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谈 | 锚定效应与事件驱动策略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纳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只会出现10和65两个数字的轮盘,每转一次轮盘,便请参与者回答问题:“联合国中,非洲会员国的数量占所有会员国的数量的比例最有可能是多少?”


按理说,轮盘的数值不会对答案有什么影响。但实验结果却惊人的发现,轮盘转到10时,答题者的平均答案是25%,转到65时,平均答案是45%。也就是说,一个与问题毫不相关的数值居然影响了被测试者的答案!


上述实验描述的就是锚定现象(Anchoring effect),它被卡纳曼记录并发表在当年的《科学》期刊上,这也是他最重要的学术文献之一。锚定现象的含义是:人的决策会受到毫不相干的所谓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影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并产生有偏差的认识。

锚定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商场中顾客与店家的讨价还价,店家一开始就报出很高的价格,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影响顾客的心理预期,使得最终成交价偏高。而一些聪明的顾客也会在最初砍价砍得很低,反过影响店家,降低成交价格。

在金融市场,特别量化投资领域,锚定效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这其中的“锚”,就是证券当前的市场价格。换句话说,证券市场存在“价格粘性”,当我们无法判断新信息对证券价格的真实影响时,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参考它现有的市场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比例。

更具体一点,假如上市公司中报披露的真实营收总量和利润增长已经达到了4000点水平时,我们的反应总会是慢一拍,因为我们习惯于站在现有的指数点位3300点上,去估计大盘的涨幅,是3400,3500,还是3600?


这种行为模式的普遍性,决定了3300点这个实际存在的锚,一定在或多或少“拖累”着指数迅速上涨到合理点位。投资者总记得最近的指数点,而忘记了几年前的4000点,忘记了在那个时候,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和盈利预期可能大大低于当前水平。


除非有分析师不厌其烦的撰写分析文章,提高“4000点”甚至更高点位在大众媒体上出现的词频,潜移默化的挪动投资者心中的锚,反过来影响市场的真实价格水平。说得通俗一点,“喊4000点的人多了,指数的点位自然就上去了。”


锚定效应的另一个推论是,当有真正的利好消息到来时,股票数据价格总是“犹豫不决”地慢慢才涨到位。这使得量化投资领域的很多做“事件驱动”的策略得以成行。


我曾经问过一些在海外市场做“事件驱动”的朋友:“利好消息公告后资金才进场,那时还有机会吗?难道股票价格不会在恢复开盘后就一步涨到位?”我得到的答案是,在海外市场,基于事件的套利交易机会很多的,虽然也有一些案例会发生亏损,但大概率上仍有正收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锚定效应是一种基于广泛人群共同行为特征的统计现象,事件驱动策略的套利交易的合理性也只能存在于大样本中。为了实现这一概率上的胜利,我们一定要分散投资,扩大事件样本的容量。这也是几乎所有量化投资策略所必需坚持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告诉孩子做决定前不被误导?
被牵着鼻子走你就输了,浅谈投资中的锚定效应
防忽悠!揭露一个商家惯用的心理战术
炒股亏本的根源:锚定效应
如何在定价中运用锚定效应?
如何在生活中无往不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