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45例

                                           孟怀忠


笔者以针刺合谷、推拿缺盆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4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35~5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一般都是单侧发病。
诊断要点:①颈前可以摸到紧张、肥大而硬韧的前斜角肌肌腹,局部有明显压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②高举患肢症状减轻,向下牵拉患肢症状明显加重;③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④摄颈、胸段正侧位片表现颈肋或颈7横突过长或高位胸肋。

2治疗方法

患者坐在椅子上,肩部放松。常规消毒合谷,用40mm毫针直刺同侧合谷,要求进针快,大幅度提插捻转;患者颈部有针感的同时按揉缺盆,10分钟后起针。先用揉法在患侧颈肩部施术5分钟,然后用拇指自内而外沿锁骨下反复揉压、多指拿揉受累上肢,牵抖患臂。每日治疗1次。

3治疗效果

经3~5次治疗,治愈:前斜角肌无肿胀,无压痛,患肢无放射痛,患肢血运正常,肌力正常,计21例,占46.7%;显效:前斜角肌稍肿胀,轻度压痛,患肢放射痛减轻,患肢血运正常,稍感麻木,有蚁行感,计14例,占31.1%;无效:前斜角肌肿胀,压痛(+),患肢麻木触电感,患肢发凉,肤色苍白,握力减弱,计10例,占22.2%。总有效率为77.8%。

4典型病例

唐某,男48岁,2004年5月8日就诊。主诉:搬抬重物后右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凉感3天。查体:颈部活动受限,颈前可摸到肥大而硬韧的前斜角肌,压痛(+),高举患肢麻木感减轻,臂丛牵拉试验阳性;X线片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诊断:前斜角肌综合征。依上法治疗3次后,前斜角肌肿胀及压痛消失,右上肢无放射性疼痛及麻凉感。随访2年未复发。

5体会

前斜角肌起自颈椎第3~6节段的横突前结节,其肌纤维自前下方,止于第1肋骨的内上缘和斜角肌结节上。前斜角肌受到牵拉扭转而损伤痉挛,可牵扯另一肋骨抬高而间接压迫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引起血管、神经压迫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前斜角肌综合征属中医肩臂劳损范畴,是积累性劳损或感受风寒而诱发,使经络受阻,气血不行,为肿为痛。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其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上走肩,人缺盆,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缺盆为足阳明胃经穴,在锁骨上窝中央,解剖位置为:下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所以针刺合谷并配以推拿缺盆再施以推拿手法可以促进病变部位气血流通,通经活络,使前斜角肌肿胀消失,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时间短,疗效快,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特点。治疗后还要嘱患者做颈、肩部功能锻炼,增强局部肌肉的强度和弹性,以免复发。

 

文章来自:<a target='_blank'href='http://qkzz.net'>全刊杂志赏析网(qkzz.net)</a>原文地址:http://qkzz.net/article/31e547ad-c832-495e-a2d4-6ea95815b02e.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臂穴”治疗手麻的经验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259.何谓胸廓出口综合征?如何防治?
【前斜角肌】肋骨上压痛点检查治疗——【针刀解析-第94讲】
疾病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