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人说:过寿不能在3个年龄过,哪3个年龄?你知道吗?
userphoto

2023.11.08 安徽

关注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生日,无论是孩子的周岁庆生,还是老人的寿辰祝寿,都有一整套传统的庆生礼仪。

但老人说有3个年龄最好不好过寿,是哪3个呢?

默认的生日规则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可谓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

       孩子满一周岁的百日宴,是中国最常见的庆生仪式之一。满一百天就代表着孩子顺利度过了最艰难的新生儿期,家人朋友都会准备红彤彤的鸡蛋送给宝宝,祝愿孩子健康快乐、红红火火地长大。

       到了十岁生日,又有“穿十”的仪式,代表孩子正式步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而当人进入老年后,生日变成了更为严肃的寿辰。六十大寿在中国传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关卡,代表着一个“花甲”的开始。

       亲朋故旧都会带着礼品前来道贺,共同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更为隆重的还有七十、八十、九十这样的大寿礼。九十岁的“耄耋之年”寿礼最受重视,这代表着老人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终于步入了豁达安详的年岁。

不管是孩子的生日,还是老人的寿辰,庆生的核心都是一个词——“祝福”。

       无论你活了多少岁月,生日都是五内所有亲朋好友祝你健康快乐的日子。所以,当这一天来临时,无论你的年龄大小,都应该好好地享受属于自己的这一天。

       20多岁的青年人通常会采用比较轻松活泼的方式庆祝生日,比如和朋友一起吃个蛋糕,开个小派对,表达对青春年少的热爱与珍惜。

       当人进入30多岁,踏入社会后,生日也变得更有仪式感。这个时候,朋友或同事会准备一个惊喜蛋糕,大家一起为生日者祝贺,预祝事业顺利。

       等到40岁左右,人们开始更看重生日的寓意。这时会选择面条或馒头来寓意长寿,祝愿生日者健康长命。

       五十岁是一个重要的跨越,被称为“花甲”。这时生日会更加隆重,除了面条馒头,还要准备5斤白糖、寿桃和寿面,表达对长寿、幸福的祝愿。

       等到60岁,在中国文化中又被称为“花甲”。生日会异常热闹,寿桃、寿面、蜡烛和酒席都会准备,全家和朋友们会来为生日者道贺。

       在所有的生日仪式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寿”字。不管多大年龄,人们都会准备红色的寿字贴在生日者的衣服或居住处,以祝福长命百岁、幸福安康。

       当然,不同的年龄也会有一些忌讳。比如六十大寿不能搭配菊花,因为菊花在中国文化中与悼念有关。八十岁生日也不能用松树、松子作为装饰,因为“松”与“送终”谐音。

49岁

       中国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人到49岁这一年会遭遇许多不顺利的事。这一年被称为“逢九”,意思是遇到9这个不祥之数。

       据说,49岁这一年,人的运势会发生变化,可能会遇到健康或财运上的问题。有些人猜测这和人到中年开始衰老有关,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生病。也有人认为,这个年龄正值事业上升期,加上子女成家立业,经济压力较大,所以财运较为波动。

       不过,对“逢九”这一说法,也存在其他看法。有专家指出,“逢九”其实更多是一种心理暗示,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

       人上了年纪,身体状况确实会有些变化,但与具体年龄的关联还需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个人运势的起伏也与当事人的努力、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对“逢九”这一说法,古已有之。早在唐代,文人们就有诗句提到“四十八逢九”。但在当今社会,这一传统观念正在受到质疑和改变。一些专家建议,不要被“逢九”迷信所束缚,49岁也可以正常过生日,开心地迎接人生转折点的到来。

       尽管如此,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相关传统。

       人们认为,49岁这一年最好不要为当事人大办生日或寿宴,以避开不必要的麻烦。但这更多是一种谨慎和顾虑,而非迷信。有的家庭会选择低调度过这个年龄段,也有的家庭依然正常庆祝。

       显然,对“逢九”现象,不同文化群体和个人都存在自己的理解。

66岁

       六十六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坎儿年”,这个年龄段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可能会非常困难。根据传统观念,66岁的人往往会遇到身体健康上的问题、事业上遭遇瓶颈等各种挑战。“六十六,不死掉块肉”这句俗语更是这样描述六十六岁这一年——危机重重,凶多吉少。

为何六十六岁会被认为如此不祥?

       这其中自有古老的文化习俗。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六十六岁正值“坎年”,意味着人生道路上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坎年注定要遭受疾病、财务损失和各种不如意的磨难。

       所以,许多地方都有不为六十六岁长者办寿宴的习俗,以避免不必要的灾祸降临。

       面对如此不利的年岁,许多年满六十六的长者会选择在同年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吉利日子举行生日,以祈求转运。

       这一天恰逢天宝节,被视为打开新一年运势的重要节点。老人们选择在这个日子庆生,寓意破除霉运,打开新局面。

       然而,对六十六岁的这些传统看法,也许并不完全符合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许多老人六十多岁时还身体硬朗、思维敏捷。

       退休后的他们有更多时间聚集亲朋,开展业余爱好,享受天伦之乐。六十六岁不再是人生必经的艰难坎儿,反而可能打开精彩退休生活的大门。

90岁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老人的年龄已经达到或超过90岁。这一高寿的年纪,对于老人和家人来说都意味着喜忧参半。

       一方面,90岁可以说已经算是长命百岁。许多老人能够活到这个年纪,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另一方面,90岁高龄也意味着老人身体机能的衰退。他们的身体状况可能已经不是很好,也更容易出现认知问题。如果这个时候举办热闹的生日派对,不仅费用高昂,也可能给老人带来不适。

      所以,虽然90岁生日理应值得庆祝,但传统上中国人更倾向于低调地度过这个节点。“九十寿,宁缺毋过”的民间说法就提醒人们,90岁生日不宜惹人注目,也不宜搞得热热闹闹。

      但这种避讳90岁生日的习俗,也存在地域差异。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反而有庆祝“数九”年份生日的习俗。他们会在69岁、79岁以及99岁这些年纪举办生日宴会。

       这种习俗一方面因为这些数字发音顺口,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对长寿的美好祝愿。

重要纽带

       中国的庆寿习俗和年龄忌讳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对长寿和家庭价值观的看重。

       庆寿习俗凸显了中国人对长寿的渴望。寿桃、寿面、寿酒等元素无不象征着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每逢长辈生日,子孙们都会精心准备,以寓意祝福。

       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文化对长寿的重视。生命是宝贵的,所以人们用各种仪式来祈祷长辈健康长寿。

       年龄忌讳暗示了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某些数字被认为不祥,所以人们在郑重场合会避开。这种忌讳反映了生命的可贵,不该轻易提起不吉利的事。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对生命的尊重,认为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意义。

       这两种习俗都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家庭价值观。儿女不在父母在世时庆生,以表达孝顺。祝寿仪式则让家族团聚。这强调了家庭凝聚力的重要性。

       中国人注重孝道,子女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价值观维系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延续。

       当然,随着社会变迁,庆寿习俗也在改变。比如人们不再那么强调年龄忌讳。但是它的核心意义未变:代表着中华文化对生命和家庭的珍视。这种文化基因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纽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寿庆仪礼
漳州的寿庆习俗
中国“寿”文化:过生日为何要吃面
应可军 | 心旷神怡贺寿诞
中国传统“寿”文化
老人不能随便过寿,6个年龄段不能过寿,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