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总理号召“三年改变港口面貌”

  建国初期,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海上封锁和禁运,而且经济建设时又以内陆为主,海运事业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在这一时期,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个深水泊位,还大多是由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7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达到90多个,我国的对外贸易迅速扩大,贸易海运量迅猛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根据1972年底的统计,沿海15个港口,只有36公里码头岸线,286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只有92个,外轮和远洋国轮到港都要排队等泊位;装卸机械少,机型陈旧,不少港口仓库是老建筑,门小,柱多,挣空低,不配套,不适合机械操作。特别是缺少大型专用机械,且技术落后:库场堆存能力不足;外轮供油、供水、临时修理得不到保障。

  由于港口能力和任务很不适应,经常压船压货,出现港口堵塞。据统计,当时每天在港的外轮和远洋国轮有200多艘,只有三分之一靠泊作业,三分之二在锚地等待装卸。平均每条外轮的停港时间,1965年平均为5.8天,到1972年延长到l0.9天,经常有20多艘外轮停港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当时测算每艘外轮在港口多停一天,我们要损失1500英镑,而且,由于外轮因停港时间长,叫苦连天,甚至不愿意维持固定航线。

  周恩来总理对港口问题十分关心,1973年初,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并成立了以粟裕同志为组长、以谷牧同志为副组长的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有国家计委、国家建委、交通部、外贸部、物资部、海军等部门的领导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彭敏同志和肖桐同志为办公室正、副主任。从国家建委、交通部、海军航保部等单位抽调了8名干部在办公室工作,我就是当时从交通部抽调到办公室工作的成员之一。1973年2月27日周总理又指示:过去没有把港口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现在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要在三年之内改变港口面貌。同时沿海省市都先后成立了港口建设领导小组或建设指挥部,加强了对港口建设的领导。当时港口和航运部门的大部分干部尚在各地五七干校,交通部从直属港航单位和各地港航部门抽调了大批干部参加港口建设。有些较小的港口也闻风而动,主动要求承担建港任务。广大职工更是群情振奋,热烈拥护周总理的指示,要为港口建设贡献力量。

  领导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是确定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任务。1973年四、五月间谷牧同志带领工作组到大连、天津、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等地视察。六、七月间,粟裕同志带领工作组到湛江、黄埔、宁波、上海等南方港口开展调查研究。与省、市领导同志交换意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港口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三年内应达到的目标:

  (一) 沿海港口吞吐能力由1972年的1亿吨提高到1.6至1.7亿吨。

  (二) 外轮和远洋国轮平均停港时间,由1973年的11.2天,压缩到1975年的5.8天。

  (三) 保证外轮和远洋国轮的供油供水,并为外轮临时修理和 船员生活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 适当改善客运条件。

  当时确定的具体建设任务和要求是:

  (一) 新建深水泊位51个,三年内建成投产40个,其中1973年2个、1974年11个、1975年27个,共新增加吞吐能力4000万吨。

  (二) 充分挖掘现有潜力,提高装卸效率l0%一20%,并对现有码头进行技术改造,增开舱口作业线150条,共计扩大吞吐能力3000万吨。

  (三) 建设供油罐26.5万立方米,增加供油船22艘,供水船23艘及相应设施,达到年供船用燃料油210万吨,供水350万吨的能力。

  (四) 有重点的疏浚航道,1975年长江口航道由5.8米浚深到7米,使2万吨级船可乘潮进出上海港。天津新港航道逐步由单向航道浚宽为双向航道。

  (五) 新建船坞15个,三年内建成投产9个,修船码头28个,三年内建成投产18个,增加年坞修万吨级船250条的能力。

  (六) 扩大港机制造和修理能力,搞好选型、定型,提高质量,基本解决港机修理和中小型港机制造问题。

  (七) 三年改变港口面貌,至于要达到什么要求,当时看法并不一致,当时各地的设想和要求都很高。经过充分的讨论,统一了认识,认为改变我国港口落后状况,一方面要以最大的决心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建设速度,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要从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要充分挖掘港口现有潜力,对现有码头进行技术改造,做好设备配套,增加装卸作业线,提高吞吐能力。新建的码头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港湾、航道和防波堤,贯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建设一个泊位,投产一个泊位,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三年内共计投资23亿,其中1973年4亿,1974年9亿。

  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进行港口建设,因此,除了制定好港口建设规划,明确建设任务外,还着重研究了港口建设的方针政策。提出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 注意合理布局。

  在研究港口建设的布局时,不仅要考虑沿海,而且要考虑内河,特别是长江水系的充分利用。要从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战备需要出发,根据各个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腹地和货物流向诸多因素,按照大中小结合、军用民用结合、平时和战时结合、近期和远期结合的原则,来确定各个港口的吞吐任务和分工、近期建设规模和远期发展方向。

  (二) 搞好统一规划。

  必须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期建设的原则,搞好统一规划。要合理分配和使用岸线,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要十分注意同内陆运输相衔接,在建港的同时,必须相应加强铁路的集疏运,大力疏通和利用内河航道、改造必要的公路,使货物及时疏运、畅通。港口规划还要同城市规划相衔接。

  (三) 坚持勤俭建港。

  坚持执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建港、建坞、建库、建其他设施,都要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处理好新建与改建设施的关系,在三年内既要建设新的泊位及设施,也要很好利用旧的泊位和设施。港口建筑的标准要区别对待,非生产性建筑,要因陋就简,尽量节约。

  (四)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强调港口建设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计划建设项目,要按轻重缓急进行工程排队,做好施工准备。各地建港指挥部必须加强对施工的领导。领导成员要亲临现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材料、设备和施工力量的平衡调度,加快施工进度。

