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诗者所用到的《诗律口诀》
诗  律  口  诀
(一)
两 抑 两 扬 交 替 时 ,
插 同 加 异 五 言 诗 。
句 需 七 字 前 添 二 ,
粘 对 分 明 谱 不 离 。

    平声长,是扬;仄声短,是抑。两抑是指仄仄,两扬是指平平。

    插同,也叫插腰,即在两抑两扬或两扬两抑之间插上一个音节,所插音节的平仄必须跟前一个音节的平仄相同,故称插同。

    加异,也叫加尾,即在两抑两扬或两扬两抑后面加上一个音节,所加音节的平仄必须跟前一个音节的平仄相反,故称加异。
    例如:
仄仄平平  加异成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加异成为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插同成为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插同成为  仄仄仄平平
    上面右边自上至下的平仄,正好是一首五绝的格律。
    前添二,是插同或加异成五言律句之后,再在前面加两个音节,所加音节的平仄必须跟后面一个音节的平仄相反。例如:平平仄仄平,前添二成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上法可以写成五言或七言各种不同的律句。做诗时任选其中一种作为首句,然后按照对和粘的规律接连写下去,写四句即绝句,写八句即律诗。

    奇句叫出句,偶句叫对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一联。
    口诀中的对,即对仗、对立、对偶,指对句跟出句的平仄相反。首句用不用韵是自由的,若用韵,则因 同韵即同声调,出句和对句三字尾的第一、第三字的平仄不可能对仗,这是合律的,不是失对。

    所谓粘,有两种粘的方法:一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如上述五绝,第二句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平平平仄仄。这两句第二字都是平。二是把上联对句的三字尾的第一、第三两字的平仄互换,作为下联出句的平仄。如上述五绝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字尾的第一、第三字的平仄互换,则成为平平平仄仄,这正是第三句的平仄。其余类推。

诗  律  口  诀
( 二 )
五 言 之 一 七 之 三 ,
不 犯 孤 平 两 可 兼 。
七 字 前 头 均 不 论 ,
其 余 平 仄 要 从 严 。

    这首口诀第一、二句是说,只要不犯孤平,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可以不拘平仄。

    什么叫孤平?有的文章说:两个仄声字中间夹着一个平声字叫孤平,两个平声字中间夹着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又有的文章说:平仄平平仄仄平这句的第一个字拗,认为该字必须用仄。这些说法毫无根据,是错误的。例如:“饮茶粤海未能忘”和“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前一句饮和粤两个仄声字中间夹着一个平声字茶、后一句风和长两个平声字中间夹着一个仄声字物这后一句正是平仄平平仄仄平,但这两句根本没有什么孤平、孤仄,也没有任何一字拗,是完全合格律的,这两种律句随处可见。

    在律句中,只有仄平脚的句型,才有犯孤平的可能,此外不会出现孤平。仄平脚的五言句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不能用仄,否则除了韵脚,全句仅仅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就叫犯孤平。七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也不能用仄,否则同样犯孤平。请留意,不是仄平脚的五言句,即使除了韵脚全句仅存一个平声字也不是孤平句;又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即使第一字用平(七言第一字不拘平仄),第三字也不能用仄,否则仍然犯孤平,因第一字不能救第三字。关于孤平拗救,下面讲变格时再讲。在各种律句中,仄平脚的句子(即有可能犯孤平的句子)仅占四分之一,只要留意,避免孤平并不困难。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因为它的节奏很差。唐宋律诗(包括长句律)以及《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的律诗,都极力避免犯孤平。在诗词格律中,不仅诗律,而且词律亦无孤平句。毛主席的律诗(乃至词)绝对不犯孤平。现在部分作者不加分析地套用“一三五不论”,写出了许多犯孤平的句子,应设法纠正。

    这首口诀诗的第三句是说,所有的七言句第一字都不拘平仄,因为这个字不是节奏点。
诗律可以分正格、变格、例外三种情况。按这两首口诀所写成的格律是正格。我们应当按正格做诗,以写出音韵优美的诗篇。

    变格是把格律变通一下,或讲拗救,按变格写成的诗仍旧作为律诗。在唐宋诗中较常见的变格有以下几种:

