五、简约育儿;物质主义;富足与幸福

这一点是我的一些补充,比较杂,但是又非常重要的一些内容。

简约育儿:对孩子,不是给的越多越好。我们自己也应该尽量过简约的生活。我们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孩子才能学会理性的选择,有节制。

物质满足与足够好的母亲

现在的孩子一般不会出现物质匮乏,而是物质充裕。物质匮乏感其实是我们这些七零后父母自己内心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反而需要一点物质匮乏感。

足够好的母亲:这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一个说法。就是不竭尽全力马上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能让孩子成长为更有调适能力的成人。做足够好的母亲就是最好的,做到一百分的母亲反而是不好的。我们缺的那二十分、三十分,正好是给孩子机会去锻炼。

富足感与明智地花钱

富足感不只是来自物质满足,我们需要教给孩子,怎样通过非物质的方式来体验心灵上的满足这种富足感。比如说,有乐趣的事,亲人们在一起享受的美好时光,有意义的事情。

钱花在——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美好体验,有意义感的事情上。

积极教养策略总结

接纳的态度——独立探索的基地。

基本的尊重和信任——自尊和自信,更会努力要做好。

对孩子的理解——他感到你懂得了他,他才会配合、信任你。

支持的角度——你的批评、指导、说教才会被听进去,被采纳。

积极的诠释——高标准和要求才能被认同,他也会尽力去做,做到后有成就感

积极正向的引导——学到如何管理压力和失败

家长强大的内心可依托、承载——孩子就会繁茂蓬勃地成长!

现在再回到讲座开始提出的3岁半的孩子玩积木的例子,如果是我,会先给孩子爱的油罐、乐趣的油罐、或者生理的油罐加点油,让孩子转换下头脑,待孩子的状态改善些之后悄悄撤离现场(把孩 子放在主动的位置)。如果等一阵,孩子自己又接着努力搭积木,并且搭成了,这时我又可以登场,进行正面教育。问问她刚才怎么了,总结一下经验,是怎么

结束语

关于内在小孩这个概念,我们每个人心里确实都有一个内在小孩。我们家长心里的那个内在小孩常常很糟糕。需要有童心,有游戏力的时候,发现自己不会玩。我们教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长大,走入人群中时,他的内在小孩不错,又有安全感,又有满足感,又有玩商,有游戏力。作为父母,就会很欣慰。


爱孩子,爱到深处,自然会有一个感觉:我们不拥有孩子,孩子不属于我们。

我们和孩子,以这种亲密的方式,有缘共处一段时光。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爱我们,我们的孩子将来也会这样爱他们的孩子。

纵向的看,一代一代人的身上,流淌过去的是爱,人性也好,神性也好,佛性也好。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体验一种无我。横向的看,我们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所有的人,就像同一个河流里的浪花。我们深层都是相连的,我们已经连接在一起。看到这一点,爱自然就会流动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学会主动?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父母最要命!聪明的家长巧用这1招,不吼不叫养出自律娃
期末复习时这样奖励孩子,孩子学得更有劲儿!
俩男孩干扰小孩荡秋千,遭对方家长掌掴,眼睛被打充血
有时候,付出的爱,到底是“谁的”需要?
别因为选择性穷养,而让孩子一直活在黑暗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