  (五) 要有恰当的技术政策。

  世界远洋运输船舶日益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外贸的需求,要求我国港口建设应积极采取新技术,并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加强研究,大胆创新,闯出我们自己的建港道路。三年内新建的码头,主要搞深水泊位,件杂货泊位多数应搞万吨级的,少数有条件的港口可搞二万吨的,大宗稳定的散货应搞高效率的专业化码头。出口原油的专业码头,可考虑搞一些五万吨级以上的码头。

  要下决心解决航道淤浅问题,实行疏浚和整治相结合,近期以疏浚为主,在疏浚过程中,要尽可能吹泥填海,围海造田,向海洋要地,扩大港口的陆域面积。在港口建设中,必须考虑防止污染的措施,今后在搞建港规划的同时,就要制定防止污染的规划。

  (六) 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

  实现港口装卸机械化要采取积极发展、逐步提高的方针。对大宗稳定的散货,如煤炭、矿砂、粮食、化肥等要尽量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流水线。

  国家在当时外汇紧张的情况下对港口建设急需的设备和材料放在优先地位,做了重点安排。国家拨专款3.1亿多美元,进口挖泥船70艘,工程船40艘,装卸机械550多台,机床360多台。

  周恩来总理一直很关心港口建设,在1975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周总理问港口建设怎么样?谷副总理汇报原定三年内的建设任务可以完成,还可能多完成,但是港口面貌只能初步得到一些改善。周总理问到1980年怎么样?谷副总理说,继续努力,有可能在1980年达到240-250个深水泊位,周总理接过来讲,要搞到300个泊位。这表明国家领导人对港口建设非常关心。

  到1975年底,原定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目标,基本实现。三年中开工深水建设泊位53个,建成和基本建成41个。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过去23年的总和,而且在码头水深、靠泊能力和工艺技术上也都超过了过去的水平。另外,沿海中小港口的面貌也有很大改变,三年中开工建设中级泊位21个,改建了老码头13个,其中由中小泊位改建为万吨级的有5个,增开舱口作业线142条。对长江口和珠江航道进行了初步整治。长江口航道水深由5.5米浚深到7米。

  供油供水设施有较大改善,三年中开工建设供油设施31.5万立方米,建成18.8万立方米;新建供油码头万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4个,千吨级8个,增添千吨级供油船20艘,供水船11艘,外轮供油问题己基本解决。同时,还提高了船舶修理能力,三年开工建设万吨级修船船坞11个,建成7个,年新增坞修能力110艘次,为我国沿海和远洋船舶的修理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1975年,在顺利实施三年建港任务的时候,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和交通部组织编制第五个五年港口建设计划。在“五五”港口建设规划中提出了改善港口布局,除继续扩建现有港口外,开辟浙江镇海、福建厦门、广西防城、辽宁营口鲅鱼圈、长江下游、南通、镇江、南京等海轮码头的规划,并提出继续搞好大港口建设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港口建设的方针,提出港口建设要十分重视配套的方针。

  三年建港任务基本完成后,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继续存在,仍然抓建港工作。直到1977年初,港口建设领导小组撤销,其工作交由交通部,我也调回交通部.仍然从事港口规划和建设工作。

  “三年港口建设”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港口发展高潮,以后又经历了1981―1985第二次港口建设高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第三次发展高潮和90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第四个发展期,我国港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见链接),从世界港口小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港口大国,正在向世界港口强国迈进。

相关链接:

  2007年我国港口码头泊位:①港口码头泊位持续增加。2007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94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37个。全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470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78个;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246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别泊位分布在长江干流和珠江水系,分别为255个和4个。②港口码头泊位大型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全国眼还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1万至3万吨级(不含3万吨级)泊位522个,3万至5万吨级(不含5万吨)泊位183个,5万至10万吨级(不含10万吨级)泊位263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110个。全国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 1万至3万吨级(不含3万吨级)泊位124个,3万至5万吨级(不含5万吨)泊位81个,5万至10万吨级(不含10万吨级)泊位52个,10万吨级以上2个。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拨诶中,通用散货泊位190个,通用件杂货泊位309个,专业化泊位754个。专业化泊位中,原油泊位63个,成品油及液化气泊位110个,粮食泊位31个,煤炭泊位151个,集装箱泊位253个。

  2007年我国港口吞吐量:2007年,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10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0.42亿吨;内河港口完成23.68亿吨。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8.49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6.91亿吨;内河港口完成1.58亿吨。200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上年的12个上升到14个,亿吨港完成情况分别为:上海港4.92亿吨、宁波―舟山港4.73亿吨、广州港3.43亿吨、天津港3.09亿吨、青岛港2.65亿吨、秦皇岛港2.49亿吨、大连港2.23亿吨,深圳敢2.00亿吨、苏州港1.84亿吨、日照港1.31亿吨、南通港1.23亿吨、营口港1.22亿吨、南京港1.09亿吨。

  200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两突破1亿TEU。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5亿TEU,内河港完成974万TEU。

  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TEU的港口由上年的14个上升为16个,完成情况分别为:上海港2615万TEU、深圳港2110万TEU、青岛港946万TEU、宁波―舟山港943万TEU、广州港926万TEU、天津港710万TEU、厦门港463万TEU、大连港381万TEU、连云港港200万TEU、苏州港190万TEU、营口港137TEU、中山港127TEU、烟台港125万TEU、福州港120万TEU、南京港106万TEU、泉州港102万TE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圳港口多元化之路
中国六大“全球首个”智慧港口名录
深度:全球集装箱码头投资建设近况
滨州港
可门港
东营港:黄三角由此走向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