    1、仄仄脚的三字尾第一、二字平仄互换,五言写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加括号的表示可平可仄,下同)写成这一句型之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是特定格式。

    2、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就在三字尾第一字换用平来补救。五言写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写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叫孤平拗救,是本句自救。

    3、平仄脚的三字尾第二字用仄,或第一、二字都用仄,就在对句三字尾第一字换用平来补救。五言写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写成(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相结合。

    4、平仄脚的三字尾第一字用仄,五言写成(仄)仄仄平仄,七言写成(平)平(仄)仄仄平仄,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知道这些变格,对于欣赏唐宋律诗是有帮助的。现在我们不必模仿变格。不得已时,可以用第一种特定格式。“借问瘟君欲何往”、“我欲因之梦寥廓”(分别见******《送瘟神》其二及《答友人》)就是按这一格式所写成的。这种句型一般放在尾联出句。必要时也可以用第二种孤平拗救。“四十五年情意长”(王力《赠内》)就是这一格式。至于对句相救,在声律上不可取,节奏很差,以不模仿为好。从实践来看,当代诗人极少用这一格式。

    例外在节奏、对仗、用韵等方面,均有较多突破。
 
写格律诗的基本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绝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唐宋诗词传千载,万户千家魂系萦。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诗词格律顺口溜

《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  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  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  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二句双平双仄平。  三句三平又两仄,四句三仄又两平。 

倘若想写平起式,两联颠倒成自然。  两体首句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五绝句头两字添。  平添仄来仄添平,五绝既把七绝边。 

五律七律谱不难,绝句诗谱重一变。  首句不韵平仄起,各自重复诗谱现。 

两体句首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倘若要押仄声韵,倒一倒三位置颠。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  原来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来变化。 

首句若把仄韵押,倒一倒三换换也。  律诗若把仄韵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唤二变三,四五六七字交叉。  若嫌上法不好记,末字倒三换位置。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倒一倒三:倒数第一字和倒数第三字的平仄补充:①当防连三平,这里颇有争议,在标准诗谱中,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称三平尾,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格律诗的产生,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诗,因此可以不因律而害意。

怎样辨别平仄

平仄指汉字的声调。辨别每个字属于平声或者仄声,是吟诗作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分清平仄,根本无法跨进旧体诗词的殿堂;勉强写出五言或七言的诗来,自以为就是绝句或律诗,如果不合格律,还是非驴非马。中国传统诗词,讲究音乐美、节奏感,一句之内要求平仄相间,对句的相应位置要求平仄相对,合乎平仄要求的律句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才能构成绝句或律诗。分清平仄,又是初学者面前的一道坎,必须下点力气才能跨过去;一旦跨过去了,终身受用。      

汉字的读音,在现代的普通话、各地方言、古汉语中有许多差别。仅就声调而言,就有四声、六声、八声、九声之分,但不管有多少声调,都可以大别为两类: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非平即仄。      

现在,根据本人自学的体会,提出几点辨别平仄的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一、  用普通话辨别平仄          

普通话的声调分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其中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由于在小学推行拼音识字和普通话教学已有几十年,目前中年以下的人一般都能分出普通话的四声了。在通用的字典里也能查到每个字的声调。但是,旧体诗词是以中古时代(唐宋)的读音为准的,原本分平上去入四声。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的演变,中古四声和现代汉语普通话里的四声,已经不完全一样了。古代汉语里的平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分化为阴平、阳平,入声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去了。古代的入声字现在被转到上声、去声的可以不论,因为反正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被转到阴平、阳平里的入声字就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平声字。因此,对入声字要一个个地死记,好在这类字并不太多。只会讲普通话或北方方言的人只能用这种笨办法。所以,用普通话辨别平仄对于写作旧体诗词来说是不够用和不准确的,有条件的人要借助其他方法,最简便最实用的方法就是用某些方言来辨别平仄,尤其是识别入声。  

 

