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上海记之深圳

公元2018年,我们一行人还是往南方跑。南方,属火,正是盛夏骄阳。我们去南方,去探寻中国创业的火热之地,寻求开拓和发展的一点启迪。

今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宏伟叙事的角度来说,中国当代的发展从深圳蛇口起,而今也需要再度回到深圳去找一找这一脉相承的精神,这种必要性对于很多看清楚形势的人来说,已经是不言而喻了。数十年来,真正将企业家精神一以贯之坚持的,唯有这片市场化的土地,代表中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也是这片神奇的土地。早年,有一个漂亮的歌手叫杨钰莹,唱了一首打工妹的歌,就是唱这种特殊,但是又坚定的创业精神。

来到深圳,我其实是带着问题去的,作为国有企业的从业者,我始终在想:国有企业当如何激发出市场活力?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将其解构为几个层次:第一,国有企业有没有必要建立竞争倡导的规则?第二,在与民营企业同台竞争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能否适应竞争中立的规则体系?第三,具有市场活力的国有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只是从原因导向结论的简单逻辑,但是从国有企业来说,不完成这样的逻辑建构,就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定位。说到底,这还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考察这样的问题,我承认未免有些大而无当。但是作为探索的第一步,也未为不可。而事实上,我们的深圳之行,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却有了很多超出命题之外的感触。这种感触我录下来,为出上海记。

 

(一)

关于国有企业和竞争倡导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答案可能是不言而喻的。

这里有一个前提,假使国有企业可以一直保持政府行政垄断性的资源供给,并且一直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国有的补贴可以覆盖企业的成本,那国有企业其实没有必要以市场平等主体的身份参与竞争。所谓竞争倡导,其本质是通过竞争获得利益。市场化改革这么多年以来,在相当多的领域,国有企业仍然以行政直接干预、政府“补贴”等非市场化的方式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并且日益做大规模。从政府对市场的掌控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自然且完美的。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经济体,成为国有企业做大规模的完美典范。毋庸讳言,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上海是仅次于央企的第二大国资重镇,目前上海国企的大数是18万亿元,是2017年上海GDP(约3万亿)的6倍。而全国国资总量约120万亿元,2017年全国GDP总量接近83万亿元,约1.45倍。据此,上海国资占比的结构性特征显而易见。

从市民生活角度来说,上海市民的衣食住行都有国资企业资源供给的影子。譬如,2017年上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094.36亿元,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989.36亿元,增长6.8%;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12902.80亿元,增长8.7%。而单单上汽集团2017年度的营收是8706.3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可以说,上海的工业产值的靓丽答卷中,上汽一家国有企业就占了大头。又譬如,百联集团是上海传统的商业零售大佬,其产业链遍及商场、超市、生鲜、电商,甚至市民耳熟能详的一些传统品牌如茂昌眼镜等都是它的。这些是典型的国企生态,也是国有企业与城市发展完美结合的状态。如果没有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这种平衡大概不会被打破。但是,情况显然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们最不该忘记的人之一就是邓老爷子。他在深圳画了一个圈的同时,也将中国沿海推向了市场经济。在80年代,国有企业举步维艰的时候,在南方的深圳,一批批掘金者涌入,把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旗真正树立起来,把中国人心中对于财富和自由的向往真正点燃起来,无论是华为、腾讯、中兴等无数企业起来又退出,然后这场市场经济的大潮在90年代初冲到了上海。彼时上海,一如今日,如同远东的一个巨大堡垒,高大而坚定地面对市场。

新经济,又或者说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的可怕之处在于商业创新的速度、效率以及资源调配的有效程度超出了计划之手,超出了国有企业发展的制度支撑。所以在这场变革中,除了完全受到国家管控的国计民生领域之外的所有领域,创新的经济形态以压倒性的优势冲击着传统经济。这倒不是说国有经济不行了,而是新的业态更行!

从上海的角度来讲,国有经济占比高的经济结构,使得民营经济成长受限,发展的活力和市场化程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间接影响到了上海经济的开放程度,也影响城市创新动力、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命题,甚至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

作为国有企业来说,竞争倡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源市场供给、竞争平等规范、政府独立超然。于是,我们到了深圳。

到深圳这片土地,我们是学习深圳的国有企业怎么突破桎梏获得发展?错了。当前流行对标意识,我们对标谁、学习谁,决定了我们的视野和格局。如果要学,我想我们大概有两个方面可以学习,一是什么样的制度供给造就了深圳的市场经济,二是深圳成长出来的伟大企业有哪些特质是我们没有的。是为出上海记。

 

(二)

我到了深圳,除工作外的大多数时间Z同学来陪我。Z是当年我在政府工作时认识的哥们,他在腾讯工作。作为腾讯最早的用户,从小到老,我们似乎给鹅厂贡献了许多。如果说互联网企业有哪家令人亲近,大概也就腾讯了。这几年因为工作故,和腾讯颇有些来往,认识几个好朋友。

