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祛湿前一定要弄清这件事!否则湿气只会越来越重,更伤脾!


“养生十万个为什么”

最近的天气,已经开启蒸炉模式。这几天下来,小编是饭不想吃、觉睡不好,脑袋也昏昏沉沉的。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小编赶紧去问了问学中医的朋友,她说你这明显是“体内湿气重”,得祛湿!


祛湿前一定要弄清这件事!

人体内的湿,由于饮食习惯、个人体质、居住地的不同,湿重者多见两类,一是寒湿,寒邪与湿邪兼夹;二是湿热,热邪与湿邪兼夹。


要通过饮食祛湿,首先要辨别湿证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寒湿,这样吃


寒湿的人平素多喜欢吃凉食,如喝冰饮,吃雪糕等。


【表现】舌质淡,舌苔白;怕冷,吃凉食,受凉后容易腹胀、拉肚子;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容易疲倦,严重的可出现浮肿,如手脚肿、眼泡肿。


【适宜食材】煲汤、炒菜时,适宜加入温性的姜片、花椒、陈皮、砂仁,能起到苦温燥湿的作用。寒湿者往往还存在脾胃虚寒,可适当加一些健脾的药材,如茯苓、淮山、党参。


常见的祛寒湿汤,包括太子参茯苓陈皮排骨汤、扁豆茯苓猪骨汤等。清湿热的药材多偏凉,有时候人体未必能接受,可以在煲汤时适当加点陈皮,这在中医称为“引经”。


【调理方】生姜20克、党参10克、砂仁6克、陈皮5克,一起熬煮。


【不宜】对寒湿者来说,鸡骨草、火炭母、土茯苓偏寒凉,会加重脾胃虚寒。脾虚,则水湿运化更不顺畅,加重湿邪内生。



推荐菜谱:太子参茯苓陈皮排骨汤


材料:猪排骨300克,太子参30克,茯苓15克,陈皮1瓣,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猪排骨斩段,焯水洗净备用。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


热湿,这样吃


热湿的类人平素多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品。


【表现】口苦、口干,舌苔厚、黄,困倦乏力,老觉得睡不醒,咽部分泌物较多,大便不通畅、黏腻,精神烦躁。


湿热,还可以细分为三类:湿重于热,有一点口干,口苦不严重,舌苔腻而不黄;湿热并重,口干、口苦严重些,舌苔黄厚腻;热重于湿,特别口干,舌质红,苔黄而干,大便干结。


【适宜食材】如果湿重于热,内热不严重,可用偏凉性的土茯苓、薏仁等煲汤,湿热并重甚或热重于湿的,可用偏寒性的绵茵陈、蒲公英、鸡骨草等。


常见的祛湿热汤,包括土茯苓粉葛冬瓜猪骨汤、薏仁白扁豆鸡脚汤、木棉花莲蓬薏米汤、绵茵陈鲫鱼汤等“清湿热的药材多偏凉,有时候人体未必能接受,可以适当加点陈皮。中医称之为‘引经药’。”里面放入的食材,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增减。


【调理方】蒲公英、绵茵陈、火炭母和紫苏叶各30克,一起熬煮。



推荐菜谱:薏仁白扁豆鸡脚汤


食材:鸡爪8只、薏米60克、白扁豆100克、姜适量、胡椒粉适量、料酒适量。


做法:将白扁豆和薏米提前泡发,鸡爪用凉水浸泡去血水。锅中加适量水,放入泡发好的白豆和薏米等材料,炖至鸡爪熟烂,白豆和薏米变软熟透,加入适量盐、胡椒调味。

辨不清寒热的,这样吃

有人看完感觉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寒是热,给你支个招:


  1. 直接去找专业的中医师帮你辩证,清楚体质再进行饮食调理。

  2. 可以选择比较平和的祛湿药材煲汤煮粥。


【调理方】四神汤: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各20克左右,一起熬煮。


一般来讲,所有祛湿方里,都可以加一些芳香化湿的药材,比如苏叶、藿香、佩兰、砂仁等。


这就好比。衣服湿透了,用火烤、加温总是不干,风一吹就干了,芳香化湿的药就相当于是风吹。像芡实、白茯苓、扁豆、淮山这些药材,性味不寒不热,可以加到日常食谱里。



推荐菜谱:四神粟子糖水


材料: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各20克、粟子肉1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干净放入锅里,倒入清水,用小火煮30分中,再加入冰糖,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

来源:凤凰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湿前,一定要弄清这件事!否则湿气只会越来越重,还伤脾
回南天,如何祛湿?
除湿妙方
十大祛湿气食疗方
祛湿茶——白扁豆,赤小豆,薏米,陈皮
祛湿气不止薏米可以,你还可以试试这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