二、  用广州话来辨别平仄            

广东人的三种方言:广州话(广府话、白话)、潮汕话(福佬话)、客家话都保留了入声,这就为母语是广东话的人辨别平仄提供了许多方便。现在以广州话为例。 广州话传统分为八声,解放后制订的《广州话拼音方案》分为六声,另将入声分为上入、中入、下入,实为九声。不过掌握广州话拼音方案的人很少,我们还是按传统的方法分为八声来研究,且看下表:   

声调    上平  上上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上  下去  下入   

例字                                    

例字                                    

例字                        0             

例字                 0        0       降(降落)阁  

注:0表示有音无字    将以上五组例字从左到右,反复念熟,培养语感,在心中形成一种模式、一种腔调。以后,遇到另一些字时,只要把它套进这个模式中去,就能找到它相应的位置,从而确定它是平还是仄。例如,新,属上平;松,属下平;到,属上去,仄声;甲,属下入,仄声。其余类推。     用这个办法辨别平仄,会说广州话的人得到很大的便利。老一辈的人学习平仄多用此法,口耳相授,屡试不爽。本人在40年前初学平仄时不得其门而入,请教李淑彦老先生。他与我共进午餐,边吃边谈,一顿饭的工夫教会了我,令我终生不忘。  

 

三、   重点识别入声字             

前人有辨别平仄的四句口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四句中,比较容易掌握的是第四句,“短促急收藏”正是入声的特点。懂得音素分析的人可以从音节的构成上辨认入声字,因为入声字都是以辅音 b  -d  -g 结尾,发音不能拉长的。以下例字分别注上广州话拼音,一看就可明白:   

 

heb    jib    seb    dib 

fad    yid    med    fed 

lug    bag    jig    guog   

 

前面说过,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通用的字典中也查不到入声字。因此,常有人把一些入声字误认为平声字,这就会混淆了平仄。所以,运用广州话识别入声字,是初学者学习的重点。  

 

四、  查工具书            

要写旧体诗词必须首先基本上掌握平仄,即对所认识的字大多数能分清平仄,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写作;如果每个字都要查书,那是无法进行创作的。但是,遇到疑难,遇到不认识的或没把握的字的时候,还是要查查书,才能避免不应有的错误。查哪些工具书好呢?从简到繁,可依次查下列各书:   

《广州音字典》(广东人民出版社)——书中每个字都注有广州话拼音,你不懂拼音不要紧,只要看拼音右上角的数字,那是调号,凡标上14的是平声,标上2356的是仄声。(广州话实际有9声,但在这部字典里被合并为6声,把上入编为1声,中入编为3声,下 入编为6声,所以1声中虽多数为平声字,但也包含少量入声字,因此对入声字还要重点识别。)    王力著《诗词格律》、小舟著《诗词作法浅说》、龙榆生著《唐宋词格律》等一类写作入门书——这些书都附有诗韵简编、诗韵常用字表等材料,一般是用来查韵的,也可同时查出声调。      

以上两类书本头不大,容易买到。如果下决心学写诗词,手头必须自备其中一册,以便随时翻检。   

《辞源》或《辞海》——这是大型工具书,除了用来查声调外,还可以用来查韵、查典故。该书在每一个字的释文开头,都先标明该字的普通话拼音、反切、声调、韵部、纽(相当于声母),举例如下:   

    lín  力寻切    侵韵   

    yuè  五角切    觉韵   

    shǒu  书九切    有韵  

    bēi   布回切    灰韵    

 

五、知道一些平仄两读的字            

古诗中有一些字,是可平可仄的(这在韵书有规定,大诗人常用,并非随意),不知道的话,读古诗也往往会生疑。举例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看”念平声。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论”念平声。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思”念去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教”念平声。  

 

这类字不太多,往往因为词性、意义有所不同,声调也就不同。例如;     

教、令、论、从、便、禁、胜、任、浪、疏、间、闻、    

烧、吹、过、溜、污、观、燕、衣、冠、骑、乘、思??       

 

总之,只要肯下一番工夫,掌握平仄并不难,不需要花很长时间,也不要很高的学问。如果虚心以能者为师,当面向能者请教,收效更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学习格律诗要过“五道关”
七律应该怎样写?
格律诗概说(一)
《蜀相》的平仄
《怎样才能写好诗》(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