Z带我去看深圳的夜晚,喝酒、撸串,玩得很好。期间,聊了很多,关于这个城市、关于人生轨迹、关于理想。

作为江南人到了深圳,Z似乎也没有那么不适应,我一直认为,南方人,往南走,必有所得。腾讯的伟大之处,从业务来看,创新之处无所不在,从员工来看,激励和责任并行不殆,所以大道至简,鼓励创新、给予激励、赋予责任,这样的企业至少会让人认同,至少会集聚真正有想法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也许保持年轻是这个企业真正有活力的基石,和国有束缚相比,市场化做到极致的企业,是真正宽容的企业。

Z同学负责给政府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我笑他又红又专,并且准备介绍他加入我D。说笑之余,我们要明白,腾讯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娱乐,并且将其做到极致。同时,原本我们以为是国有企业独挡一面的公共服务领域,同样以他的专业性和用户友好比国有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在国有企业的制度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想问:

一、员工的价值实现是否充分,养着闲人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实具备竞争力吗?

二、像BAT这样的民营企业,在中国土地上成长,为国民提供服务,从社会价值、国家管控等角度,政府对他们的掌控力会弱于国有企业吗?政府靠市场培育真正的大企业难,还是养活大而无当的国有企业难?

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经济机构调整到底走哪个方向?国有企业是应该被甩到市场中,还是回到妈妈的怀抱?

这些问题,大概没有答案。但是走出上海,来到深圳,也许可以看到似是而非的答案。

但是作为每一个来到深圳的个人,怀揣梦想,机会大约和烦恼并存,希望大约和磨难并存。这个神奇城市就是这样。且把杨钰莹那首歌找出来:

我不想说我很亲切

我不想说我很纯洁

可是我不能拒绝心中的感觉

看看可爱的天摸摸真实的脸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

许多的爱我能拒绝搜索

许多的梦可以省略

可是我不能忘记你的笑脸

想想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

不管明天什么季节

一样的天一样的脸

一样的我就在你的面前

一样的路一样的鞋

我不能没有你的世界

……

 

(三)

作为在政府工作多年的人,我们常常喜欢把战略思维挂在嘴边,并且以此作为政府施策与实际脱节的最好理由。理由为何呢?因为实际情况往往真实且利益纠缠,而政府施策常见理想且完备。什么样的政策供给是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有几个词近来流行,大约就是:开放性规制、一司一策、一城一策。

开放的施政大约是基于市场规则进行规制的一种思路。战略方向可以自上而下设立,但是实现的路径,要充分赋权于基层实践。这是法治的基础,也是依靠制度规制而非人治的基础。

深圳。大湾区。考察下来,我们觉得这片开发区将要承载深圳下一步的发展空间。大湾区的规划和产业集聚是令人惊奇的,如果我来归纳,大约是:为现在的城市规划补上短板,为将来的产业集聚留足空间。从产业集聚的面上来看,由于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育,大湾区在产业上已经连片成带,于是大湾区的规划就应运而生。国有企业在其中起了什么角色?国有企业是城市功能规划的承接者,是政府配套职能的实施者,是产业集聚的催化者。从公共功能供给方面,国有企业应该从政府获得资源,或者取得“补贴”,这一条与市场经济并不相悖。深圳的几家功能性国企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办公、运营、一门式服务等基础问题。

上海也有类似的“湾区”规划,譬如有张江产业园区、自贸区、有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规划等。但是如果放在长三角的战略位置去考量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发现,长三角空间巨大但是产业本身远没有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从小区域规划的角度来说,深圳大湾区的城市化程度比长三角区域要高。所以,以上海为龙头开展的长三角规划要寻求与深圳湾区不一样的思路。这里面,政府起什么作用?制度供给+资源调配。但是该市场做得事,得还给市场。

真正在制度供给上,服务好企业,才有机会形成具有长三角区域特色的城市经济群。

 

(四)

写出上海记,就是一个走出大都市,看看外面的城市发展。大概每个城市的兴与衰,都是无数历史堆积传承的过程。在上海生活多年,深刻理解到上海的包容和谦和,这和上海的文化传承有关、和上海的经济结构有关,同样也与上海的制度供给有关。

来到深圳,看到深圳的激情和活力,同样也理解到当年邓老爷子画了一个圈,给了老百姓最大的希望和梦想。

回到头来说战略,每个城市、每个企业的战略定力在哪里?价值取向在哪里?机制突破在哪里?真心要好好思考。当然,作为企业的小白,谈谈观点,不及其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创投20年:中国最强本土创投是如何炼成的?
为什么上海科创在深圳面前抬不起头
【上海国有企业股】。
上海科创新地标⑦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研发为产业,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上海“喜提”腾讯,说明了什么?
供给侧改革时代的财政转型(管清友博士在全国人大专家座谈会的发言纪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