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霸都在学|40.马致远:谁再乱改我诗歌,我跟他急

提到马致远,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他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只用了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28个字,通过白描的手法,用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是很日常的名词,就勾勒出一幅萧瑟秋景图。紧接着,萧瑟的秋景,遇上夕阳西下,黄昏时分最容易触动归家和思念的情感了。场景化的描写一下子就引发了读者的代入感,仿佛对断肠人奔波在天涯的愁苦感同身受。

这首小令语言非常简练,意境却很幽远,画面感特别强,感觉就像是作者拿了一个镜头把场景一点、一点拍给你看。《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名作,简单的28个字,为他收割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他也因此被后世称为“秋思之祖”。

可是当马致远遇到了吃货,他的诗就变成了:“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这要是被马致远知道了,估计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好了我们还是正经回来,讲回《天净沙·秋思》和马致远,古人常说啊,宇宙间有阴阳二气,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慢慢到了秋天,阴气渐渐加重,草木开始衰败。四季冷暖交替,草木荣枯,自然景色随着四季的变换而变换,人的心境也随着这些变化而受到不同的触动。秋天草木的凋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的飘零,年华的逝去。所以,秋天,也是文人集中哀伤的季节。而马致远凭借一首小令坐上“秋思之祖”的头把交椅,可见其非凡的艺术魅力。

纵观历史上在艺术上成就比较高的文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大都有过壮志未酬、不得志的经历,比如诗仙李白在官场就没混出什么名堂,比如大文豪苏轼,还曾经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马致远,很不幸,也是这壮志未酬大军中的一员。但幸运的是,他们都因为自身的艺术成就而流传千古,让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的风采。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杂剧家。他在散曲上的成就很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因为他深受全真教的影响,中晚年创作了许多神仙道化剧,被后人誉为“马神仙”。

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性的的文学体裁,如汉朝的辞赋,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到了元朝,戏曲艺术发展到巅峰。

 

曲,顾名思义,是用来演唱的。通俗地讲,元曲大概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歌词,但是内容和形式要更加丰富。元曲又分为杂剧和散曲,其中以散曲为主,前面说的《天净沙·秋思》是小令,就是散曲的一种。它们主要来源于唐宋时期的词曲,还有北方民间流行的乐曲。

事实上,元曲和唐诗宋词是一脉相承的,依然是创作者用来表现自我的情感志趣,以及揭露社会现象的一种方式。

马致远人生的前20年还是过得很惬意的,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而且家庭文化氛围很好,就像他自己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写的《归塞北》:“当日事,到此岂堪夸,气概自来诗酒客,风流平昔富豪家,两鬓与生华。”家境殷实,生活里有诗有酒,过得很快活。

不仅如此,青年马致远也是有过政治上的追求和一定成就的:“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九重天》),在元大都生活的二十年里,也是见过世面的,什么帝王的宫殿、楼阁都不在话下。

和许多传统文人一样,马致远也想“学而优则仕”,希望在官场叱咤风云,施展平生报复。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几乎就是为了这样的文人而生的,但是在元代,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是很难的。这是因为元代统治者既要任用汉族文人,但又不能让朝政被架空。所以当时的科举制度时断时续,根本就不成气候。统治者的这种权术策略给文人带来了一些幻想,但更多的是失望。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路可以走,也是很多文人都走过的一条路,就是用作品说话,写诗自荐。

马致远还是很厉害的,直接找到了当时的太子孛儿只斤·真金推荐自己。正如他在套曲《女冠子·枉了闲愁》中所写的那样:“且念鲰生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自荐的效果也还不错,因为太子的关系,马致远得到了一份官职。但是,这个官他当得似乎并不怎么开心,工作处处受干扰,空有一腔抱负难以实现。

在这期间,马致远写下了他的经典杂剧《汉宫秋》。《汉宫秋》全名叫《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元曲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

该剧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马致远用丰富的想象力,加以虚构,丰富了这一历史故事的细节。故事大致讲的是汉元帝听从画师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王昭君很美,但也很有个性,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于是,毛延寿就在昭君的画像上动了手脚,导致昭君入宫后就被弃置冷宫。有一次,汉元帝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知道了事情始末,把昭君封为明妃,还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到匈奴,把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 yē单chán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担心无力抵挡匈奴大军。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和亲。故事的结局,昭君没到匈奴境内就投江自杀,表现出昭君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汉宫秋》反映了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无奈和不幸。剧中“孤雁惊梦”般凄婉哀怨的唱词,渲染了浓郁的悲剧气氛。马致远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悲凉感受。

《汉宫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其表现的人生感悟很容易引起共鸣,另一方面,则在于其语言艺术的高超。马致远非常善于把朴实自然的句子写得精致而又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呀呀的飞过蓼[liǎo] 花汀tīng,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言情,把昭君走后的凄凉渲染得入木三分。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评价马致远的作品:“高华雄浑,情深文明”,道出了马致远作品中的豪迈与情感渲染力。

公元1285年,孛(bó)儿只斤·真金去世,马致远的政治生涯更加举步维艰,之后被派到江浙任省务官,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涯。这对30多岁正当壮年的马致远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壮志未酬的他,对时政本就有诸多不满,还被外放做这么个小官,无疑更加重了他的不满。

艺术创作因此成了马致远的精神避难所,漂泊期间,他创作了很多的散曲和杂剧。1295年到1297年间,他还与当时的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一起唱和。

漂泊生活里,马致远最大的成就便是创作了小令《天净沙·秋思》和套曲《秋思》,奠定了他“秋思之祖”的地位。这两部作品和他早期创作的杂剧《汉宫秋》一起,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上的标杆。

 

到晚年,满腹诗书无以报效,马致远的思想从儒家转向道家,开始了归隐生活。他以陶渊明为偶像,自号东篱。之后,马致远开始专门从事戏曲创作,通过喝酒、弹琴、唱曲,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抱负。

在组曲《四块玉·叹世》中,马致远就抒发了自己对世态炎凉的失望,以及对逃离喧嚣尘世的渴望:“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动,倒大来闲快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致远在看透了红尘追名逐利的种种之后,对归隐田园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中晚年时期,他还创作了很多神仙道化杂剧,比如《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通过神仙道化,表现自己的避世情绪和归隐之心。

 

马致远的晚年基本过上了他向往的隐居生活:“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期间,他也写了很多田园题材的作品,风格继承了之前的豪放风格,又兼具田园诗派的清新。

虽然马致远仕途坎坷,一生壮志未酬,但他晚年隐居田园,也算是自得其乐。更重要的是,他在戏曲艺术上的成就,让他走上一代文学之巅峰,成为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他所创作的杂剧有15种,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传世。

福利时间

福利时间

福利时间

扫码加入资料群

获取领取攻略

现在很多人的微信都有视频号了

看视频学语文你值得关注


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过程,

最诚实,最外显,

浇灌什么,就长出什么。


匠心名师宣言

“教孩子的时候我全身心投入,因为我知道,

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我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

我不浪费一分一秒,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并视自己为教师和家长兼具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教师!”

独家资料,免费包邮那种  想要的---进!!!

「爱写作」作文不会写的看过来,文末有福利

你被小学语文成绩的假象骗了吗?学好语文的秘诀其实就两个字

语文阅读理解攻略,看懂至少拿90%的分!替孩子存下吧,很难找全的!

免费 | 部编1-6年级上册古诗精讲

写作技巧丨动作描写五大技巧+例文,教你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马致远为何被称为“马神仙”?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
好一匹西风瘦马 ——元曲状元马致远作品赏析
天涯羁客“曲状元”——马致远故居
[考研签到]——第五十天
元人小令鉴赏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